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n^(2+)掺杂对YAG∶Ce^(3+)荧光陶瓷发光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喻彬 孙炳恒 +7 位作者 付秀梅 周世斌 郝好莹 沈方樑 范金太 姜本学 张龙 孙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2-771,共10页
过渡族金属Mn^(2+)掺杂的石榴石荧光陶瓷被认为是实现高显色激光照明的候选材料。然而,由于Mn^(2+)在不同配位环境下离子半径的多样性,Mn^(2+)掺杂石榴石陶瓷体系设计方案尚不明确。本文采用真空烧结技术制备得到不同浓度Mn^(2+)掺杂的... 过渡族金属Mn^(2+)掺杂的石榴石荧光陶瓷被认为是实现高显色激光照明的候选材料。然而,由于Mn^(2+)在不同配位环境下离子半径的多样性,Mn^(2+)掺杂石榴石陶瓷体系设计方案尚不明确。本文采用真空烧结技术制备得到不同浓度Mn^(2+)掺杂的YAG∶Ce^(3+)荧光陶瓷,并将Mn^(2+)分别设计进入八面体(OC)和十二面体(DO)格位。通过表征样品物相和显微结构、光致发光、荧光寿命、量子效率等,并通过LD激光器激发对荧光陶瓷的发光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电荷与体积补偿剂SiO_(2)的前提下,相比Mn^(2+)进入十二面体格位,Mn^(2+)进入八面体后石榴石的晶体结构更加稳定。因此,当Mn^(2+)的浓度控制在0.5%^(6)%(at)范围内,OC系列样品的量子效率高于DO系列样品。此外,OC系列样品的PL谱中位于588 nm和725 nm处的发射峰分别对应于Mn^(2+)占据八面体和十二面体格位的^(4)T_(1)→^(6)A_(1)电子跃迁,而DO系列样品中位于572 nm处的发射峰则源于Mn^(2+)占据扭曲的十二面体格位产生的电子跃迁。得益于Ce^(3+)→Mn^(2+)间高效的能量传递,将浓度为6%(at)的Mn^(2+)设计进入YAG∶Ce^(3+)中八面体格位制得荧光陶瓷,封装得到的激光白光光源的显色指数为70.8,相对色温为5117 K。本文对于Mn^(2+)掺杂的石榴石发光材料的开发研究是有力补充,也为提升YAG∶Ce^(3+)荧光陶瓷光谱中的红光成分,进而提高医疗、显示等领域的激光光源的显色性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陶瓷 Ce^(3+)掺杂 Mn^(2+)掺杂 格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压烧结制备Y_(2)MgAl_(4)SiO_(12)∶Ce^(3+)荧光陶瓷及光学性能
2
作者 王靖涛 王茗 +3 位作者 王森宇 徐祖盛 梁莹盈 张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442,共9页
Y_(3)Al_(5)O_(12)∶Ce^(3+)荧光粉是目前白光LED的主要发光材料,但在使用时存在封装树脂因散热不佳而发生老化等问题。本文采用无压烧结制备了Y_(2)MgAl_(4)SiO_(12)∶Ce^(3+)透明陶瓷荧光体,用于替代荧光粉体和调控发光性能。首先通... Y_(3)Al_(5)O_(12)∶Ce^(3+)荧光粉是目前白光LED的主要发光材料,但在使用时存在封装树脂因散热不佳而发生老化等问题。本文采用无压烧结制备了Y_(2)MgAl_(4)SiO_(12)∶Ce^(3+)透明陶瓷荧光体,用于替代荧光粉体和调控发光性能。首先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粉体,经高温煅烧后采用冷等静压成型,最后在马弗炉中1 600℃煅烧制得透明荧光陶瓷。研究了Ce^(3+)掺杂浓度和样品厚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其中掺杂量为0.5%的样品在800 nm处具有56%的透过率,在450 K下发光强度仍能保持室温强度的84%。与蓝光芯片组装成器件测试表明,荧光陶瓷在蓝光LEDs/LDs的激发下发出白光,其CIE色度坐标分别为(0.307 6,0.332 9)和(0.308 0,0.331 6),光效分别为62.6 lm/W和146.3 lm/W。研究结果表明,YMAS∶Ce荧光陶瓷可应用于白光LEDs/LDs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烧结 Y_(2)MgAl_(4)SiO_(12)∶Ce^(3+) 荧光陶瓷 白光LEDs/L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_2O_7^(2-)/Cr^(3+)和Ce^(4+)/Ce^(3+)电解液作媒质间接合成对甲氧基苯甲醛 被引量:9
3
作者 胡瑞省 刘欣 +1 位作者 顾登平 张元静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4-138,共5页
在高剪切混合乳化机搅拌下,通过对Cr2O72- /Cr3+和 Ce4+/Ce3+两种媒质间接合成对甲氧基苯甲醛槽外反应的研究,得到合成对甲氧基苯甲醛的优选条件分别为:原料配比n(Cr2O72-):n(p-CH3O-C6H4-CH3)=1:6,反应温度 80℃,反应时间10min,对甲氧... 在高剪切混合乳化机搅拌下,通过对Cr2O72- /Cr3+和 Ce4+/Ce3+两种媒质间接合成对甲氧基苯甲醛槽外反应的研究,得到合成对甲氧基苯甲醛的优选条件分别为:原料配比n(Cr2O72-):n(p-CH3O-C6H4-CH3)=1:6,反应温度 80℃,反应时间10min,对甲氧基苯甲醛反应收率90.5%;原料配比 n(Ce4+):n(p-CH3O-C6H4-CH3)=1:1,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min,对甲氧基苯甲醛反应收率97.1%。结果表明,Ce4+/Ce3+做媒质产品时-空效率较低,这是Ce4+/Ce3+媒质存在的本质缺陷;而Cr2O72-/Cr3+做媒质产品时-空效率提高近2倍,显著地增加产品的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2O7^2-/Cr^3+媒质 Ce^4+/Ce^3+媒质 对甲氧基苯甲醛 间接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离子,Gd^(3+),Ce^(3+)共掺杂的Lu_(3)Al_(5)O_(12)陶瓷粉体的光学性能
4
作者 柏云凤 王林香 +1 位作者 李晴 阿热帕提·夏克尔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3-171,共9页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Gd_(x)M_(y)Lu_(0.99-x-y))_(3)Al_(5)O_(12):1%Ce^(3+)(x=0,0.01,0.25,0.5,0.75,y=0,0.005,0.01,0.02,0.05,0.1,M=Li^(+),Na^(+),K^(+),Cs^(+))系列陶瓷粉体。X射线衍射仪对合成粉末微结构进行表征,FLS920光谱仪测...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Gd_(x)M_(y)Lu_(0.99-x-y))_(3)Al_(5)O_(12):1%Ce^(3+)(x=0,0.01,0.25,0.5,0.75,y=0,0.005,0.01,0.02,0.05,0.1,M=Li^(+),Na^(+),K^(+),Cs^(+))系列陶瓷粉体。X射线衍射仪对合成粉末微结构进行表征,FLS920光谱仪测量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荧光寿命,CIE色度系统分析合成材料的色坐标。X射线衍射仪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碱金属离子、Gd^(3+)、Ce^(3+)共掺杂Lu_(3)Al_(5)O_(12)样品仍为立方晶相,但随着碱金属离子、Gd^(3+)、Ce^(3+)掺杂浓度的增加,合成样品衍射峰稍有向小角度偏移。在350 nm激发下,与Lu_(2.97)Al_5O_(12):1%Ce^(3+)样品相比,共掺杂Gd^(3+)后的样品在511 nm附近发射强度降低且出现明显红移,随着Gd^(3+)浓度增加,Ce^(3+)能级寿命逐渐减小,范围为35~60 ns。与掺杂1%Ce^(3+),1%Gd^(3+)样品比较,分别共掺杂2%的Li^(+)、Na^(+)、K^(+)和1%的Cs^(+)后样品发光强度提高了5.1倍,2.93倍,1.79倍,1.28倍,同时样品中Ce^(3+)寿命继续减小。分别在λ=254.0 nm和λ=365.0 nm紫外灯照射下,随着Gd^(3+)掺杂浓度的增加,观察到合成样品从深黄绿色变化为暗红色,色坐标显示样品发光由黄绿光区逐渐移动到红光区域,且共掺杂碱金属离子后,粉体的发光更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闪烁体 碱金属离子 Gd^(3+) Ce^(3+)共掺杂Lu_(3)Al_(5)O_(12) 光谱红移 紫外灯照射 发光性质 能级寿命 色度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3+)⁃Cr^(3+)共掺杂Ba_(3)Sc_(4)O_(9)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温海洋 张晨杰 +1 位作者 周天亮 解荣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49-2157,共9页
红光‐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当下采用蓝光LED激发荧光材料实现红光‐近红外光谱输出的器件结构而言,则普遍存在蓝光过剩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通过构筑Ce^(3+)→Cr^(3+)能量传递从而实现抑制器件蓝光输出的策略... 红光‐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当下采用蓝光LED激发荧光材料实现红光‐近红外光谱输出的器件结构而言,则普遍存在蓝光过剩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通过构筑Ce^(3+)→Cr^(3+)能量传递从而实现抑制器件蓝光输出的策略。以Ba_(3)Sc_(4)O_(9)为研究对象,采用Ce^(3+)/Cr^(3+)共掺杂,研究了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共掺杂的Ba3Sc4O9∶Ce^(3+)/Cr^(3+)同时具备了红光和近红外光发射能力,发射主峰分别位于585 nm和835 nm;Ce^(3+)→Cr^(3+)能量传递效率达50.92%。所封装的近红外LED器件的蓝光强度下降了78%,而Cr^(3+)的发射强度增至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Ce^(3+)/Cr^(3+)共掺杂 Ba_(3)Sc_(4)O_(9)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容器凝固制备Ce^(3+)∶Y_(3)Al_(5)O_(12)-Al_(2)O_(3)纳米荧光陶瓷及其在激光照明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少尉 张英 +1 位作者 郭永昶 李建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10-1519,共10页
蓝光激光二极管激发荧光材料获得高亮度光源技术逐渐成为大功率照明和显示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激光照明与显示的研究涉及发光材料、光学工程、机械结构和电路设计等多学科领域,其中光学设计和荧光转换材料与器件属于核心技术,由于较高... 蓝光激光二极管激发荧光材料获得高亮度光源技术逐渐成为大功率照明和显示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激光照明与显示的研究涉及发光材料、光学工程、机械结构和电路设计等多学科领域,其中光学设计和荧光转换材料与器件属于核心技术,由于较高的研发和生产成本,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文采用无容器凝固技术快速、低成本制备Ce^(3+)∶Y_(3)Al_(5)O_(12)-Al_(2)O_(3)(Ce^(3+)∶AY26)基荧光纳米陶瓷,通过调控Ce^(3+)掺杂浓度优化其发光性能,0.5%Ce3+∶AY26获得了高内量子效率(87.4%);过量的Al_(2)O_(3)做为第二相能够起到散射中心作用,提高激光激发的转换效率和光束均匀性,并且Al2O3具有高热导率,制备的Ce^(3+)∶AY26基荧光纳米陶瓷的内量子效率在温度升到200℃时,仍保持室温下的95%。通过透射式激光照明测试系统,对比研究了厚度为1.5 mm荧光纳米陶瓷片和半径为1.5 mm半球形荧光纳米陶瓷在高功率密度蓝光激光辐照下的光色性能,实现了174 lm·W_(-1)的流明效率。利用无容器凝固技术制备半球形荧光纳米陶瓷,有望从材料制备方法的角度简化透射式激光照明模组的光学结构设计,未来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容器凝固 Ce^(3+)∶Y_(3)Al_(5)O_(12)-Al_(2)O_(3) 荧光纳米陶瓷 激光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中Ce^3+/Ce^4+含量对ZAlSi12Cu2Mg1微弧氧化膜特性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7
作者 张静 刘向东 +3 位作者 刘晓丽 张雅萍 吕凯 乌迪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10期4078-4080,共3页
用微弧氧化方法在铸造铝合金表面获得性能优良的陶瓷层对于提高其表面耐热、耐蚀及耐磨性,扩大其应用范围将具有重要意义。在微弧氧化过程中,通过控制电解液组成可以改善膜层性能。稀土金属离子化学性质活泼而且有助于普通陶瓷的烧结... 用微弧氧化方法在铸造铝合金表面获得性能优良的陶瓷层对于提高其表面耐热、耐蚀及耐磨性,扩大其应用范围将具有重要意义。在微弧氧化过程中,通过控制电解液组成可以改善膜层性能。稀土金属离子化学性质活泼而且有助于普通陶瓷的烧结。研究了ZAlSi12Cu2Mg1合金在Na2SiO3电解液体系中微弧氧化时,Ce^3+/Ce^4+的引入对微弧氧化陶瓷层性能的影响,测定陶瓷层的厚度、硬度,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其相组成,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表面形貌,并初步探讨了Ce^3+/Ce^4+对陶瓷层形成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Ce^3+在0.1~0.7g/L变化时,对陶瓷层的厚度和硬度影响较小,分别为165~193μm和449~935Hv。Ce^4+在0.1~0.7g/L变化时,陶瓷层的厚度和硬度分别为126~148μm和463~1022HV。XRD分析结果显示,陶瓷层主要由α-Al2O3、γ-Al2O3、Al2SiO5和非晶相组成,加入Ce^3+后,陶瓷层中Al2SiO5衍射强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铝合金 微弧氧化 陶瓷 CE^3+ Ce^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G∶Ce^3+在激光照明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8
作者 胡盼 丁慧 +6 位作者 刘永福 孙鹏 刘泽华 罗朝华 黄政仁 江浩川 蒋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04-1528,共25页
基于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的照明和显示技术代表了半导体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荧光转换材料是决定激光照明的能量效率和显示产品色彩品质的核心部件。黄色荧光转换材料Y3Al5O12∶Ce^3+(YAG∶Ce^3+)适合蓝光LD激发、效率高... 基于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的照明和显示技术代表了半导体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荧光转换材料是决定激光照明的能量效率和显示产品色彩品质的核心部件。黄色荧光转换材料Y3Al5O12∶Ce^3+(YAG∶Ce^3+)适合蓝光LD激发、效率高、易于获得白光,仍然是目前最为广泛的研究对象。传统荧光粉加有机硅胶的封装模式热导率低,LD激发下存在烧蚀、发黑、失效等问题。LD高功率激发密度的特点引发了荧光材料封装技术革命性变革。为此,多形态、高热导率的远程荧光体应运而生。本综述主要对基于YAG∶Ce^3+荧光玻璃、荧光薄膜、荧光晶体、荧光陶瓷等不同形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LD照明应用中的性能研究进行了总结,对荧光转换材料和LD照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G∶Ce^3+ 荧光陶瓷 荧光玻璃 荧光薄膜 激光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AG∶Ce^(3+)在激光照明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丁慧 胡盼 +4 位作者 刘永福 孙鹏 刘泽华 罗朝华 蒋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31-1548,共18页
激光二极管(LDs)结合荧光转换材料实现白光被认为是下一代照明光源,其中的荧光转换材料对于整体光源的光度/色度参数、发光效率、长期工作稳定性至关重要。近年来,人们在LD照明中采用多种绿/黄/红荧光材料来丰富光谱成分,获得高质量的... 激光二极管(LDs)结合荧光转换材料实现白光被认为是下一代照明光源,其中的荧光转换材料对于整体光源的光度/色度参数、发光效率、长期工作稳定性至关重要。近年来,人们在LD照明中采用多种绿/黄/红荧光材料来丰富光谱成分,获得高质量的白光。其中,采用Lu_(3)Al_(5)O_(12)∶Ce^(3+)(LuAG∶Ce^(3+))绿色荧光材料作为主体成分,结合光谱展宽、红光补足等方案可将LD照明白光的显色指数大幅度提升。LuAG∶Ce^(3+)被认为是综合性能最优的绿色转换材料之一,在大功率LD的辐照下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和饱和阈值。本文主要对基于LuAG∶Ce^(3+)的荧光晶体、荧光陶瓷、荧光玻璃、荧光薄膜等形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LD照明中的应用性能研究进行了总结,并且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AG∶Ce^(3+) 荧光陶瓷 荧光玻璃 荧光薄膜 激光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Cr^(3+) Doping Concentration on the Persistent Performance of YAGG:Ce^(3+),Cr^(3+) Luminescent Ceramics
10
作者 LI Tingsong WANG Wenli +4 位作者 LIU Qiang WANG Yanbin ZHOU Zhenzhen HU Chen LI Jiang 《无机材料学报》 2025年第9期1037-1044,共8页
Y_(3)Al_(2)Ga_(3)O_(12):Ce^(3+),Cr^(3+)(YAGG:Ce^(3+),Cr^(3+)),as a persistent luminescent material,has advantages of high initial luminescence intensity and long persistent time,which is promising in persistent lumine... Y_(3)Al_(2)Ga_(3)O_(12):Ce^(3+),Cr^(3+)(YAGG:Ce^(3+),Cr^(3+)),as a persistent luminescent material,has advantages of high initial luminescence intensity and long persistent time,which is promising in persistent luminescent material applications.At present,YAGG:Ce^(3+),Cr^(3+)powders exhibit good persistent performance,but their persistent performance of ceramics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In this work,(Y_(0.998)Ce_(0.002))_(3)(Al_(1-x)Cr_(x))_(2)Ga_(3)O_(12)ceramics with different Cr^(3+)doping concentrations were prepared by solid-state reaction,including air pre-sintering,hot isostatic pressing(HIP)post-treatment and air annealing,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r^(3+)doping concentra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optical properties and persistent performance of the ceramic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of Cr^(3+)increased from 0.025%to 0.2%(in atom),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Cr^(3+)concentration on the morphology of pre-sintered ceramics or HIP post-treatment ceramics was observed,but the in-line transmittance gradually increased while the persistent performance gradually decreased.Among them,YAGG:Ce^(3+),Cr^(3+)ceramics doped with 0.025%Cr^(3+)showed the strongest initial luminescence intensity exceeding 6055 mcd/m^(2)and a persistent time of 1030 min after air pre-sintering combined with HIP post-treatment and air annealing.By optimizing the Cr^(3+)doping concentration and the fabrication process,the persistent luminescence(PersL)performance of the YAGG:Ce^(3+),Cr^(3+)ceramics was obviously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gg:Ce^(3+) Cr^(3+)ceramic Cr^(3+)doping concentration persistent luminescence hot isostatic pressing air annea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铈掺杂对钛酸钡基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范素华 胡广达 +3 位作者 张丰庆 岳雪涛 任艳霞 徐静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6-79,共4页
为了改善钛酸钡陶瓷的介电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镧、铈掺杂的钛酸钡基介电陶瓷,研究了镧、铈2种稀土氧化物对其介电性能、耐压程度等性能的影响以及与显微结构的关系。实验表明:2种稀土元素对钛酸钡陶瓷的晶粒生长有较大的抑制作... 为了改善钛酸钡陶瓷的介电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镧、铈掺杂的钛酸钡基介电陶瓷,研究了镧、铈2种稀土氧化物对其介电性能、耐压程度等性能的影响以及与显微结构的关系。实验表明:2种稀土元素对钛酸钡陶瓷的晶粒生长有较大的抑制作用,镧和铈的掺杂量在1.0%(物质的量分数)左右对钛酸钡陶瓷的介电性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但镧离子和铈离子在钛酸钡中的离子取代情况有所不同,因而,改善性能的作用不同。镧掺杂钛酸钡陶瓷性能好于铈掺杂的钛酸钡陶瓷,掺杂物质的量分数为1.0%的镧掺杂钛酸钡陶瓷的相对介电常数大于4000,从室温到125℃温度范围内,介电常数的温度系数小于10%,击穿场强大于7.5kV/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陶瓷 钛酸钡 La^3+掺杂 Ce^3+掺杂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G:Ce玻璃陶瓷选择性激光烧结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12
作者 张琦 迟宏毅 +2 位作者 吴海洋 赵国煜 韦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81-1587,共7页
荧光玻璃陶瓷结合了荧光粉优异的发光性能和玻璃基质良好的热导率及热稳定性的特点,已在高功率白光LED乃至激光照明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一种选择性激光(CO_(2)激光器)烧结技术,制备了YAG∶Ce荧光玻璃陶瓷,并研究了其荧光发... 荧光玻璃陶瓷结合了荧光粉优异的发光性能和玻璃基质良好的热导率及热稳定性的特点,已在高功率白光LED乃至激光照明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一种选择性激光(CO_(2)激光器)烧结技术,制备了YAG∶Ce荧光玻璃陶瓷,并研究了其荧光发光性能以及构筑的白光LED的器件性能。与传统的重熔融或固相烧结方法不同,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仅对局部加热且升/降温速率大,因此该方法具有节能和快速的特点。研究表明,选用适当的激光功率(24 W)、扫描速度(135 mm/s)和扫描间隔(9μm)等参数,可制备出形貌较好的YAG∶Ce荧光玻璃陶瓷;经过630℃热处理1 h消除应力后,其呈现出Ce^(3+)离子典型的4f→5d能级跃迁对应的宽带激发光谱(峰值为340 nm和455 nm)以及5d→4f能级跃迁对应的宽带发射光谱(峰值为570 nm),量子效率达82%;与450 nm蓝光LED芯片(3.11 V,0.30 A)组合后,可实现92 lm的白光输出,流明效率为98 lm/W,显色指数为69,色温为5 001 K,色坐标为(0.34,0.35)。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制备荧光玻璃陶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玻璃陶瓷 Ce^(3+)掺杂 选择性激光烧结 白光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