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发展及对油气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玮 刘树根 +3 位作者 韩克猷 米色子哈 代寒松 孙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5,共6页
利用Ro及古地温等资料重建地层的方法,对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恢复其古构造格局。四川盆地燕山运动的主要构造发育期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最终形成了三隆三拗的构造格局,即龙门山山前古隆起、川中古隆起、华蓥山-川... 利用Ro及古地温等资料重建地层的方法,对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恢复其古构造格局。四川盆地燕山运动的主要构造发育期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最终形成了三隆三拗的构造格局,即龙门山山前古隆起、川中古隆起、华蓥山-川东南古隆起和川西拗陷、川北拗陷、川鄂拗陷,3个拗陷连在一起形成了以川中、川东南隆起为中心的西、北、东半环状的拗陷的围绕,龙门山山前隆起带则沿龙门山分布。该构造格局的形成,特别是形成的燕山期古隆起对于油气的富集有很重要的指向性,同时对于陆相红层次生气藏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运动 古隆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