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种涉水工程对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下游近坝段河势影响分析
1
作者 杨阳 孙亚婷 邹振华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第2期31-36,共6页
涉水工程的建设对河床演变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受多种涉水工程叠加影响的河段,其河床演变规律较天然情况更为复杂。以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下游近坝段为例,基于原型观测资料分析,研究在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工程、汉江千吨级航道整治工程等... 涉水工程的建设对河床演变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受多种涉水工程叠加影响的河段,其河床演变规律较天然情况更为复杂。以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下游近坝段为例,基于原型观测资料分析,研究在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工程、汉江千吨级航道整治工程等工程实施后河段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上游水利枢纽蓄水运用后,河段发生以冲刷为主的再造床过程;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水流逐渐归槽,总体河势趋于稳定;引江济汉工程实施后,汇流口下游局部易形成浅滩。研究成果可为汉江河段河道治理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近坝段 引江济汉 兴隆水利枢纽 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水量调度
2
作者 何立新 高炳享 +3 位作者 夏浩顺 龙岩 王超 何中政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6-908,共13页
江水北调工程以向江苏境内工农业及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同时保障改善洪泽湖、骆马湖生态,但工程运行现状存在运行成本高、湖泊弃水量大等不足。为此,采用模拟和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供水缺额最小、湖泊水位超限制最小和泵站运行成本最... 江水北调工程以向江苏境内工农业及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同时保障改善洪泽湖、骆马湖生态,但工程运行现状存在运行成本高、湖泊弃水量大等不足。为此,采用模拟和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供水缺额最小、湖泊水位超限制最小和泵站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先级设定目标函数,构建江水北调工程年水量调度概化模型,开展不同水平年、不同补湖水位以及高水低用3种调度情景分析。结果表明:骆马湖调蓄库容小,调水运行期使得水位波动频繁,中运河泵站会同频开启补湖,且容易达到输水能力上限;适当降低洪泽湖补湖水位,可充分利用湖泊富余水量,使调水成本降低;完全禁止骆马湖高水低用会加重洪泽湖以下梯级线路供水任务的运行负担,同时增加骆马湖的弃水量,适当允许高水低用可使成本减小,减少泵站抽水任务。建立的模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江水北调工程调度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水北调 调水工程 水资源调度 湖泊调蓄 多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鞠连义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45-49,共5页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均以长江为水源,是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在保障国...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均以长江为水源,是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两者联系紧密,互促共生。文章通过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分析,以及在国家水安全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梳理的基础上,对共同推进南水北调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初步的认识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长江经济带 国家水网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水平调水对贡湖湾湖区水质及浮游藻类影响的模拟研究
4
作者 杨倩倩 吴时强 +3 位作者 吴修锋 戴江玉 吕学研 薛万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7,共10页
为探究“引江济太”工程调水给受水湖区水体带来的生态效应,采用水生微宇宙模型进行为期11 d的室内模拟实验,以太湖贡湖湾湖区为受水水体,引入3组设定好的不同营养盐水平(贫营养水平O、中营养水平M、富营养水平E)的望虞河河水,研究在不... 为探究“引江济太”工程调水给受水湖区水体带来的生态效应,采用水生微宇宙模型进行为期11 d的室内模拟实验,以太湖贡湖湾湖区为受水水体,引入3组设定好的不同营养盐水平(贫营养水平O、中营养水平M、富营养水平E)的望虞河河水,研究在不同营养盐水平调水影响下,受水水体水生态环境的动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整个实验过程中,中营养和贫营养调水组的水体TN、NO_(3)^(-)-N、NH4_(+)-N、TP、SRP、TOC含量下降明显,富营养调水组影响效果较中营养和贫营养调水组差;调水提高了受水水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水平,硅藻等非蓝藻细胞密度增加,蓝藻细胞生长受到竞争胁迫,中营养和贫营养调水的影响作用效果好于富营养水平。RDA分析结果表明,受水水体的pH、DO、SiO_(3)^(2-)-Si、TDS、NO_(3)^(-)-N、SRP是本实验水体影响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工程 贡湖湾 水生微宇宙模型 浮游藻类群落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
5
作者 郭媛媛 郭英 +3 位作者 刘峰贵 申一林 李开梅 沈彦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6-864,908,共10页
为揭示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基于能源统计数据,利用水足迹理论在市级尺度上定量分析能源产量、能源结构以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黄河上中游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 为揭示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基于能源统计数据,利用水足迹理论在市级尺度上定量分析能源产量、能源结构以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黄河上中游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1.5亿t标准煤增至17.1亿t标准煤,全国占比由13.7%增到41%,空间上能源生产更加集中且重心向上游转移;近30年,黄河上中游能源生产结构中原煤比重呈下降态势,由93.3%减少至88%,天然气比例增加显著,以原煤为主的城市数量明显减少,清洁能源在其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重提升;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由1990年的4.64亿m^(3)增至2010年为25.18亿m^(3),随着能源生产用水效率的提高和清洁能源比重的提升,能源生产蓝水足迹减少至2020年的24.24亿m^(3),其中能源加工蓝水足迹是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空间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高值区向水资源短缺的“几字弯”地区集中,加剧了该区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用水效率提升、能源生产结构优化以及能-水系统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 水足迹 黄河上中游 能-水关联关系 能源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平湖调蓄南水北调东线来水的可行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林威 苏柳 +1 位作者 谭培影 明广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454,共10页
为充分发挥东平湖水库综合效益,提高水库水安全保障韧性,按照“以时间换空间”的思路,提出利用东平湖富余库容调蓄南水北调东线来水的方案。结果表明:东平湖1956-2016年月平均富余调节库容1.17亿m^(3),在大汶河来水偏枯、东平湖水位较... 为充分发挥东平湖水库综合效益,提高水库水安全保障韧性,按照“以时间换空间”的思路,提出利用东平湖富余库容调蓄南水北调东线来水的方案。结果表明:东平湖1956-2016年月平均富余调节库容1.17亿m^(3),在大汶河来水偏枯、东平湖水位较低年份利用东平湖富余库容调蓄南水北调东线来水是可行的;对比分析基准方案和2种方案实施后对湖周用水保证率、东平湖需水量、入黄水量、工程安全的影响后,得到东平湖库容调蓄的最优方案。该方案不占用大汶河水指标,同时最大增加了南水北调东线调蓄库容3.62亿m^(3),提高了调度灵活性,为南水北调东线二期供水效益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余库容 调度规则 综合效益 东平湖 南水北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7
作者 刘阳容 钟晓曦 房林东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云南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工程运行9年多以来,已累计向昆明调水46.06×108m3,其中向滇池补水42.15×108 m3、城市应急供水3.91×108 m3,... 云南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工程运行9年多以来,已累计向昆明调水46.06×108m3,其中向滇池补水42.15×108 m3、城市应急供水3.91×108 m3,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为合理评估工程产生的生态效益,从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两方面来评估工程生态效益,定量分析中采用了生态补偿法、等效替代法、生态水价法3种方法将生态效益量化为资金价值,经综合分析,推荐采用等效替代法计算工程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 生态效益 生态补偿法 等效替代法 生态水价法 量化 资金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太”工程背景下河网稀释净污需水计算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梁斌 王超 王沛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7,共6页
在分析河网水体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的基础上,以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工程为契机,探讨河网水系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截留净化规律,建立河网稀释净污需水量的计算模式,给出引水总量和流量确定的方法.以张家港市引长江水改善市区河网... 在分析河网水体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的基础上,以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工程为契机,探讨河网水系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截留净化规律,建立河网稀释净污需水量的计算模式,给出引水总量和流量确定的方法.以张家港市引长江水改善市区河网水环境工程为例,研究引长江水改善水环境的总体方案和实施的可行性,运用河网一维水量水质模型,分析计算各种引水方案,并进行引水效果预测评估,确定了张家港市区河网的引水量和引水方案,为"引江济太"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工程 河网 水环境 污染物稀释 “引江济太”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08年引江济太调水对太湖水质改善效果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周小平 翟淑华 袁粒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1期40-43,48,共5页
在对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事件和2008年冬春季引水中引江济太工程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在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爆发1周内,随着引江济太调水工程的进行,贡湖水厂水源地溶解氧和氨氮等水质指标从劣Ⅴ类... 在对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事件和2008年冬春季引水中引江济太工程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在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爆发1周内,随着引江济太调水工程的进行,贡湖水厂水源地溶解氧和氨氮等水质指标从劣Ⅴ类转变为Ⅲ类,小湾里水厂和锡东水厂水质也有好转;在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调水条件下,2008年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贡湖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质量浓度分别从7.04 mg/L、0.106 mg/L、4.10 mg/L下降到3.35 mg/L、0.087 mg/L、2.87 mg/L,氨氮水质指标保持在Ⅲ类,表明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改善太湖局部湖区水质、保障太湖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引江济太调水工程长效化运行的对策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调水工程 太湖 水质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集对分析的引江济太调水效益综合评价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栋 梁忠民 +2 位作者 常文娟 卜慧 唐甜甜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5-40,共6页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个层面构建引江济太调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评价标准边界值的模糊性,采用模糊集对分析评价模型评估调水工程对受水区的综合影响等级,并与综合指数法对比;用Cronbach系数α检验指标体系内部一致性可信度,...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个层面构建引江济太调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评价标准边界值的模糊性,采用模糊集对分析评价模型评估调水工程对受水区的综合影响等级,并与综合指数法对比;用Cronbach系数α检验指标体系内部一致性可信度,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使用博弈论综合赋权法将主观权重(层次分析法)和客观权重(熵值法)集成,得到相对均衡的综合权重。运用上述方法对2014年引江济太调水进行综合评估,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都表明引江济太工程给受水区带来较大的正面影响,但模糊集对分析法用模糊联系度描述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提供相对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调水工程 效益评估 综合评价 模糊集对分析 博弈论 综合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KE21水动力学模型在洪泽湖水位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1
作者 梁云 殷峻暹 +1 位作者 祝雪萍 黄晓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5-137,99,共4页
洪泽湖作为淮河流域最大的平原水库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水库,确保其优良的水质和稳定的水位至关重要。根据洪泽湖的地形和水文条件,利用MIKE21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洪泽湖的水位变化过程。结果表明,MIKE21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洪泽... 洪泽湖作为淮河流域最大的平原水库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水库,确保其优良的水质和稳定的水位至关重要。根据洪泽湖的地形和水文条件,利用MIKE21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洪泽湖的水位变化过程。结果表明,MIKE21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洪泽湖水位过程,模拟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且模拟精度可满足计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21水动力学模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模拟水位 洪泽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调蓄湖泊水质参数遥感反演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振芳 郭庆春 +6 位作者 邓焕广 刘加珍 梁天全 于泉洲 姚昕 肖燕 段艺芳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95,144,共10页
基于Landsat与HJ1A/1B多源遥感数据、实测水质数据、光谱数据,利用悬浮颗粒物(SPM)、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与水体光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反演模型,模拟SPM、Chl-a质量浓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5—2015年,随着南... 基于Landsat与HJ1A/1B多源遥感数据、实测水质数据、光谱数据,利用悬浮颗粒物(SPM)、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与水体光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反演模型,模拟SPM、Chl-a质量浓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5—2015年,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东平湖春季SPM与Chl-a质量浓度变化呈现3个阶段显著变化的特点,且SPM与Chl-a质量浓度总体上呈现负相关趋势,SPM质量浓度较高区域的负相关趋势尤为显著,相关系数最高达-0.86;调水过程中,径流导致的底质再悬浮使得SPM质量浓度增高,而调水注入的稀释作用使得Chl-a质量浓度降低;第一、二阶段SPM与Chl-a质量浓度分布规律主要受大汶河流域污染、围网养殖等综合因素影响,第三阶段主要受水体流速、流向等调水期水动力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HJ1A/1B 悬浮颗粒物 叶绿素A 东平湖 南水北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作用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胡春宏 阮本清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0,共7页
本文针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后将发挥的作用和可能产生的影响,采用现场调研、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研究手段,从鄱阳湖流域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开发利用状况,三峡水库运用对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及江湖关系的影响,枢纽工程对... 本文针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后将发挥的作用和可能产生的影响,采用现场调研、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研究手段,从鄱阳湖流域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开发利用状况,三峡水库运用对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及江湖关系的影响,枢纽工程对水资源、防洪、湖区水环境、鱼类的影响,枢纽工程合适的下闸蓄水时期和蓄水位、工程闸门型式及鱼道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图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立项和规划设计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江湖关系 运行方式 工程的作用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工程对区域产业用水系统协调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常文娟 梁忠民 冯晓晶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9-22,共4页
采用系统协调理论分析调水工程对受水区产业用水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受水地区产业用水结构特征,以及系统科学中的协同学理论,应用灰色有序度定量描述产业用水系统的有序性;对产业用水协调度模型加以修正,构建调水影响下系统协调度评价... 采用系统协调理论分析调水工程对受水区产业用水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受水地区产业用水结构特征,以及系统科学中的协同学理论,应用灰色有序度定量描述产业用水系统的有序性;对产业用水协调度模型加以修正,构建调水影响下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结合协调度分级标准,分析协调度时空尺度上的变化趋势,研究调水工程对产业用水系统协调性的影响。以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流域受水区(分别为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湖州和杭州)产业用水系统协调性的影响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实施以来,太湖流域受水区产业用水系统总体呈协调发展趋势,然而距离非常协调还有一定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调水工程 产业用水系统 协同学 协调度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吉余 陈沈良 《水资源保护》 CAS 2002年第3期10-13,共4页
对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和水源区的特点和现状作了综合评述 ,指出缺水区黄淮海流域的缺水特点。虽然调水水源区长江径流丰沛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 ,缺水现象时有发生。通过长江口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对如何尽可能地... 对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和水源区的特点和现状作了综合评述 ,指出缺水区黄淮海流域的缺水特点。虽然调水水源区长江径流丰沛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 ,缺水现象时有发生。通过长江口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对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口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河口 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面蒸发对南水北调江苏段调水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仇宝云 王斐 +2 位作者 冯晓莉 黄海田 杨兴丽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1年第3期219-223,共5页
为了掌握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输水河道和调蓄湖库水面蒸发损失水量,及其所造成的泵站机组损失功率,了解水面蒸发对工程调水效率的影响,分析比较了适用于工程所在地区的水面蒸发量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计算了工程沿线输水河道和调蓄... 为了掌握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输水河道和调蓄湖库水面蒸发损失水量,及其所造成的泵站机组损失功率,了解水面蒸发对工程调水效率的影响,分析比较了适用于工程所在地区的水面蒸发量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计算了工程沿线输水河道和调蓄湖库的水面蒸发量,分析了工程水面蒸发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积分,计算了水面蒸发造成的各梯级泵站的流量损失和输入功率损失,求解并分析了水面蒸发对整个江苏段工程调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沿线水面年蒸发量自南向北、西北方向逐渐递增;蒸发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全线平均水面年蒸发量为862.2 mm.洪泽湖、骆马湖、白马湖和输水河道蒸发损失水量分别占总蒸发损失水量的77.7%,13.3%,3.6%和5.4%,蒸发损失水量约占源头泵站抽水量的17.46%,使工程平均调水效率降低10.33%.调水工程可以考虑采用管道输水,从而避免蒸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 江苏段 输水河道 水面蒸发量 工程调水效率 调蓄湖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水资源管理体制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爱军 王慧敏 彭世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4年第6期21-23,30,共4页
分析南四湖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管理模式、机构职能、运行机制等方面研究了南四湖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为解决南四湖水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保证南水北调东线北调水量和水质,必须改变南四湖水资源分割管理的局面,建立流域统一... 分析南四湖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管理模式、机构职能、运行机制等方面研究了南四湖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为解决南四湖水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保证南水北调东线北调水量和水质,必须改变南四湖水资源分割管理的局面,建立流域统一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新模式,成立流域协调管理委员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跨流域调水 南四湖流域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湖泊调蓄的引江济淮工程旬水量调度方案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超 孔令仲 +4 位作者 朱双 陈广明 陈曦 孙嘉辉 雷晓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9-1116,共8页
为挖掘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湖泊调蓄能力在保障供水、降低泵站输水能耗方面的潜力,开展考虑湖泊调蓄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旬水量调度研究,构建考虑湖泊调蓄的泵站-湖泊多目标旬水量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制定满足用水单元缺... 为挖掘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湖泊调蓄能力在保障供水、降低泵站输水能耗方面的潜力,开展考虑湖泊调蓄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旬水量调度研究,构建考虑湖泊调蓄的泵站-湖泊多目标旬水量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制定满足用水单元缺水量最少、泵站能耗最小和湖泊不平衡量最小的泵站-湖泊联合调度方案。分析引江济淮工程调度运行的不同典型运行工况,以自流引江工况为例讨论考虑湖泊调蓄的旬水量调度方案的优势。结果表明,考虑湖泊调蓄的调度方案能有效提高供水保证率、降低泵站总输水能耗,可为引江济淮工程运行调度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 湖泊调蓄 泵站输水能耗 跨流域调水工程 旬水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关分析和回归模型的引江济太水量水质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跃龙 朱佳丽 +3 位作者 李士进 吴浩云 陆铭锋 陈方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50,共4页
在分析引江过程中水质水量关系时,先采用相关分析理论判断水质与水量是否具有相关性,以及两者的相关程度,再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建立初始水质情况与达标时所需引水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由于望亭立交闸下的水质会受到望虞河... 在分析引江过程中水质水量关系时,先采用相关分析理论判断水质与水量是否具有相关性,以及两者的相关程度,再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建立初始水质情况与达标时所需引水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由于望亭立交闸下的水质会受到望虞河干流各站点水质的影响,因此在考察水质水量的关系时,初始水质情况由各站点的初始水质共同决定,达标时所需的引水量由各站点水质均达标时流经望亭立交闸下的累计引水量决定.在对水质水量建立回归模型时,考虑到季节变化的因素以及异常值的影响,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分别建立不同情况下的回归模型,并通过对不同模型进行比较来确定最终模型,从而保证水质水量关系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 水质水量分析 相关分析 回归模型 望虞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淮淮北水资源情势及缺水对策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猛 王怡宁 李瑞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13,共5页
本文分析了沿淮淮北地区水资源情势及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对区域水资源进行了三次平衡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当地地表水和外调水逐步置换城市超采深层地下水的思路,即:只有尽快实施引江济淮及淮水北调、淮水西调调水工程,方能从根本上解... 本文分析了沿淮淮北地区水资源情势及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对区域水资源进行了三次平衡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当地地表水和外调水逐步置换城市超采深层地下水的思路,即:只有尽快实施引江济淮及淮水北调、淮水西调调水工程,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区水资源日益短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情势 缺水对策 引江济淮工程 沿淮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