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理机制耦合深度学习的黄河干流流量演进模拟
1
作者 罗赟 张翔宇 +4 位作者 董增川 李强坤 左其亭 韩金旭 周康军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9,共13页
河道流量演进模拟是黄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的关键环节,亟需提出一种高精度、低延时、考虑人工侧支取退水过程的黄河干流流量演进模拟模型,以满足从水源到用户的精准精细调度需求。在解析黄河不平衡水量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卷积神... 河道流量演进模拟是黄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的关键环节,亟需提出一种高精度、低延时、考虑人工侧支取退水过程的黄河干流流量演进模拟模型,以满足从水源到用户的精准精细调度需求。在解析黄河不平衡水量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CNN-LSTM)深度学习算法构建黄河干流各河段流量演进模型,并采用重组复合形演化算法(SCE-UA)进行全局优化调参,同时将龙羊峡水库“蓄丰补枯”的物理机制嵌入至CNNLSTM模型中进行串联耦合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干流不平衡水量在空间上表现为中游河段>下游河段>上游河段的整体趋势性规律,但相邻子区间的单位河段长度不平衡水量并不存在显著关联性;水文学方法、CNN-LSTM模型(分段率定)、 CNN-LSTM模型(全局率定)、串联耦合模拟的综合评价指标(ER-R-M)均值分别为0.627、 0.613、0.774、0.811,黄河上游和下游河段的模拟精度要优于中游河段;基于物理机制引导深度神经网络搭建的方式能够有效约束解集空间,CNN-LSTM模型(全局率定)相较于水文学方法精度提升29.3%。研究结果对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演进 不平衡水量 物理机制 深度学习 黄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权转让效果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海龙 刘晓旭 +3 位作者 刘晓民 余淼 赵海洋 朱钦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77,84,共5页
为定量评价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权转让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水权转让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对全部受让工业企业的用水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年度收益情况、民生及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9—2021年,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 为定量评价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权转让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水权转让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对全部受让工业企业的用水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年度收益情况、民生及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9—2021年,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权转让拉动工业项目总投资5995.80亿元,实现新增就业122145人,地区生产总值447.09亿元,工业增加值2388.21亿元,税收194.70亿元,新增铺设道路面积1316.17万m^(2),新增绿化面积3099.5万m^(2),明显提升了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有助于解决地方民生问题,促进了沿黄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权转让缓解了沿黄工业企业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了农民增产、经济增效、生态修复的多赢,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权转让 水资源 内蒙古黄河干流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干旱区流域开发中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兴平 张林源 韩魁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8-43,共6页
本文讨论了干旱区流域开发中的人口承载力、人口超载和移民问题;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强度及其环境问题。认为要解决和预防这些问题,必须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PRED)。在对PRED协调的必要性,可能性,理论基础和一般模式... 本文讨论了干旱区流域开发中的人口承载力、人口超载和移民问题;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强度及其环境问题。认为要解决和预防这些问题,必须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PRED)。在对PRED协调的必要性,可能性,理论基础和一般模式,有关措施作了初步分析之后,以宁夏黄河干流流域开发为例,讨论了干旱区流域开发中PRED的协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开发 资源 环境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生态基流生态经济价值及其时间变化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成波 李怀恩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4-102,共9页
为了解决普遍采用单方水资源价值计算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的缺陷,以及探索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定量化计算新方法,采用水力学方法将河道生态基流从径流量中分离出来,并确定河道生态基流对应水面面积,进而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和... 为了解决普遍采用单方水资源价值计算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的缺陷,以及探索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定量化计算新方法,采用水力学方法将河道生态基流从径流量中分离出来,并确定河道生态基流对应水面面积,进而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和并探索分析了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的时间变化特征。以渭河干流宝鸡段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渭河干流宝鸡段的丰水年、平水年以及枯水年的年平均河道生态基流量分别为5.82 m^(3)/s、3.59 m^(3)/s和2.76 m^(3)/s。近21 a来,该段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在时间上总体呈下降趋势,该价值多年平均值为5.61亿元,单方河道生态基流价值为6.27元/m^(3),单方价值与价值总量变化趋势相反。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年内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总体呈倒"V"字型,汛期河道生态基流价值比非汛期大,单方河道生态基流价值与之相反。通过相同区域以及相近区域的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研究成果以及价值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证明研究成果较为合理。该方法可为河道生态基流合理保障提供定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生态基流 生态功能 经济价值 时间变化 宝鸡段 渭河干流 径流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支流水沙对黄河内蒙古河道冲淤量的贡献率 被引量:4
5
作者 林秀芝 胡恬 +1 位作者 苏林山 侯素珍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3,共6页
根据大量实测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期干支流水沙对黄河内蒙古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河段冲淤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52-2012年长系列黄河干流径流量、输沙量和支流十大孔兑输沙量等3个影响变量对干流河道冲淤... 根据大量实测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期干支流水沙对黄河内蒙古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河段冲淤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52-2012年长系列黄河干流径流量、输沙量和支流十大孔兑输沙量等3个影响变量对干流河道冲淤量的贡献率在汛期分别为20.6%、23.1%和56.3%;年内分别为24.8%、24.7%和50.5%。由此可以看出,十大孔兑来沙对该河段冲淤量影响最大,而干流水沙对该河段冲淤量影响程度相当。1960-1986年时段3个影响变量对冲淤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7.6%、17.4%和65.0%;而1987-2012年时段3个影响变量对冲淤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8%、14.7%和76.5%。由于1987-2012年时段干流来水量大幅度减少,从而导致十大孔兑来沙对该河段冲淤量影响程度进一步提高,贡献率达到76.5%。因此,要想减少该河段的淤积,首先要减少十大孔兑入黄沙量,其次要减少干流来沙和增加干流来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干支流水沙 河道冲淤 贡献率 内蒙古河段 十大孔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河段水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罗全胜 许新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99,共5页
针对黄河内蒙河段孔兑较多、洪水变幅较大、水文监测站点较少的实际情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内蒙河段水流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验证及孔兑入汇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真实反映内蒙河段孔兑入汇的流态及相关水力要素变化,... 针对黄河内蒙河段孔兑较多、洪水变幅较大、水文监测站点较少的实际情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内蒙河段水流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验证及孔兑入汇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真实反映内蒙河段孔兑入汇的流态及相关水力要素变化,可以作为该河段河道规划整治的研究手段之一。黄河内蒙河段孔兑的大流量入汇会对干流区的流态以及水位产生明显影响,使流向改变、水流上滩、水位壅高,因此区域防洪规划和河道整治中应予以高度重视。考虑到内蒙河段孔兑入汇干流带来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水流形态上,而且泥沙淤积是河床演变的关键所在,加之短时段内又难以模拟水流的高含沙量过程,所以下一步工作将是在现有水流模拟基础上模拟计算含沙水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21 数学模型 黄河内蒙河段 水流运动 孔兑 入汇 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干流纳污量现状及其变化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玉洪 尚晓成 《水资源保护》 CAS 2001年第1期41-44,共4页
对照 1998年与 1993年黄河干流纳污量调查结果 ,对黄河干流的纳污状况和纳污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指出造成纳污量增大的原因是 :社会经济发展 ,执法不严 ,国家政策贯彻不力 ,污染治理缓慢 ,排污口、支流口数量增多等 ,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纳污量 黄河干流 污染物 排污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干流沿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 被引量:5
8
作者 胥芝韵 肖旭峰 赵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8-93,105,共7页
以黄河干流沿线为研究区,基于1980年、200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结合当量因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评价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8年黄河干流沿线耕地、湿地和未... 以黄河干流沿线为研究区,基于1980年、200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结合当量因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评价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8年黄河干流沿线耕地、湿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小,林地、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大;2000—2018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土地利用转移主要是耕地转移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转移为草地、草地转移为耕地和未利用地;1980—2018年ESV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总体增加了128.037亿元;草地和林地是ESV的主要贡献者,对黄河干流沿线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至关重要;保持土壤为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对ESV的贡献最大;黄河干流沿线地均ESV呈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并在局域空间上集聚;高高集聚区分布在青海省果洛州、黄南州、海东市,甘肃省甘南州以及山西省运城市;低低集聚区分布在河南省开封市、新乡市和濮阳市,山东省菏泽市、聊城市和济南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自相关 黄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干流沿线陕西段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艳 胡征南 +2 位作者 周浩浩 崔国屹 李骏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8-267,350,共11页
[目的]对黄河干流沿线陕西段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维护区域土地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其他类似型区域提供参考。[方法]利用DPSIR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自然断点法和改进后的TOPSIS法对2000... [目的]对黄河干流沿线陕西段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维护区域土地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其他类似型区域提供参考。[方法]利用DPSIR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自然断点法和改进后的TOPSIS法对2000—2020年黄河干流沿线陕西段土地生态安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引入障碍度模型,进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①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从2000年的0.4487上升到2020年的0.5353,综合安全水平由中级升至良好;②2000—2020年中北部区域由中级上升为良好水平,南部保持中级水平,总体呈现向好发展趋势;③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单项结果各不相同,趋势呈现不同变化;④2000—2020年准则层指标障碍度年变化率,驱动力、状态和压力以年均5.81%,6.81%和5.51%速度增加;影响和响应以年均26.74%和33.43%的速度下降;⑤主要因子障碍度从2000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森林覆盖率变成了2020年的粮食总产量、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和人均生态用地面积。[结论]黄河干流沿线陕西段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分布达到良好水平,距离优质仍有差距。因此,在未来需要找准黄河干流沿线区域定位,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绿色发展,赏罚同行,推进土地生态安全再上一个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DPSIR 改进TOPSIS 障碍度 黄河干流 陕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泥沙输移特性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冯家豪 赵广举 +1 位作者 穆兴民 田鹏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41,共8页
基于黄河中游干流4个水文站及8条主要支流1957-2018年实测降雨输沙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有序聚类分析法研究黄河中游区间输沙时空变化特性,结合双累积曲线法量化输沙变化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游干流各水文站年输沙量均... 基于黄河中游干流4个水文站及8条主要支流1957-2018年实测降雨输沙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有序聚类分析法研究黄河中游区间输沙时空变化特性,结合双累积曲线法量化输沙变化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游干流各水文站年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各站减幅自上游至下游沿程不断增大。区间8条典型支流多年输沙模数自1970s后均呈减少趋势,头道拐-龙门区间对中游区间输沙占比下降明显,区域水土保持治理效益显著。研究显示人类活动是黄河中游输沙锐减的主要驱动因素,对头道拐-龙门区间平均输沙变化贡献率为85.84%,对龙门-潼关区间输沙变化贡献为88.68%,淤地坝、梯田和水库等水利水保工程措施是输沙锐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输沙 干支流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黄河干流和干支流交汇处河床冲淤演变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贺新娟 徐国宾 苑希民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54,共6页
分别采用沙量平衡法和断面法计算宁夏黄河干流和干支流交汇处的冲淤量,以刘家峡、青铜峡水库运行前(1951-1968年)、刘家峡、青铜峡水库运行后(1969-1985年)、龙刘联合运用(1986-2005年)和近期(2006-2011年)四个阶段对干流的冲淤变化进... 分别采用沙量平衡法和断面法计算宁夏黄河干流和干支流交汇处的冲淤量,以刘家峡、青铜峡水库运行前(1951-1968年)、刘家峡、青铜峡水库运行后(1969-1985年)、龙刘联合运用(1986-2005年)和近期(2006-2011年)四个阶段对干流的冲淤变化进行了研究,对干支流交汇处1993-2015年历次实测大断面资料进行套绘,分析了1993-2015年干支流交汇处的断面特征变化以及干、支流不同水沙组合对干流和干支流交汇处冲淤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黄河干流年均来沙系数越大,干流河床淤积越严重,但支流来沙量的增大对干流河床冲淤的影响不大;干支流交汇处年均全断面冲淤量与干流年均来沙系数无明显相关关系;支流年均来沙系数越大,干支流交汇处断面反而冲刷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黄河 干流 干支流交汇处 冲淤演变 来水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泥沙含量对磷迁移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铭 王雨春 +1 位作者 欧阳威 王依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8-516,共9页
磷是我国河流主要污染物质之一,泥沙含量对磷的迁移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但针对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机制理解尚不完全.黄河作为典型的高含沙量和高磷负荷河流,对于磷在河流介质的迁移过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在2019年10月份选取黄河沿程1... 磷是我国河流主要污染物质之一,泥沙含量对磷的迁移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但针对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机制理解尚不完全.黄河作为典型的高含沙量和高磷负荷河流,对于磷在河流介质的迁移过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在2019年10月份选取黄河沿程18个水样采集点位和2个沉积柱采集点位,对水样含沙量、总磷含量(TP)和沉积物样磷形态含量(Ca-P、Fe/Al-P、OP)进行测量,结合2000-2019年黄河主要水文站实测输沙量、含沙量、泥沙粒径数据进行分析.从时空尺度上,尽管中游河段输沙量近20年呈显著下降趋势,但下游输沙量仍保持稳定,下游前段水体含沙量呈上升趋势.将水体含沙量与TP含量进行协同分析,下游河段水体含沙量同TP含量呈相反变化规律.对泥沙粒径进行分析,冲刷作用导致较大粒径沉积物再悬浮,这一过程对磷的迁移具有重要影响.对沉积物磷形态进行分析,IP为黄河流域沉积物磷主要赋存形态,Ca-P是IP的主要赋存形态.研究认为,当流速慢时,水体泥沙含量低,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弱,Fe/Al-P在沉积物-水界面迁移.当流速快时,水体泥沙含量高,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强,下游地区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成为磷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干流 水体含沙量 水沙关系 磷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干支流交汇河段污染物传输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余真真 朱海 +3 位作者 毛颂平 闫莉 张雷 赵丽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106,共7页
为了研究黄河干流与支流交汇河段水质演变趋势,从水环境系统变化规律出发,以黄河小北干流与汾河入黄河交汇河段为研究区域,建立实尺度三维大涡模拟模型,实现高精度污染物传输模拟。结果表明:汾河入黄河干流交汇口横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大... 为了研究黄河干流与支流交汇河段水质演变趋势,从水环境系统变化规律出发,以黄河小北干流与汾河入黄河交汇河段为研究区域,建立实尺度三维大涡模拟模型,实现高精度污染物传输模拟。结果表明:汾河入黄河干流交汇口横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大,水流流速分布不均,紊动能最大值为0.036 m^(2)/s^(2),汇合口下游左岸形成了较大范围的低流速区,引起污染物滞留;受地形影响,在汾河入黄后污染物在汾河入黄口下游形成约11 km长的污染带;计算区域河段宽深比大,污染物垂向混合扩散效应极小,扩散过程以二维为主,污染物横向扩散梯度与水体紊动能分布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小北干流 汾河入黄河段 大涡模拟 复杂水动力条件 污染物浓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段干流流量演进模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卫小蓉 李彬 +1 位作者 刘廷玺 段利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25,共4页
为探究黄河内蒙段干流的流量演进过程,基于该河段干流各水文站1987-2011年实测逐日流量资料,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推求流量传播时间,并采用马斯京根新建模法模拟黄河内蒙段干流的流量演进,分别建立了该河段畅流期不同流... 为探究黄河内蒙段干流的流量演进过程,基于该河段干流各水文站1987-2011年实测逐日流量资料,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推求流量传播时间,并采用马斯京根新建模法模拟黄河内蒙段干流的流量演进,分别建立了该河段畅流期不同流量级别和不同时段的流量演算模型,分析预报了该河段畅流期的流量过程。结果表明,不同模型模拟的流量过程与实测系列均吻合,模拟结果的预报精度均达到了预报精度要求,且根据不同流量级别建立的模型精度更高,更易于实际应用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段干流 流量传播时间 流量演进 灰色关联分析法 马斯京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凌汛灾害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永强 席秀娟 陈江妮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2003年第2期27-29,32,共4页
黄河小北干流凌汛 ,突发性强 ,破坏力较大 ,给晋陕两省造成了严重灾害 ,经济损失巨大 ,本文通过对 1 996年和 2 0 0 0年两年发生的凌汛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
关键词 黄河小北干流 凌汛灾害 成因 防洪工程 护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干流水风光一体化能源综合开发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唐梅英 张权 +1 位作者 姚帅 姜勃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0,33,共6页
以黄河上中游干流已建、在建、规划的水电站及其周围的风光资源为对象,以水风光电出力特性及互补特性为基础,以风光电接入不增加水电站弃水并按照经济较优控制弃风、弃光率等为原则,开展黄河干流水风光一体化能源配置运行研究,结合互补... 以黄河上中游干流已建、在建、规划的水电站及其周围的风光资源为对象,以水风光电出力特性及互补特性为基础,以风光电接入不增加水电站弃水并按照经济较优控制弃风、弃光率等为原则,开展黄河干流水风光一体化能源配置运行研究,结合互补运行特性、充分利用水电的调节能力、提高输电通道利用效率、统筹本地和外送消纳,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河干流水风光能源配置模型和经济分析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计算,提出经济合理的水风光电装机规模配比方案,及黄河干流2025年、2035年水风光一体化发展目标和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风光一体化 清洁能源 碳中和 出力特性 互补特性 能源配置 一体化运行 黄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黄河“96.8”洪水看黄河小北干流河段面临的防洪形势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月玲 贾峰 李景岩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3期182-184,共3页
当前,黄河龙门站发生中常洪水的可能性很大。1996年8月,黄河龙门站发生了11 200 m3/s的较大洪水,对该次洪水进行探讨,有助于正确认识防汛形势,为防汛工作提供借鉴。本文通过调查该次洪水的特点、造成的危害,分析了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当前... 当前,黄河龙门站发生中常洪水的可能性很大。1996年8月,黄河龙门站发生了11 200 m3/s的较大洪水,对该次洪水进行探讨,有助于正确认识防汛形势,为防汛工作提供借鉴。本文通过调查该次洪水的特点、造成的危害,分析了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当前黄河小北干流河段面临的防汛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6.8"洪水 洪水危害 黄河小北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揭河底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永强 刘旭 +1 位作者 李会荣 贾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5期145-147,共3页
"揭河底"现象是黄河高含沙洪水特有的一种泥沙运动方式。本文通过对历史"揭河底"水文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提出了历史"揭河底"发生的水沙条件、河道边界条件、河床淤积物组成,总结了其发生的规律。该研究进... "揭河底"现象是黄河高含沙洪水特有的一种泥沙运动方式。本文通过对历史"揭河底"水文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提出了历史"揭河底"发生的水沙条件、河道边界条件、河床淤积物组成,总结了其发生的规律。该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揭河底"冲刷现象的运动机理,充分发挥冲刷塑造窄深河槽的积极作用,减小了冲刷造成的危害,对在治黄中如何利用"揭河底"规律,趋利避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沙水流 揭河底 黄河小北干流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家寨水库渔业环境监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乌兰托亚 杜昭宏 +6 位作者 安明 李志明 武二栓 张利 张建华 周志峰 刘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4期175-175,177,共2页
万家寨水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干流的下游段,是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干流段主要经济鱼类重要的产卵索饵场。内蒙古自治区每年5月和8月对黄河干流内蒙古段万家寨水库p 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非离子氨、挥发性酚、高锰酸钾指数、铜、锌... 万家寨水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干流的下游段,是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干流段主要经济鱼类重要的产卵索饵场。内蒙古自治区每年5月和8月对黄河干流内蒙古段万家寨水库p 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非离子氨、挥发性酚、高锰酸钾指数、铜、锌、铅、镉、铬、总汞和总砷进行监测,以确保黄河干流段主要经济鱼类产卵索饵场的安全。结果表明:近几年黄河干流内蒙古段主要经济鱼类产卵索饵场万家寨水库水质总氮、总磷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干流 渔业环境 监测 万家寨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高含沙洪水“揭河底”冲刷机理研究
20
作者 张金良 鲁俊 +2 位作者 高兴 朱呈浩 刘俊秀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共5页
“揭河底”发生时会导致河床形态在短时间内剧烈调整,影响河防工程安全。为研究“揭河底”冲刷机理、防治高含沙河流洪水泥沙灾害,以黄河中游小北干流河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揭河底”冲刷的基本条件,提出淤积物形态、水沙条件及前期河... “揭河底”发生时会导致河床形态在短时间内剧烈调整,影响河防工程安全。为研究“揭河底”冲刷机理、防治高含沙河流洪水泥沙灾害,以黄河中游小北干流河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揭河底”冲刷的基本条件,提出淤积物形态、水沙条件及前期河槽边界特征是主要影响因素;剖析了“揭河底”冲刷的物理机制,考虑河底淤积物在水流脉动力和冲击力作用下的转动揭起方式,通过力学分析建立了力矩平衡方程,推导得到“揭河底”的判别指标θ,用来反映淤积物自重力矩和水流揭掀力矩的比值以及淤积物自身厚度的影响;小北干流龙门站多年实测水沙资料显示判别指标θ存在临界值,当θ≤0.15时,“揭河底”会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河底 高含沙洪水 小北干流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