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襄樊地区水土流失成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超洪 李仁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6-207,214,共3页
阐述了襄樊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分布,并分析了其形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降水、土壤、风力等因素;人为因素包括植被的破坏、坡耕地的开垦和工程活动的影响,最后,根据该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治理对策,为... 阐述了襄樊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分布,并分析了其形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降水、土壤、风力等因素;人为因素包括植被的破坏、坡耕地的开垦和工程活动的影响,最后,根据该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治理对策,为水土保持部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樊地区 水土流失 成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樊陈坡楚墓出土青铜器残留泥芯的X荧光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南普恒 秦颍 +1 位作者 罗武干 韩楚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7-471,475,共6页
利用X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对湖北省襄樊市陈坡战国楚墓出土的部分青铜器残留泥芯进行了主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并与当地原生土、附近出土时代相近的陶片、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侯马东周陶范及长江流域的... 利用X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对湖北省襄樊市陈坡战国楚墓出土的部分青铜器残留泥芯进行了主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并与当地原生土、附近出土时代相近的陶片、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侯马东周陶范及长江流域的典型红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残留泥芯在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方面与当地土壤、附近出土陶片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而与侯马陶范及典型红土有显著差别,说明这批青铜器应为本地铸造而成;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残留泥芯的地球化学示踪可能是利用自然科学手段判断古代青铜器铸造地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芯 铸造地 青铜器 襄樊 楚墓 X荧光光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樊地区鸟类概况
3
作者 陈秋实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10,共6页
襄樊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决定了鸟类种类的多样性。鸟类有 360多种 ,隶属于 1 3目、48科。特有种 9种 ,濒危种 3种 ,受保护种 5 2种 ,稀有种 1 3种。随着自然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鸟类种类及其分布亦发生一定的变化 。
关键词 襄樊地区 特有种 濒危种 受保护种 种类 森林鸟 水域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