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场一体化与科技创新: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经验证据
1
作者 刘乃全 李一杰 张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7,共14页
基于2003-2021年长三角地区各地级市数据,实证分析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如何影响科技创新。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显著促进了科技创新,并且经过一系列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市场一体化对于发明专利,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 基于2003-2021年长三角地区各地级市数据,实证分析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如何影响科技创新。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显著促进了科技创新,并且经过一系列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市场一体化对于发明专利,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积极作用更强,对于浙江省城市以及外围城市,影响最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市场一体化通过产业分工、城市联系、知识交流、劳动力流动和交通设施五个途径,释放要素流动效应、资源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实现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科技创新 相对价格法 长三角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长三角一体化进阶路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孟添 贺臻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91,共9页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活跃的区域之一,其一体化进程备受关注。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取得的显著成就与面临的挑战,从政企联动制度、公共监管保障制度、区域间联动制度、公共制度、产权制度和要素配置制...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活跃的区域之一,其一体化进程备受关注。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取得的显著成就与面临的挑战,从政企联动制度、公共监管保障制度、区域间联动制度、公共制度、产权制度和要素配置制度六个方面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实施路径与政策建议,这些建议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也为其他区域复制其成功经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一体化进程 新制度经济学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耦合协调度研究——以长三角地区城市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茂森 刘荣庆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7,共13页
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以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时空统计方法,分析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耦合协调度的分布动态演进特征、区域差异以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 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以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时空统计方法,分析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耦合协调度的分布动态演进特征、区域差异以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空间上呈现“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的分布格局;长三角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稳定,等级转移均发生在相邻类型之间,空间背景对耦合协调度具有较大影响;长三角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其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不同地区的障碍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据此,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差异化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建议,为推动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协调共进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创新 耦合协调度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以长三角区域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兰祥 高彩芹 郑飞鸿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51,共11页
文章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中介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其作用在大型及以上规模城市和创新能力较... 文章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中介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其作用在大型及以上规模城市和创新能力较强城市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发展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抑制碳排放;在绿色技术创新这一传导机制中,策略性技术创新发挥着主要作用。门槛效应表明,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明显“倒U”型曲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绿色金融发展 碳排放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产业协调政策的创新效应——来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瑞东 陈柳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5,共10页
为深度评估区域产业协调政策带来的创新效应及其对技术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文章基于长三角三省一市上市公司数据和城市间专利转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展开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G60科创走廊及... 为深度评估区域产业协调政策带来的创新效应及其对技术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文章基于长三角三省一市上市公司数据和城市间专利转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展开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G60科创走廊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水平。机制研究表明,这一政策促进了城市间创新要素的流动、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了行业市场竞争水平,这些都为企业提供了优良的创新环境,从而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讨论说明,G60科创走廊的设立也促进了成员城市之间创新成果的交易与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协调政策 创新 长三角一体化 G60科创走廊 技术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长三角创新系统协同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焦翠红 王龙芝 张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6,共10页
加强区域协同创新是长三角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构建包含创新资源投入、知识创造与扩散、知识转化与应用三个子系统的创新系统评价模型,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长三角创新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 加强区域协同创新是长三角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构建包含创新资源投入、知识创造与扩散、知识转化与应用三个子系统的创新系统评价模型,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长三角创新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长三角创新系统整体实现了由低度协同向良好协同的转变,其中“知识创造与扩散—知识转化与应用”的耦合协调主导整个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即长三角创新模式为下游产品创新主导型;空间维度上呈上海与江苏处于优质协同、浙江与安徽处于良好协同的两梯队分布特征,且三省一市各具比较优势,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创新空间布局。研究结论可以为加速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价值链 长三角区域 区域创新系统 协同创新 耦合协调模型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深化改革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基于传统经典经济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陆岷峰 窦博闻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8,共12页
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自实施以来已取得可喜的成绩。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体化战略目标不断提高,同时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体制与机制障碍依然是主要瓶颈。文章认为,在全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 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自实施以来已取得可喜的成绩。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体化战略目标不断提高,同时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体制与机制障碍依然是主要瓶颈。文章认为,在全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层次,必须重塑促进其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即通过深化改革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具体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成就、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其影响,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改革路径和措施,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长三角一体化 体制改革 区域协同发展 产业协同 科技创新 资源配置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53
8
作者 黄征学 肖金成 李博雅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3-91,共9页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度最高、创新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各种协调机制逐步建立,但市场一体化发展程度依然偏低。...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度最高、创新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各种协调机制逐步建立,但市场一体化发展程度依然偏低。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各类市场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应通过"线上""线下"协同互动、"五链"融合发展、事中事后监管协调推进、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联动发展,推进市场一体化,并不断完善组织体系、规划体系、立法制度、配套机制、监测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市场一体化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格局分异及空间关联特征 被引量:40
9
作者 滕堂伟 瞿丛艺 +1 位作者 胡森林 曾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117,239-240,共13页
绿色创新是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的关键,分析比较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关联特征对于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鉴于传统DEA模型没有考虑要素"松弛"和无法合理解决非期望产出存在... 绿色创新是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的关键,分析比较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关联特征对于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鉴于传统DEA模型没有考虑要素"松弛"和无法合理解决非期望产出存在条件下的效率评价问题,因而可运用Super-SBM和GML指数构建城市尺度绿色创新效率测度模型,来刻画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异及空间关联效应。据此分析的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驱动力主要来自技术效率,而技术进步滞后于技术效率。(2)各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差异趋于缩小,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正在趋向协同化。(3)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组合,呈现出高-高、高-低、低-高、低-低4种类型,各自的发展重点在于提升绿色创新技术、提高各类资本利用效率、节约能耗及提高转换效率、提高科技研发效率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效率 长三角城市群 协同发展 Super-SBM 模型 GML 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地关系的历史渊源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闾国年 陈钟明 +1 位作者 钱亚东 王红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98-108,共11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其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地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灾害常有发生,又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回顾...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其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地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灾害常有发生,又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回顾了2000多年来区域人口增长、区域开发的历史过程,分时段论述了人地关系演化的特征.分别从人口增长与水土资源开发、水土资源开发与河湖的演变、河湖演变与洪涝灾害等环节揭示当今复杂的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激化的历史渊源.并从当今人口人地关系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着眼,探讨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人地关系 协调发展 人口 资源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56
11
作者 蒋天颖 刘程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3,42,共7页
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构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获得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综合评价指数。以此为基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状况,并对各区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 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构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获得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综合评价指数。以此为基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状况,并对各区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统计分析。2003—2013年,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经济增长的差异较大,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间的差距呈扩大态势;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整体上耦合协调度从0.151上升为0.293,其中高耦合协调度的区域为上海,苏州、南京与杭州属于较高耦合协调度区域,无锡与宁波也从较低耦合协调发展为较高耦合协调,湖州与舟山则相对靠后;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呈现集聚态势,热点区域基本稳定,其他区域仍处于变动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经济增长 耦合协调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协调性及区域差异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游珍 雷涯邻 +1 位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4,89,共8页
作为我国主要的人口集聚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建立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协调度模型,从城市群、分地市、分县3个尺度,定量揭示并对比... 作为我国主要的人口集聚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建立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协调度模型,从城市群、分地市、分县3个尺度,定量揭示并对比分析了三大城市群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协调程度、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研究表明:长三角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协调度最高,地市差异最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社会经济协调度县域优良率分别为100%、97.92%和87.10%,讨论并提出了其形成机制与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 社会经济协调性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价值与动力机制 被引量:60
13
作者 刘志彪 陈柳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5-71,共7页
更高质量地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关键是要在体制机制上构建一体化建设的动力机制。这要求发挥政府和市场次序有别的"双强"作用。发挥政府强力推动作用的目的,是营造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环境。要在竞争和协商中处理好... 更高质量地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关键是要在体制机制上构建一体化建设的动力机制。这要求发挥政府和市场次序有别的"双强"作用。发挥政府强力推动作用的目的,是营造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环境。要在竞争和协商中处理好各自的利益诉求,设计出牵引一体化的动力引擎。当前应重点从如下方面着手:发挥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龙头的辐射作用;在长三角范围内复制推广国家试点政策;打造有形"飞地经济"和无形"互联网平台"整合区域资源;鼓励企业在长三角范围内兼并收购;发挥大型企业集团的区域协调作用;逐步构建长三角区域的竞争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城市一体化发展能力评价及其提升策略 被引量:51
14
作者 曾刚 王丰龙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3-111,共9页
从实现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发挥长江经济带建设龙头示范作用的目标出发,借助加权平均、标准化、空间分析等方法,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区域城市一体化发展能力进行评价。长三角已经步入全域一体化发展新阶段,其... 从实现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发挥长江经济带建设龙头示范作用的目标出发,借助加权平均、标准化、空间分析等方法,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区域城市一体化发展能力进行评价。长三角已经步入全域一体化发展新阶段,其城市一体化发展能力呈现中高周低的"W"形格局,建议通过设立国务院直属长三角一体化管理机构、发挥市场作用、优化区域生态管控合作机制、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等方式,推进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一体化发展能力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集聚与溢出、空间效应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丽娜 朱舜 李洁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5,共5页
核心城市极化与扩散效应的发挥是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机制。在要素集聚与扩散基础上形成创新集聚与溢出、城市间经济联系空间相互作用形成,引致城市间实现增长传递,是城市群系统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长三角城市群主要核心城市经济... 核心城市极化与扩散效应的发挥是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机制。在要素集聚与扩散基础上形成创新集聚与溢出、城市间经济联系空间相互作用形成,引致城市间实现增长传递,是城市群系统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长三角城市群主要核心城市经济规模集中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对城市经济增长贡献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集聚与创新溢出、空间效应都对城市群协同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政策导向应从强化城市间创新关联效应的政策激励、建立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协调机构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集聚 创新溢出 空间效应 协同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的演进及其高质量发展逻辑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湛 张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6-156,187,188,共13页
长三角一体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启动,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经过了规划协调、要素合作、机制对接、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四个阶段,一体化程度和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作为国家战略推进各省市协同发展的良好基础。然而,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一体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启动,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经过了规划协调、要素合作、机制对接、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四个阶段,一体化程度和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作为国家战略推进各省市协同发展的良好基础。然而,长三角一体化还存在行政壁垒障碍及缺少法律制度的支撑、合作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中心城市作用不够突出和区域空间联系需要加强等问题。在当前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长三角应努力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排头兵,为此需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国家层面领导机构和市场化合作制度,构建区域一体化的新体制;以湾区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平台与载体、共同建设国家战略项目为抓手,探索形成产业项目合作共建、财政税收利益共享的新机制,促进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区域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 国家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经济协调发展及空间格局演化分析——兼与长三角省际边界区的比较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伟丽 杨慧敏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本文利用经济增长水平差异、空间关联分析及局部热点技术等手段,测算了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以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化,并与长三角地区的省际边界区域进行了比较,得到主要结论有:(1)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的经济差异比... 本文利用经济增长水平差异、空间关联分析及局部热点技术等手段,测算了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以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化,并与长三角地区的省际边界区域进行了比较,得到主要结论有:(1)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的经济差异比长三角地区的小,区域间经济发展联系逐步提升。(2)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内的经济联系虽然不高但较为显著,而长三角地区的空间相关性虽然较高,但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3)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低于长三角地区,但是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4)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经济协调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协调发展度高的地区仅集中在少数几个,而协调发展度低的地区所占比重较高,与长三角对比可以看出高水平地区并未带动周围地区发展。本文提出利用省际边界区域廉价的土地及人力等资源优势吸引区内较为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积极培育省际边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增强区际合作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界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度 空间格局演化 中原经济区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珠三角与京津冀的发展比较与思考 被引量:6
18
作者 颜烨 卢芳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78,共6页
通过比较分析表明,中国东部"三极"在基本要素、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心理底蕴、区内协同程度等方面各有不同。京津冀经济发展速度近年加快,但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不如长三角、珠三角;在发展模式方面,因考察... 通过比较分析表明,中国东部"三极"在基本要素、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心理底蕴、区内协同程度等方面各有不同。京津冀经济发展速度近年加快,但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不如长三角、珠三角;在发展模式方面,因考察维度不同,"三极"之间各有差异,如长三角是一主多副模式、珠三角是多元中心模式、京津冀是梯度布局模式等。由此启示京津冀在目前加快推进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因应老工业基础、经济增速加快和高层重视的机遇,真诚合作,合理规划,改变目前重视经济政治、轻视社会建设的局面,逐步实现地区内部从差异化到均衡协同发展、从剥夺式到互惠一体发展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 一体化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开发强度与生境质量协调状况及演化规律探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乐勤 王雷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8-584,共7页
探索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开发强度与生境质量协调状况及演化规律,对制定或修改其生态绿色一体化及高质量发展的规制方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土地利用解译及统计数据,运用In VEST模型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测算长三角一... 探索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开发强度与生境质量协调状况及演化规律,对制定或修改其生态绿色一体化及高质量发展的规制方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土地利用解译及统计数据,运用In VEST模型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测算长三角一体化区域2005—2020年生境质量和开发强度指数;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二者间协调状况进行考察;采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二者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开发强度指数由2005年的0.383 3攀升至2020年的0.783 3,生境质量由2005年的0.504 9降至0.493 7;二者间协调度由2005年的0.663 3攀升至2020年的0.788 6,多年均值为0.734 7,处于中度协调状态;二者间呈现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演化关系,“十四五”期间,其轨迹仍处于抛物线左半支,开发强度与生境质量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生态绿色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将面临较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开发强度 协调度 演化规律 In VEST模型 长三角一体化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基石 被引量:46
20
作者 刘志彪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3,共8页
在所有可能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因素中,真正可能长期地、持续地扭曲其进程的主要力量,是制度方面的阻碍因素。因而,消除制度扭曲阻碍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因素,既可以进行行政权力调整,合并行政体或让渡部分行政权力,也可以放开市... 在所有可能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因素中,真正可能长期地、持续地扭曲其进程的主要力量,是制度方面的阻碍因素。因而,消除制度扭曲阻碍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因素,既可以进行行政权力调整,合并行政体或让渡部分行政权力,也可以放开市场进行充分竞争,从而形成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微观基础,或者在放开市场的同时规范竞争,以建设统一竞争规则来协调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我们应该主要以国家的《竞争法》为准绳,逐步修订和废除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相冲突的过时的法规和政策,统一协调和规划各地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加速经济政策扩散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一体化发展 制度创新 竞争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