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重力段差指标量分析及场源特征反演
1
作者 郑秋月 黄江培 +3 位作者 吴宇琴 陈政宇 刘东 王青华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1,共10页
基于2016-2021年云南地区流动重力重复观测资料,利用流动重力段差变化可视化方法及重力场变化显著性程度指标量G和C值研究了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的重力变化,并反演了其与地震孕育相关的场源分布特征,开展了对研究区重力变化及场源... 基于2016-2021年云南地区流动重力重复观测资料,利用流动重力段差变化可视化方法及重力场变化显著性程度指标量G和C值研究了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的重力变化,并反演了其与地震孕育相关的场源分布特征,开展了对研究区重力变化及场源特征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段差表示法的大小和方向对地下物质的运移方向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震前重力指标量呈显著上升,震后又迅速回落,重力变化指标量G和C值可作为评价测网区域重力变化显著性程度的定量依据;②反演得到的重力变化场源位置主要集中在红河断裂带北段至滇西北一带,且表现出与维西-乔后断裂及红河断裂带走向较为一致的分布特征,这可能与地震前中上地壳的深部物质运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段差 定量分析 重力变化指数 场源反演 漾濞M_(S)6.4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前重力变化数据重构及视密度反演——以2021年漾濞6.4级地震为例
2
作者 徐声鑫 黄江培 +2 位作者 郑秋月 曹颖 吴宇琴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1-640,共10页
针对相对重力观测过程中可能受到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出现高频信号和局部异常的情况,以2021年漾濞6.4级地震前重力变化为例,通过时空平滑约束重构重力变化数据,对比重构前后重力变化情况。基于球坐标系下六面体模型模拟场源体介质,反演场... 针对相对重力观测过程中可能受到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出现高频信号和局部异常的情况,以2021年漾濞6.4级地震前重力变化为例,通过时空平滑约束重构重力变化数据,对比重构前后重力变化情况。基于球坐标系下六面体模型模拟场源体介质,反演场源视密度变化,分析场源区介质密度演化特征。结果显示:观测数据经过时空平滑重构后,在不改变总体变化趋势的情况下,标准差由17.86×10-8 m/s 2降到8.99×10-8 m/s 2,变化值区间从(-74.20~66.28)×10-8 m/s 2降到(-21.79~27.70)×10-8 m/s 2,数据离散程度得到有效压缩,并能压制高频信号和局部噪声,孕震区域内重力变化时空演化趋势更加连续,便于异常特征的识别。场源区视密度变化显示有一个明显的NW-SE向物质迁移过程,在经过震中位置后逐渐收缩,在震中位置形成一个“孤岛”形态。孕震过程中正负变化分界线从SW-NE向转为NW-SE向,在分界线与构造走向一致后随即发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平滑 数据重构 视密度 六面体 辨识度 漾濞6.4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中的共轭走滑断层研究
3
作者 黑贺堂 王光明 +3 位作者 匡泳庄 茶文剑 杨建文 张源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8,共12页
基于全国地震编目系统提供的地震编目报告和地震事件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序列(2021年5月18日至10月31日,M_(L)0.0以上)进行重新定位,得到7138次地震事件的精确震源位置;同时,利用震源机制波形反演(C... 基于全国地震编目系统提供的地震编目报告和地震事件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序列(2021年5月18日至10月31日,M_(L)0.0以上)进行重新定位,得到7138次地震事件的精确震源位置;同时,利用震源机制波形反演(CAP)方法,获得了序列中39次M 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以此勾勒出更多的构造细节和清晰的共轭断层形迹,并结合地震序列分布区域的野外地质调查,对此次走滑型地震的破裂过程与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漾濞M_(S)6.4地震主震断层为一组宽度约5 km、长度约60 km、走向约130°,向西南陡倾的右旋走滑断裂;该断裂属简单剪切模式,主断层两侧发育与其相交呈斜列式排列的R剪切破裂、R′剪切破裂、伸展破裂等次级共轭断层,地震序列的分布明显受到简单剪切的约束,呈现出单斜对称特征(整个地震序列北端东侧与南端西侧呈现出扫帚状、马尾状分布,而南端东侧与北端西侧则存在明显的地震平静区),其中M_(S)≥5的强震均发生在共轭断层与主断层相交的区域。(2)整个地震序列均分布于维西—乔后断裂西侧中生代沉积地层之上,主震断层的延伸方向与维西—乔后断裂存在一定的夹角,断层性质则与左白达断裂差异较大。研究认为,此次漾濞M_(S)6.4地震的发震构造为一组位于维西—乔后断裂与左白达断裂之间相对独立且未出露地表的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年漾濞M_(S)6.4地震 重定位 震源机制 共轭断层 简单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s6.4地震震害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5
4
作者 熊伟 黄小龙 +4 位作者 吴中海 张海军 史亚然 范讷 韩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62-1472,共11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漾濞地区地质构造环境复杂,导致地震的发生与表现受多种因素共同控制。为明确漾濞6.4级地震的烈度分布特点、震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走访、野外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其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漾濞6.4级地震的...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漾濞地区地质构造环境复杂,导致地震的发生与表现受多种因素共同控制。为明确漾濞6.4级地震的烈度分布特点、震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走访、野外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其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漾濞6.4级地震的极震区烈度可达Ⅷ度,等震线椭圆体长轴呈NW向偏转,与地震序列的重定位及震源机制解结果一致,指示发震断层是呈NW—SE走向,倾向SW,具右旋走滑性质的草坪断裂。其中,Ⅷ度区在南东端发生了约30°的偏转,是受到断裂尾端拉张破裂效应的影响。Ⅶ度区等震线向断裂倾向相反方向突出,且烈度的整体范围比前人的调查结果小很多,可能与断裂两侧地形差异,物性差异、地震波的盆地聚焦效应与边缘效应有关,也与河谷盆地中松软的河谷沉积物、较高的地下水位、苍山高海拔产生的烈度放大效应的影响有关。在上述烈度区发育的震害主要是房屋的破坏与地震地质灾害,其中房屋的破坏较严重,地震地质灾害规模较小。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为滑坡及地裂缝,调查分析发现其并没有表现出沿断层或极震区集中发育的特征,更多的是受地形、地表介质、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 发震断裂 地震烈度 震害特征 青藏高原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漾濞Ms6.4级地震震中区农房震害调查 被引量:16
5
作者 戴必辉 陶忠 +2 位作者 徐国林 李何潇 吴磊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8,共10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漾濞县发生密集强烈地震,震中区大量农房受损。本文先是根据部分台站强震动观测记录对地震动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归纳了震中8度区内各种结构类型农房的建筑结构特点;最后在对各类房屋震害现象进行实地踏勘的基础上,分...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漾濞县发生密集强烈地震,震中区大量农房受损。本文先是根据部分台站强震动观测记录对地震动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归纳了震中8度区内各种结构类型农房的建筑结构特点;最后在对各类房屋震害现象进行实地踏勘的基础上,分析房屋的震害特征及震害原因。结果表明:当地大量采用的“三间四榀”传统木结构土墙围护住宅墙体破坏严重,经农危改加固的房屋木结构体系基本完整,未加固房屋的木构架有歪斜和节点拔榫现象;生产用房中单层砖木结构房屋震损较轻,土木结构房屋墙体严重破坏,局部坍塌,井干式房屋多数倾斜或扭转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s6.4地震 农房 震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5月云南漾濞MS6.4地震序列发震构造及破裂过程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庆山 张伟恒 +1 位作者 郭忻怡 王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9-363,共15页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36秒,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S6.4地震。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2021年5月18日至8月22日的震相报告,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漾濞MS6.4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序列呈NW向优势分布,破裂长约20...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36秒,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S6.4地震。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2021年5月18日至8月22日的震相报告,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漾濞MS6.4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序列呈NW向优势分布,破裂长约20 km,宽约7 km,对重新定位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水平方向定位误差约为0.8 km,垂直方向定位误差约为1.0 km,定位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依据震中分布的走向将序列划分为NW向的主断层与NNW向的分支断层,主断层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段现象,分支断层呈雁列状分布。根据小震丛集性发生在大震断层面及其附近的原则,利用重新定位后的小震震源位置反演得到漾濞MS6.4序列主断层走向约320°,倾角约89°,深度范围3~13 km。根据拟合得到的断层在地表的投影位置,推测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维西-乔后断裂西侧的草坪断裂。基于断层滑动量分布识别出3个凹凸体,结合序列时空演化特征,分析了漾濞MS6.4地震序列的破裂过程,结果显示断层中段的凹凸体发生初始破裂,触发相邻的凹凸体发生主震,随后破裂沿断层走向传播,最终导致相邻的数个凹凸体全部发生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s 6.4地震 断层面解 发震构造 草坪断裂 破裂滑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伽师MS6.4地震前震活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邓世广 蒋海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322-3334,共13页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发生M_(S)6.4地震,震前约45小时震源区曾发生M_(S)5.4地震,构成典型的前-主-余型地震序列,显著且丰富的前震活动为研究主震成核过程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本文收集了M_(S)6.4地震震中100km范围内6个地震台站的波...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发生M_(S)6.4地震,震前约45小时震源区曾发生M_(S)5.4地震,构成典型的前-主-余型地震序列,显著且丰富的前震活动为研究主震成核过程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本文收集了M_(S)6.4地震震中100km范围内6个地震台站的波形数据,以重定位后的地震目录作为模板,利用匹配定位方法(Match&Locate)对M_(S)6.4地震前后(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的小地震进行了检测和定位,检测得到4664个地震事件,其中261个事件发生在伽师M_(S)6.4地震之前,序列目录的完备震级从M_(L)1.6降低到M_(L)1.1.基于检测目录,利用修正的大森公式计算M_(S)5.4前震序列的p值偏低,表明前震序列衰减缓慢.根据地震活动时空分布,伽师M_(S)5.4地震前26天内和伽师M_(S)6.4地震前2天内,发震断层附近存在由地震活跃转为相对平静的过程.另外,伽师M_(S)6.4主震前2天内的地震活动存在向主震位置迁移、收缩的现象,可能标志着断层已进入亚失稳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M_(S)6.4地震 前震活动 地震检测与定位 微震迁移 序列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漾濞6.4级地震前后震源机制一致性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见 陈佳 +4 位作者 叶泵 李孝宾 杨建文 金明培 番邵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利用CAP方法反演2021年漾濞6.4级地震震源机制,并基于云南地区2015~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采用叠加应力场反演方法反演漾濞6.4级地震前后不同时段的应力张量方差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云南地区2013~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 利用CAP方法反演2021年漾濞6.4级地震震源机制,并基于云南地区2015~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采用叠加应力场反演方法反演漾濞6.4级地震前后不同时段的应力张量方差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云南地区2013~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震源区附近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漾濞6.4级地震性质为右旋走滑型,矩震级M_(W)6.03,矩心深度5.8 km,节面Ⅰ走向39°、倾角75°,滑动角-16°;节面Ⅱ走向133°、倾角75°、滑动角-164°。应力张量方差空间演化特征显示,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附近应力张量方差经历了一个低值-显著升高-震前下降形成新低值-震后显著升高的变化过程。应力张量方差时间演化特征显示,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附近应力张量方差在地震前1~2 a达到最高值,后持续下降,下降至最低值后发生转折并趋势回升,整体呈正“V”字型,地震发生在正“V”字型转折后趋势回升阶段。应力张量方差的时空演化特征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6.4级地震 震源机制一致性 应力张量方差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背景噪声研究漾濞MS6.4地震前区域波速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建文 金明培 +4 位作者 叶泵 高琼 陈佳 张华英 邓嘉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1-1187,共17页
文中基于2021年5月21日漾濞MS6.4地震震中附近7个台站记录的2019年1月1日—2021年5月21日的宽频带垂直分量连续波形数据,通过背景噪声互相关提取17个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在0.1~0.5Hz频率范围内,采用互相关时延计算方法获取台站对的... 文中基于2021年5月21日漾濞MS6.4地震震中附近7个台站记录的2019年1月1日—2021年5月21日的宽频带垂直分量连续波形数据,通过背景噪声互相关提取17个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在0.1~0.5Hz频率范围内,采用互相关时延计算方法获取台站对的当天经验格林函数与参考经验格林函数中直达Rayleigh波的相对走时偏移,对漾濞地震前的区域波速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漾濞MS6.4地震前5个月以来,震中附近区域的Rayleigh波相对走时偏移异常台站对经历了从外围较远处零散分布向震中附近集中分布的变化过程,且整个变化过程中,异常台站对主要以负异常(相对走时偏移超过-1.5倍标准差线)为主;2)基于YUL-TUS、HDQ-BAS、EYA-CHT和YUL-CHT的多台站对组合平均的Rayleigh波相对走时偏移结果显示,漾濞MS6.4地震发生前约5个月,震中附近地下介质的波速存在明显加快的趋势,相对走时偏移变化量为-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漾濞ms6.4 波形互相关 波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双差重定位及其构造意义
10
作者 许永强 雷建设 胡晓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6-1090,共25页
文中基于2021年5月1日—2022年6月18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收集的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相关数据,利用双差定位法进行了重新定位,得到了2681个精定位地震事件。结果表明,漾濞地震序列的扩展方向为NW-SE向,长约32km,但并... 文中基于2021年5月1日—2022年6月18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收集的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相关数据,利用双差定位法进行了重新定位,得到了2681个精定位地震事件。结果表明,漾濞地震序列的扩展方向为NW-SE向,长约32km,但并非简单的单侧扩展,而是呈西北窄、东南宽的雁列状分布结构特征,且发震优势深度为5~10km。前震有明显的空间迁移特征,且主震南、北两侧的地震活动差异性明显。这些地震在EW向、SN向、垂直向的平均定位误差约为0.47km、0.50km和0.62km,平均均方根走时残差约为0.22s。采用gCAP全波形反演方法获得该地震序列主断裂上M_(S)≥4.0主要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出明显的右旋走滑分量。利用基于小地震反演断层面参数的方法,通过拟合获得了发震断层面的参数,发现主断层面走向在126°~137°之间变化,且由北至南走向逐渐增大,倾向SW,倾角为79°~87°,由北至南倾角逐渐变小。结合该区域的构造应力场及前人的近震层析成像结果推测,漾濞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漾濞县城西南山地区域中NW-SE走向的高倾角走滑断裂系,该断裂系由一条走滑主断层和多条次级斜交小断层组成,且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可能受区域应力与深部流体作用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 地震序列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M_(S)6.4漾濞地震GNSS同震变形场及其约束反演的破裂滑动分布 被引量:40
11
作者 张克亮 甘卫军 +6 位作者 梁诗明 肖根如 代成龙 王阅兵 李长军 张玲 马广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53-2266,共14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强震.地震未产生明显的地表破裂,但前震-主震-余震大致呈线状展布于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的西南侧.我们基于覆盖震中区域的高密度连续GNSS观测台阵,观测获得了震区周围50 km范围的高精度、... 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强震.地震未产生明显的地表破裂,但前震-主震-余震大致呈线状展布于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的西南侧.我们基于覆盖震中区域的高密度连续GNSS观测台阵,观测获得了震区周围50 km范围的高精度、高密度三维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地震破裂为明显的右旋走滑兼拉张;地表形变场呈现出走滑断裂前端压缩隆升、尾端拉张下沉的典型变形模式;GNSS观测到最大水平位移和垂直下沉分别达46 mm(漾濞县淮安村周围)和-44 mm(漾濞县秀岭林场周围);发震断裂的地表错动从漾濞淮安村GNSS观测站和秀岭林场GNSS观测站之间的狭小地带穿过.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前震和主震精定位结果为约束,推测发震断层面走向135°、倾向SW、倾角80°,进而通过弹性半空间断裂位错模型,对发震断层面的同震滑动分布进行了反演.初步反演结果表明:同震滑动主要集中分布在3~12 km深度范围内,矩震级为M_(W)6.04,滑动量分布与前震序列呈现较好的空间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GNSS观测 同震形变 破裂滑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震区地壳结构特征与孕震背景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大虎 丁志峰 +4 位作者 吴萍萍 刘韶 邓菲 张旭 赵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83-3100,共18页
本文基于“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南段”密集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和川滇区域数字测震台网等共计634个台站所记录的观测资料,先采用地震体波层析成像(TOMO3D)方法反演获得川滇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云... 本文基于“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南段”密集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和川滇区域数字测震台网等共计634个台站所记录的观测资料,先采用地震体波层析成像(TOMO3D)方法反演获得川滇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云南漾濞M_(S)6.4地震震区及周边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再采用三维视密度反演方法,获得漾濞震区壳内视密度的横向变化特征,最后综合分析漾濞M_(S)6.4地震震区地壳结构特征与地震活动关系、深部孕震背景等科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漾濞震区P波速度结构与视密度展布特征在深度和分区特征上均具有较好的联系和可比性,震区三维速度结构和视密度反演结果均表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匀分布特征,漾濞M_(S)6.4地震位于高低异常值的过渡带附近,震区南、北两侧速度结构和视密度分布特征各异,综合说明了震区地壳物质存在显著的横向差异.漾濞M_(S)6.4地震序列集中分布在主震的SE侧,并沿着NW-SE向呈条带状与维西—乔后断裂近似平行展布,长约20 km,主震震源深度为8.6 km,序列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层位在5~15 km,漾濞M_(S)6.4地震序列处于高低速异常过渡带附近,震区壳内介质结构的非均匀分布是控制漾濞地震及其序列展布形态的深部构造因素.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揭示了漾濞M_(S)6.4地震震区北侧洱源附近存在地壳尺度的低速、低密度异常这一最显著特征,该结果与该部位地表温泉较发育、大地热流值显著偏高等地热分布高度一致,这些均暗示着漾濞地震机制除了与青藏高原东缘深部物质SE向逃逸有关外,可能还与来自上地幔的热异常和深部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地壳速度结构 地震活动 深部孕震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重新定位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72
13
作者 龙锋 祁玉萍 +4 位作者 易桂喜 吴微微 王光明 赵小艳 彭关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31-2646,共16页
本文利用云南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报告,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进行了重新定位.选取序列中13次具有高信噪比宽频带波形记录的M_(S)≥4.0地震事件,应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取了这... 本文利用云南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报告,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进行了重新定位.选取序列中13次具有高信噪比宽频带波形记录的M_(S)≥4.0地震事件,应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取了这些事件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矩心深度.结果显示,漾濞地震序列震中距离NE侧的维西—乔后断裂约3~10 km,余震区长轴呈NW-SE向展布,长约22 km,震源优势分布深度为4~8 km,反映本次地震发生在上地壳浅部.地震分布北西窄、南东宽的分段特征明显,北西段地震更浅、更密集,南东段事件更深、更分散且存在向S偏转的现象.余震区不同位置的短轴剖面分析表明,发震构造倾向SW,南东段倾角缓于北西段.北西段还存在规模较小的NE向共轭断裂,长度约5 km.5月18日开始的前震自余震区中段向NW逐级迁移扩展,前震序列密集且存在相互触发,符合前震发生的级联模式.主震位于余震密集区的NW端,表明其具备SE向单侧破裂特征.多数4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都具有与序列长轴走向一致的NW-SE走向、高倾角SW倾向节面;基于震源机制解反演获得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显示,发震构造受NNW-SSE向近水平主压应力作用发生右旋走滑运动,揭示主发震断层产状和错动类型与维西—乔后断裂基本一致.因此,可初步判定发震构造为维西—乔后断裂的平行伴生断裂,这一构造的形成可能与川滇块体SE向滑移和滇西南块体的顺时针旋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 地震定位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智能地震处理系统研发及其在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4
作者 廖诗荣 张红才 +4 位作者 范莉苹 李珀任 黄玲珠 房立华 秦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32-3645,共14页
本文介绍了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实时地震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深度学习方法检测地震,具备地震检测、到时拾取、震相关联、地震定位和震级测定功能,可实时和离线处理连续地震波形数据和密集地震序列,产出的地震目录定位精度高、完备性和一... 本文介绍了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实时地震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深度学习方法检测地震,具备地震检测、到时拾取、震相关联、地震定位和震级测定功能,可实时和离线处理连续地震波形数据和密集地震序列,产出的地震目录定位精度高、完备性和一致性好.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为例,可在震后2~4 min内产出地震目录,检测出的地震数量比人工多2~3倍,定位精度与人工处理结果相当,震级测量误差小,震级处理下限可达M L0.0级左右.该系统不仅可应用于省级区域地震台网,也可用于密集地震台阵,水库、矿山和火山等专用台网的实时处理.基于该系统产出的结果,可进一步计算b值变化,分析地震时空演化特征,开展序列实时精定位,为地震应急、地震预测预报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该系统对于优化我国地震数据自动处理流程,提升地震编目工作的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处理 深度学习 地震检测 地震编目 漾濞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预警处理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丹宁 张国权 +4 位作者 缪素秋 高洋 秦敏 马红虎 崔庆谷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9-406,共8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M_(S)6.4地震,云南地震预警处理系统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有效处理并产出预警信息。首先分析了观测记录的走时—震中距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台站的信噪比,说明该系统震相拾取正确,确保了震中位置和发震时刻测定的高准...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M_(S)6.4地震,云南地震预警处理系统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有效处理并产出预警信息。首先分析了观测记录的走时—震中距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台站的信噪比,说明该系统震相拾取正确,确保了震中位置和发震时刻测定的高准确度;鉴于此次地震预警震级整体偏小,对比了不同类型台站的震级偏差,其中一般台震级偏差最小、测震台次之、基准台第三、基本台最大。云南地震预警处理系统在2021年5月接入基准台和基本台后,对于漾濞地震的震中位置和发震时刻测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均有提高,震级偏差变化不明显,仍然整体偏小。这说明了云南地震预警处理系统台站布局合理,系统具备一定的预警能力,但震级算法还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台站类别 震级偏差 漾濞M_(S)6.4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异常跟踪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付虹 刘自凤 +5 位作者 胡小静 李智蓉 洪敏 彭关灵 王光明 倪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1-308,共8页
对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出现的前震序列、地震学、定点形变和流体观测异常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结果表明:前震序列较为复杂,能找到一些地震学的异常特征,但难以通过这些特征对震后趋势进行正确判断;定点形变观测异常出现时间早、异常... 对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出现的前震序列、地震学、定点形变和流体观测异常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结果表明:前震序列较为复杂,能找到一些地震学的异常特征,但难以通过这些特征对震后趋势进行正确判断;定点形变观测异常出现时间早、异常幅度大,可为震级预测提供依据;流体观测异常出现时间短、异常相对集中,为时间预测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形变和流体异常与亚失稳后期阶段具有较为相似的时空特征,可能与亚失稳过程有关。前震序列的判断结合区域地震危险性,可能是提高判断准确性更好的方法,合理利用地震孕育不同阶段的异常特征,是做好综合预测需要提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前震序列 定点形变 流体异常 综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发震构造及其与2013年洱源、2017年漾濞地震的异同 被引量:15
17
作者 崔华伟 郑建常 +6 位作者 万永革 程宇豪 杨帆 孙庆山 赵瑞 许鑫 柴光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0-636,共17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M_(S)6.4地震.为深入了解该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发震构造特征,探讨其与2013年洱源与2017年漾濞地震发震构造及背景的异同,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观测报告,使用双差方法对漾濞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并从全球矩...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M_(S)6.4地震.为深入了解该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发震构造特征,探讨其与2013年洱源与2017年漾濞地震发震构造及背景的异同,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观测报告,使用双差方法对漾濞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并从全球矩心矩张量(GCMT)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搜集了9个震源机制解计算了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初步得到如下结论:(1)2021年漾濞地震序列呈NW-SE向展布且SE端余震数量多于NW端,余震区地壳应力不均匀释放,致使5.0级及以上地震周边余震稀少;4个5.0级及以上地震初始破裂深度大于矩心深度,推测发震断层是从断裂底部向浅部破裂.(2)发震断裂是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西南侧的未知断裂F2、F3,其走向NW-SE、倾向SW、倾角近垂直,具有右旋走滑特征.其中F2贯穿整个地震序列,长约30 km,F3主要发育在中南段,长约11 km,两条发震断层相交于地震丛集中间位置.(3)震源区构造应力场是走滑的应力机制,呈SSE向(174.57°)低倾伏角(18.79°)挤压,及SWW向(-93.65°)近水平(5.21°)拉张状态.震源区的发震构造受川滇块体与滇南块体形成的右旋走滑边界控制.(4)这3个地震均发生在川滇块体右旋走滑西南边界形成的走滑应力机制作用背景下.2013年洱源地震可能更多的受控于局部构造的垂向差异运动;2017年漾濞地震仅受到川滇块体西南边界的右旋走滑作用;2021年漾濞地震则主要受控于川滇块体西南边界的右旋走滑运动,还存在少量局部构造垂向差异运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双差重定位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发震构造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洱源井水温在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的异常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玉川 晏锐 胡小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4-677,I0002,共5页
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北京时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99.87°E,25.67°N)发生M_(S)6.4地震。该地震发生后,我们对震中附近的地下流体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结果显示云南省地震台在2021年2月24日提出洱源井水温异常... 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北京时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99.87°E,25.67°N)发生M_(S)6.4地震。该地震发生后,我们对震中附近的地下流体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结果显示云南省地震台在2021年2月24日提出洱源井水温异常,该井水温在漾濞M_(S)6.4地震前呈现明显的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温 异常特征 地震台 地下流体观测 大理白族自治州 洱源 漾濞县 异常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6.4级地震序列重定位及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莹 赵韬 +1 位作者 胡景 刘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7-863,共17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发生6.4级强烈地震。为了深入研究漾濞6.4级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震源特性以及发震构造等,文中利用双差法对漾濞地震序列中约2000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且利用MTINV程序包反演了地震序列中31个...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发生6.4级强烈地震。为了深入研究漾濞6.4级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震源特性以及发震构造等,文中利用双差法对漾濞地震序列中约2000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且利用MTINV程序包反演了地震序列中3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漾濞6.4级地震是一次右旋走滑型地震事件,发震断层走向NW,倾角近直立;序列震源机制与主震的一致性较好,以走滑型为主,存在少量混合类型;精定位结果显示序列呈明显的NW向展布特征,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10km以浅;与走向垂直的深度剖面显示,南、北段断层倾向均为SW,但倾角不同;P轴的优势方位为SN向,倾俯角近水平,与区域应力场特征一致。综合重定位和矩张量反演结果推测,漾濞地震的发震断层是一条整体呈NW走向、倾向SW、倾角可能具有分段性的右旋走滑活动断裂,震源区断裂破裂可能存在分段现象,且局部小区域构造形态可能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6.4级地震 震源机制解 双差定位 矩张量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漾濞M_(S)6.4地震中土木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贺素歌 冉华 +3 位作者 周青云 于江 罗伟东 白仙富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9-806,817,共9页
对漾濞6.4级地震灾区开展土木结构房屋加固情况与破坏形式调查。从云南相近震级地震破坏情况的对比、加固与未加固房屋的对比、强震动记录、与烈度衰减关系对比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认为抗震加固能减轻土木结构建筑的破坏。甚至可降低其宏... 对漾濞6.4级地震灾区开展土木结构房屋加固情况与破坏形式调查。从云南相近震级地震破坏情况的对比、加固与未加固房屋的对比、强震动记录、与烈度衰减关系对比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认为抗震加固能减轻土木结构建筑的破坏。甚至可降低其宏观烈度1~2度,对抗震加固的防震减灾效果进行评估;就抗震加固工作及烈度评估工作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6.4级地震 抗震加固 土木结构 烈度评估 地震灾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