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诗”之制与“兴诗”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6,139,共6页
“兴”是中国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该文综合分析了“兴”在先秦文献中使用的情况,并从《周礼》职掌“六诗之制”的“大师”一职设置的时间、职能,探讨其教授“六诗”的大致时间最早也应在春秋晚期。又从先秦其... “兴”是中国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该文综合分析了“兴”在先秦文献中使用的情况,并从《周礼》职掌“六诗之制”的“大师”一职设置的时间、职能,探讨其教授“六诗”的大致时间最早也应在春秋晚期。又从先秦其他文献对“六诗”各个概念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六诗”诸义项产生的先后次序,发现“六诗”之中,风、赋、比、雅、颂的使用时间均早于“兴”。“兴也”最早见于战国帛书,“六诗”的称谓也仅见之于《周礼》,故“六诗”及“兴”诗概念的产生及应用大致应在战国中晚期,而《周礼》“大师”教授“六诗”的时间也应该在此稍前的一段时间。至秦汉之际,以“兴”说诗的现象开始较为多见,成为毛诗以“兴”解诗的前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诗之制 大师 战国中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诗可以兴”——论诗性生命的感发功能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伯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9-96,共8页
“诗可以兴”是古人对于诗的功能的一种提示,它导源于上古祭祀活动中的乐舞兴情,确立于诗、乐开始分离之际。这一命题提出后,又经历了从孔子的启人思悟,经汉儒的感动天人,以至宋儒的兴起本性之善和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有关激发生命元气的... “诗可以兴”是古人对于诗的功能的一种提示,它导源于上古祭祀活动中的乐舞兴情,确立于诗、乐开始分离之际。这一命题提出后,又经历了从孔子的启人思悟,经汉儒的感动天人,以至宋儒的兴起本性之善和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有关激发生命元气的演化过程,而其要义乃在于感发生命,以实现向生命本原的回归。在“兴观群怨”诸功能中,“诗可以兴”实居于主导地位,且由此感通以造就和谐、合作的社会群体与整全、充实的人类生活,更是我们于诗歌艺术审美活动的期望所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生命 感发功能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唐诗中的“比兴体”——兼论诗歌多义性的可解与不可确解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明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8-171,共4页
"整体的比兴"是意在言外的表达方式。唐诗中大量双关、隐喻实现了言与意的精彩照应,形成了"比兴体"。它有多义性的特点,但多义中又有可解与难解或不可确解之分。诗歌多义性的不可确解,是诗歌在多义性之可解基础上... "整体的比兴"是意在言外的表达方式。唐诗中大量双关、隐喻实现了言与意的精彩照应,形成了"比兴体"。它有多义性的特点,但多义中又有可解与难解或不可确解之分。诗歌多义性的不可确解,是诗歌在多义性之可解基础上的又一次进步。从多义性的易解到难解,正好反映出诗歌及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写作意图从单纯到复杂、作品意蕴从单一到丰富的进程及阅读理解阐释过程中的语境限制与自由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多义性 诗歌 可解 不可确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兴"义的演变及其思维特点
4
作者 惠嘉 户晓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70,共6页
既往对兴的理解大致可分为内容关联说、声韵限制说和音义关联说,但在实际文本中,却存在一种既无关内容,亦无关声韵的兴体。现有兴体多样化成因论多停留在事实的层面,着眼于历史语境等外在性因素,而缺乏对兴体自身的考察。因此,借鉴索绪... 既往对兴的理解大致可分为内容关联说、声韵限制说和音义关联说,但在实际文本中,却存在一种既无关内容,亦无关声韵的兴体。现有兴体多样化成因论多停留在事实的层面,着眼于历史语境等外在性因素,而缺乏对兴体自身的考察。因此,借鉴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从自由的维度出发,我们发现作为表现手法的"兴"亦是人自由创造的产物,即是一种基于自由意志的音、义任意关联,它不是一种实体的指涉,而是一种关系的表述,这种关系,存在于兴句与其所对应的正句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天游词文本 自由意志 任意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与长江中下游:跨区域贸易背景下的徽商活动与皖南古村落
5
作者 王振忠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53,共26页
本文通过整理黟县卢村的相关书信,探讨清代徽商活动对徽州村落社会的影响。从中可见,至迟从盛清时代开始,黟县的经济就与跨区域之贸易活动密切相关。岭南的广州及长江中下游之汉口、九江和大通等,都与僻野山乡的卢村发生了颇为密切的关... 本文通过整理黟县卢村的相关书信,探讨清代徽商活动对徽州村落社会的影响。从中可见,至迟从盛清时代开始,黟县的经济就与跨区域之贸易活动密切相关。岭南的广州及长江中下游之汉口、九江和大通等,都与僻野山乡的卢村发生了颇为密切的关联。尤其是在茶叶经营中,从茶叶生产到销售过程的诸多环节上皆充满了竞争,理性的商人根据汉口、广州的茶市行情,精心策划营销策略、拟定购销规模,以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从频繁的茶叶贸易中获取的利润则源源不断地流入皖南,促进了徽州村落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商 黟县 卢村 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美学思想研究在21世纪的新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维山 谭好哲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52,共6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儒家美学思想研究突出了两种研究趋向,一是经典范畴和命题的清理与转换,比如,“兴”、“乐”以及美与善的关系等。研究者不但对其基本内涵作出解释,还多从新的角度、新的理论出发阐释其现代内涵,在传统范畴和命题与现代... 进入21世纪以来,儒家美学思想研究突出了两种研究趋向,一是经典范畴和命题的清理与转换,比如,“兴”、“乐”以及美与善的关系等。研究者不但对其基本内涵作出解释,还多从新的角度、新的理论出发阐释其现代内涵,在传统范畴和命题与现代美学之间实现理论的对话与衔接,使其在内涵上完成现代转换;二是新的研究领域的开拓,比如,儒家美育思想研究、儒家生态智慧研究等。这种研究趋向多表现为从现代美学问题的角度充分挖掘传统儒家美学思想资源,试图把传统儒家美学资源直接整合于现代美学思想的建构之中,从而实现传统儒家美学思想的现代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与善 美育 生态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