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ge)的花粉及其生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武林 马丽玲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2年第3期57-64,共8页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树种,解放以前不受重视,解放以来已发展为我国北方的一种木木油料植物。大面积栽培文冠果,由于文冠果结果率低,产量提高受到限制。因此,探明文冠果结果率不高的原因是发展文冠果的当务之急。本试验研究了文冠果花粉...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树种,解放以前不受重视,解放以来已发展为我国北方的一种木木油料植物。大面积栽培文冠果,由于文冠果结果率低,产量提高受到限制。因此,探明文冠果结果率不高的原因是发展文冠果的当务之急。本试验研究了文冠果花粉发芽的条件,给文冠果授粉,受精的研究和生产上微量元素的应用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文冠果是杂性花,除个别崎形发育的植株上着生雌雄蕊都退化的重瓣花以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杂性 雌能花 雄花 试验研究 文灯果 观花树木 xanthoceras sorbifolia Bge 花粉管 生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无性繁殖技术总结
2
作者 赵亮 《园艺与种苗》 CAS 2018年第1期10-11,13,共3页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文冠果的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组织培养等繁殖技术方面的研究,并分析现有的技术途径的效果,期望对文冠果的种植推广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文冠果 无性繁殖 展望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液体地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郝一男 王任飞 +3 位作者 张国 郑晶茹 王硕 姚利宏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6,共6页
以废弃文冠果壳为原料制备液体地膜并考察其保水及保温性能。结果表明:液体地膜的—OH和—COOH基团可被土壤微生物所降解,埋入土壤12 d后,液体地膜表面呈现出的孔洞和收缩现象,距土壤表面8 cm处温度升高3.5℃左右。通过含水率对比试验... 以废弃文冠果壳为原料制备液体地膜并考察其保水及保温性能。结果表明:液体地膜的—OH和—COOH基团可被土壤微生物所降解,埋入土壤12 d后,液体地膜表面呈现出的孔洞和收缩现象,距土壤表面8 cm处温度升高3.5℃左右。通过含水率对比试验时发现,液体地膜的覆盖可显著提高土壤的含水率。液体地膜的表面接触角为47.6°,抗拉强度为16.69 MPa,黏度为35.6 mPa·s,12 d后降解率达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地膜 文冠果壳 可降解性能 保水性能 保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油中神经酸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4
作者 郝一男 任浩 +3 位作者 王硕 姚利宏 任志远 沈洪霞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62,共7页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木本油料树种,其油中含有2%~3%的神经酸,在医学上有着广泛应用。但对从内蒙古不同地点文冠果油中提取神经酸含量的比较研究有限,因此本文以赤峰和托克托县的文冠果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结晶法从文冠果油中提取神经...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木本油料树种,其油中含有2%~3%的神经酸,在医学上有着广泛应用。但对从内蒙古不同地点文冠果油中提取神经酸含量的比较研究有限,因此本文以赤峰和托克托县的文冠果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结晶法从文冠果油中提取神经酸,采用石油醚和95%乙醇混合溶剂溶解皂化后的混合脂肪酸,并对料液比、结晶温度和结晶时间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文冠果油混合脂肪酸与混合溶剂的料液比为1∶4,结晶温度为-24℃,结晶时间为4 h时,赤峰和托克托县的文冠果油中神经酸含量分别为13.69%和1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油 神经酸 低温结晶 混合脂肪酸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文冠果油人工掺杂快速分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启文 向超群 +3 位作者 李欣怡 余丹华 王乐琪 肖雪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58,共6页
该研究以文冠果油为例,以5%为梯度,人工制备文冠果油含量为0%~100%的文冠果油掺杂样品并采集其近红外光谱图。针对文冠果油掺杂油的鉴别问题,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构建不同品种掺杂油的识别方法,结合不同预处理方法比较优... 该研究以文冠果油为例,以5%为梯度,人工制备文冠果油含量为0%~100%的文冠果油掺杂样品并采集其近红外光谱图。针对文冠果油掺杂油的鉴别问题,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构建不同品种掺杂油的识别方法,结合不同预处理方法比较优选并优化了模型性能。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构建掺杂油的掺杂比例预测模型,结合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和不同波长选择方法优选并优化了模型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卷积一阶导数预处理(1^(st) Dec),PLS-DA模型鉴别不同品种掺杂油达到了98%的准确率;结合1^(st) Dec和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变量选择(CARS),文冠果油中不同品种掺杂油的近红外光谱模型的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5.90、40.00、5.20和4.90,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性能。该研究实现了文冠果油样品在不同掺杂品种和比例下的定性定量分析,为文冠果油掺杂的质量快检开展了探索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油 掺杂 近红外光谱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冠果油和纳米纤维素的Pickering双乳液制备及其稳定性分析
6
作者 田辉 石春兰 +9 位作者 张雯 周慧芸 任海伟 范文广 王永刚 李金平 刘健 王天运 陈荟茹 杨晖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84-193,共10页
基于文冠果油和纳米纤维素开发W_(1)/O/W_(2)型Pickering双乳液体系,并评价其稳定性。以1%(W/V)海藻酸钠为内水相(W_(1)),聚甘油蓖麻醇酸酯为内层界面乳化剂,文冠果油为中间油相,纳米纤维素为外层乳化剂,整个乳液体系分散于外水相(W_(2)... 基于文冠果油和纳米纤维素开发W_(1)/O/W_(2)型Pickering双乳液体系,并评价其稳定性。以1%(W/V)海藻酸钠为内水相(W_(1)),聚甘油蓖麻醇酸酯为内层界面乳化剂,文冠果油为中间油相,纳米纤维素为外层乳化剂,整个乳液体系分散于外水相(W_(2))中。以双乳液微观结构、表观粘度、热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外观分层为评价指标,分别比对了不同聚甘油蓖麻醇酸酯浓度、内水相(W_(1))与油相(O)体积比、初乳液(W_(1)/O)与外水相(W_(2))体积比、纳米纤维素的种类及添加量等5种因素对双乳液体系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发现不同种类纳米纤维素的微观结构和疏水性差异明显,其中长径比大且成网状结构的纤维素纳米纤维疏水性最强。当聚甘油蓖麻醇酸酯浓度为2.5%(W/V),W_(1):O为3:7(V/V),(W_(1)/O):W_(2)为2:8(V/V),纤维素纳米纤维作为外层乳化剂的浓度为0.3%(W/W)时,双乳液的包埋率高且稳定性强。相对于纤维素纳米晶,纤维素纳米纤维所制备的双乳液稳定性更强。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双乳液构建成功且结构稳定。油脂的酸价及过氧化值进一步反映了双乳液的化学稳定性。以纳米纤维素的固体微颗粒为乳化剂,文冠果油为包埋油相的Pickering双乳液,可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成分的良好递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 双乳液 文冠果油 纳米纤维素 稳定性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用文冠果叶片性状及次生代谢物含量动态变化
7
作者 卫瑶 戚亚 +2 位作者 周晓娇 翟金庭 王改萍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5,共8页
【目的】为优化叶用文冠果人工林栽培条件与调控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3种文冠果无性系叶为材料(Y35、Y1、F1),研究其在5—9月叶片表型指标及总黄酮、总多酚、总皂苷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探究文... 【目的】为优化叶用文冠果人工林栽培条件与调控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3种文冠果无性系叶为材料(Y35、Y1、F1),研究其在5—9月叶片表型指标及总黄酮、总多酚、总皂苷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探究文冠果次生代谢物含量与叶片性状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文冠果无性系叶表型指标在5—9月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整体表现为6、7月各表型指标显著高于5月及8、9月(P<0.05)。不同文冠果无性系叶总黄酮、总皂苷含量在6月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总多酚含量整体上在5、6月份较高。根据选育目标,对小叶面积、叶片厚、百叶鲜质量、百叶干质量、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和总皂苷含量7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计算各主成分的综合得分,5个月份排名由前到后依次为6月、7月、8月、9月、5月。对叶片表型指标及主要次生代谢物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叶片厚度与次生代谢物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联系更为紧密。【结论】6月份各叶用指标的综合得分最高,可初步将其确定为叶用文冠果的最佳采样时间;叶片厚度与次生代谢物含量间相关性较强,可优先考虑将叶片厚度作为叶用文冠果高产单株的选优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动态变化 叶片表型特征 次生代谢物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方施肥对文冠果苗木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郑保砼 于丝浓 +5 位作者 王改萍 刘家谊 刘嘉俊 戚亚 轩辕欣彤 马敬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目的】通过盆栽试验研究NPK不同施肥配比下文冠果幼苗生长、光合以及根系等特性的动态变化,从而确定文冠果育苗的最佳施肥水平,为实际生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试验材料为1年生文冠果实生苗,施肥处理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设置N、... 【目的】通过盆栽试验研究NPK不同施肥配比下文冠果幼苗生长、光合以及根系等特性的动态变化,从而确定文冠果育苗的最佳施肥水平,为实际生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试验材料为1年生文冠果实生苗,施肥处理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设置N、P、K三因素,每因素3水平(N:1、2、3 g/株,P:0.5、0.75、1 g/株,K:0.25、0.75、1.25 g/株)。【结果】合适的施肥处理能够有效促进文冠果幼苗的生长。T4处理(N:2 g/株、P:0.5 g/株、K:0.75 g/株)的文冠果幼苗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水平,光合特性表现最佳,生长季末的N、P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9.15%和11.68%;T3(N:1 g/株、P:0.75 g/株、K:1.25 g/株)施肥水平的根系表面积和体积分别高于对照34.72%和53.11%,根长和根尖数则分别高于对照11.17%和22.70%。叶形指标、生物量、根系以及K吸收率受施氮水平的影响明显,低氮处理组的文冠果幼苗叶形指标更优,生物量积累量、根系以及K吸收率更高,高氮处理组的植株生长则表现出抑制。【结论】1年生文冠果实生苗的最佳施肥配比为T4(N:2 g/株、P:0.5 g/株、K:0.75 g/株),T3(N:1 g/株、P:0.75 g/株、K:1.25 g/株)更适宜文冠果幼苗根系生长,N肥施加对文冠果幼苗的作用效果明显,实际生产中应注意N肥的施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配方施肥 正交试验 苗木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
9
作者 姬媛媛 莎仁图雅 +3 位作者 杨跃文 白高娃 高现礼 李银祥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6期1-6,共6页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物质能源树种,其生长发育与土壤微生物密切相关。基于文冠果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文冠果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的重要性,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物质能源树种,其生长发育与土壤微生物密切相关。基于文冠果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文冠果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的重要性,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对文冠果生长、养分供应、生物防治等方面的关键作用,阐明了土壤微生物在养分供给中的主导地位,探讨了促生微生物的筛选与作用机制及土壤理化性质与栽培管理措施对微生物群落的调控途径。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优化栽培策略、提升土壤效能及推动文冠果产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土壤微生物 根际土壤 根系内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的干旱半干旱区文冠果新种质综合评价
10
作者 赵玉红 赵明 +6 位作者 王艳霞 王艺林 成彩霞 曾万祺 兰晓东 武龙庆 范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6,共9页
【目的】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冠果种质资源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和筛选适合在当地推广应用的文冠果优良品种,为河西走廊干旱半干旱区特色文冠果生态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分析模型计算指标... 【目的】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冠果种质资源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和筛选适合在当地推广应用的文冠果优良品种,为河西走廊干旱半干旱区特色文冠果生态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分析模型计算指标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A)构建“理想品种”和参考数列,计算加权灰色关联度,对17个引进新种质从适应性、观赏性、丰产性对其进行评价与排序,最终完成综合评价与筛选。【结果】在验证层次分析模型合理的基础上,利用得出的权重值计算各参试种质评价指标加权关联度,结果表明:SW-2、SH-2、NSJH、NSZH、LD加权关联度在0.8(含0.8)以上,划分为Ⅰ级种质;NSF、LX、ZS-7、ZS-9、SW-1、SH-5、SH-5加权灰色关联度在0.7~0.8(含0.7)之间,划分为Ⅱ级种质;SKX、NH-1、ZS-4、LG-4、LG-8、ZS-1加权灰色关联度在0.7以下,划分为Ⅲ级种质。【结论】Ⅰ级种质观赏价值高、种子产量高、种仁出油率高、适应性强,各指标综合得分均接近“理想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适合在当地广泛推广;Ⅱ级种质植株要么观赏价值较高、油用潜力一般、产量低,要么产量高、出油率好,但观赏价值一般,总之综合性状较Ⅰ级种质植株稍差,这些种质应该根据栽培目的区别应用,观赏价值高的宜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而产量和种仁产油率高的种质应该推广在文冠果产业化发展基地广泛栽植,适宜运用在丰产园;Ⅲ级种质综合性状较差,无论观赏价值,还是产量和种仁出油率都一般,这类种植则不适宜在当地栽植,或者有待进一步做引种驯化和筛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 干旱半干旱区 文冠果 新种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F-2D-NMR的文冠果含水含油率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宇 张明楠 +2 位作者 孟繁祎 齐浩明 宋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95-304,共10页
文冠果的含水、含油率的高低影响其育种及加工储藏结果。为探求一种无损、快速、准确的文冠果含水含油率检测方法,该研究分别采用干取样法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低场二维核磁共振技术(lo... 文冠果的含水、含油率的高低影响其育种及加工储藏结果。为探求一种无损、快速、准确的文冠果含水含油率检测方法,该研究分别采用干取样法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低场二维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2D-NMR)两种试验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系列试验确定两种技术在检测文冠果含水含油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国标法测试结果相比,LF-NMR结合干取样法采集获取的数据异常,并且由于LF-NMR无法区分重叠峰信号,无法解释产生异常变化的原因,故该方法不适用于文冠果含油含水率的检测;LF-2D-NMR能够定性分析一维波谱中信号重叠无法区分组分的问题,成功解释了干取样法结合LF-NMR数据异常的原因。同时,LF-2D-NMR测得的文冠果T_(1)-T_(2)谱峰面积与烘箱干燥法及索氏提取法获取的水油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经与真值验证过后的决定系数R_2分别为0.920 9和0.942 4,可以用于文冠果含水含油率的定量分析。该研究拓展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理论认知深度,提高检测精度及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水分测定 油籽 低场二维核磁共振 文冠果 油分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文冠果栽培与管理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茂林 白立东 +5 位作者 曹恭祥 杨慧君 崔全友 李星 刘新前 季蒙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3期45-47,63,共4页
文冠果作为我国特有的树种之一,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从种子处理、育苗地选择、育苗、水分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内蒙古西部地区文冠果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内蒙古西部地区文冠果的大规模种植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冠果 栽培管理 内蒙古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文冠果种仁营养成分的差异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大伟 付世萃 +3 位作者 王梓默 杨帆 苑景淇 于忠亮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27-30,共4页
对不同地区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种仁营养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以内蒙古翁牛特旗、阿鲁科尔沁旗和吉林白城市洮南市黑水镇、松原市长龙乡4个地区的文冠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种仁油脂含量、脂肪酸组分、蛋... 对不同地区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种仁营养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以内蒙古翁牛特旗、阿鲁科尔沁旗和吉林白城市洮南市黑水镇、松原市长龙乡4个地区的文冠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种仁油脂含量、脂肪酸组分、蛋白质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文冠果种仁含油量、脂肪酸组分、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文冠果种子品质相关性受海拔、降水、土壤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说明文冠果果仁油品质与其生长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相关,结果可为文冠果果仁油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 种仁 营养成分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添加对文冠果幼苗C、N、P和K分配模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淑敏 青云 +3 位作者 敖敦格日乐 红艳 辛颖 拉喜那木吉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69-1779,共11页
【目的】研究文冠果幼苗C、N、P和K分配规律对水分和氮添加的响应,为探讨水氮环境适应策略和培育高质量苗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因素(氮和水)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氮添加水平[0(N_(0)),5(N_(1)),10(N_(2)),15(N_(3))g/m^(2)]以及3... 【目的】研究文冠果幼苗C、N、P和K分配规律对水分和氮添加的响应,为探讨水氮环境适应策略和培育高质量苗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因素(氮和水)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氮添加水平[0(N_(0)),5(N_(1)),10(N_(2)),15(N_(3))g/m^(2)]以及3个水分条件[适宜水(W_(CK))、干旱(W_(d))和充分水(W_(w))],分析2种因素组合处理下文冠果幼苗叶、枝、根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氮和水分独立或交互影响幼苗C、N、P、K含量,而化学计量比主要受氮添加影响。在W_(CK)条件下,氮添加均增加C、N、P含量;在Wd条件下,N_(3)添加通过增加K含量,降低N、P含量抵御干旱;W_(w)条件下,仅N_(3)添加有效缓解氮限制。(2)C、N、P、K营养元素主要集中在叶片,支持光合和生长;N、P含量在叶片变异性高,但N/P稳定性强。(3)相同元素在不同器官间相关性较高,叶和根之间的养分协同性高于枝,可维持植物稳定生长。【结论】氮添加可缓解氮匮乏,但可提高P、K需求;建议适宜水分条件下减少氮肥施用,以减少污染并维持植物生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幼苗 氮素和水分 不同器官 养分分配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胁迫及恢复对文冠果幼苗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嘉俊 轩辕欣彤 +3 位作者 郑保砼 王改萍 翟金庭 余鹏飞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5,共9页
【目的】研究文冠果苗不同淹水天数以及恢复后对其植株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其在淹水胁迫下的适应性,为提高文冠果在南方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和苗期的水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文冠果实生苗为材料,采用双套盆法模拟淹水环境,设置... 【目的】研究文冠果苗不同淹水天数以及恢复后对其植株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其在淹水胁迫下的适应性,为提高文冠果在南方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和苗期的水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文冠果实生苗为材料,采用双套盆法模拟淹水环境,设置淹水0 d(CK)、淹水1 d(W1)、淹水3 d(W3)、淹水5 d(W5)、淹水7 d(W7)共5个处理,淹水结束后5个处理组均恢复正常水分管理7 d,观察不同处理组间苗木叶片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处理组间植株根系活力、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淹水处理时间的延长,文冠果幼苗叶片逐渐变黄皱缩,甚至出现枯萎凋落等涝害症状,其根系活力及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逐渐降低,其中,与对照相比,W1、W3、W5和W7处理组根系活力分别降低22.8%、37.5%、50.5%和79.0%,总叶绿素含量分别降低2.8%、21.5%、27.1%和33.5%,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降低1.8%、16.6%、22.1%和34.5%;叶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其中,W1、W3、W5和W7处理组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31.3%、73.0%、84.4%和112.8%,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上升了59.6%、76.4%、106.4%和127.1%;而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含量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均在W3处理组达到峰值,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41.4%、76.1%、83.4%和55.6%。恢复正常水分管理7 d后,W1处理幼苗各项指标总体上均恢复至对照水平,而其余3个处理组各项指标总体上仍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结论】综上所述,短期淹水(W1)后恢复正常水分管理7 d,文冠果幼苗的各项指标均能恢复正常水平,而中长期淹水处理(W3、W5、W7)后恢复正常水分管理7 d,植株的各项指标均未能恢复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淹水胁迫 恢复 形态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种和密度对文冠果叶用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轩辕欣彤 王改萍 +3 位作者 翟金庭 戚亚 刘嘉俊 李亦晴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8-225,235,共9页
【目的】通过分析密度和品种对叶用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生长特性、营养元素含量及代谢物积累的影响,为叶用文冠果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不同品种的文冠果嫁接苗为材料(‘中石1号’‘中石4号’‘中石9号’),设... 【目的】通过分析密度和品种对叶用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生长特性、营养元素含量及代谢物积累的影响,为叶用文冠果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不同品种的文冠果嫁接苗为材料(‘中石1号’‘中石4号’‘中石9号’),设置3个密度处理(A1:40 cm×40 cm、A2:60 cm×60 cm、A3:80 cm×80 cm),通过测定叶片的性状指标、营养元素含量、代谢物含量,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各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1)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文冠果的百叶鲜质量、百叶干质量、叶面积、营养元素的含量、可溶性糖、黄酮含量都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比叶面积、叶片厚度、可溶性蛋白都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总黄酮含量最高为A3‘中石4号’,含量为84.684 mg·g^(-1)。总多酚含量最高为A1‘中石9号’,含量为24.467 mg·g^(-1)。总皂苷含量最高为A2‘中石9号’,含量为253.951 mg·g^(-1)。(2)同一密度下文冠果叶用价值综合评价为:‘中石4号’>‘中石1号’>‘中石9号’。同一品种下,不同栽植密度下文冠果叶用价值由高到低为:A3>A2>A1。(3)综合排名前3位的为A3‘中石4号’、A3‘中石1号’、A2‘中石4号’。【结论】在叶用价值方面,A3为‘中石1号’和‘中石9号’文冠果较为适中的栽植密度,A3和A2为‘中石4号’较为适中的栽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品种 密度 叶片性状 次生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壳中总皂苷和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
17
作者 刘荣徽 魏媛 +7 位作者 刘超 赵光鸿 杨洋 刘玉冰 汪甜甜 王珊 史高峰 王国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旨在为文冠果壳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通过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脂质过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文冠果壳总皂苷和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并分析了抗氧化活性与构效关系。结果表明:文冠果壳总皂苷和总黄酮均具有一定的D... 旨在为文冠果壳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通过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脂质过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文冠果壳总皂苷和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并分析了抗氧化活性与构效关系。结果表明:文冠果壳总皂苷和总黄酮均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脂质过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且文冠果壳总黄酮对4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高于文冠果壳总皂苷;构效关系分析表明,文冠果壳总皂苷和总黄酮抗氧化活性差异与其化学结构有关。综上,从文冠果壳中提取总黄酮,并将其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进行开发,有助于提高文冠果壳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壳 总皂苷 总黄酮 抗氧化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基因组无内含子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欢龙 陈玉琴 《种业导刊》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对文冠果无内含子基因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且研究了复制关系、KEGG富集及环境响应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顺式作用元件。结果表明,从文冠果基因组中鉴定出1858个无内含子基因,占基因总数的7.40%。每条染色体上无内含子... 对文冠果无内含子基因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且研究了复制关系、KEGG富集及环境响应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顺式作用元件。结果表明,从文冠果基因组中鉴定出1858个无内含子基因,占基因总数的7.40%。每条染色体上无内含子基因数量占染色体上基因总数的5.64%~9.07%,并且与该染色体长度及基因总数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基因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无内含子基因更偏向分布于染色体的两端,而且超过90%的旁系同源对的K_(a)/K_(s)值小于1,说明文冠果无内含子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主要经历纯化选择。无内含子基因的长度主要集中在201~1400 bp,而且平均长度明显短于总基因平均长度。KEGG富集分析表明,文冠果无内含子基因主要参与环境信息处理过程,并且在与环境胁迫响应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发现大量与植物激素响应及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无内含子基因 生物信息学 信号通路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文冠果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思琪 张文臣 +3 位作者 杨柳 付庆新 洪新 张海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3,共10页
【目的】为快速鉴定和利用文冠果种质资源,探明文冠果种质亲缘关系。【方法】从20对SSR引物筛选得到11对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对29个文冠果品种(系)进行分析,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多态检测,通过邻接法进行聚类分析,利用数字... 【目的】为快速鉴定和利用文冠果种质资源,探明文冠果种质亲缘关系。【方法】从20对SSR引物筛选得到11对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对29个文冠果品种(系)进行分析,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多态检测,通过邻接法进行聚类分析,利用数字和字母赋值编码构建分子身份证。【结果】共检测到66个等位基因(Na),每对引物检测到3-10个Na。Shannon信息指数(I)变化范围介于0.349-1.723之间,平均值为1.16。不同引物揭示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介于0.276-0.841,平均为0.66。观测杂合度(Ho)变幅为0.137-0.958,平均值为0.739;期望杂合度(He)变幅为0.187-0.79,平均值为0.648;在11个位点中,有7个位点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大于平均期望杂合度。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1,平均为0.31,遗传相似系数在0.6以上的有15个,仅占全部数据的5.17%。邻接法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为0.42时,可将29份文冠果种质分为三大类群。构建了0/1形式的指纹数据库和分子身份证,除个别品种外均具有唯一性,可用于品种鉴定。【结论】29份文冠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近交现象。利用SSR标记构建文冠果分子身份证操作简便可行,可为文冠果品种真伪鉴定、权益保护、身份识别、溯源管理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品种(系) SSR荧光标记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分子身份证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模式对文冠果生长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甘海霞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41-43,共3页
该文通过实验种植的方式,使用了3种不同的文冠果造林模式,分别是沙棘+文冠果混交林、刺槐+文冠果混交林、纯植文冠果林。综合对文冠果的树高、地径、冠幅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速效氮含量,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和非... 该文通过实验种植的方式,使用了3种不同的文冠果造林模式,分别是沙棘+文冠果混交林、刺槐+文冠果混交林、纯植文冠果林。综合对文冠果的树高、地径、冠幅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速效氮含量,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等进行了详细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综合对比结果显示:相对而言,混交林文冠果株林的生物量指标要明显高于纯植文冠果树。数据对比发现,两种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明显要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明显要高。由此可见,混交种植模式下的文冠果树长势更好,土壤的改良效果也更好,是相对而言更适宜的造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模式 文冠果 生长 土壤微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