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地区温泉对中国台湾6级以上地震映震能力分析
1
作者 廖丽霞 陈伟 周跃勇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5,共14页
为监测预测闽台地震,沿福建地区主要构造部位布设了16个温泉点,构建了构造地球化学观测网,观测温泉气体中的氦氖碳同位素、氢气浓度及体积占比、气体流速、水化学离子等用于短临地震预测研究。基于2021年1月—2023年6月这16个温泉点的... 为监测预测闽台地震,沿福建地区主要构造部位布设了16个温泉点,构建了构造地球化学观测网,观测温泉气体中的氦氖碳同位素、氢气浓度及体积占比、气体流速、水化学离子等用于短临地震预测研究。基于2021年1月—2023年6月这16个温泉点的地球化学参数观测结果,探讨了其对研究时段内以2022年中国台湾花莲ML6.8震群为代表的中国台湾地区发生的芮氏6级以上地震的映震能力。结果表明:(1) 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福建地区温泉地球化学出现群体性异常且具重现性。温泉气体表现突出,以高值异常为主;水化学离子主要呈趋势上升、持续高值、震荡等异常形态;这些异常对强震发震时间具有较好的短临和短期预测意义。(2)福建地区的构造背景与中国台湾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关联性较强。台湾地震多为板块碰撞俯冲引起,其应力能通过深大断裂的深部动力传导引起福建温泉的响应,导致温泉气体及水化学离子产生异常;福建地区特有的中酸性岩浆岩地球化学背景也是水化学离子映震灵敏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6级以上地震 预测指标 福建地区温泉 构造地球化学观测网 温泉气 水化学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学资料探讨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震构造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元生 冯红武 +1 位作者 陈继锋 刘白云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9-424,共6页
应用速度和Q值成像方法以及小震精定位方法获得了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源区的深部结构和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图像。结果表明:发震断层为一隐伏断裂,走向NW,倾向SW,逆冲兼左旋走滑,在地表距临潭-宕昌断裂岷县段约20km,在深部可能与临... 应用速度和Q值成像方法以及小震精定位方法获得了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源区的深部结构和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图像。结果表明:发震断层为一隐伏断裂,走向NW,倾向SW,逆冲兼左旋走滑,在地表距临潭-宕昌断裂岷县段约20km,在深部可能与临潭-宕昌断裂交汇在一起,向南组成一条NW向的断裂带。2003年11月13日岷县MS5.2、2004年9月7日岷县-卓尼MS5.0和本次MS6.6地震的发震断层可能属同一发震断层,位于漳县南部块体的西南边缘;该块体为次级块体(三角形),近几年来块体西南边界强震活跃,其它两边平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级地震 余震分布 发震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AP方法反演2010年6月5日山西阳曲M_S4.6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19
3
作者 宋美琴 李华玥 +3 位作者 韩立波 李丽 王秀文 梁向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2-697,共6页
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0年6月5日阳曲MS4.6地震震源机制解,得到震级MW为4.5,节面I走向213°、倾角47°、滑动角-161°,节面II走向109°,倾角76°,滑动角-44°,属于倾滑型;精确定位显示震中处于石岭关隆起区,CAP... 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0年6月5日阳曲MS4.6地震震源机制解,得到震级MW为4.5,节面I走向213°、倾角47°、滑动角-161°,节面II走向109°,倾角76°,滑动角-44°,属于倾滑型;精确定位显示震中处于石岭关隆起区,CAP反演和精定位结果推断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7~20km。震源机制解节面参数与震中附近的山根底断裂和系舟山西麓断裂产状存在差异,这两条断裂不是阳曲地震的发震断裂,由于现场野外地质考察未发现地表断裂,不排除本次地震为隐伏断层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曲4 6级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发震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害特征及其启示 被引量:69
4
作者 王兰民 吴志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1-412,共12页
通过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房屋和生命线工程震害、次生地质灾害的现场科学考察,系统介绍了本次地震发震构造、宏观地震烈度分布特征、不同烈度区房屋震害特点及破坏机制,并对地震中突出的黄土滑坡震害开展... 通过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房屋和生命线工程震害、次生地质灾害的现场科学考察,系统介绍了本次地震发震构造、宏观地震烈度分布特征、不同烈度区房屋震害特点及破坏机制,并对地震中突出的黄土滑坡震害开展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总结归纳了此次地震中的断层效应、山体放大作用和边坡效应等震害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灾区灾后重建和今后我国的抗震设防工作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级地震 震害特征 黄土滑坡 抗震设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壳介质破裂的尺度理论在研究山丹—民乐6.1级地震的地震学前兆特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荣代潞 李亚荣 韩晓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8-447,共10页
介绍了Allegre的地壳介质破裂的尺度理论和根据该理论建立一种预测地震发生时间方法的可能性.作为震例研究了甘肃山丹—民乐6.1级地震的地震学前兆(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和尾波Qc值)特征.结果表明,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和尾波Qc值在震前都呈增... 介绍了Allegre的地壳介质破裂的尺度理论和根据该理论建立一种预测地震发生时间方法的可能性.作为震例研究了甘肃山丹—民乐6.1级地震的地震学前兆(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和尾波Qc值)特征.结果表明,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和尾波Qc值在震前都呈增长趋势,用幂次率关系拟合了这两种参数的上升变化形态.这为利用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和尾波Q值的监测资料建立一种预测地震发生时间的方法和找到预测指标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时间预测 山丹-民乐 6.1级地震 尾波QC值 相关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断层形变综合指标异常与岷县漳县6.6级等强震关系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希 李心然 唐红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2-577,共6页
采用截至2013年底青藏块体东北缘的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基于灰色关联度计算,提炼了祁连山—海原—六盘山、西秦岭主要构造断裂及分段的正逆断垂向活动综合指标,对强震尤其是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震前中短期异常,及与周边大震... 采用截至2013年底青藏块体东北缘的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基于灰色关联度计算,提炼了祁连山—海原—六盘山、西秦岭主要构造断裂及分段的正逆断垂向活动综合指标,对强震尤其是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震前中短期异常,及与周边大震孕育—发生或影响的可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级左右地震前相关构造及其附近中短期异常明显;综合指标对与周边8级特大地震孕育—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大尺度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变化也有一定程度反映。(2)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震前西秦岭构造北—西部至六盘山断裂综合指标异常显著且集中,发震的西秦岭构造短期变化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 灰色关联度 综合指标 强震关系 岷县漳县6.6.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视震源时间函数的PLD方法及其对2005年克什米尔M_w 7.6地震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勇 许力生 陈运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72-680,共9页
通过重构用于确定视震源时间函数有效持续时间的判别函数,对提取视震源时间函数的 PLD 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合成资料和实际资料,验证了改进后 PLD 方法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将 PLD 方法应用于2005年克什米尔 M_w 7.6地震及具11个余震的188... 通过重构用于确定视震源时间函数有效持续时间的判别函数,对提取视震源时间函数的 PLD 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合成资料和实际资料,验证了改进后 PLD 方法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将 PLD 方法应用于2005年克什米尔 M_w 7.6地震及具11个余震的1887条记录,在84个台站处获得了这次地震的视震源时间函数.分别平均从不同台站的 P 波、S 波、Rayleigh 波和 Love 波中得到的视震源时间函数,获取了主震的平均视震源时间函数.对视震源时间函数的分析表明,2005年克什米尔 M_w 7.6地震的持续时间大约为25 s,这是一次"急始型"地震,总体上表现为圆盘形破裂.但有迹象表明,破裂在初期有向西北方向发展的单侧传播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D方法 2005年克什米尔Mw7.6地震 视震源时间函数 经验格林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跨断层形变异常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晓东 李宁 +1 位作者 刘立炜 张四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8-587,669,共10页
通过对2013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发生MS6.6强震的发震构造区在地震前后跨断层形变研究发现:四店、麻界滩和毛羽沟场在震前出现形变异常,3个场地临震单期形变是往期平均值的2-7倍;3个场地震前形变异常持续时间不超过4个月,震后4个月除毛羽... 通过对2013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发生MS6.6强震的发震构造区在地震前后跨断层形变研究发现:四店、麻界滩和毛羽沟场在震前出现形变异常,3个场地临震单期形变是往期平均值的2-7倍;3个场地震前形变异常持续时间不超过4个月,震后4个月除毛羽沟场地外其余场地基本恢复到往期平均水平;四店场地临震形变△V(5.5 mm)约是麻界滩和毛羽沟的2倍,产生这种形变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岷县地震主要动力来源是西秦岭北缘断裂的活动产生,因此主断裂上的形变异常大于分支断裂;临潭—宕昌断裂具有差异性活动特征,断裂中东段活动性强于西段,岷县漳县地震的复发周期约为(220±40)a,震级为6-6.6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MS6.6. 跨断层水准 累积形变 单期形变 震前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97年10月6日“珲春—汪清深震区”M≥8地震触发的湖震和火山喷发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裕澈 时振梁 曹学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7-570,共14页
探讨了1597年10月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六日)地震的烈度特征,地震伴随的湖震和火山喷发,以及地震类型与规模.结果表明,1597年10月6日地震为可能发生在"珲春—汪清深震区"的一次M≥8深源地震;地震在中国东部地区产生了... 探讨了1597年10月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六日)地震的烈度特征,地震伴随的湖震和火山喷发,以及地震类型与规模.结果表明,1597年10月6日地震为可能发生在"珲春—汪清深震区"的一次M≥8深源地震;地震在中国东部地区产生了广泛的湖震,其多种形态可与1775年葡萄牙里斯本地震产生的湖震比拟;地震触发了望天鹅火山的一次中小规模爆发式喷发,其地点在中国吉林省长白县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97年10月6日地震 历史地震 M≥8深源地震 湖震 望天鹅火山喷发 珲春-汪清深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新源和静6.6级地震前后P波速度结构的演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建明 李志海 +1 位作者 冯雪玲 孔祥燕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2-496,530,共6页
基于新疆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观测报告,采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反演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获得了2012年新源和静6.6级地震前后该区域12km和24km深度处半年尺度的P波速度结构的时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2km深度处震... 基于新疆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观测报告,采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反演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获得了2012年新源和静6.6级地震前后该区域12km和24km深度处半年尺度的P波速度结构的时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2km深度处震前震源区及附近区域P波速度差在空间上形成NNE向变化剧烈的高值异常区,异常幅度达0.3km/s。这种明显的速度差异表明,将半年尺度不同时间段相同深度的P波速度进行差分析,能较好地反映一定区域内地壳介质特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源和静6.6.地震 新疆天山中东段 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 P波速度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避难弱者需求视角的县域避难场所规划研究-以长宁“6·17”地震灾后调研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文静 翟国方 +1 位作者 陈伟 刘瑀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4-774,共11页
县域避难场所规划建设薄弱,灾后老年人等避难弱者的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长宁“6·17”地震发生后,笔者赴灾区调研,对老人、妇女、儿童等避难弱者进行访谈,深入了解避难弱者的避难经历、对避难场所的认知及相关需求,总结避难弱者... 县域避难场所规划建设薄弱,灾后老年人等避难弱者的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长宁“6·17”地震发生后,笔者赴灾区调研,对老人、妇女、儿童等避难弱者进行访谈,深入了解避难弱者的避难经历、对避难场所的认知及相关需求,总结避难弱者在灾后初期、中期、后期阶段的需求变化及对避难空间的诉求。在避难弱者需求视角下提出县域避难场所规划提升措施,包括建立避难弱者数据库、优化避难场所选址、提高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加强对避难弱者“定制化”的防灾宣传和避难引导等,以保障避难弱者的生命安全,提升避难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难弱者 避难需求 避难场所 县域 长宁"6·17"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降水与M≥6地震关系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辉 顾宁杰 林佳霓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8-434,共7页
通过对1960年以来云南地区的年降水与M≥6地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云南全省年降水平均值小于1000mm或年降水距平值低于多年平均降水量25%的台站数大于20,出现降水旱异常后,与次年云南地区发生7级地震的对应率分别为25%和33%,没有显著... 通过对1960年以来云南地区的年降水与M≥6地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云南全省年降水平均值小于1000mm或年降水距平值低于多年平均降水量25%的台站数大于20,出现降水旱异常后,与次年云南地区发生7级地震的对应率分别为25%和33%,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从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云南除思茅、普洱地震区外,有80%的M≥6强震在震前1年,震中附近出现过降水大于多年均值20%的现象,云南降水涝异常与6级以上地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分析认为降水通过对地壳的加载可能对地震有一定的诱发作用,但最多只是外因,只起调制作用,地震的发生主要是内因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降水 M≥6地震 相关性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县-漳县M6.6地震前后的形变范数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康生 曾文浩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84-887,共4页
采用分布在南北地震带上10个洞体应变台的观测资料,基于小波分解和范数计算,提取2013-07-22甘肃岷县-漳县M6.6地震前异常信息。结果表明,除肃南台外,其余9个台均出现震前异常信息,昭通台、小庙台最早出现异常,在2013-06初(约在震前50d)... 采用分布在南北地震带上10个洞体应变台的观测资料,基于小波分解和范数计算,提取2013-07-22甘肃岷县-漳县M6.6地震前异常信息。结果表明,除肃南台外,其余9个台均出现震前异常信息,昭通台、小庙台最早出现异常,在2013-06初(约在震前50d),距震中最近的宕昌台在7月初出现异常。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对异常信息特征进行讨论认为,这次地震与南北地震带东侧块体自南向北运动有密切关系,而震后的形变传递过程是一个反向过程。同时也证明,用范数计算方法提取震前形变异常是简单、有效和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地震M6.6 形变 小波分解 范数 南北地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南黄海地区M≥6强震有序网络结构及其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门可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68-274,共7页
江苏-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 江苏-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构建了该研究区全区和南黄海海域M≥6强震的二维和三维有序网络结构,据此分析讨论了该区地震活动的分期,并对未来M≥6强震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论表明:该区从1998年起进入新一轮平静幕,此幕可能持续到2042年前后;该区下次活跃幕的首次M≥6强震可能发生在2053年前后,地点很可能在南黄海海域内;未来第2次、第3次M≥6强震或强震群可能分别发生在2058、2070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南黄海地区 地震活动分幕 强震链 信息有序网络结构 M≥6强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地震相关长度增长现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荣代潞 李亚荣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458,共4页
利用单健群分析方法研究了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增长现象。结果表明,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主震周围区域地震空间相关长度明显增长。利用这种特征对可能的大震危险区进行网格式搜索,至少可以对未来强震发生的... 利用单健群分析方法研究了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增长现象。结果表明,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主震周围区域地震空间相关长度明显增长。利用这种特征对可能的大震危险区进行网格式搜索,至少可以对未来强震发生的地点进行初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级地震 地震空间相关长度 单键群方法(S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门源M_S6.4地震前垂直形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四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3-567,613,共6页
利用甘肃民乐至青海门源的多期跨断裂水准资料,对比分析了1986年、2016年两次门源6.4级地震前的垂直形变。结果表明:1)两次地震前的孕震背景不同。1986年门源地震前祁连山相对民乐盆地大幅上升,区域压应力呈增强状态;2016年门源地震前... 利用甘肃民乐至青海门源的多期跨断裂水准资料,对比分析了1986年、2016年两次门源6.4级地震前的垂直形变。结果表明:1)两次地震前的孕震背景不同。1986年门源地震前祁连山相对民乐盆地大幅上升,区域压应力呈增强状态;2016年门源地震前祁连山相对民乐盆地上升不明显,区域压应力相对松弛。2)两次地震前垂直形变表现形式不同。1986年门源地震前冷龙岭断裂附近出现加速上升,2016年门源地震前冷龙岭断裂附近出现上升和下降相间的不稳定变化。3)两次门源地震前在发震断裂附近都观测到地表隆起区,与地震孕育的膨胀模式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次门源6.4级地震 跨断裂水准 垂直形变 祁连山北缘断裂 冷龙岭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海域M≥6强震趋势预测及其论证分析研究
17
作者 门可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468-478,共11页
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中强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 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中强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在回顾总结成功预测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强震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南黄海海域M≥6强震活动的可公度性及其预测功能,构建并完善了南黄海海域M≥6强震的二维和三维有序网络结构,对该区未来M≥6强震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的可能性与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南黄海海域未来新一轮强震活跃幕的首次M≥6强震将发生在2053—2054年前后,未来第2次M≥6强震或强震群可能发生在2058—2059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可公度性 信息有序网络结构 时间间隔聚点分析 M≥6强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BP神经网络探测2012年印尼8.6级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扰动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成冕 熊晶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8期28-31,共4页
基于美国大学大气联盟发布的电离层F2层最大电子密度数据NmF2,以年积日DOY、当地时LT、经度LON、纬度LAT和F10.7太阳活动指数FLUX为输入,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构建区域电离层模型并进行模拟,通过模型值与观测值的比较发现,2012年4... 基于美国大学大气联盟发布的电离层F2层最大电子密度数据NmF2,以年积日DOY、当地时LT、经度LON、纬度LAT和F10.7太阳活动指数FLUX为输入,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构建区域电离层模型并进行模拟,通过模型值与观测值的比较发现,2012年4月11日印尼8.6级地震前震中附近上空NmF2在震前第16天(3月26日)明显减小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掩星 地震前兆 印尼8.6级地震 电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地震需求分析的750 kV-SF_(6)罐式断路器耦联体系地震易损性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武鹏 崔佳伟 车爱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2-839,共8页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枢纽,其抗震性能评估尤为重要,其中罐式断路器耦联体系是变电站中的重要设备之一。为研究750 kV-SF_(6)罐式断路器耦联体系的抗震性能,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以及概率地震需求分析(PSDM)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其地震...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枢纽,其抗震性能评估尤为重要,其中罐式断路器耦联体系是变电站中的重要设备之一。为研究750 kV-SF_(6)罐式断路器耦联体系的抗震性能,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以及概率地震需求分析(PSDM)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其地震易损性。首先分析了750 kV-SF_(6)罐式断路器耦联体系的结构特性和震损特征,构建了有限元模型。通过增量动力分析(IDA),以地面峰值加速度(PGA)为地震动输入参数,得到关键易损部位的地震响应。在此基础上,通过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生成了每个易损部位在不同震损状态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最后,基于可靠度理论计算得到了750 kV-SF_(6)罐式断路器耦联体系的地震易损性模型。结果表明,可以确定该结构在不同PGA下发生完全、严重、中度和轻微损坏的概率,反映了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平,例如当PGA达到0.6 g时,750 kV-SF_(6)罐式断路器耦联体系4种破坏状态的概率分别分0%,1%~5%,88%~93%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罐式断路器 增量动力分析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可靠度理论 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度区农村住宅的抗震设防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少飞 《工程抗震》 2000年第1期43-44,共2页
本文分析了近期两次地震中农村住宅的破坏原因 ,指出 6度地震区农村住宅抗震设防的重要性。文中介绍了一些必要的抗震设防措施 。
关键词 农村住宅 6度区 抗震设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