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sis of the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bed of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Xinchang gas field,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被引量:9
1
作者 Xu Zhangyou Zhang Xiaoyu +1 位作者 Wu Shenghe Zhao Y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30-237,共8页
The genesis of a reservoir is a result of the combined action of deposition, diagenesis, tectonic reworking, and interaction of rock and fluid and the evolutionary environment. We discuss the genetic and evolution mec... The genesis of a reservoir is a result of the combined action of deposition, diagenesis, tectonic reworking, and interaction of rock and fluid and the evolutionary environment. We discuss the genetic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a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bed of the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diagenesis, diagenetic reservoir facies and the diagenetic evolution sequence. 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his reservoir bed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of diagenetic reservoir facies, namely strong dissolution, chlorite-lined intergranular pores, compaction and pressure solution, carbonate cementation and secondary quartz increase. There are, however, just two diagenetic reservoir facies which provide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beds, namely strong dissolution and chlorite-lined intergranular pores. We also analyzed their diagenetic evolution sequences and the origin of the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bed. Besides, it wa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sandstones, types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diagenesis history as well as the tectonic reworking in later periods are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bed. The above- mentioned factors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recas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quality reservoir b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diagenetic reservoir facies Xujiahe Formation upper Triassic xinchang gas field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ls of fault-foldfracture body in deep tight sandstone of the second member of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Xinchang structural belt of Sichuan Basin,SW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LIU Junlong LIU Zhongqun +8 位作者 LIU Zhenfeng LIU Yali SHEN Baojian XIAO Kaihua BI Youyi WANG Xiaowen WANG Ail FAN Lingxiao LI Jitongl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3期603-614,共12页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T_(3)x_(2))in the Xinchang area,western Sichuan Basin,only a low percent of reserves has been recovered,and the geological model of gas reservoir sweet spot...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T_(3)x_(2))in the Xinchang area,western Sichuan Basin,only a low percent of reserves has been recovered,and the geological model of gas reservoir sweet spot remains unclear.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core,field outcrop,test and logging-seismic data,the T_(3)x_(2) gas reservoir in the Xinchang area is examined.The concept of fault-fold-fracture body(FFFB)is proposed,and its types are recognized.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fracture development are identified,and the geological models of FFFB are established.FFFB refers to faults,folds and associated fractures reservoir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FFFB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fault-fracture body,fold-fracture body,and fault-fold body.In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fault,the closer to the fault,the more developed the effective fractures;the greater the fold amplitude and the closer to the fold hinge plane,the more developed the effective fractures.Two types of geological models of FFFB are established:fault-fold fracture,and matrix storage and permeability.The former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ubtypes:network fracture,and single structural fracture,and the lat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ubtypes:bedding fracture,low permeability pore,and extremely low permeability pore.The process for evaluating favorable FFFB zones was formed to define favorable development targets and support the well deployment for purpose of high production.The study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ep tight sandston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fold-fracture body fracture control factor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geological model deep layer tight sandstone xinchang structural belt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Sichuan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favorable lithofacies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gas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2nd Member of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Xinchang area, Sichuan Basin
3
作者 LIU Junlong LIU Zhongqun +2 位作者 XIAO Kaihua HUANG Yanqing JIN Wuju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6期1194-1205,共12页
By using core,logging curves,and experiment data,favorable lithofacies types in the 2 nd Member of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Xinchang area,Sichuan Basin were classified,standard of the favorable lithofacies wa... By using core,logging curves,and experiment data,favorable lithofacies types in the 2 nd Member of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Xinchang area,Sichuan Basin were classified,standard of the favorable lithofacies was established,planar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the favorable lithofacies were identified,and forming mechanisms of the favorable lithofacies and their control effect on production were examined.(1)The 2 nd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 has twelve types of lithofacies,among which multiple layer medium-coarse grain sandstone lithofacies,parallel bedding medium-coarse grain sandstone lithofacies,massive bedding medium-coarse grain sandstone lithofacies,inclined bedding medium-coarse grain sandstone lithofacies,and charcoal-bearing medium-coarse grain sandstone lithofacies with bette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higher gas content are favorable lithofacies;they feature low gamma,low neutron porosity,low resistivity,and high acoustic travel time on logging curves.(2)The sedimentary process controls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and bodies which are 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favorable lithofacies;post diagenetic fluids would differentially reconstruct the favorable lithofacies;tectonic activities and abnormal formation pressure made strata slide along the weakness plane,giving rise to fractur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rocks,which can enhance th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significantly.(3)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favorable lithofacies is a major factor affecting stable production of g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favorable lithofacies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xinchang area Sichuan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影响下的古镇传统街巷空间特征解析及其优化路径研究——以上海新场古镇为例
4
作者 彭泓宇 朱江 《华中建筑》 2025年第1期180-184,共5页
为探究上海新场古镇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传统街巷空间特征,该文采用空间句法分析,通过构建轴线分析模型并进行可理解度、整合度和深度的特征分析,对古镇的空间格局和公共节点配置两个维度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尽管城市化带来了空间形... 为探究上海新场古镇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传统街巷空间特征,该文采用空间句法分析,通过构建轴线分析模型并进行可理解度、整合度和深度的特征分析,对古镇的空间格局和公共节点配置两个维度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尽管城市化带来了空间形态的现代化变化,但古镇的整体空间特征和历史文化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保护,传统街巷的空间活力受到一定影响。基于该研究结果,在古镇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仍需深入挖掘传统街巷的历史文化内涵,并探索更加有效的保护与更新路径,以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发展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传统街巷 空间特征 空间句法 新场古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高产富集规律研究——以川西坳陷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严焕榕 詹泽东 +3 位作者 李亚晶 毕有益 邓美洲 冯英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48,576,共9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储量巨大,具有砂体厚、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气水分布复杂等特点,给气藏的开发评价及建产选区带来极大难度。为实现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以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基于气藏静、动态...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储量巨大,具有砂体厚、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气水分布复杂等特点,给气藏的开发评价及建产选区带来极大难度。为实现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以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基于气藏静、动态特征,深度分析了典型井的古、今构造位置,断层特征,裂缝和储层品质等对产能的影响,明确气井高产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分析各控制因素的综合作用,结合成藏研究成果,探讨天然气富集高产规律,结果表明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气井可分为高产高效、中产中效、低产低效3种类型。高产高效和中产中效气井产量高、稳产好,主要分布在北南向四级烃源断层和五级断层附近,裂缝发育、优质储层厚度大,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明确了气藏富集高产遵循古、今构造控藏,烃源断层控富,有效裂缝控产,优质储层控稳的规律,为该气藏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气藏 富集高产规律 新场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5
6
作者 赵俊威 陈恭洋 +5 位作者 赵星 杨映涛 张玲 印森林 聂昕 王恒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86,共8页
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关系复杂,为了阐明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气水分布主控因素,以试产数据、压汞曲线、岩石薄片分析为手段,探讨了地层水宏观特征,明确了新场地区须二段气水分布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新场地区须二段储层较致密,孔喉连通性差,... 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关系复杂,为了阐明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气水分布主控因素,以试产数据、压汞曲线、岩石薄片分析为手段,探讨了地层水宏观特征,明确了新场地区须二段气水分布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新场地区须二段储层较致密,孔喉连通性差,致密化储层使气水分布复杂,须二段气藏总体呈上气下水特征,但气水倒置现象较多;研究区气水分布受控于构造演化、砂泥岩相配置关系、河道间叠置方式及单砂体内部成岩差异,多期构造演化过程控制了气水分布的宏观尺度格局,不同类型的河道叠置及砂泥配置关系影响砂体尺度的气水分布,厚层-薄层垂向分离型叠置关系及砂泥互层型配置关系有利于形成气层,单砂体内部成岩差异影响单砂体内部尺度气水分布。对研究区气水分布主控因素的研究结果,可有效指导新场地区须二段气藏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气水分布 须家河组 新场地区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深部致密砂岩储层地应力场预测及分区评价——以新场—丰谷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为例
7
作者 黄滔 李瑞雪 +6 位作者 邓虎成 何建华 李可赛 刘岩 相泽厚 杜奕霏 叶泰然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8-1214,共17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致密气藏资源潜力巨大,但地质构造复杂,勘探开发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对现今地应力状态和展布规律的认识尚不清晰,严重制约了工程甜点选取、井眼轨迹优化以及储层压裂改造工作的开展。为...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致密气藏资源潜力巨大,但地质构造复杂,勘探开发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对现今地应力状态和展布规律的认识尚不清晰,严重制约了工程甜点选取、井眼轨迹优化以及储层压裂改造工作的开展。为明确研究区须二段致密气藏现今地应力的分布特征,从岩心试验、矿场测试和测井解释等多个角度切入,明确单井地应力特征;充分考虑构造变形和断裂对地应力的扰动特征,采用Rhinoceros和FLAC3D软件,对须二段进行了精细的三维应力场建模与预测;基于地应力分布预测结果,选取对压裂和产量影响较大的最小主应力和应力差作为评价指标,对应力场特征进行了分区评价,并对不同应力区井位部署、井轨迹及压裂改造设计给出了初步建议。新场构造带须二段的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多在N85°—108°E之间,整体随埋深增加逆时针偏转;现今地应力属于走滑应力机制,中部合兴场三向应力明显高于新场和丰谷地区,构造变形和断裂对局部应力场存在扰动。应力分区结果显示,有利于压裂改造的低应力差—低地应力区主要发育在新场和合兴场的三级东西向断裂和四级南北、北东向断裂带附近,以及丰谷地区的构造张性扰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今地应力 应力场模拟 应力分区 致密砂岩 须家河组 新场构造带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新场深部地下水中铀的赋存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地球化学模拟研究
8
作者 吴鹏 王驹 +4 位作者 凌辉 周志超 段佳欣 李南 段先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7-1016,共10页
核能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简称高放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其安全处置已成为国际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重难点问题。深部地质处置被普遍认为是高放废物最安全可靠、技术上非常可行的处置方法。目前... 核能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简称高放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其安全处置已成为国际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重难点问题。深部地质处置被普遍认为是高放废物最安全可靠、技术上非常可行的处置方法。目前,我国已启动了甘肃北山新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的建设,放射性元素铀在深部地下水中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从微观层面能为北山深地质处置性能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但尚不明晰,亟需开展相关地球化学模拟研究。基于PHREEQC中的llnl.dat数据库,添加NEA-TDB和ThermoChimie数据库中U(Ⅵ)的热力学数据,使用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v3和PhreePlot.v11对铀在我国甘肃北山新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场址BS28孔深部地下水中的赋存形态及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旨在厘清铀在北山深部地下水中的赋存形态,探讨pH、pE以及Ca^(2+)与HCO_(3)^(-)浓度比对铀在北山深部地下水中形态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该深部地下水环境下,铀主要以六价的形式存在,Ca_(2)UO_(2)(CO_(3))_(3)(aq)和CaUO_(2)(CO_(3))_(3)^(2-)是主要的赋存形态,其占比分别为84.14%和15.16%。受氧化还原氛围的影响,铀的价态在pE<1时逐渐由U(Ⅵ)转变为U(Ⅳ),且在pE=-1~1时,UO_(2)(s)和可溶性碳酸铀酰络合物可同时存在。Ca^(2+)与HCO_(3)^(-)的浓度比低倾向于形成CaUO_(2)(CO_(3))_(3)^(2-),浓度比高易于形成Ca_(2)UO_(2)(CO_(3))_(3)(aq)。Ca^(2+)-UO_(2)^(2+)-CO_(3)^(2)三元体系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铀在北山深部地下水的溶解度和迁移能力。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查明铀在北山花岗岩裂隙中的迁移和吸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 铀赋存形态 深部地下水 地球化学模拟 甘肃北山新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昌县茶企数字化建设提升路径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白家赫 肖强 +2 位作者 周竹定 周玉翔 王士钢 《中国茶叶》 2024年第3期72-76,共5页
在数字化时代,茶叶企业加快数字化建设是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文章总结了新昌县茶叶企业搭建茶企数字化管理系统、打造数字茶园及数字工厂、构建“企业小脑”——数字驾驶舱等一系列数字化建设提升路径,针对当前存在的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化时代,茶叶企业加快数字化建设是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文章总结了新昌县茶叶企业搭建茶企数字化管理系统、打造数字茶园及数字工厂、构建“企业小脑”——数字驾驶舱等一系列数字化建设提升路径,针对当前存在的数字化转型认识不足、人才缺失、基础薄弱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技术指导、加快人才培育、提升基础水平等针对性建议,以期为茶叶企业数字化建设提升,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昌县 茶企 数字化建设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融合型国土空间详细设计编制思路与实践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重 邓子健 +2 位作者 吴婕 任凌奇 丁亮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针对“三区三线”成果启用后国土空间详细设计编制遇到的实际问题,重新审视国土空间详细设计与城镇开发边界、详细规划单元的关系,提出将详细设计单元作为特色国土空间分类塑造、详细设计分类指引、空间控制意图定向传导的基本空间单元... 针对“三区三线”成果启用后国土空间详细设计编制遇到的实际问题,重新审视国土空间详细设计与城镇开发边界、详细规划单元的关系,提出将详细设计单元作为特色国土空间分类塑造、详细设计分类指引、空间控制意图定向传导的基本空间单元的设想,并将国土空间详细设计单元划分为城镇特色型、城郊融合型、生态郊野型、乡村田园型等4种类型,重点探讨城郊融合型国土空间详细设计的编制思路,进而以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新民片区为例,从详细规划单元划定、上位规划意图落实、详细设计方法运用、详细设计成果传导等4个方面探讨城郊融合型国土空间详细设计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区三线” 城郊融合型 国土空间详细设计 编制思路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昌调腔戏曲服饰研究
11
作者 王硕 卢益婧 刘丽娴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75-78,共4页
新昌调腔戏曲服饰作为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新昌调腔的重要象征符号。基于现有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新昌调腔的起源、曲目以及风格,分析新昌调腔服饰的形制、色彩、纹样、面料与品类。在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 新昌调腔戏曲服饰作为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新昌调腔的重要象征符号。基于现有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新昌调腔的起源、曲目以及风格,分析新昌调腔服饰的形制、色彩、纹样、面料与品类。在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有关新昌调腔及其服饰的研究具有历史与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昌调腔 戏曲服饰 非遗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昌县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思考
12
作者 胡双 王士钢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4期15-17,共3页
新昌县是中国名茶之乡、龙井茶原产地域,茶产业已成为新昌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为提升新昌县夏秋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总结分析新昌县夏秋茶资源利用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新昌县是中国名茶之乡、龙井茶原产地域,茶产业已成为新昌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为提升新昌县夏秋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总结分析新昌县夏秋茶资源利用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新昌县夏秋茶资源的高值利用和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昌县 夏秋茶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RTK联合数字测深仪在凤河河道横断面测量中的应用
13
作者 林方建 《陕西水利》 2024年第5期159-161,165,共4页
以台山市新昌水凤河河道横断面测量为例,由于水下地形复杂,传统的河道横断面测量方法效率低、精度差,已无法满足现代水利建设的需要。为了能够提高河道横断面的测量精度和效率,减少误差,采用GPS RTK技术联合测深仪进行河道横断面测量,... 以台山市新昌水凤河河道横断面测量为例,由于水下地形复杂,传统的河道横断面测量方法效率低、精度差,已无法满足现代水利建设的需要。为了能够提高河道横断面的测量精度和效率,减少误差,采用GPS RTK技术联合测深仪进行河道横断面测量,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凤河河道横断面的位置坐标、水深、高程等数据。通过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实现对新昌水(凤河)河道横断面的精确测量,为新昌水(凤河)治理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RTK 测深仪 河道横断面测量 新昌水(凤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缝体”概念、地质模式及其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藏为例 被引量:35
14
作者 刘振峰 刘忠群 +5 位作者 郭元岭 季玉新 李王鹏 林恬 陈天胜 金武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3-980,共8页
裂缝是致密油气藏“甜点”形成的关键要素。由于裂缝尺度和地震资料信息承载尺度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对规模有效裂缝地质发育模式认识的不足,不同的裂缝预测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非常有限。在梳理近年来致密油气地质研究领域“断缝体... 裂缝是致密油气藏“甜点”形成的关键要素。由于裂缝尺度和地震资料信息承载尺度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对规模有效裂缝地质发育模式认识的不足,不同的裂缝预测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非常有限。在梳理近年来致密油气地质研究领域“断缝体”概念的基础上,对“断缝体”的内涵进行了归纳,建立了四川盆地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藏“断缝体”地质发育模式,以此模式为指导,分析了“断缝体”组构单元及背景围岩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计算和筛选了基于梯度结构张量的混沌属性和最大似然属性进行“断缝体”的预测,形成了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断缝体”预测技术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利用人工断层解释结果及电成像裂缝解释结果确定了相应的地震属性阈值,用最大似然属性(>0.15)刻画断层滑动面,用混沌属性的不同阈值范围刻画滑动破碎带(0.18~1.00)和诱导裂缝带(0.05~0.18)。通过该方案的实施,获取了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主要目的层段的断层滑动面、滑动破碎带及诱导裂缝带数据体及相应的裂缝预测成果。从预测结果和电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对照分析来看,由于预测过程考虑了“断缝体”的地质发育模式,预测结果的地质意义较为明晰,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高,表明“断缝体”概念及其地质模式在地震裂缝预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致密砂岩 断缝体 须家河组 新场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35
15
作者 赵艳 吴胜和 +1 位作者 徐樟有 温立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共6页
依据岩石薄片分析,利用成岩作用定量分析及成岩演化等技术,对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砂岩储层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须二段储层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但亦存在孔隙发育的优质储层段;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具有较高的成分... 依据岩石薄片分析,利用成岩作用定量分析及成岩演化等技术,对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砂岩储层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须二段储层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但亦存在孔隙发育的优质储层段;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具有较高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粒度较粗,岩屑含量相对较低的砂岩中,在成岩过程中优质砂岩储层抗压实能力强;早期绿泥石与自生石英共同起到了抗压实的作用,保存较多的原生孔隙,提供了有利的渗流通道,有利于后期溶解作用形成大量次生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场气田 须家河组 优质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新场气田沙二段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力学性质 被引量:21
16
作者 周文 高雅琴 +2 位作者 单钰铭 王世泽 陶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7,163,共4页
对川西新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致密储层样品所进行的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岩石抗张及抗压强度随着岩石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岩石孔隙度的增加而减小,且随着岩石粒度的增加,抗张强度减小、抗压强度增大;砂岩的弹性模量明显高于泥岩,... 对川西新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致密储层样品所进行的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岩石抗张及抗压强度随着岩石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岩石孔隙度的增加而减小,且随着岩石粒度的增加,抗张强度减小、抗压强度增大;砂岩的弹性模量明显高于泥岩,且随着岩石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孔隙度的增加而减小。与常温常压下相比,模拟地层条件下沙溪庙组泥岩饱和介质为气体时,抗压强度高3.2倍,弹性模量低2.35倍,泊松比高2倍;当砂岩饱和介质为水时,与饱和气体介质的砂岩相比,强度及弹性模量均降低,泊松比增大。这说明水介质对岩石有"软化效应"。进而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测井、压裂资料计算了地层的岩石力学参数,通过对三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对比分析,评价了地层条件下岩石力学参数,由此获得了较为合理、可信的地层岩石力学参数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场气田 侏罗纪 致密砂岩 储集层 岩石力学性质 实验室试验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振荡器在新场气田新沙21-28H井的应用 被引量:44
17
作者 胥豪 牛洪波 +1 位作者 唐洪林 张晓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67,共4页
定向井水平井在滑动钻进时,托压、黏卡严重,如何提高滑动钻进钻压传递的有效性、减少钻具与井壁间的静摩擦,一直是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此,分析了水力振荡器作用机理:通过一对阀门周期性的相对运动把流经动力部分的流体能量转化为压力脉... 定向井水平井在滑动钻进时,托压、黏卡严重,如何提高滑动钻进钻压传递的有效性、减少钻具与井壁间的静摩擦,一直是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此,分析了水力振荡器作用机理:通过一对阀门周期性的相对运动把流经动力部分的流体能量转化为压力脉冲,将该压力脉冲传递给振荡短节,由振荡短节带动钻具在轴线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使钻具在井底的静摩擦变成动摩擦,既有效地实现了降低钻具摩阻,又达到了改善钻压传递的效果,且不影响MWD、螺杆钻具的使用。该工具首次在四川盆地西部新场气田的新沙21-28H井进行了提高钻速应用试验,在Φ172mm振荡器的上下位置各接入1根加重钻杆,以预防钻具轴线蠕动造成钻具应力破坏。结果表明:加接该工具的滑动钻进机械钻速提高了45.16%、复合钻进机械钻速提高了30.00%,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该工具的应用需充分考虑钻井设备的工作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其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振荡器 振荡短节 摩阻 轴向运动 钻压 机械钻速 技术效果 四川盆地 新场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地质因素对钻井提速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杨志彬 胡永章 +3 位作者 钟敬敏 张生军 杨先利 焦瑞琴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3-365,共3页
川西新场构造须家河组气藏埋藏深、高温、高压,岩石致密,工程地质特征复杂,平均机械钻速低,钻井复杂情况多,钻井工程难度大。通过岩石力学性质、储层敏感性、地层孔隙压力、坍塌压力、破裂压力等研究,认为影响钻井提速的主要工程地质因... 川西新场构造须家河组气藏埋藏深、高温、高压,岩石致密,工程地质特征复杂,平均机械钻速低,钻井复杂情况多,钻井工程难度大。通过岩石力学性质、储层敏感性、地层孔隙压力、坍塌压力、破裂压力等研究,认为影响钻井提速的主要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地层岩性复杂,砂泥岩频繁互层;主力产层埋藏深,岩石致密,岩石强度大,硬度大,塑性大,可钻性差,导致机械钻速低;异常高压,纵向多压力系统,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狭窄,井壁稳定性差,常规井身结构难以解决,储层敏感性强。通过优选钻井工艺、新型井身结构、高效钻头、新型钻井液等对策,提高了机械钻速,并对同类气藏高效钻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储层敏感性 岩石力学性质 压力剖面 机械钻速 新场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新场构造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特征 被引量:22
19
作者 邓少云 叶泰然 +1 位作者 吕正祥 张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5,共4页
新场构造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境内,位于该构造范围内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目前已有5口井获得了工业气流,其中有3口井还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展示出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为此,结合地震、地质、钻井、测井及测试等资料,研究了该构造须... 新场构造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境内,位于该构造范围内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目前已有5口井获得了工业气流,其中有3口井还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展示出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为此,结合地震、地质、钻井、测井及测试等资料,研究了该构造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的构造、储层、成藏特征。结果认为: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具备规模成藏的圈闭条件,储层砂体发育,裂缝对于改善储层的储渗条件以及获得高产气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相位中段,杂乱弱反射特征"为有利储渗体("甜点")的宏观地震响应;今构造对油气调整、富集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场气田 晚三叠世 气藏 储集层 裂缝(地质) 构造 气藏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新场气田深井钻井配套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希勇 朱礼平 +3 位作者 李群生 姚志泉 任茂 张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67,70,共4页
针对新场气田深井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慢、现有钻井技术影响和制约后期完井和增产的实际问题,深入分析研究了影响新场气田深井钻井提速的关键制约因素,提出了优化完井井身结构、推广应用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建议。在新型井身结构下优选钻... 针对新场气田深井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慢、现有钻井技术影响和制约后期完井和增产的实际问题,深入分析研究了影响新场气田深井钻井提速的关键制约因素,提出了优化完井井身结构、推广应用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建议。在新型井身结构下优选钻井参数,优化钻压和转速;选用长寿命高效钻头;在消化吸收集成创新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新场气田工程地质特征的钻井配套技术。应用表明:形成的钻井配套技术能大幅度地提高深井钻井综合效益,达到了"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提高钻井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井身结构 钻头选型 钻井费用 新场气田 四川盆地 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