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扬雄四赋作年新论
被引量:
4
1
作者
陶成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27,共8页
目前学界对扬雄四赋写作年代的判定,主要依据《汉书·扬雄传》《汉书·成帝纪》等相关记载,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持《汉书》论"。此论主要特征是将《汉书》作为判定扬雄四赋作年的最可信的证据。由于《汉书·成帝纪...
目前学界对扬雄四赋写作年代的判定,主要依据《汉书·扬雄传》《汉书·成帝纪》等相关记载,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持《汉书》论"。此论主要特征是将《汉书》作为判定扬雄四赋作年的最可信的证据。由于《汉书·成帝纪》和《汉书·扬雄传》的相关记载并不同时,"持《汉书》论"内部也存在分歧和争议。通过分析《汉书·扬雄传》中颜师古一则注释的错误,指出《汉书·扬雄传》并非是录自扬雄《自序》的第一手材料。"持《汉书》论"之外,《文选》李善注所引《七略》中记载的扬雄辞赋作年,与《汉书》的纪和传均有明显不同。目前学界对于《七略》的有关记载采取相对忽视或简单否定的态度。本文结合汉成帝时郊祀制度变迁的舆论背景、"预先献赋"的文学传统以及扬雄本人"归蜀葬子"的活动,论证《七略》的记载更为合理。扬雄四赋的作年,应该为永始三年(前14)完成《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绥和元年(前8)完成《长杨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四赋作年
《甘泉赋》
《长杨赋》
《七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扬雄的文学思想与辞赋书写
被引量:
2
2
作者
熊良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5-142,共8页
扬雄将文学思想付之创作实践,在辞赋书写中体现了他的文学理论命题。哪怕就是他悔赋而"辍不复为",也表现的是对辞赋创作的反思,对文学关注现实、讽喻现实作用的追求,体现了他的文学自觉意识。作品现实题材的选择,亲自经历事...
扬雄将文学思想付之创作实践,在辞赋书写中体现了他的文学理论命题。哪怕就是他悔赋而"辍不复为",也表现的是对辞赋创作的反思,对文学关注现实、讽喻现实作用的追求,体现了他的文学自觉意识。作品现实题材的选择,亲自经历事件的叙写,体现"事以为尚"基础上的文质相副、事辞相称,由他开始的纪实、纪行的辞赋书写方式,不仅体现了扬雄"其事则述""其书则作"的创作精神,也反映了汉代大赋创作由凭虚转向征实的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文学思想
辞赋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政教观与魏晋赋格建构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宝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在三国儒运衰微、西晋儒术复振、东晋玄儒消长的过程中,宣扬王权一统、四海归一仍是其间重要的文人心态和文学命题。魏晋咏物赋具有鲜明的儒家"比德"观的痕迹,而其篇幅容量和表现技法又有着异于汉赋的细入、周密、采缛等特点...
在三国儒运衰微、西晋儒术复振、东晋玄儒消长的过程中,宣扬王权一统、四海归一仍是其间重要的文人心态和文学命题。魏晋咏物赋具有鲜明的儒家"比德"观的痕迹,而其篇幅容量和表现技法又有着异于汉赋的细入、周密、采缛等特点。此外,魏晋的变乱局势激发了文人关注个体生命价值、追求个性自由、独立批判、注重挖掘和表现内在情志等主题,更是创新性的拓展了汉赋言志讽喻的传统。儒家政治文艺观念在流变中不断向魏晋辞赋渗透,并对魏晋辞赋精神气格的建构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魏晋辞赋对于儒学影响的剥离运动也始终存在。魏晋玄儒并济的赋风、东晋玄言赋的兴起与纯自然化笔法的推广,均是其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政教观
魏晋辞赋
赋格
扬雄
班固
左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扬雄四赋作年新论
被引量:
4
1
作者
陶成涛
机构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27,共8页
文摘
目前学界对扬雄四赋写作年代的判定,主要依据《汉书·扬雄传》《汉书·成帝纪》等相关记载,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持《汉书》论"。此论主要特征是将《汉书》作为判定扬雄四赋作年的最可信的证据。由于《汉书·成帝纪》和《汉书·扬雄传》的相关记载并不同时,"持《汉书》论"内部也存在分歧和争议。通过分析《汉书·扬雄传》中颜师古一则注释的错误,指出《汉书·扬雄传》并非是录自扬雄《自序》的第一手材料。"持《汉书》论"之外,《文选》李善注所引《七略》中记载的扬雄辞赋作年,与《汉书》的纪和传均有明显不同。目前学界对于《七略》的有关记载采取相对忽视或简单否定的态度。本文结合汉成帝时郊祀制度变迁的舆论背景、"预先献赋"的文学传统以及扬雄本人"归蜀葬子"的活动,论证《七略》的记载更为合理。扬雄四赋的作年,应该为永始三年(前14)完成《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绥和元年(前8)完成《长杨赋》。
关键词
扬雄
四赋作年
《甘泉赋》
《长杨赋》
《七略》
Keywords
yang
xiong
the
writing
age of Four
fu
Ganquan
fu
Chang
yang
fu
Qilu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扬雄的文学思想与辞赋书写
被引量:
2
2
作者
熊良智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5-142,共8页
文摘
扬雄将文学思想付之创作实践,在辞赋书写中体现了他的文学理论命题。哪怕就是他悔赋而"辍不复为",也表现的是对辞赋创作的反思,对文学关注现实、讽喻现实作用的追求,体现了他的文学自觉意识。作品现实题材的选择,亲自经历事件的叙写,体现"事以为尚"基础上的文质相副、事辞相称,由他开始的纪实、纪行的辞赋书写方式,不仅体现了扬雄"其事则述""其书则作"的创作精神,也反映了汉代大赋创作由凭虚转向征实的新特点。
关键词
扬雄
文学思想
辞赋书写
Keywords
yang
xiong
literary thought
yang xiong’s writing of ci and fu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政教观与魏晋赋格建构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宝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1FZW027)
教育部人文社科西部边疆青年项目(10XJC751005)
+3 种基金
四川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SC10C020)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09SA086)
西华师范大学校科研启动项目(08B070)
第五十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M500716)
文摘
在三国儒运衰微、西晋儒术复振、东晋玄儒消长的过程中,宣扬王权一统、四海归一仍是其间重要的文人心态和文学命题。魏晋咏物赋具有鲜明的儒家"比德"观的痕迹,而其篇幅容量和表现技法又有着异于汉赋的细入、周密、采缛等特点。此外,魏晋的变乱局势激发了文人关注个体生命价值、追求个性自由、独立批判、注重挖掘和表现内在情志等主题,更是创新性的拓展了汉赋言志讽喻的传统。儒家政治文艺观念在流变中不断向魏晋辞赋渗透,并对魏晋辞赋精神气格的建构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魏晋辞赋对于儒学影响的剥离运动也始终存在。魏晋玄儒并济的赋风、东晋玄言赋的兴起与纯自然化笔法的推广,均是其表现。
关键词
儒家政教观
魏晋辞赋
赋格
扬雄
班固
左思
Keywords
Con
fu
ci
an
s
en
s
e
s
We
s
t Jin Dyna
s
ty
ci
and
fu
the
s
tyle
s
of
fu
yang
xiong
Ban Gu
Zuo
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扬雄四赋作年新论
陶成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扬雄的文学思想与辞赋书写
熊良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儒家政教观与魏晋赋格建构
孙宝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