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在白光LED上的应用
1
作者 李鹏程 周军 +2 位作者 王伟刚 吴坤尧 李兆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3-651,共9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物相结构进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荧光光谱仪(PL)对粉体进行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Eu^(3+)掺入后Li_(2)Mg_(3)TiO_(6)...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物相结构进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荧光光谱仪(PL)对粉体进行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Eu^(3+)掺入后Li_(2)Mg_(3)TiO_(6)晶体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样品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尺寸为2.8μm;Li_(2)Mg_(3)TiO_(6)∶Eu^(3+)的最佳激发峰位于398 nm,最强发射峰位于617 nm,最佳掺杂浓度为7%。样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500 K时,发光强度可保持初始强度的60%,与市售荧光粉按照一定比例组合封装得到发光二极管(LED)器件,器件色坐标为(0.3274,0.3388),显色指数为80,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可应用于近紫外激发的白光LED器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Mg_(3)Tio_(6)∶Eu^(3+) 白光LED 高温固相法 红色荧光粉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3+)/Eu^(3+)掺杂对KAlSi_(2)O_(6)基红色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之阳 王焕平 +5 位作者 华有杰 邓德刚 莫志伟 高照 蒋宗恒 徐时清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3,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K_(1−x)AlSi_(2)O_(6)∶xEu^(3+)和K_(0.93−x)AlSi_(2)O_(6)∶(0.07Eu^(3+)+xLa^(3+))(x=0.01,0.03,0.05,0.07,0.09,0.11,物质的量分数)红色荧光粉,研究了La^(3+)/Eu^(3+)掺杂对发光强度、荧光寿命、色坐标的影响规...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K_(1−x)AlSi_(2)O_(6)∶xEu^(3+)和K_(0.93−x)AlSi_(2)O_(6)∶(0.07Eu^(3+)+xLa^(3+))(x=0.01,0.03,0.05,0.07,0.09,0.11,物质的量分数)红色荧光粉,研究了La^(3+)/Eu^(3+)掺杂对发光强度、荧光寿命、色坐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Eu^(3+)单掺杂和Eu^(3+)+La^(3+)双掺杂后红色荧光粉的物相均为白榴石相,未出现新相;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大,白榴石相由四方结构向立方结构转变。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大,KAlSi_(2)O_(6)红色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后减,当掺杂Eu^(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7时强度最大;随着La^(3+)掺杂量的增加,K_(0.93)AlSi_(2)O_(6)∶0.07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后减,当La^(3+)掺杂物质的量分数为0.09时强度最大,比未掺杂La^(3+)时提升2倍以上。同时掺杂物质的量分数0.07 Eu^(3+)和0.09 La^(3+)时红色荧光粉的荧光寿命比单掺杂物质的量分数0.07 Eu^(3+)时更长,色坐标由单掺杂Eu^(3+)时的橙色向红色移动,红色成分更明显,表现出优异的红光发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照明 Eu^(3+)掺杂 La^(3+)掺杂 红色荧光粉 KAlSi_(2)o_(6) 荧光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Y_(2)MgTiO_(6)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蒋小康 高峰 周恒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0-1176,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Y_(2-2 x)MgTiO_(6)∶2 x Eu^(3+)(YMT∶2 x Eu^(3+),0≤x≤0.11)新型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样品的纯度,结果显示YMT∶Eu^(3+)样品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无其他杂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Y_(2-2 x)MgTiO_(6)∶2 x Eu^(3+)(YMT∶2 x Eu^(3+),0≤x≤0.11)新型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样品的纯度,结果显示YMT∶Eu^(3+)样品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无其他杂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显示荧光粉为2μm的不规则颗粒。当激发波长为264 nm时,发射光谱出现四个尖锐的发射峰,分别位于591(^(5)D_(0)→^(7)F_(1))、619(^(5)D_(0)→^(7)F_(2))、657(^(5)D_(0)→^(7)F_(3))和693 nm(^(5)D_(0)→^(7)F_(4))。Eu^(3+)离子之间能量传递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YMT∶0.14Eu^(3+)荧光粉的CIE色度坐标为(0.645,0.332),与红光标准色坐标(0.67,0.33)非常接近。变温PL光谱及热激活能计算结果显示荧光粉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因此YMT∶Eu^(3+)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LED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 溶胶-凝胶法 y_(2)MgTio_(6) 红色荧光粉 热稳定性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水蒸气对β-Li_(2)TiO_(3:)Eu^(3+)荧光粉的全谱发光性能影响
4
作者 于成龙 刘冠华 +6 位作者 刘子航 金党波 程航 齐勇 王志齐 李海 王秀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5,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荧光粉前驱体后通过高温煅烧的方法,合成了由电偶极跃迁主导的高色纯度的β-Li_(2)TiO_(3):Eu^(3+)红色荧光粉.设计了适用于DHT11的拓扑电路,对荧光粉体湿度和温度进行测试.研究发现,高压腔体中加水量为5 mL,β-Li_(2)TiO... 采用水热法制备荧光粉前驱体后通过高温煅烧的方法,合成了由电偶极跃迁主导的高色纯度的β-Li_(2)TiO_(3):Eu^(3+)红色荧光粉.设计了适用于DHT11的拓扑电路,对荧光粉体湿度和温度进行测试.研究发现,高压腔体中加水量为5 mL,β-Li_(2)TiO_(3):0.5 mol%Eu^(3+)的相对湿度可达81%RH.在波长为396 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β-Li_(2)TiO_(3):0.5 mol%Eu^(3+)发射由电偶极跃迁主导的613 nm的红光,荧光寿命为773.36μs,高压水蒸气处理对β-Li_(2)TiO_(3):0.5 mol%Eu^(3+)的电偶极跃迁发射峰和磁偶极跃迁发射峰位置没有变化,但发射峰强度增强并且荧光寿命降至386.81μs.高压水蒸气高压处理后的荧光粉色坐标x=0.47,y=0.51,色温为3300 K,红光色纯度为96.6%,比高压处理前显示出更优异的显色性能.高压水蒸气处理后的β-Li_(2)TiO_(3):0.5 mol%Eu^(3+)电偶极跃迁谱线强度参数Ω_(2)增加至4.21×10^(-19)cm^(2),^(5)D_(0)→^(7)F_(2)跃迁的荧光分支比β2也增加至96.9%,而量子效率η减小至57%,证实了湿度对荧光粉的发光效率具有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蒸气 β-Li_(2)Tio_(3:)Eu^(3+)荧光粉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沉淀法制备细颗粒红色荧光粉Y_2O_3∶Eu^(3+)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9
5
作者 孙曰圣 屈芸 +1 位作者 肖监谋 陈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9-364,共6页
对草酸作为沉淀剂制备的细颗粒红色荧光粉Y2 O3 ∶Eu3 + 进行结构和发光特性研究 ,结果表明 :其一次粒径为 2 0~ 30nm ,团聚尺寸D50 =0 .5 3μm。该荧光粉最大激发峰位于 2 5 2 .2nm ,较微米级荧光粉 2 33nm红移了 19.2nm ;最大的发射... 对草酸作为沉淀剂制备的细颗粒红色荧光粉Y2 O3 ∶Eu3 + 进行结构和发光特性研究 ,结果表明 :其一次粒径为 2 0~ 30nm ,团聚尺寸D50 =0 .5 3μm。该荧光粉最大激发峰位于 2 5 2 .2nm ,较微米级荧光粉 2 33nm红移了 19.2nm ;最大的发射峰位于 6 12nm ,与微米级的相比几乎没有差别。Eu3 + 离子的掺入构成了发光中心 ,其最佳掺杂的质量分数为 9% ,荧光粉发光的猝灭浓度由微米级的 6 %提高到 9%。由于纳米晶存在表面缺陷和悬挂键 ,其亮度约为微米晶的 70 %左右 ,随着团聚尺寸的增加、煅烧温度的提高和助熔剂的加入 ,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增大。包膜能部分消除表面缺陷和悬挂键 ,提高发光亮度。荧光粉的色坐标为x =0 .6 4 79,y =0 .344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沉淀 细颗粒 荧光粉 y2o3:Eu^3+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场辅助液相法制备红色球形Y_2O_3:Eu^(3+)荧光粉 被引量:5
6
作者 曾青云 赵娟刚 +2 位作者 肖婷 王宗俊 李青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研究了以尿素为沉淀剂,通过改变加热方式、溶液pH、Eu^(3+)掺杂量及煅烧温度等条件,采用微波辅助液相法制备Y_2O_3:Eu^(3+)红色荧光粉,并对所得荧光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所制备的荧光粉为规整的球形,涂敷性好,可以被近紫外激... 研究了以尿素为沉淀剂,通过改变加热方式、溶液pH、Eu^(3+)掺杂量及煅烧温度等条件,采用微波辅助液相法制备Y_2O_3:Eu^(3+)红色荧光粉,并对所得荧光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所制备的荧光粉为规整的球形,涂敷性好,可以被近紫外激发光有效激发,发射主峰位于614nm处,归属于Eu^(3+)的~5 D_0→~7 F_2跃迁;该红色荧光粉可应用在白光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液相法 红色 y2o3:Eu^3+荧光粉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Y_(1-x-y),Gd_y)_2O_3∶xEu^(3+)红色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8
7
作者 蒲勇 朱达川 +2 位作者 马明星 韩涛 赵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用化学共沉淀法一次煅烧工艺合成了(Y1-x-y,Gdy)2O3∶xEu3+(x=0.06~0.10,y=0,0.20~0.25)系列红色荧光粉。用XRD、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试样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Eu3+、Gd3+的掺杂浓度、表面活性剂的加入... 用化学共沉淀法一次煅烧工艺合成了(Y1-x-y,Gdy)2O3∶xEu3+(x=0.06~0.10,y=0,0.20~0.25)系列红色荧光粉。用XRD、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试样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Eu3+、Gd3+的掺杂浓度、表面活性剂的加入、煅烧温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为立方晶系;Gd3+的加入会使基体晶格发生畸变,晶胞参数增加,起到改善样品色纯度和发光效率的作用;最佳煅烧温度为900℃,比传统的高温固相法低500℃左右;所合成荧光粉的粒度主要分布在300~400 nm,结构比较松散;当x=0.08,y=0.23时,最大发射峰(λem=613 nm)强度最大。所合成的Y1-x-y,Gdy)2O3∶xEu3+荧光粉是一种性能较好的PDP用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1-x-y Gdy)2o3∶xEu3+ 3D-PDP 化学共沉淀法 红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制工艺对Y_2O_3:Eu^(3+)荧光粉颗粒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董岩 蒋建清 +2 位作者 刘刚 史卫东 梁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2-353,356,共3页
 研究了Y2O3∶Eu3+荧光粉在高温合成过程中颗粒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烧制工艺对荧光粉颗粒形貌影响很大;对现有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预烧及掺入分散剂等方法改善了荧光粉颗粒的形貌,并获得免球磨Y2O3∶Eu3+荧光粉。
关键词 烧制工艺 形貌 y2o3:Eu^3+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3+)和Y^(3+)掺杂对Ca_2MgSi_2O_7:Eu^(2+)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章少华 胡江峰 +1 位作者 王建军 谢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0,共3页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2MgSi2O7:Eu2+,R3+(R3+=Ce3+,Y3+)系列荧光粉。结果表明,少量稀土离子的掺入没有改变晶体的物相结构。在Ca2MgSi2O7:Eu2+荧光粉中,Ce3+和Y3+的掺入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大,且与掺杂元素、掺杂量相关...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2MgSi2O7:Eu2+,R3+(R3+=Ce3+,Y3+)系列荧光粉。结果表明,少量稀土离子的掺入没有改变晶体的物相结构。在Ca2MgSi2O7:Eu2+荧光粉中,Ce3+和Y3+的掺入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大,且与掺杂元素、掺杂量相关。当掺杂Ce3+和Y3+的量分别为0.007mol和0.05mol时,所得荧光粉在532nm处的发光强度分别是未掺杂时的127%和117%。结果表明,在Ca2MgSi2O7中Ce3+与Eu2+存在能量传递,Ce3+的加入显著敏化了Eu2+的发光,导致荧光强度的进一步提高;Y3+的掺杂可以使荧光粉的粒径减小,并导致基质中的电荷缺陷而敏化Eu2+发光,从而使荧光强度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Ca_2MgSi_2o_7:Eu^2+ CE^3+ y^3+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废弃稀土荧光粉中再生Y_2O_3:Eu^(3+)红粉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晓东 梅光军 +1 位作者 于明明 朱晓园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3-187,共5页
浙江某照明公司回收的废弃稀土荧光粉中Y与Eu的含量分别为36.47%和6.22%。采用盐酸浸出、组合试剂除杂、稀土草酸沉淀及焙烧、水热法合成工艺从该废弃荧光粉中回收再生出Y_2O_3:Eu^(3+)红粉,并对所得Y_2O_3:Eu^(3+)样品的晶体结构、表... 浙江某照明公司回收的废弃稀土荧光粉中Y与Eu的含量分别为36.47%和6.22%。采用盐酸浸出、组合试剂除杂、稀土草酸沉淀及焙烧、水热法合成工艺从该废弃荧光粉中回收再生出Y_2O_3:Eu^(3+)红粉,并对所得Y_2O_3:Eu^(3+)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在双氧水加入量为0.2 m L/g、盐酸浓度为4mol/L、浸出温度为60℃,浸出时间为4 h时,废弃荧光粉中Y、Eu的浸出率分别达99.56%、92.39%。2浸出液加氨水将p H终点调至4.5时,Al^(3+)、Fe^(3+)、Pb^(2+)、Zn^(2+)可除尽。3草酸沉淀试验中,在草酸浓度为100 g/L,沉淀时间为0.5 h,温度为60℃时,稀土纯度可达99.60%。4水热反应温度为180℃时制备的Y_2O_3:Eu^(3+)发光强度最高,其最大发射峰位于614 nm,对应着Eu^(3+)的5D0-7F2电偶极跃迁。SEM测试表明,Y_2O_3:Eu^(3+)荧光粉的形貌逐渐由球状转变为针管状,结晶度良好,长度分布均匀,微管长度平均为30μm,有轻微烧结团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稀土荧光粉 浸出 除杂 草酸沉淀 水热法 y2o3∶Eu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3+)敏化的红色荧光粉Na_(5)Y(MoO_(4))_(4)∶Eu^(3+)发光性能研究
11
作者 郭益升 胡正开 +1 位作者 白鑫 熊飞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251,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和Na_(5)Y_(0.9)-y(MoO_(4))_(4)∶0.1Eu^(3+),y Sm^(3+)(y=0~0.08)红色荧光粉,并对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和Na_(5)Y_(0.9)-...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和Na_(5)Y_(0.9)-y(MoO_(4))_(4)∶0.1Eu^(3+),y Sm^(3+)(y=0~0.08)红色荧光粉,并对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和Na_(5)Y_(0.9)-y(MoO_(4))_(4)∶0.1Eu^(3+),y Sm^(3+)(y=0~0.08)的物相结构、发光性能、热稳定性、荧光寿命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掺Eu^(3+)的条件下,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荧光粉在395nm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峰值波长在615nm的强红光,其掺杂浓度为x=0.1,样品的发光强度最高。进一步探究Sm^(3+)对Eu^(3+)在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中的敏化增强作用。通过研究该样品不同Sm^(3+)掺杂浓度下的荧光发射谱,发现Sm^(3+)敏化增强的最佳掺杂浓度为y=0.04;相较于单掺Eu^(3+)的样品,Sm^(3+)敏化后的样品其发光强度为原来的113.8%。Sm^(3+)敏化后的样品存在能量传递现象,能量传递机制为Eu^(3+)与Sm^(3+)之间的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温度相关荧光发射谱实验结果表明Na_(5)Y_(0.86)(MoO_(4))_(4)∶0.1Eu^(3+),0.04Sm^(3+)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437K时荧光发射强度约为室温时的70%左右,而Na_(5)Y_(0.9)(MoO_(4))_(4)∶0.1Eu^(3+)在437K时的荧光发射强度约为室温时的68%左右。因此,Sm^(3+)敏化的Eu^(3+)掺杂Na_(5)Y(MoO_(4))_(4)荧光粉在白光LED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Na_(5)y(Moo_(4))_(4)∶Eu^(3+) Sm^(3+) 荧光粉 发光性能 能量传递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燃烧法制备Sr_3Y_2(BO_3)_4:Eu^(3+)荧光粉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鹏 张晓凡 朱建锋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41-1144,1149,共5页
以柠檬酸为络合物及助燃剂,使用简单的凝胶燃烧法,通过调整B2O3用量,制备出了不同含量Eu3+掺杂的Sr3 Y2(BO3)4基红光荧光粉。对所得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分析(DTA),扫描电镜分析(SEM)及荧光光谱分析(FDS)。分析结果显示,... 以柠檬酸为络合物及助燃剂,使用简单的凝胶燃烧法,通过调整B2O3用量,制备出了不同含量Eu3+掺杂的Sr3 Y2(BO3)4基红光荧光粉。对所得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分析(DTA),扫描电镜分析(SEM)及荧光光谱分析(FDS)。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烧结温度比固相法降低了100℃,且其粉体的分散性和颗粒度都得到了改善,并且得到Eu3+最佳的掺杂浓度为12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3y2(Bo3)4:Eu 荧光粉 溶胶凝胶燃烧法 光致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均相沉淀法制备(Y_(1-x-y),La_y)_2O_3∶xEu^(3+)红色荧光粉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青云 李青 +2 位作者 肖婷 王宗俊 肖培南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用微波辅助均相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Y_(1-x-y),La_y)_2O_3∶xEu^(3+)(x=0.01~0.05,y=0.05~0.25)红色荧光粉.研究Eu^(3+)、La^(3+)的掺杂浓度和煅烧温度对荧光粉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热分析仪、红外光谱仪、XRD、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前... 用微波辅助均相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Y_(1-x-y),La_y)_2O_3∶xEu^(3+)(x=0.01~0.05,y=0.05~0.25)红色荧光粉.研究Eu^(3+)、La^(3+)的掺杂浓度和煅烧温度对荧光粉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热分析仪、红外光谱仪、XRD、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前驱体热重曲线和FTIR曲线、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颗粒大小和荧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组成为(Y,La,Eu)OHCO_3·nH_2O;所制备样品为立方晶系;SEM显示荧光粉为均匀分散的球形颗粒,粒度为200 nm左右;较为适宜的焙烧温度为900℃;La^(3+)掺杂含量y=10%,Eu^(3+)掺杂含量x=3%时,样品荧光粉发光性能最好,最大发射波长为614 nm,对应的是Eu^(3+)的5D0→7F2跃迁;样品的色坐标为(0.654,0.346).所制备的(Y_(1-x-y),La_y)_2O_3∶xEu^(3+)荧光粉具备较好的发光强度与色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1-x-y Lay)2o3∶xEu3+ 微波 红色荧光粉 均相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余辉荧光粉SrAl_2O_4:Eu^(2+),Dy^(3+)光谱表征方法改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关妍 马艳子 +2 位作者 贾莉 王海荭 田曙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0,66,共5页
针对长余辉发光材料SrAl2O4:Eu2+,Dy3+掺杂体系,从饱和激发时间、样品表面状况、入射光的强度和角度等影响其固体荧光光谱的各因素逐一进行研究,探索满足该类材料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测试要求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测试条件设定为样... 针对长余辉发光材料SrAl2O4:Eu2+,Dy3+掺杂体系,从饱和激发时间、样品表面状况、入射光的强度和角度等影响其固体荧光光谱的各因素逐一进行研究,探索满足该类材料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测试要求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测试条件设定为样品台位于30°,以365 nm紫外光作为激发光,激发狭缝6 nm,发射狭缝0.5 nm,饱和激发时间180 s且样品背面不透光时,样品发射光谱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和重复性,并且测试的相对偏差可以控制在3%以内,基本满足固体荧光强度定量测试要求,可以作为一种更方便、快捷的检测手段应用于固体荧光材料制备方案优化、材料性能评判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AL2o4 EU^2+ Dy^3+ 光致发光 固体荧光强度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和掺杂浓度对Y_4Zr_3O_(12)∶Eu^(3+)荧光粉发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赖凤琴 李嘉鹏 +6 位作者 吴有福生 胡美兰 肖青辉 姚庆林 夏李斌 叶信宇 游维雄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36-1442,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_4Zr_3O_(12)∶Eu^(3+)纳米荧光粉,分别采用XRD、TEM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烧结温度和Eu^(3+)掺杂浓度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可以被394 nm和467 nm的激发光...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_4Zr_3O_(12)∶Eu^(3+)纳米荧光粉,分别采用XRD、TEM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烧结温度和Eu^(3+)掺杂浓度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可以被394 nm和467 nm的激发光有效激发。样品的最佳烧结温度和Eu^(3+)离子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1 400℃和18%。浓度猝灭主要归因于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4Zr3o12∶Eu^3+荧光粉 SoL-GEL 浓度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3Al_5O_(12):Eu^(3+)荧光粉表面包覆SiO_2的研究
16
作者 张霞 于方丽 王赛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1,共5页
采用化学均相沉淀法在YAG:Eu3+荧光粉表面包覆了SiO2。利用XRD、SEM、Zeta电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包覆处理前后的样品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SiO2包覆层紧密附着在荧光粉表面,而不改变YAG:Eu3+荧光粉的晶体结... 采用化学均相沉淀法在YAG:Eu3+荧光粉表面包覆了SiO2。利用XRD、SEM、Zeta电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包覆处理前后的样品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SiO2包覆层紧密附着在荧光粉表面,而不改变YAG:Eu3+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发光中心;并通过改善荧光粉的表面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荧光粉的发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3Al5o12:Eu3+ 荧光粉 表面包覆 SIo2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Eu^(3+),Dy^(3+)纳米荧光粉的白光发射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寒冰 李成仁 +4 位作者 李淑凤 高心宇 洪远志 李志超 孙景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了系列Dy单掺杂、Eu,Dy共掺杂和Sr,Eu,Dy共掺杂的Y_2O_3纳米荧光粉.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形貌,优化了工艺过程和参数.系统测试了稀土掺杂Y_2O_3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和... 采用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了系列Dy单掺杂、Eu,Dy共掺杂和Sr,Eu,Dy共掺杂的Y_2O_3纳米荧光粉.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形貌,优化了工艺过程和参数.系统测试了稀土掺杂Y_2O_3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在330 nm光激发下,研究了Y_2O_3∶Eu^(3+),Dy^(3+)纳米荧光粉的白光发射特性,并通过调节Eu,Dy掺杂浓度,获得了CIE为(0.32,0.33)和色温为6100 K的强白光发射.进一步讨论了Sr^(2+)离子对Y_2O_3∶Eu^(3+),Dy^(3+)纳米荧光粉白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r^(2+)的掺入可明显改善Y_2O_3∶Eu^(3+),Dy^(3+)纳米荧光粉的白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o3∶Eu3+ Dy3+纳米荧光粉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白光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Y_2O_2S:Eu^(3+)红色荧光粉的间接法制备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4
18
作者 耿阳 陈红卫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用间接法制备纳米级红色荧光粉Y2O2S:Eu3+(物质的量之比为Eu3+/Y3+=0.02)。XRD测试表明,制得纳米级的Y2O2S:Eu3+为单一纯相。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结果显示纳米材料的平均颗粒尺寸为30 nm,与Debye-Scherre公式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 用间接法制备纳米级红色荧光粉Y2O2S:Eu3+(物质的量之比为Eu3+/Y3+=0.02)。XRD测试表明,制得纳米级的Y2O2S:Eu3+为单一纯相。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结果显示纳米材料的平均颗粒尺寸为30 nm,与Debye-Scherre公式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荧光光谱中,激发光谱分为3个区域,200-280 nm的区域为Y2O2S基质的激子激发带,峰值为262 nm;280-380 nm的区域属于Eu3+→O2-(S2-)的电荷迁移带,峰值为319 nm;而位于399 nm和472 nm的线状光谱则属于Eu3+的4 f组态内部电子之间的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o2S EU^3+ 间接法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驱溶液的pH值对Y_2O_3:Eu^(3+)荧光粉发光性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超男 王志芳 +1 位作者 张慰萍 尹民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0-766,共7页
以甘氨酸为燃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了Y2O3:Eu3+(3%)纳米粉末,并研究了制备过程中前驱溶液的pH值对Y2O3:Eu3+发光性质的影响.从XRD和SEM分析得到,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样品颗粒逐渐变大,并且多孔粉末变得越来越致密.通过对样品发光性质... 以甘氨酸为燃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了Y2O3:Eu3+(3%)纳米粉末,并研究了制备过程中前驱溶液的pH值对Y2O3:Eu3+发光性质的影响.从XRD和SEM分析得到,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样品颗粒逐渐变大,并且多孔粉末变得越来越致密.通过对样品发光性质的测量得到,随着pH值的增大,样品发光逐渐增强,但寿命逐渐变短.激发谱显示,基质吸收和电荷迁移带的相对强度比随着pH值的增大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o3 发光 燃烧法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激活的La2Mo2O9红色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旭 杨勇 +2 位作者 杨志平 关丽 刘冲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6,共4页
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u3+掺杂的La2Mo2O9红色荧光粉,并对这种荧光粉的结构及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实验合成了单一立方相的La2Mo2O9荧光粉体。该荧光粉的激发光谱由一宽带和一系列的锐峰组成;发射光谱由一系列锐峰组成,这... 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u3+掺杂的La2Mo2O9红色荧光粉,并对这种荧光粉的结构及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实验合成了单一立方相的La2Mo2O9荧光粉体。该荧光粉的激发光谱由一宽带和一系列的锐峰组成;发射光谱由一系列锐峰组成,这些都与Eu3+的特征跃迁5DJ(J=0,1)和7FJ(J=1~4)相对应。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可被395nm的紫外光和470nm的可见光有效激发,并发出峰值位于620nm左右的红光,亮度可达到传统红色荧光粉Y2O2S∶Eu3+的1.5倍以上,这表明它可以作为'蓝+黄'模式白光LED的红色补光粉,也可以作为UV-LED激发三基色荧光粉体系中的红色荧光粉。研究了Eu3+的掺杂浓度以及不同助熔剂对样品发光性质的影响。Eu3+的摩尔分数为0.3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强。质量分数为3%的NH4Cl作为助熔剂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2Mo2o9 EU^3+ 固相法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