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迫症合并人格障碍患者临床表现 被引量:3
1
作者 卢宁 张翅 +4 位作者 张波 吴赛 谢聪 李伯姗 赵丽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人格障碍对强迫症临床表现、人际态度、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DQC(CCMD-2-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SCICP(CCMD-2-R人格障碍定式检测手册)对118例强迫症患者进行检测,据其是否符合人格障碍诊断而分为两个组别,即共病组(OCD+P... 目的:探讨人格障碍对强迫症临床表现、人际态度、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DQC(CCMD-2-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SCICP(CCMD-2-R人格障碍定式检测手册)对118例强迫症患者进行检测,据其是否符合人格障碍诊断而分为两个组别,即共病组(OCD+PD);非共病组(OCD)。对两组之间的临床表现、GAFS(功能大体评定量表)、STAI(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CL-90(症状自评量表)、SCCS(自我和谐量表)、LSRS(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进行比较。结果:69例(58.5%)至少符合一个类别人格障碍诊断;共病组的在婚率、全日制工作比率、GAFS总均分、LSRS总均分较非共病组低。共病组发病年龄较小,病程更长,受教育年限更短。病前突发生活事件发生率、STAI焦虑特质分量表得分、SDS、SCL-90总均分以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偏执各分量表得分、自我和谐量表得分均高于非共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测结果显示,强迫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率高达50%以上;人格障碍对强迫症患者临床表现、心理健康状况、临床治疗和预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临床 强迫 患者 自我和谐 大体评定 症状自评 人际关系敏感 SCL-90 心理健康状况 状态-特质 满意度 受教育年限 人际态度 社会功能 发病年龄 生活事件 STAI 检测结果 临床治疗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和药源性强迫症状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海涛 王希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与药源性强迫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研究纳入32例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的患者(伴强迫组)和45例药源性强迫症状的患者(药源组),采用自编调查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临床总体评价量表(CGI)等评定患...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与药源性强迫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研究纳入32例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的患者(伴强迫组)和45例药源性强迫症状的患者(药源组),采用自编调查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临床总体评价量表(CGI)等评定患者临床症状及其特点。结果伴强迫组中症状荒谬的患者比率高于药源组(50.0%vs20.0%,2=7.68,P=0.006);伴强迫组的自知力差于药源组[(1.06±0.72)vs(0.71±0.63),t=2.29,P=0.03〗;伴强迫组的疗效(CGI-SI评分)差于药源组[(4.53±1.37)vs(3.73±1.07),t=2.87,P=0.005];伴强迫组对强迫思维的痛苦程度(Y-BOCS评分)低于药源组(t=2.27,P=0.027);伴强迫组对症状的主动抵抗程度(Y-BOCS评分)低于药源组(t=-2.60,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和药源性强迫症状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前者对症状的认识较差,治疗更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状 药源性 强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叶青 唐登华 顾小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1-422,共2页
目的 :探讨认知疗法在强迫症治疗中的作用及有效性。方法 :将 4 7例强迫症患者分成两组 ,分别用认知疗法合并帕罗西汀 (2 5例为研究组 )和单用帕罗西汀 (2 2例为对照组 )治疗 ,于入组时、治疗 8周后、 6月后分别用 HAMA量表、Y- BOCS量... 目的 :探讨认知疗法在强迫症治疗中的作用及有效性。方法 :将 4 7例强迫症患者分成两组 ,分别用认知疗法合并帕罗西汀 (2 5例为研究组 )和单用帕罗西汀 (2 2例为对照组 )治疗 ,于入组时、治疗 8周后、 6月后分别用 HAMA量表、Y- BOCS量表评定病人 ,并于治疗 6月后用 SDSS量表评定病人。结果 :研究组治疗 8周至 6月后 ,病人 HAMA量表 (6周时 ,t=2 .13,P<0 .0 5 )、Y- BOCS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单一用药组 (8周时 t=3.7,P<0 .0 1,6个月时 t=4 .3,P<0 .0 1) ,6月后的 SDS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总分 t=2 .7,P<0 .0 5 ,职业和工作因子 t=3.3,P<0 .0 1)。结论 :认知疗法可以有效减轻强迫症状 ,改善患者焦虑症状 ,而且对增强社会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均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病人 强迫症状 认知疗法 HAMA 临床疗效分析 结论 社会功能 合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