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水稻条斑病菌小种分化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郭亚辉 许志刚 +3 位作者 胡白石 沈秀萍 陈志谊 刘永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85,共3页
采用针刺接种的方法 ,在水稻孕穗期的剑叶上接种测定了国内南方稻区细菌性条斑病菌 6 2个菌株的致病力。根据病菌与鉴别品种互作反应和亲和性的差异 ,将供试条斑病菌株区分为 6个小种。大多数条斑病菌株与鉴别品种的互作反应表现为弱互... 采用针刺接种的方法 ,在水稻孕穗期的剑叶上接种测定了国内南方稻区细菌性条斑病菌 6 2个菌株的致病力。根据病菌与鉴别品种互作反应和亲和性的差异 ,将供试条斑病菌株区分为 6个小种。大多数条斑病菌株与鉴别品种的互作反应表现为弱互作模式 ,部分菌株与品种间存在强互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种 水稻条斑病菌 分化 致病力 鉴别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资源筛选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黄大辉 岑贞陆 +19 位作者 黄大辉 刘驰 贺文爱 贺文爱 陈英之 陈英之 马增凤 马增凤 杨朗 杨朗 韦绍丽 韦绍丽 刘亚利 刘亚利 黄思良 黄思良 杨新庆 李容柏 李容柏 李容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对1655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和31份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ex Watt)进行了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简称细条病)抗性鉴定,结果发现在普通野生稻中有57份抗病材料,其中3级抗性有31份,占总... 对1655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和31份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ex Watt)进行了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简称细条病)抗性鉴定,结果发现在普通野生稻中有57份抗病材料,其中3级抗性有31份,占总数的1.87%;5级中抗有26份,占总数1.57%。在药用野生稻资源中,有15份抗病材料,占总数的48.4%。选取了8份普通野生稻抗性资源(分别命名为DP1、DP3、DP5、DP9、DP15、DP16、DP17和DP20)与9311杂交,再自交或与9311回交后,分别获得BC1、F1和F2后代。在接种鉴定中发现这些抗性资源的BC1或F1所有植株均对细条病表现感病,说明这8份材料的抗性属于隐性遗传。在DP3与9311杂交的F2群体中,抗感植株的分离比符合1∶15的比例,说明DP3的抗性由2对隐性重叠作用基因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野生稻中可以获得一批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细条病抗性资源,其中药用野生稻资源中抗性材料所占的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药用野生稻 细菌性条斑病 抗性资源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南4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型的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友勋 成国英 +3 位作者 涂立超 孙新城 胡明亮 李耀洪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4-506,共3页
以金刚 30、窄叶青、XM 5、XM 6、M4 1等 5个品种为鉴别品种 ,将来自 4省的 75个细条病菌菌株的毒力划分为 0、Ⅰ、Ⅱ、Ⅲ、Ⅳ、Ⅴ、Ⅵ等 7个致病型 ,0、Ⅰ、Ⅱ、Ⅲ、Ⅳ型毒力差异主要呈由弱到强的数量变化 ,占测试株的 89.3% ,其中较... 以金刚 30、窄叶青、XM 5、XM 6、M4 1等 5个品种为鉴别品种 ,将来自 4省的 75个细条病菌菌株的毒力划分为 0、Ⅰ、Ⅱ、Ⅲ、Ⅳ、Ⅴ、Ⅵ等 7个致病型 ,0、Ⅰ、Ⅱ、Ⅲ、Ⅳ型毒力差异主要呈由弱到强的数量变化 ,占测试株的 89.3% ,其中较强毒力的Ⅲ、Ⅳ型菌占参试菌的 5 4 .7% ;Ⅴ和Ⅵ型间呈交叉反应式的强互作关系 ,占参试菌的 10 .7%。 4省菌株毒力的比较表明 ,福建省以Ⅲ、Ⅳ型菌为主 ;江西省以Ⅲ、Ⅵ型菌为主 ;湖北省以Ⅱ、Ⅲ型菌为主 ;湖南省没表现突出的优势群 ,但较强毒力的Ⅱ、Ⅲ、Ⅳ型菌所占比例为 5 5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毒力 致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籼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红生 陆志强 朱立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3-196,共4页
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表现高抗的Dular、IR26、IR36和IR1545-339等4个籼稻品种与感病品种金刚30杂交并分别与双亲回交,获得F1、F2、BC1和BC2。在隔离网室用细菌性条斑病菌株RS-68接种不同世代... 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表现高抗的Dular、IR26、IR36和IR1545-339等4个籼稻品种与感病品种金刚30杂交并分别与双亲回交,获得F1、F2、BC1和BC2。在隔离网室用细菌性条斑病菌株RS-68接种不同世代群体,根据其抗感反应推断:IR36的抗病性是由一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的,Dular、IR26和IR1545-339三个品种的抗病性分别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Dular和IR1545-339的抗病基因呈非等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病 细菌性条斑病 抗病性 遗传 籼稻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条斑病细菌中新发现的avrBs3/PthA家族新成员avr/pth13基因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功友 邹丽芳 +2 位作者 武晓敏 李玉蓉 王金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1-296,共6页
用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Xoo)无毒基因avrXa3对应的核定位信号(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NLS)和酸性转录活化域(Acidictranscriptionalactivationdomain,AD)的DNA片段构建探针,筛选水稻条斑病细菌(X.o.pv.oryzi... 用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Xoo)无毒基因avrXa3对应的核定位信号(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NLS)和酸性转录活化域(Acidictranscriptionalactivationdomain,AD)的DNA片段构建探针,筛选水稻条斑病细菌(X.o.pv.oryzicola,Xooc)基因文库,获得avrBs3/PthA家族基因阳性克隆p13。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avr/pth13基因长度为2268bp,编码755氨基酸,与avrBs3/PthA家族其他成员一样,具有几乎一样的5’端和3’端、1个亮氨酸拉链(Leucinezipper,LZ)、3个NLS和1个AD区域,不同的是102bp重复单元的重复数为5.5。蛋白质水平上同列比较发现,Avr/Pth13中第3、4和5个34氨基酸重复单元的第12和第13位氨基酸均为HD(组氨酸和天冬氨酸),蛋白质的C-端没有SGSVGGTI残基。目前avr/pth13基因是该家族的最小成员。将avr/pth13基因导入Xoo菌株PXO99A中,在水稻近等基因系上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avr/pth13基因增强了Xoo的致病能力。以上结果证实,水稻条斑病细菌与水稻白叶枯病菌一样,都存在avrBs3/PthA家族基因,决定着Xooc的毒性或/和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斑病细菌 基因 毒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籼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周明华 许志刚 +2 位作者 粟寒 游泳 周毓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29,共3页
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表现高抗的两个籼稻品种IR36 和BJ1 与感病品种南农籼2 号、金刚30 和明恢63 等杂交并分别与双亲回交, 获得F1、F2、BC1、BC2 等世代。用条斑病菌株Rs105 接种不同世代群体, 根据其抗感反应推断: BJ1 对细菌性条斑病... 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表现高抗的两个籼稻品种IR36 和BJ1 与感病品种南农籼2 号、金刚30 和明恢63 等杂交并分别与双亲回交, 获得F1、F2、BC1、BC2 等世代。用条斑病菌株Rs105 接种不同世代群体, 根据其抗感反应推断: BJ1 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IR36 的抗性则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抗病性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评价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荣胜 刘永锋 陈志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0-514,共5页
从江苏省南京、泰州、扬州和宿迁等地区水稻田采集水稻病叶、健叶、根围土等样品90份,分离纯化得到1173个细菌分离物,对其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皿内抑制试验,共获得12株拮抗能力较强的细菌,其中4株拮... 从江苏省南京、泰州、扬州和宿迁等地区水稻田采集水稻病叶、健叶、根围土等样品90份,分离纯化得到1173个细菌分离物,对其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皿内抑制试验,共获得12株拮抗能力较强的细菌,其中4株拮抗细菌抑菌圈直径大于27m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2株拮抗能力较强的细菌中有4株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防效大于50%,其中菌株Lx-11盆栽防效达62.5%。大面积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x-11田间防效达60.2%,显著高于化学药剂20%叶枯唑的防效(51.2%和45.8%)。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分子鉴定分析确定菌株Lx-1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细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防效 解淀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阳 张丽辉 +3 位作者 王永吉 林琳 周丽洪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5-320,共6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国水稻上的检疫性病害之一。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对Xoc2071F/Xoc2071R(Xoc2071),其扩增片段大小为329 bp,利用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对Xoc2071能特...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国水稻上的检疫性病害之一。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对Xoc2071F/Xoc2071R(Xoc2071),其扩增片段大小为329 bp,利用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对Xoc2071能特异性检测到目标病原菌产生荧光信号而其他菌种不产生荧光信号。检测的灵敏度是2.25 fg/μL质粒DNA和1.0×102cfu/mL的菌悬液,相当于1个细菌的基因,比常规PCR电泳检测的灵敏度高约100倍。此实时荧光PCR可以检测到仅需10 g的带菌种子上目标菌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检测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型鉴别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友勋 成国英 +3 位作者 涂立超 孙新城 胡明亮 李耀洪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3-405,共3页
以针刺接种法研究了 2 0个水稻品种与 4 0株稻细条病菌的互作关系 ,并通过对品种抗感性和生育性的比较 ,选出金刚 30、窄叶青、XM5、XM 6、M 4 1作为鉴别品种 ,将 4 0株稻细条病菌划分成 0、Ⅰ、Ⅱ、Ⅲ、Ⅳ、Ⅴ、Ⅵ等 7个型 ,各型的反... 以针刺接种法研究了 2 0个水稻品种与 4 0株稻细条病菌的互作关系 ,并通过对品种抗感性和生育性的比较 ,选出金刚 30、窄叶青、XM5、XM 6、M 4 1作为鉴别品种 ,将 4 0株稻细条病菌划分成 0、Ⅰ、Ⅱ、Ⅲ、Ⅳ、Ⅴ、Ⅵ等 7个型 ,各型的反应模式依次为 :RRRRR、SRRRR、SSRRR、SSSRR、SSSSR、SSRSR、SRSRRR ;在湖北种植条件下 ,此套鉴别品种可以鉴别出病菌毒力呈强弱性反应的数量变化和呈互作交叉性反应的质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菌 致病型 鉴别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条斑病菌和白叶枯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的敲除 被引量:6
10
作者 龙菊英 张桂英 王金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56,共7页
wxocA、wxocB、wxocD、wxocE和wzt是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icola,Xooc)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合成基因,avrXa3是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ae,Xoo)的一个无毒基因。利用pBCSK(-)和pKNG10... wxocA、wxocB、wxocD、wxocE和wzt是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icola,Xooc)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合成基因,avrXa3是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ae,Xoo)的一个无毒基因。利用pBCSK(-)和pKNG101两个质粒的复制起点不被水稻黄单胞菌识别的特点,把wxocA、wxocD、wxocE和wzt的中心区域克隆在pBCSK(-)上,获得突变转化单元pBCSK∷ΔwxocA、pBCSK∷ΔwxocD、pBCSK∷ΔwxocE和pBCSK∷Δwzt。把wxocB和avrXa3基因的旁侧序列和一个氯霉素抗性基因cm构建在pKNG101上,获得突变转化单元pKNG101∷ΔwxocB和pKNG101∷Δavr。以电转化方式把这些LPS合成基因突变转化单元DNA转入Xooc菌株RS105,把无毒基因突变转化单元转入Xoo菌株PXO99,通过同源重组分别获得了RS105中5个lps相应基因突变体MwxocA、MwxocB、MwxocD、MwxocE、Mwzt和一个无毒基因的突变体PXO99Δavr。SDS-PAGE分析发现,lps突变体的O抗原或核心寡糖的合成被破坏。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基因wxocB、wxocE和wzt与致病性有关,前两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菌完全失去毒性,而后一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菌部分丧失毒性。与PXO99相比无毒基因突变体PXO99Δavr改变了原有的毒性表型,在IRBB50(Xa4/xa5)和Asom inori(Xa17)上由较感转变为较抗表型。因此,本试验证明,以pBCSK(-)和pKNG101为载体敲除水稻条斑病菌和白叶枯病菌致病相关基因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斑病菌 水稻白叶枯病菌 基因敲除 LPS合成基因 无毒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链霉素抗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丽洪 韩阳 +2 位作者 李淼 杨俊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4-660,共7页
为明确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链霉素抗性情况、建立链霉素敏感基线、筛选抗性突变菌株,本研究采用离体法检测了云南、贵州和四川三地条斑病菌株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利用紫外诱变、药剂驯服的方法诱导抗链霉素突变菌株并检测其突变位... 为明确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链霉素抗性情况、建立链霉素敏感基线、筛选抗性突变菌株,本研究采用离体法检测了云南、贵州和四川三地条斑病菌株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利用紫外诱变、药剂驯服的方法诱导抗链霉素突变菌株并检测其突变位点.结果显示: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三地菌株的链霉素EC5o值范围是0.165 ~1.532 μg/mL,将其均值0.667 μg/mL作为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对链霉素的敏感基线;紫外诱变获得对链霉素抗性最高的突变菌株30-U-3,其EC50值为57.544 μg/mL,抗性倍数达138.661倍;链霉素抗性基因(rpsL基因)中第43位氨基酸由赖氨酸(AAG)突变为精氨酸(AGG).可见,西南地区目前虽无抗链霉素的自然突变菌株,但云南楚雄已发现抗性较高的菌株,应该采取积极的抗药性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硫酸链霉素 敏感基线 突变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DNA多态性与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姬广海 许志刚 张世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0-433,共4页
利用 6 0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我国不同稻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其中2 0个引物均出现清晰和重复性的DNA扩增片段 ,扩增片段大小在 0 .5kb至 3.5kb ;应用Statistics软件UPGMA程序进行树状聚类分析 ,聚类结果表明 ,... 利用 6 0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我国不同稻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其中2 0个引物均出现清晰和重复性的DNA扩增片段 ,扩增片段大小在 0 .5kb至 3.5kb ;应用Statistics软件UPGMA程序进行树状聚类分析 ,聚类结果表明 ,我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在遗传距离为 0 .30时 ,供试菌株可划分为 7个遗传相似组 (谱系 )。其中第 1、第 2和第 5组为优势组群 ,分别由 7、8、6个菌株组成。根据菌株在 12个已知基因品种上的抗感反应 ,将供试菌株分为 13个致病型 ,在遗传距离为 0 .5 0水平上聚类归属于 6个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菌 遗传多态性 致病性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抑菌植物筛选及杀菌剂活性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骆海玉 邓业成 +3 位作者 秦卉 钟汉林 李瑞钰 廖永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101,共3页
采用带药平板涂布法测定了32种植物甲醇提取物、1种植物精油和13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植物甲醇提取物中,杠板归、老虎刺、广东蛇葡萄、细叶桉、枫杨提取物的MIC值分别为4 000、6 000、6 000、10 000、10... 采用带药平板涂布法测定了32种植物甲醇提取物、1种植物精油和13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植物甲醇提取物中,杠板归、老虎刺、广东蛇葡萄、细叶桉、枫杨提取物的MIC值分别为4 000、6 000、6 000、10 000、10 000 mg/L;其余植物提取物的MIC值>10 000 mg/L。在13种杀菌剂中,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和2%加收米可溶液剂抑菌活性较高,MIC值分别为12.8、15、48.3、80 mg/L;其次为53.8%可杀得水分散粒剂和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MIC值分别为134.5、400 mg/L;其余杀菌剂的活性较低,20%噻唑锌悬浮剂和72%农用链霉素可溶粉剂的MIC值分别为2 000、4 311.4 mg/L,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甲硫.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种药剂在稀释100倍时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无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植物提取物 杀菌剂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水稻黄单胞菌Harpin蛋白的纯化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徐忠 王金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5-879,共5页
报道水稻黄单胞(Xanthom onas oryzae)的两个致病变种(pv.oryzae和pv.oryzicola)所产生的Harp in蛋白.结果表明,表达菌株HRF1和HRF2分别携带两个致病变种编码Harp in的hrf1和hrf2基因.在IPTG诱导下,两个表达菌株的无细胞破碎液均具有激... 报道水稻黄单胞(Xanthom onas oryzae)的两个致病变种(pv.oryzae和pv.oryzicola)所产生的Harp in蛋白.结果表明,表达菌株HRF1和HRF2分别携带两个致病变种编码Harp in的hrf1和hrf2基因.在IPTG诱导下,两个表达菌株的无细胞破碎液均具有激发烟草叶片过敏反应(HR)的活性.采用(NH4)2SO4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Native-PAGE微量制备等方法,分别纯化出分子量为15 600和15 300,pI皆为4.5左右的单一条带;这两个单一组分符合典型Harp in蛋白的特征:可激发烟草HR,诱导烟草抗TMV,对蛋白酶K敏感、对热稳定;放线菌素D、环己酰亚胺和氯化镧等真核生物代谢抑制剂可消除它们的生物活性;琼脂双扩散试验(ODD)血清反应表明,两个Harp in蛋白有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PIN蛋白 水稻黄单胞 致病变种 纯化 生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条斑病菌侵染的水稻cDNA文库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梅勤 李玉蓉 +1 位作者 邹丽芳 陈功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55,共5页
提取经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侵染诱导后的水稻mRNA,利用SMART^TM技术于载体pGADT7-SfiAB上构建了水稻cDNA文库。检测发现,文库中含有水稻病程相关蛋白基因OsPR—1a、OsPR—1b和PAL。随机提取cDNA文库克隆的... 提取经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侵染诱导后的水稻mRNA,利用SMART^TM技术于载体pGADT7-SfiAB上构建了水稻cDNA文库。检测发现,文库中含有水稻病程相关蛋白基因OsPR—1a、OsPR—1b和PAL。随机提取cDNA文库克隆的质粒,酶切分析发现,该cDNA文库的插入片段分布在500~2000bp之间,平均大小约为1kb,重组率达95%。上述结果表明,水稻受条斑病菌侵染的cDNA文库质量较好,这为研究条斑病菌致病性因子与水稻互作机制奠定了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稻条斑病菌 CDNA文库 SMARTTM技术 病程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与噬菌体互作关系的研究
16
作者 成国英 涂立超 +1 位作者 杨国桂 周华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8-222,共5页
通过对细菌过滤器过滤、氯仿处理以及用稻细条病病叶组织浸提液直接分离噬菌体等方法的比较 ,结果表明 :三者中相比之下 ,细菌过滤器过滤法是最为简便可靠的噬菌体分离方法。通过对湖北省 10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与 2 0个噬菌体互作反... 通过对细菌过滤器过滤、氯仿处理以及用稻细条病病叶组织浸提液直接分离噬菌体等方法的比较 ,结果表明 :三者中相比之下 ,细菌过滤器过滤法是最为简便可靠的噬菌体分离方法。通过对湖北省 10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与 2 0个噬菌体互作反应的研究表明 :不同来源的细条病菌与不同来源的噬菌体之间 ,存在着亲和性的分化。根据它们相互的亲和关系 ,可把 10个细条病菌菌株划分为 6个组 ,把 2 0个噬菌体划分为 7个溶菌型 ;其中RP、RS、RT、RX、RY等 5个细条病菌菌株可与所有参试的 2 0个噬菌体发生亲和反应 ,据此在用噬菌体技术进行湖北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测报工作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噬菌体 互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姮 李雪琴 《湖北植保》 2011年第5期51-54,共4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在国内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物、发生危害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病原物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一个新基因与致病相关
18
作者 黄胜 卢烨 +3 位作者 朱晓琳 潘俊霞 何勇强 姜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是水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引发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可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利用广西分离株GX01作为建库出发菌株,采用EZ::Tn5转座子标签法构建GX01菌株的Tn5随机插入突变体库,其后利用针刺接种法在水稻上进行致病性试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是水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引发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可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利用广西分离株GX01作为建库出发菌株,采用EZ::Tn5转座子标签法构建GX01菌株的Tn5随机插入突变体库,其后利用针刺接种法在水稻上进行致病性试验,筛选到1个致病性明显下降的突变体。TAIL-PCR定位该突变位点位于XOC3376,该基因的编码产物注释为假设蛋白。为了研究XOC3376的功能,对其进行表型检测及功能互补,结果表明其互补菌株的表型及致病力都能恢复到野生型的水平。本文为进一步研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致病相关基因的功能、阐明该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EZ∷Tn5转座子 突变体库 致病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白叶枯病菌的多重PCR检测体系开发 被引量:4
19
作者 岳凯 高雪 +5 位作者 曹红云 谷安宇 徐雨然 徐烨 刘雅婷 李小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3-778,共6页
本研究设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专化性引物,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这两种细菌的多重PCR检测体系。通过体系优化、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查,结果表明:两对专化性引物X-b和X-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液和... 本研究设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专化性引物,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这两种细菌的多重PCR检测体系。通过体系优化、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查,结果表明:两对专化性引物X-b和X-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液和水稻白叶枯病菌液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4cfu/m L和105cfu/m L;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体系,成功地从50种市售水稻种子中检测出1个水稻品种带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1个水稻品种水稻白叶枯病菌。本研究建立了多重PCR检测体系,为检疫部门控制这两种检疫性种传病害的入侵提供了有效检测技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水稻白叶枯病菌 多重PCR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李湘民 黄瑞荣 +2 位作者 兰波 肖叶青 陈大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3-497,共5页
2004~2005年在网室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测定了222个东乡野生稻单株对稻瘟病菌混合菌株及A^G 7个不同生理小种、水稻纹枯病菌、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性。结果表明:①39号单株(东野樟塘-35)和83号单株(东源叶禅寺-4)在两年混... 2004~2005年在网室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测定了222个东乡野生稻单株对稻瘟病菌混合菌株及A^G 7个不同生理小种、水稻纹枯病菌、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性。结果表明:①39号单株(东野樟塘-35)和83号单株(东源叶禅寺-4)在两年混合菌株的测定中,均表现为中抗稻瘟病(另有7个单株在2004年的测定中表现为中抗,但在2005年的测定中表现为中感),而其余的单株表现为中感或感病,没有发现对稻瘟病表现出高抗、抗病或高感的单株,不同生理小种接种测定表明,39号单株除对小种2001-050E1感病外,均中抗其余小种;83号单株除对小种97-23-2D1感病外,均中抗其余小种。②东乡野生稻没有对纹枯病表现出高抗、抗病或高感的单株,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单株数分别为18、169和35株,所占比例分别为8.11%,76.13%和18.47%;③东乡野生稻没有对白叶枯病表现出高抗或高感的单株,抗、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单株数分别为37、75、91和19株,所占比例分别为16.67%、33.78%、40.99%和8.56%;④东乡野生稻没有对细菌性条斑病表现出高抗或高感的单株,抗、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单株数分别为46、68、67和41株,所占比例分别为20.72%、30.63%、30.18和18.47%。⑤东乡野生稻除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外,对其它病害的抗性没有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种质资源中缺乏高抗稻瘟病和纹枯病的抗源,难以在抗病育种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稻瘟病 生理小种 纹枯病 白叶枯病 细菌性条斑病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