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词题材构成解读 被引量:4
1
作者 许伯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3-118,共6页
辛弃疾词体创作的题材类型多达30类,为两宋词体创作题材类型最多的作家。伴随其宦海浮沉,取材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仕宦期的主要题材为交游、祝颂、咏怀等,闲退期的主要题材为交游、隐逸、咏物等;可见仕宦期多取社会性较强的... 辛弃疾词体创作的题材类型多达30类,为两宋词体创作题材类型最多的作家。伴随其宦海浮沉,取材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仕宦期的主要题材为交游、祝颂、咏怀等,闲退期的主要题材为交游、隐逸、咏物等;可见仕宦期多取社会性较强的题材,而闲退期多取社会性较弱的题材。至于两期均居第一的交游题材,则表明豪放派词人投身社会人生的恒久热情与不懈努力。传统文化的浸润渗透,当代政治的激荡震刷,个人修养的组运熔铸,是影响辛词题材构成的几个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词 题材构成 文化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与演唱价值的失衡——论辛弃疾以文为词及其案头化倾向 被引量:3
2
作者 宋皓琨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120,共7页
辛弃疾对散文句法的灵活运用,使词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特征。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创作方式,使词脱离了词体的束缚,解放了词体,然而却增加了听众听唱时的难度,降低了人们听赏词的审美感受,人们更期待在阅读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情绪的宣泄。同... 辛弃疾对散文句法的灵活运用,使词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特征。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创作方式,使词脱离了词体的束缚,解放了词体,然而却增加了听众听唱时的难度,降低了人们听赏词的审美感受,人们更期待在阅读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情绪的宣泄。同时,辛弃疾常常突破词的固有声律,以词律就词意,这也削弱了辛词在音乐方面的传播能力,使其更容易在阅读价值上被认知。辛弃疾在树立词坛典范的同时,极大地背离了词体,他的创作典型地折射着词体发展的历史方向,在词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以文为词 案头化 词体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三大词派对辛词的接受与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程继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8-82,共5页
阳羡派、浙西词派、常州词派是清代词坛的三大流派。他们对辛词的接受与评价分别呈现出推崇与神往、排斥与吸纳、超越与深悟的三大特色。差异的形成 ,既有时代原因 ,也有理论和审美的原因 。
关键词 清代 常州词派 辛弃疾 文学接受 阳羡派 文学评论 浙西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稼轩词题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宁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6-82,共7页
辛弃疾是两宋词史上留存题序数量最多的人。稼轩词题序纪实性强,注重社交功能的发挥,经常有"戏作"、"解嘲"的字眼。稼轩词题序的特点反映了他作词所受的多方面影响,展示了他一生心态的变化。其题序创造了一个"... 辛弃疾是两宋词史上留存题序数量最多的人。稼轩词题序纪实性强,注重社交功能的发挥,经常有"戏作"、"解嘲"的字眼。稼轩词题序的特点反映了他作词所受的多方面影响,展示了他一生心态的变化。其题序创造了一个"白首为功名"的爱国词人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稼轩词 题序 社交 戏谑之作 心态 辛弃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辛弃疾艳词 被引量:1
5
作者 迟宝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9-96,共8页
本文从历史文化背景、词体演进过程、词的美学特质三个角度来探讨辛弃疾的艳词,三个角度互有交叉,以词的美学特质为主线。辛氏艳词的美学特质在于传达出了:(一)“春女善怀”之情;(二)“秋士易感”之悲;(三)不凡与不幸叠加而... 本文从历史文化背景、词体演进过程、词的美学特质三个角度来探讨辛弃疾的艳词,三个角度互有交叉,以词的美学特质为主线。辛氏艳词的美学特质在于传达出了:(一)“春女善怀”之情;(二)“秋士易感”之悲;(三)不凡与不幸叠加而致的抑郁之气。辛词美学特质产生是因为:(一)早期令词形成了特殊的期待视野;(二)时代之需要;(三)稼轩本人的直觉体认和自觉创作;(四)文学发展自身规律所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辛弃疾 艳词 美学特质 词体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弃疾“沉郁顿挫”词风生成机制考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文凡 徐婉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98,共7页
稼轩词直承老杜是缘于其根柢风骚,豪情中怀有深沉,雄放处孕育悲凉,真正继承了唐代杜甫以来“沉郁顿挫”的情感艺术特质。辛弃疾“平生塞北江南”的人生阅历,词苦心危的精神世界,潜气内转和摧刚为柔的情感表现,在现实层面上深化了辛稼轩... 稼轩词直承老杜是缘于其根柢风骚,豪情中怀有深沉,雄放处孕育悲凉,真正继承了唐代杜甫以来“沉郁顿挫”的情感艺术特质。辛弃疾“平生塞北江南”的人生阅历,词苦心危的精神世界,潜气内转和摧刚为柔的情感表现,在现实层面上深化了辛稼轩词“沉郁顿挫”的底蕴内涵。南归北望,“追忆”“梦回”,遥想青年时代北方沙场壮举,浮现“西北”“神州”“长安”镜像,内心涌动深沉绵长的家国情怀等要素,是稼轩词“沉郁顿挫”的形成基础;缅怀追寻,感慨兴亡,架起其沉郁顿挫的情绪支点,辐射出咏史怀古,今昔对比时的悲凉沉郁情韵。稼轩投闲置散,旷逸闲适中,依然存有避世与愤世的矛盾。在由北到南,仕途起落,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中,辛弃疾的“接受观”“家国观”“古今观”“仕隐观”共同构成了他“沉郁顿挫”词风生成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沉郁顿挫 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稼轩词气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定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8-690,共3页
气是稼轩词所包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审美特质。稼轩词的气主要表现为英雄豪杰的志气、勇气、豪气,忠臣义士的骨气、正气、愤气以及闲人雅士的清雅气、旷逸气。因“其气之所充”,稼轩词不仅有震动古今的气势,更有动人心魄的魅力。
关键词 稼轩词 美感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中圣哲与词坛飞将——再论杜甫与辛弃疾
8
作者 赵晓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70,78,共6页
杜甫和辛弃疾分别号称"诗圣"和"词坛飞将"。他们都具有忧国忧民的博大襟怀,壮志难酬、坎坷不断的人生际遇,以及过人的天赋和转益多师、敢于出新的后天学养及艺术追求,因而其诗词作品分别具备了"诗史"与&q... 杜甫和辛弃疾分别号称"诗圣"和"词坛飞将"。他们都具有忧国忧民的博大襟怀,壮志难酬、坎坷不断的人生际遇,以及过人的天赋和转益多师、敢于出新的后天学养及艺术追求,因而其诗词作品分别具备了"诗史"与"词史"的意义,并且在风格的沉郁顿挫以及集大成和开风气等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辛弃疾 诗史 词史 集大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吾有志 在丘壑——论辛弃疾的园林审美意识和人生态度
9
作者 文师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2,共7页
辛弃疾起义南归之后,与山水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游览过许多湖山胜景,建造了自己的第宅园林,并创作了大量的与山水园林有关的词篇。他以多彩的笔墨描绘了自然山水和庭园风光,表现出崇尚自然、虚淡的审美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抒写了随遇... 辛弃疾起义南归之后,与山水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游览过许多湖山胜景,建造了自己的第宅园林,并创作了大量的与山水园林有关的词篇。他以多彩的笔墨描绘了自然山水和庭园风光,表现出崇尚自然、虚淡的审美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抒写了随遇而安、超然放旷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游踪 造园 园林风光 审美意识 人生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弃疾生擒张安国”事件释疑——兼与王兆鹏先生商榷
10
作者 符继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215-220,共6页
生擒义军叛徒张安国为南宋词人辛弃疾生平的重大事件,但相关史料的记载颇有出入,有的将之记于王世隆名下。现当代的学者虽大多以辛弃疾为此事的"首功""主角",但或未详述理由,或者解释勉强。近期,王兆鹏先生在《文... 生擒义军叛徒张安国为南宋词人辛弃疾生平的重大事件,但相关史料的记载颇有出入,有的将之记于王世隆名下。现当代的学者虽大多以辛弃疾为此事的"首功""主角",但或未详述理由,或者解释勉强。近期,王兆鹏先生在《文学评论》上发表了《重回历史现场——辛弃疾生擒张安国始末考释》一文,对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具体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考证分析,但该文的观点及论证仍有可商榷之处。综合各方史料,擒叛骑兵队名义上的领导者应为王世隆,辛弃疾为谋士和随从的身份,扮演着队伍"大脑"的角色,其智谋为此次行动的成败关键。《魏胜传》中言张安国被擒的地点为济州以及对相关过程的描述具有合理性,不宜完全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张安国 词人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