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价值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36
- 1
-
-
作者
方世南
-
机构
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苏州大学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8,共8页
-
基金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委托项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AA15630420)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18JZD007)
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国家治理研究”项目(szdx2020)。
-
文摘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诉求和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及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等方面,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题,是一个涉及对其基本内涵如何解读的认识论、对其主要价值如何认识的价值论以及对其根本路径如何把握的实践论等多方面辩证统一关系的重大命题。
-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
Keywords
eco-civilization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green development
xi jinping thoughts concerning eco-civilization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以人民为中心”的法理解读
被引量:53
- 2
-
-
作者
胡玉鸿
-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
-
出处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31,共1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20AZD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个核心要义之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法治基础、法律目的、法律效果的深刻认识,是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的思想指引。于法理而言,以人民为中心,首先要以人民至上为原则,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为此,要通过选举制度保证人民有权决定国家工作人员的选任;保障人民能够持续参与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使人民拥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是否依法履职的权利。其次,以人民福祉为宗旨,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要将事关人民生活的事项纳入法治调整的轨道,以法治的刚性来推进民生事业;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为民生夯实法治的根基;倡导底线思维,通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实行兜底保护。再者,以人民关切为导向,回应人民的利益期待。要确立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确保人民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的同等机会;将人民的利益期待作为制定法律的根本动力,确保法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在法律实施中回应人民的利益期盼。
-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至上
人民福祉
人民关切
人民性
-
Keywords
xi jinping’s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people-centeredness
people supremacy
people’s welfare
people’s concerns
peoplehood
-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