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黄泻心汤合十灰散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北平 谢庆平 赵喜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8期1896-1898,共3页
目的:探讨三黄泻心汤合十灰散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完善及优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路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含大德路总院、二沙及芳村分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期间,符合湿热伤络,气血亏虚证的60例消化... 目的:探讨三黄泻心汤合十灰散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完善及优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路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含大德路总院、二沙及芳村分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期间,符合湿热伤络,气血亏虚证的6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按照各自服用的不同辨证方药分为治疗组A(三黄泻心汤合十灰散组)、治疗组B(十灰散组)及对照组C(无或其他中药组),观察3组的疗效。所有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条目编码、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总体疗效:治疗组A的总体疗效略优于治疗组B及对照组C,但3组的总体有效率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疗效:治疗组A治疗口干症明显优于治疗组B及对照组C(P<0.01);治疗胃痞证亦优于其他两组(P<0.05);在胃痛和纳呆的疗效方面,治疗组A、B均优于对照组(P<0.05)。余面色苍白,头晕等症状疗效,3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A的粪便潜血转阴时间(6.8±4.8)天略短于治疗组B(7.3±3.4)天,平均住院天数(9.5±3.2)天略少于治疗组B(9.9±3.7)天,但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三黄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辨证治疗湿热伤络,气血亏虚证,有效率可达92.7%,且能有效改善口干、胃痞、胃痛及纳呆等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十灰散及其他辨证方药,还能有效缩短粪便潜血转阴时间及减少平均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 湿热 三黄泻心汤 十灰散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治疗胃中积热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英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0-942,共3页
目的:探讨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辅以西药治疗胃中积热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选取胃中积热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75例,据是否服用中药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在西药基础上给予泻心汤合十... 目的:探讨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辅以西药治疗胃中积热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选取胃中积热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75例,据是否服用中药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在西药基础上给予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两组均服药2周,在此期间详细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中医症候改善情况、平均止血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止血天数为(2.21±1.33)d,而对照组为(4.02±1.97)d,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胃脘痞满、胃脘灼热、口苦咽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症候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7.78%、93.33%,高于对照组30.00%、8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胃中积热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采用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辅以西药治疗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单纯治疗,尤其是在症候疗效方面效果卓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心汤合十灰散剂加减 胃中积热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