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北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及其区域对比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晓文 胡健民 +2 位作者 赵越 吴海 张铁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72-878,共7页
冀北地区是燕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在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对比问题上仍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通过对冀北下板城一带早、中侏罗世地层的详细研究,重新划分了该区的早侏罗世地层,对早、中侏罗世地层进行了区域... 冀北地区是燕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在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对比问题上仍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通过对冀北下板城一带早、中侏罗世地层的详细研究,重新划分了该区的早侏罗世地层,对早、中侏罗世地层进行了区域对比。主要结论有:①原冀北地区的“下花园组”依岩石组合、碎屑成分变化可解体为3个组,即下花园组、龙门组和九龙山组;②原冀北地区使用的“九龙山组”与京西地区的九龙山组含义不同,建议归入髫髻山组;③经过重新划分后,冀北地区的早、中侏罗世地层与京西地区可以完全对比。本研究结论对于燕山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格架的建立和构造地质演化过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地区 中侏罗世地层 地层划分对比 下花园组 龙门组 九龙山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湖相泥页岩沉积模式及岩石相类型 被引量:28
2
作者 朱彤 龙胜祥 +1 位作者 王烽 彭勇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28,共7页
四川盆地湖相页岩气勘探已在建南、涪陵、元坝地区中下侏罗统获得了显示和工业气流,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对该盆地中下侏罗统不同层段湖相泥页岩中石灰岩和砂岩夹层比例的统计,将中下侏罗统湖相泥页岩划分为最大湖进期碳酸盐岩湖... 四川盆地湖相页岩气勘探已在建南、涪陵、元坝地区中下侏罗统获得了显示和工业气流,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对该盆地中下侏罗统不同层段湖相泥页岩中石灰岩和砂岩夹层比例的统计,将中下侏罗统湖相泥页岩划分为最大湖进期碳酸盐岩湖泊和局限湖进期陆源碎屑湖泊2种沉积模式,前者主要分布于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和东岳庙段,后者主要分布于川东—川东北地区中侏罗统千佛崖组(凉高山组)和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在此基础上,按照页岩气地质、开发、工程一体化的思路,根据岩性及岩性组合、有机碳含量、脆性矿物类型3大关键参数,建立了该区湖相泥页岩岩石相划分方案,将其划分为6种岩石相类型。最后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压汞—吸附联合测定、脉冲渗透率、纳米CT、X射线衍射矿物组分、含气性测试等技术方法,对不同岩石相类型的页岩气形成基础条件进行了综合对比评价。结论认为:以碳酸盐岩占主导沉积的湖坡风暴滩与湖坡泥交替沉积的中—高碳低硅中钙页岩与介屑灰岩互层相,具有良好生烃、储集、渗透和可压裂的配置条件,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和改造,为湖相泥页岩最有利的岩石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早—中侏罗世 湖相泥页岩 沉积模式 岩石相类型 划分方案 页岩气 形成和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早—中侏罗世延安期碎屑锆石LA-ICP-MS定年及其物源意义 被引量:20
3
作者 赵红格 刘池洋 +6 位作者 王海然 高少华 李蒙 卓鱼周 乔建新 张孙玄琦 蒋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4-193,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延安期地层分布广泛,其周缘同期地层分布零星,不同地区岩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对该时期的盆地沉积边界和物源属性还存在争议。文中利用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探讨了西北部不同地区延安期的物源时...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延安期地层分布广泛,其周缘同期地层分布零星,不同地区岩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对该时期的盆地沉积边界和物源属性还存在争议。文中利用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探讨了西北部不同地区延安期的物源时代和性质。本次在贺兰山和桌子山地区共测试锆石年龄210个,获得193个有效的单颗粒碎屑锆石年龄。贺兰山地区大部分碎屑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具有环带结构,且具左倾式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大部分Th/U值大于0.4,表明锆石来源以岩浆为主,变质为次。锆石年龄绝大部分为古生代(集中于二叠纪),其次为元古宙。桌子山地区碎屑锆石具有与贺兰山相似的阴极发光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但碎屑锆石年龄分布差别较大。其中大部分锆石年龄(66.7%)分布于新太古代—元古宙(集中于元古宙),其次为二叠纪(22.7%)和早—中三叠世(10.6%)。通过与周缘古老地层的年龄对比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早中侏罗世延安期的沉积物源,贺兰山地区可能主要来自其西侧的阿拉善地块海西期岩浆岩,其次为西北部元古宙岩浆岩和变质岩(贺兰山群);桌子山地区可能主要为其西北部元古宙岩浆岩和变质岩,其次为海西期岩浆岩和早—中三叠世岩浆岩。早—中侏罗世延安期西缘贺兰山地区和桌子山、磁窑堡等地区的物源年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仍然存在差异,需要借助于岩石学和沉积学方面的证据进一步精细刻画其物源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侏罗世延安期 碎屑锆石年龄分布 沉积物源 元古宙岩浆岩变质岩 海西期岩浆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惠来地区早—中侏罗世桥源组海平面相对升降及构造背景的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5
4
作者 许中杰 程日辉 +2 位作者 王嘹亮 张莉 李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6-975,982,共11页
惠来葵潭地区早—中侏罗世桥源组以海相和过渡相沉积为主。对样品进行全岩分析和ICP-MS微量元素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及其比值反映的古盐度高低与古水深的深浅变化受海平面变化升降影响,具正相关。利用反映古盐度和古水深的m值、Sr/Ba、C... 惠来葵潭地区早—中侏罗世桥源组以海相和过渡相沉积为主。对样品进行全岩分析和ICP-MS微量元素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及其比值反映的古盐度高低与古水深的深浅变化受海平面变化升降影响,具正相关。利用反映古盐度和古水深的m值、Sr/Ba、Ca/Mg、B/Ga和Rb/K曲线编制了桥源组海平面相对变化曲线。桥源组显示2次海侵的沉积旋回,海侵发生在桥源组中下部和中上部时期。对样品进行ICP-MS稀土元素分析和砂岩矿物成分分析,根据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和La/Yb-∑REE源岩判别图解判断,桥源组源岩主要来自上地壳的沉积岩、玄武岩和花岗岩。根据Dickinson图解、Zr-Th、La-Th-Sc、Th-Co-Zr/10判别图解和稀土元素特征值综合分析,构造背景为弧后挤压盆地,具有大陆岛弧的特性,但少有被动大陆边缘成分。物源来自于火山弧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来地区 早—中侏罗世 桥源组 海平面变化 元素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义马组植物群特征及其古生态 被引量:4
5
作者 曾勇 沈树忠 +1 位作者 范炳恒 玄承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义马组植物群银杏纲、真蕨纲极度繁盛,楔叶纲、苏铁纲和松柏纲也占有一定的数量,属典型的北方早、中侏罗世的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其时代应属中侏罗世早期,即巴柔期至巴通期早期。并对该区义马... 义马组植物群银杏纲、真蕨纲极度繁盛,楔叶纲、苏铁纲和松柏纲也占有一定的数量,属典型的北方早、中侏罗世的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其时代应属中侏罗世早期,即巴柔期至巴通期早期。并对该区义马组下含煤段植物群古生态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马组 植物群 古生态 侏罗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日喀则地区恰布林组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志飞 王成善 李祥辉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56-63,共8页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发育一套杂色砂砾岩系,被称为恰布林组。前人经常将它与第三纪秋乌组相混,对其时代归属也颇多争议。由于它可能保存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演化的重要信息,因此,在遥感地质研究和野外工作基础上,选择了典型剖面,...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发育一套杂色砂砾岩系,被称为恰布林组。前人经常将它与第三纪秋乌组相混,对其时代归属也颇多争议。由于它可能保存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演化的重要信息,因此,在遥感地质研究和野外工作基础上,选择了典型剖面,实测结果由下至上可建立三个岩性段:江庆则段、德日段和屯穷段,其沉积环境为辫状河-扇三角洲。尤为重要的是,屯穷段所夹粉砂质灰岩中发现腹足类化石Katosirasp.,根据其时代并结合区域地质将恰布林组时代归为早中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恰布林组 侏罗世 扇三角洲 西藏 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且末地区中侏罗世杨叶组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志刚 张雄华 +3 位作者 李晓阳 孙志佳 曾蛟 王运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03-1614,共12页
新疆且末县江尕勒萨依村杨叶组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共计37属81种,根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及地层分布将其命名为Cyathidites-Neoraistrickia-Disacciatrileti组合,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与西北区、华北区同时代地层中孢粉组合可... 新疆且末县江尕勒萨依村杨叶组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共计37属81种,根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及地层分布将其命名为Cyathidites-Neoraistrickia-Disacciatrileti组合,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与西北区、华北区同时代地层中孢粉组合可以很好的对比。通过研究孢粉组分与母本植物的亲缘关系,得出中侏罗世早期江尕勒萨依地区植被主要由真蕨类植物、石松类植物和乔木的松柏类及苏铁类组成,反映古气候为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江尕勒萨依村 中侏罗世早期 杨叶组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早、中侏罗世煤田岩浆活动特征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荣丰 张可能 +1 位作者 张鹏飞 刘钦甫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对北京西山岩浆活动和聚煤作用特征的研究表明,早、中侏罗世岩浆活动与窑坡组聚煤作用关系密切,早侏罗世的岩浆活动形成火山盆地,为聚煤提供基底并引起基底隆起;窑坡早期的岩浆活动,喷出火山碎屑物质降落于湖泊,使湖水变浅成煤;煤系形... 对北京西山岩浆活动和聚煤作用特征的研究表明,早、中侏罗世岩浆活动与窑坡组聚煤作用关系密切,早侏罗世的岩浆活动形成火山盆地,为聚煤提供基底并引起基底隆起;窑坡早期的岩浆活动,喷出火山碎屑物质降落于湖泊,使湖水变浅成煤;煤系形成后的岩浆侵入,产生接触变质,煤层受到破坏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侏罗世 煤田 岩浆活动 聚煤作用 窑坡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及其区域对比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路锁 张树胜 +2 位作者 袁东翔 谢明忠 赵克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8-638,共11页
冀西北早、中侏罗世地层尽管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在具体划分对比上与同处于燕山造山带的京西地区仍有所不同。前者划分为南大岭组、下花园组、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和后城组,后者与下花园组相当的地层又分为窑坡组和龙门组。笔者通过研... 冀西北早、中侏罗世地层尽管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在具体划分对比上与同处于燕山造山带的京西地区仍有所不同。前者划分为南大岭组、下花园组、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和后城组,后者与下花园组相当的地层又分为窑坡组和龙门组。笔者通过研究认为,冀西北地区也发育有与京西相同层位的龙门组,只是以往将其或划归于下花园组,或分属到九龙山组;同时发现下花园组尚包含了部分南大岭组地层。重新划分后的地层层序为:侏罗系下统南大岭组,中统下花园组、龙门组、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后城组,完全可以与京西地区对比。本研究结论对于建立统一的燕山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格架和地质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岭组 下花园组 龙门组 九龙山组 地层划分对比 早、中侏罗世地层 冀西北地区 京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日喀则地区恰布林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政伟 王成善 +1 位作者 刘志飞 李祥辉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85-89,共5页
长期以来,沿西藏雅鲁藏布江南岸呈东西向展布的恰布林组砾岩,被认为是造山期后磨拉石的产物,而被置于第三纪。由于在屯穷紫色泥岩底部灰绿色粉砂质灰岩中发现腹足类化石Katosirasp.,并结合其他地质证据,可以确定该组时... 长期以来,沿西藏雅鲁藏布江南岸呈东西向展布的恰布林组砾岩,被认为是造山期后磨拉石的产物,而被置于第三纪。由于在屯穷紫色泥岩底部灰绿色粉砂质灰岩中发现腹足类化石Katosirasp.,并结合其他地质证据,可以确定该组时代属于早中侏罗世。结合岩石学特征、典型砾岩中砾石的岩石地球化学和物源区分析表明,恰布林组砾岩的砾石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蛇绿岩,其特征明显不同于现今的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因此认为雅鲁藏布江存在早中侏罗世之前的古蛇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恰布林组 早中侏罗世 物源区 西藏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牛营子凹陷中元古界推覆体以下发现早中侏罗世优质烃源岩新地层
11
作者 孙求实 宗文明 +4 位作者 王斯佳 孙守亮 李永飞 郜晓勇 张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85-1294,共10页
【研究目的】一直以来辽西牛营子凹陷油气勘探的目的层为中新元古界。由于构造抬升等因素,该凹陷地表未见辽西其他盆地出露的重要油气勘探层系—侏罗系北票组。【研究方法】本次通过辽凌地1井钻探,在牛营子凹陷中元古界碳酸盐岩推覆体... 【研究目的】一直以来辽西牛营子凹陷油气勘探的目的层为中新元古界。由于构造抬升等因素,该凹陷地表未见辽西其他盆地出露的重要油气勘探层系—侏罗系北票组。【研究方法】本次通过辽凌地1井钻探,在牛营子凹陷中元古界碳酸盐岩推覆体下发现了一套厚层暗色泥岩,对其岩性及孢粉组合特征进行研究,并与辽西北票盆地实测的三宝四坑剖面北票组进行岩性组合对比。【研究结果】证实辽凌地1井中元古界碳酸盐岩推覆体以下厚层泥岩为侏罗系北票组。【结论】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表明,该泥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的特点,是值得关注的优质烃源岩。该套厚层暗色沉积地层的发现表明侏罗系北票组是牛营子凹陷新的勘探层系,这一认识为研究辽西地区构造演化、油气地质条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厘定 牛营子凹陷 北票组 早—中侏罗世 油气勘查工程 辽宁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玛尼吐组火山岩形成时代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被引量:5
12
作者 柳永正 张海平 +3 位作者 张永清 贺宏云 徐铭池 焦建刚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60,共15页
玛尼吐组广泛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长期以来与满克头鄂博组和白音高老组的地质时代被定为晚侏罗世,然而前人在玛尼吐组中发现Nestoriapissovi化石,并认为是早白垩世冀北阶的带化石,同位素年代学结果差异也较大,而且形成的大地构造环... 玛尼吐组广泛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长期以来与满克头鄂博组和白音高老组的地质时代被定为晚侏罗世,然而前人在玛尼吐组中发现Nestoriapissovi化石,并认为是早白垩世冀北阶的带化石,同位素年代学结果差异也较大,而且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仍然存在争论。因此,笔者对玛尼吐组火山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并利用全岩成分探讨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玛尼吐组采集的3个安山岩和粗安岩的锆石U–Pb(LA–ICP–MS)测年结果分别为(142.4±1.4)Ma、(130.0±1.4)Ma和(145.0±1.5)Ma,显示该地区玛尼吐组形成于早白垩世。样品SiO2含量为59.43%~64.73%,Al_(2)O_(3)含量为15.66%~17.19%,K_(2)O含量为2.56%~5.03%,Na_(2)O含量为3.59%~4.53%,全碱含量为6.36%~9.56%;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Nb、Sr、P和Ti为特征;稀土元素ΣREE=118.71×10^(–6)~189.99×10^(–6),轻重稀土分馏系数(La/Yb)N为8.88~9.58,δEu值为0.66~0.95,Eu负异常,与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对比大兴安岭西部玛尼吐组西部、中部(~140 Ma)和东部火山岩年龄,笔者认为其玛尼图组火山岩类最老形成于晚侏罗世(~158 Ma),向东逐渐变新为早白垩世(140~130 Ma),这一变化与蒙古–鄂霍次克洋自西向东的闭合及陆块的后碰撞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 玛尼吐组 锆石U–Pb年龄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南部余田群翰岗组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韦昌袭 巫建华 张婧妍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30-36,62,共8页
江西南部广泛发育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沉积岩系和火山岩系,前者称为林山群(划分为水北组和罗坳组),后者称为余田群(划分为水头迳组和菖蒲组),但菖蒲组之上有一套杂色沉积岩系,其岩石地层单位归属一直存在分歧。通过临江盆地临江-余田... 江西南部广泛发育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沉积岩系和火山岩系,前者称为林山群(划分为水北组和罗坳组),后者称为余田群(划分为水头迳组和菖蒲组),但菖蒲组之上有一套杂色沉积岩系,其岩石地层单位归属一直存在分歧。通过临江盆地临江-余田-田螺圈余田群的层型剖面、东坑盆地里仁-程口剖面和菖蒲盆地热水-黄屋剖面的系统研究,发现菖蒲组与其上的杂色沉积岩系呈整合接触,属火山旋回晚期的喷发-沉积相产物,建议称为翰岗组,并作为余田群顶部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新建的翰岗组,下部和上部的岩石组合特征分别与林山群水北组和罗坳组的岩石组合特征一致,指示余田群火山岩系和林山群沉积岩系属相变关系;翰岗组不含玄武岩和流纹岩,指示菖蒲组玄武岩、流纹岩形成于翰岗组之前,结合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和古生物资料,进一步证实菖蒲组玄武岩和流纹岩属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翰岗组杂色沉积岩系发育在菖蒲组火山岩之上,而白面石盆地赋存铀矿的水头迳组沉积岩系发育在菖蒲组火山岩之下,指示菖蒲、东坑和临江盆地不能参照白面石式铀矿找矿模式开展铀矿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田群 翰岗组 早-中侏罗世 江西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北部侏罗纪延安组、直罗组孢粉化石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56
14
作者 孙立新 张云 +7 位作者 张天福 程银行 李艳峰 马海林 杨才 郭佳成 鲁超 周晓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51,共20页
神山沟剖面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内蒙古东胜地区,侏罗纪延安组、直罗组富含孢粉化石。延安组为煤系沉积地层,岩性以灰白色砂岩、灰色粉砂岩夹泥岩为主,局部发育砾岩,可见5、6套煤层;直罗组为重要的含铀岩系,岩性以灰色-黄绿色砂岩、... 神山沟剖面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内蒙古东胜地区,侏罗纪延安组、直罗组富含孢粉化石。延安组为煤系沉积地层,岩性以灰白色砂岩、灰色粉砂岩夹泥岩为主,局部发育砾岩,可见5、6套煤层;直罗组为重要的含铀岩系,岩性以灰色-黄绿色砂岩、灰色粉砂岩夹紫红色泥岩、泥质粉沙岩为主。文中通过对神山沟剖面延安组和直罗组孢粉化石的分析,在延安组中识别出Cyathidites-Dictyophyllidites-Cycadopites(CDC)和Cyathidites-Osmundacidites-Lycopodiumsporites-Concentrisporites-Disacciatrileti(COLCD)2个孢粉组合带,通过对孢粉化石属种的分析,得出本剖面延安组孢粉组合的时代为早中侏罗世早期;直罗组孢粉组合为Cyathidites-Osmundacidites-Cycadopites-Disacciatrileti(COCD)组合带,时代中侏罗世中期。结合地质、元素地球化学、古植物及其孢粉化石的定量分析表明,从延安组向直罗组其总体上反映了从温暖潮湿的亚热带向半干旱-干旱炎热的气候转变,反映燕山运动早期中侏罗世一次重要的古气候变化事件,古气候对煤、砂岩型铀的成矿具有特殊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早中侏罗世 直罗组 延安组 古气候 神山沟剖面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