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上转换发光的Y_(7)O_(6)F_(9):Er,Yb/PAN复合纤维温度传感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昕 刘哲 +1 位作者 林海 李德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通过水热法配合高温煅烧合成了斜方晶系Y_(7)O_(6)F_(9):Er,Yb晶体,该晶体可实现高效上转换发光且具有良好的高分子亲和性。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将Y_(7)O_(6)F_(9):Er,Yb晶体颗粒与高分子化合物聚丙烯腈(PAN)复合,制备出了兼备温度传... 通过水热法配合高温煅烧合成了斜方晶系Y_(7)O_(6)F_(9):Er,Yb晶体,该晶体可实现高效上转换发光且具有良好的高分子亲和性。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将Y_(7)O_(6)F_(9):Er,Yb晶体颗粒与高分子化合物聚丙烯腈(PAN)复合,制备出了兼备温度传感特性、柔韧性和灵活性的Y_(7)O_(6)F_(9):Er,Yb/PAN纤维。977 nm激光激发下,晶体颗粒和复合纤维在303~433 K温度范围内均展示出高效的上转换发光和良好的温度传感特性,且复合纤维在测温范围内表现出优于晶体颗粒的温度灵敏度和分辨率。在303 K温度下有最大绝对灵敏度值1.143%·K^(-1),在433 K温度下有最小的分辨率0.15 K。因此,具有柔韧性的复合纤维既有良好温度传感特性又可任意调节形态,适应复杂多样的应用环境,是可应用于实现智能穿戴领域温度传感性能的有效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7)O_(6)F_(9):Er yb/pan复合纤维 高压静电纺丝 上转换发光 温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PVA、PP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玲玲 姜宁宁 +2 位作者 李畅 孙小巍 周红红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5-120,共6页
通过单掺、复掺聚丙烯腈(PAN)纤维、聚乙烯醇(PVA)纤维和聚丙烯(PP)纤维3种纤维,对比分析纤维种类和纤维掺量对3 d、28 d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折强度、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分布状态探讨作用机... 通过单掺、复掺聚丙烯腈(PAN)纤维、聚乙烯醇(PVA)纤维和聚丙烯(PP)纤维3种纤维,对比分析纤维种类和纤维掺量对3 d、28 d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折强度、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分布状态探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掺PAN纤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28 d抗折强度效果最好;单掺PVA纤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28 d抗压强度提升效果最大;单掺PP纤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3 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均作用明显。复掺时,当PAN纤维掺量为0.8%,PVA纤维掺量为0.2%时,水泥基复合材料28 d抗折强度最高,可达9.728 MPa;当PVA纤维掺量为0.8%,PAN纤维掺量为0.2%时,水泥基复合材料28 d抗压强度最高,可达41.9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复合材料 pan纤维 PVA纤维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ibersim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油底壳设计 被引量:10
3
作者 秦晓宇 马其华 +1 位作者 周琪 甘学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68,共8页
在汽车轻量化背景下,对金属油底壳进行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首先从轻量化程度、设计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出发确定油底壳构件碳纤维复合材料化的可行性;其次,通过Catia软件对原金属油底壳进行结构简化处理,根据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规... 在汽车轻量化背景下,对金属油底壳进行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首先从轻量化程度、设计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出发确定油底壳构件碳纤维复合材料化的可行性;其次,通过Catia软件对原金属油底壳进行结构简化处理,根据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规范,去除相关后期机加工结构。通过等刚度替换原理初步确定碳纤维复合材料油底壳的总体厚度为3 mm。依据结构优化、工艺设计和铺层结构等方面的设计规范,利用Fibersim软件进行油底壳结构的铺层设计,探讨盒类复杂件的铺层裁剪方案。分别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油底壳结构的0°,90°,–45°和45°的铺层进行铺覆可行性分析,对不满足铺覆可行性的铺层分别使用剪口和分块方案并评估,最终依据不合格率和完整度两项指标确定剪口方案为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底壳 轻量化 碳纤维复合材料 等刚度替换 铺覆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60处理时间对PAN基碳纤维沥青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曹国斌 张燕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23-4229,共7页
以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的PAN基碳纤维为添加材料,制备了不同KH-560处理时间的PAN基碳纤维沥青复合材料。通过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等研究了KH-560处理时间对沥青复合材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疲劳... 以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的PAN基碳纤维为添加材料,制备了不同KH-560处理时间的PAN基碳纤维沥青复合材料。通过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等研究了KH-560处理时间对沥青复合材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疲劳性能和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KH-560处理后的PAN基碳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增加,当KH-560处理时间为2 h时,纤维凹槽较深,与沥青的作用面积增大,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形成了致密网状结构,增强了PAN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当KH-560处理时间为2 h时,PAN基碳纤维沥青复合材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和疲劳性能均最佳,此时其45和60 min的变形量、破坏劲度模量达到最小值,分别为1.851和2.117 mm、2 201 MPa;动稳定度、劈裂抗拉强度和破坏拉伸应变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 077次/mm、4.6 MPa和3479με。在250~1 000 Hz和1 000~1 600 Hz范围内,当KH-560处理时间为2 h时,沥青复合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116和0.127,较未处理的沥青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39.76%和45.98%,吸声降噪性能提升显著。综上可知,KH-560的最佳处理时间为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H-560处理 pan基碳纤维 沥青 复合材料 疲劳性能 吸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基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的组成演变 被引量:7
5
作者 童元建 王统帅 +1 位作者 王小谦 徐樑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99,123,共4页
通过对聚丙烯腈(PAN)原丝到碳纤维制备过程各阶段纤维质量和组成的变化的分析,研究了预氧化过程、低温碳化过程和高温碳化过程C、N、H和O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预氧化过程中伴随着O的结合,纤维中部分N、C和H发生脱除,N和H的脱除量随着O... 通过对聚丙烯腈(PAN)原丝到碳纤维制备过程各阶段纤维质量和组成的变化的分析,研究了预氧化过程、低温碳化过程和高温碳化过程C、N、H和O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预氧化过程中伴随着O的结合,纤维中部分N、C和H发生脱除,N和H的脱除量随着O的增加量线性增加,其中1/4左右的H在此阶段脱除;低温碳化阶段是纤维大量脱除非碳成分的过程,N、H、O的脱除量占碳纤维制备过程总脱除量的50%左右,低温碳化也是C损失最大的一个阶段,占C总损失量的60%左右;高温碳化过程是纤维中N、H和O进一步脱除的过程,经过1250℃的高温碳化后,原来原丝中的N和H原子剩余量分别为13.7%和6.5%,O在此阶段几乎全部脱除,并且N和H的脱除量随高温碳化温度的提高而增加。通过对各阶段脱除原子数的相对含量的进一步分析,推测了预氧化过程PAN纤维的环化机理以及碳化阶段非碳成分的脱除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原丝 碳纤维 预氧化 碳化 组成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Cu/Ni纤维及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丽芳 刘金玲 +2 位作者 李文明 刘适 石殿普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94-98,共5页
用聚丙烯腈纤维经化学镀铜再电镀镍制成的导电PAN/Cu/Ni纤维作填料,与HIPS树脂熔融共混,制备了导电复合材料.对纤维表面镀层的形态结构、导电性及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性(包括导电填料量、混炼时间及纤维表面处... 用聚丙烯腈纤维经化学镀铜再电镀镍制成的导电PAN/Cu/Ni纤维作填料,与HIPS树脂熔融共混,制备了导电复合材料.对纤维表面镀层的形态结构、导电性及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性(包括导电填料量、混炼时间及纤维表面处理等)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同时对复合材料电磁屏蔽的理论值与实验值做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复合材料 电磁屏蔽 聚丙烯腈纤维 导电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PAN亚微米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跃军 尹忠红 +2 位作者 曹铁平 邵长路 魏丽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48-1352,共5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丙烯腈(PAN)和醋酸锌[Zn(Ac)2]为前驱物,制备了Zn(Ac)2/PAN复合纤维。利用六亚甲基四胺[(CH2)6N4]辅助的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异质结构的ZnO/PAN亚微米复合纤维。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S)...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丙烯腈(PAN)和醋酸锌[Zn(Ac)2]为前驱物,制备了Zn(Ac)2/PAN复合纤维。利用六亚甲基四胺[(CH2)6N4]辅助的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异质结构的ZnO/PAN亚微米复合纤维。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S)、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拉曼光谱(Raman)等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O纳米粒子均匀地生长在PAN纤维表面,形成了ZnO/PAN亚微米复合纤维。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对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ZnO/PAN亚微米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pan亚微米复合纤维 静电纺丝技术 水热合成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PAN纤维复合材料及导电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丽芳 刘适 +1 位作者 刘金玲 任宝林 《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1996年第2期49-54,共6页
对聚丙烯腈(PAN)纤维化学镀镍后与HIPS树脂共混制备出导电复合材料的镀层结构、电阻率和导电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材料导电性与导电性填料量、混炼时间及偶联剂的加入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pan纤维 化学镀镍 复合材料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基碳纤维布电热装置电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妙 仝瑶瑶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4,共4页
碳纤维是一材多用的功能和结构材料,采用湿法成型制成的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具有发热均匀、热量稳定的优点。为了研究PAN基碳纤维布的电热性能,设计制作以PAN基碳纤维布为发热体的电热装置,并对该装置的阻温特性、电压-温度、通电时长... 碳纤维是一材多用的功能和结构材料,采用湿法成型制成的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具有发热均匀、热量稳定的优点。为了研究PAN基碳纤维布的电热性能,设计制作以PAN基碳纤维布为发热体的电热装置,并对该装置的阻温特性、电压-温度、通电时长-温度等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装置在通电加热后,电阻变化率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升高,但是变化非常小;(2)装置在低压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表面温度与电压、输入功率基本成正比;(3)装置温升速度快,温度波动小于0. 5℃,热稳定性好。证明PAN基碳纤维布能够替代电阻丝作为发热材料,为PAN基碳纤维布作为电热装置发热材料的推广和使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基碳纤维 复合材料 导电发热 电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Ni-P纤维和碳黑填充的HIPS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10
作者 张丽芳 刘金玲 +2 位作者 李文明 刘适 汤心颐 《包装工程》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0-13,共4页
研究经化学镀镍的聚丙烯腈(PAN)导电纤维(PAN/Ni-P)填充的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与导电填料浓度的关系及加入有机钛酸酯偶联剂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在PAN/Ni-P纤维填... 研究经化学镀镍的聚丙烯腈(PAN)导电纤维(PAN/Ni-P)填充的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与导电填料浓度的关系及加入有机钛酸酯偶联剂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在PAN/Ni-P纤维填充的复合材料中又加入不同量的碳黑,由于碳黑粒子的加入改善了纤维间的接触状态,更有利于导电网络的形成,从而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镍 pan纤维 复合材料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PVA/PAN复合膜填料的乙醇水溶液精馏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洋 许振良 马晓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8,共6页
以乙醇/水溶液为分离对象,中空纤维PVA/PAN复合膜作为精馏填料,考察了不同膜组件的传质分离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各种组件的分离效率均随塔釜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减小;和大多数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一样,其总传质系数Ky随中空纤维膜组件填充密... 以乙醇/水溶液为分离对象,中空纤维PVA/PAN复合膜作为精馏填料,考察了不同膜组件的传质分离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各种组件的分离效率均随塔釜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减小;和大多数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一样,其总传质系数Ky随中空纤维膜组件填充密度φ的增加而减少;相比于传统精馏填料而言,用中空纤维膜做精馏填料分离乙醇水溶液的分离效果更好,可以在常规填料不能操作的液泛线以上进行操作。当塔釜加热功率为120 W,45根中空纤维膜封装在内径为1.6 cm玻璃管中的传质单元高度(HTU)为5.6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pan中空纤维复合膜 填料 乙醇水溶液 膜接触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PAN基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琼 刘科元 +1 位作者 于晓琦 魏婧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31-8236,共6页
以硅酸盐水泥P.O 42.5为基础材料、短切PAN基碳纤维为增强相制备了分散均匀的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掺杂量(0,0.3%,0.6%和0.9%(质量分数))短切PAN基碳纤维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和抗碳化... 以硅酸盐水泥P.O 42.5为基础材料、短切PAN基碳纤维为增强相制备了分散均匀的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掺杂量(0,0.3%,0.6%和0.9%(质量分数))短切PAN基碳纤维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和抗碳化性能。结果表明,短切PAN基碳纤维的掺杂加速了水化反应的进行,没有产生新的水化产物,碳纤维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呈三维错落分布,构成网格结构,提高了水化产物之间的结合强度,提高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致密性,从而提高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和抗碳化性能。随着短切PAN基碳纤维掺杂量的增加,水泥基复合材料7和28 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表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而质量损失率和碳化深度则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短切PAN基碳纤维的掺杂量为0.6%(质量分数)时,质量损失率达到最小值0.34%,养护7和28 d后,抗压强度达到了最大值69.3和86.4 MPa,抗折强度也达到了最大值11.1和14.1 MPa,而碳化深度达到最低值0.35和2.53 mm。综合分析可知,短切PAN基碳纤维的最佳掺杂量为0.6%(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切pan基碳纤维 水泥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耐磨性能 抗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原丝直径对碳纤维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亚俊 张明 +2 位作者 顾红星 张淑斌 齐晶瑶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4-98,共5页
对不同预氧化条件下两种直径PAN原丝的碳纤维收率进行了分析,并利用TG、XPS、NMR、Raman等测试表征方法,深入讨论了原丝直径对其碳纤维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氧化温度越高,PAN原丝的碳纤维收率越高,相同工艺条件下粗直径PAN原丝的碳... 对不同预氧化条件下两种直径PAN原丝的碳纤维收率进行了分析,并利用TG、XPS、NMR、Raman等测试表征方法,深入讨论了原丝直径对其碳纤维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氧化温度越高,PAN原丝的碳纤维收率越高,相同工艺条件下粗直径PAN原丝的碳纤维收率高于细直径原丝的碳纤维收率,粗直径PAN原丝的热失重一直低于细直径原丝的热失重,细直径PAN预氧丝的预氧化程度高于粗直径PAN原丝的预氧化程度,而不同直径预氧丝表面元素及碳纤维表面微晶结构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原丝 直径 预氧化 碳化 碳收率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预氧化纤维复合滤料的制备及过滤性能研究
14
作者 于宾 黄海涛 +1 位作者 石文英 张显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97,共5页
为制备低成本、高性能耐高温纤维滤料,通过针刺工艺制备了两侧为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芳纶纤维功能层,中间为玻璃纤维基布增强层的复合滤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滤料形貌进行观察并进行了拉伸性能、孔径尺寸、分级过滤性能和动态... 为制备低成本、高性能耐高温纤维滤料,通过针刺工艺制备了两侧为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芳纶纤维功能层,中间为玻璃纤维基布增强层的复合滤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滤料形貌进行观察并进行了拉伸性能、孔径尺寸、分级过滤性能和动态过滤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芳纶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滤料致密性提高,孔径减小,刺针钩刺带动的纤维更多,分担了部分刺针对基布的冲击力,基布损伤减少,复合滤料拉伸断裂强力提高,所制备的复合滤料纵向拉伸断裂强力大于800N,横向拉伸断裂强力大于1000N;随着芳纶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滤料对不同粒径微粒的过滤效率均明显提高,对于粒径≥2.5μm微粒的过滤效率高达99.67%。动态过滤性能测试表明,添加芳纶纤维后,复合滤料稳定阶段清灰周期相对较长,有利于延长其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 复合滤料 过滤性能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纤维导电填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丽芳 刘金玲 李文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76-80,共5页
研究了采用化学镀法和电镀法制备的聚丙烯腈(PAN)纤维导电填料,对导电纤维填料的导电性、镀层结合强度以及与树脂复合中的填料量、纤维表面处理、混炼时间等做了较深入的研讨。
关键词 pan纤维 导电纤维 导电复合材料 导电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膜改性的壳聚糖/聚丙烯腈渗透汽化中空纤维复合膜 被引量:3
16
作者 尹燕 崔永芳 +1 位作者 葛继均 周花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24,28,共4页
采用粒子填充的聚丙烯腈 (PAN)作为基膜材料 ,纺制成中空纤维 .对基膜进行拉伸、热定型等后处理 ,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壳聚糖 /聚丙烯腈中空纤维复合膜 ,考察了基膜的改性及不同操作条件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发现采用该基膜制备的复... 采用粒子填充的聚丙烯腈 (PAN)作为基膜材料 ,纺制成中空纤维 .对基膜进行拉伸、热定型等后处理 ,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壳聚糖 /聚丙烯腈中空纤维复合膜 ,考察了基膜的改性及不同操作条件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发现采用该基膜制备的复合膜对乙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丙烯腈 渗透汽化 中空纤维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增强型中空纤维渗透蒸发分离有机水溶液 被引量:3
17
作者 尹燕 崔永芳 葛继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8-141,共4页
选用粒子增强聚丙烯腈基膜的基础上 ,制备了壳聚糖 /聚丙烯腈 ( CS/PAN)中空纤维复合膜 ,考察了该膜对乙醇 /水、异丙醇 /水、丙酮 /水体系的渗透蒸发分离特性 ,讨论并对比了料液浓度。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丙烯腈 渗透蒸发 中空纤维复合膜 膜分离 有机水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元军 赵晓明 拓晓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86,共5页
为了制备拉伸和弯曲性能良好的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含量和固化温度对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优化出力学性能最佳的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并拍摄了复合材料拉... 为了制备拉伸和弯曲性能良好的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含量和固化温度对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优化出力学性能最佳的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并拍摄了复合材料拉伸断口的SEM图像.研究表明:当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含量为15%时,其纵向和横向的拉伸断裂载荷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 643.73和1 235.72 MPa;同时纵向和横向弯曲强度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4.39和53.06 MPa;复合材料的SEM图像显示,纵向拉伸断口处有少量裸露纤维,其分布方向与针刺毡铺网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VD快速致密C/C复合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晓荣 金鸣林 +2 位作者 张琢 杨俊和 欧阳春发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3-347,共5页
以聚丙烯腈预氧丝整体毡为增强体,采用快速液气相沉积联合沥青浸渍-炭化增密制备高速列车用C/C复合制动材料。研究了所制材料在30℃~800℃时的热扩散率、比热容、导热系数等热物理性能。研究发现:随温度升高,C/C复合材料平行于纤维叠... 以聚丙烯腈预氧丝整体毡为增强体,采用快速液气相沉积联合沥青浸渍-炭化增密制备高速列车用C/C复合制动材料。研究了所制材料在30℃~800℃时的热扩散率、比热容、导热系数等热物理性能。研究发现:随温度升高,C/C复合材料平行于纤维叠层方向和垂直于纤维叠层方向的热扩散率均呈非线性降低,而比热容呈非线性增大。材料的导热性能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平行纤维叠层方向的导热系数先升后降,在200℃时出现极大值186.7W.m-.1K-1,是垂直于纤维方向导热系数的5.8倍。而垂直于纤维叠层方向的导热系数表现平稳。通过Wiedmann-Franz比值的分析,认为所制C/C复合材料在低温区以声子导热为主,高温区以电子导热为主。采用本制备工艺可获得导热性能优良的C/C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化学液相气化沉积 聚丙烯腈预氧丝 热物理性能 Wiedmann-Franz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纳微纤维复合滤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钱晓明 王一帆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8,共6页
为了显著地提高对粒径为0.3μm(MPPS)的气溶胶颗粒的过滤效率,同时使所期望的过滤效率的提高没有以额外的压力降为代价,开发了一种具有新型复合结构的高效低阻的空气滤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叠加多层由微米纤维和静电纺纳米纤维... 为了显著地提高对粒径为0.3μm(MPPS)的气溶胶颗粒的过滤效率,同时使所期望的过滤效率的提高没有以额外的压力降为代价,开发了一种具有新型复合结构的高效低阻的空气滤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叠加多层由微米纤维和静电纺纳米纤维梳理而成的纤网,再经针刺加固技术可制得此种滤料.过滤性能测试表明,在风速为32 L/min时,新型滤料对于300 nm Na Cl气溶胶的过滤效率可达96.6%,而此时的压力降仅为223 Pa,远优于普通针刺滤料.同时发现,通过简单地改变被叠加纤网的层数和每层纤网的厚度,滤料复合结构也随之改变,从而影响此种非织造滤料的过滤性能.一般而言,多层叠加低面密度的静电纺纳米纤维膜比使用高面密度单层静电纺纳米纤维膜更加有效,质量因子QF值更高,过滤性能更好,但是层数有一个理论上的最大值,并非越多越好;而纳米纤维膜最佳厚度应为其将形成膜的最大临界状态的厚度,模拟纳米纤维与薄网的混纺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微纤维 复合滤料 复合结构 非织造空气滤料 PET微米纤维 pan纳米纤维 微细粒子 过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