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性本自然:扬雄人性论的定性 |
赵卫东
伦凯升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法言》:语录“家数”,设辞“本领”——兼论古代文章辨体的原则和方法 |
赵德波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3
|
汉代献赋纪事的书写模式与后世拟效 |
刘祥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4
|
论汉魏六朝连珠体的演变与文学发展 |
徐国荣
杨艳华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
5
|
扬雄、左思《蜀都赋》比较 |
吴明贤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
6
|
扬雄至京、待诏、奏赋、除郎的年代问题 |
杨福泉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8
|
|
|
7
|
“游目汉庭中”:陶渊明与扬雄之关系发微——以《饮酒》其五为中心 |
范子烨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
8
|
扬雄四赋作年新论 |
陶成涛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
9
|
扬雄评司马迁之意义 |
施丁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
10
|
论儒家诗学的泛化 |
梁道礼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
11
|
扬雄从才子型文人到学者型文人的转化及其意义 |
侯文学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
12
|
扬雄智论发微 |
侯文学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
13
|
论《法言》的尊圣崇经与儒学批判 |
杨福泉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4
|
|
|
14
|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扬雄典事及其主导取向——以扬雄的儒学史境遇为参照 |
侯文学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
15
|
扬雄《甘泉赋》作年考辨 |
龙文玲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
16
|
扬雄的文学思想与辞赋书写 |
熊良智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
17
|
“转语”方法论 |
钟如雄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
18
|
再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非“自传” |
邵明珍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
19
|
试论扬雄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
刘保贞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
20
|
论汉代南楚方言与吴越方言的关联性 |
陈立中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