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羟基脲与Nd(Ⅲ)及Tb(Ⅲ)的配位化学研究
1
作者 陈少康 杨琪 +5 位作者 张士博 杨雅婷 周今 郝轩 杨素亮 田国新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91,共10页
4-羟基氨基脲(HSC,本文化学式或结构式中以HL表示)可在Purex流程中作为钚的还原剂使用。本文通过吸收光谱滴定法确定HSC与Nd(Ⅲ)在水溶液中可形成金属离子与配体比例为1∶1、1∶2、1∶3的3种配合物Nd(HL)^(3+)、Nd(HL)_(2)^(3+)和Nd(HL)... 4-羟基氨基脲(HSC,本文化学式或结构式中以HL表示)可在Purex流程中作为钚的还原剂使用。本文通过吸收光谱滴定法确定HSC与Nd(Ⅲ)在水溶液中可形成金属离子与配体比例为1∶1、1∶2、1∶3的3种配合物Nd(HL)^(3+)、Nd(HL)_(2)^(3+)和Nd(HL)_(3)^(3+),获得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通过电位滴定法对中性分子配位模式进行了验证。采用溶剂挥发方法分别制备了配体、质子化配体的高氯酸盐,以及配体与Nd(Ⅲ)、Tb(Ⅲ)的1∶3配合物(金属离子∶配体)的单晶,并采用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方法测定其结构。在Nd(Ⅲ)和Tb(Ⅲ)配合物晶体中,HSC中性分子的羰基氧原子以及肟基氧原子以螯合的形式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五元环配位构型。羰基氧原子和肟基氧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键键长比较的结果表明,晶体中Nd(HL)_(3)^(3+)配合物HSC分子配位肟基氧原子上的质子未发生解离。通过水溶液中配合物的吸收光谱、[Nd(H_(2)O)_(3)(HL)_(3)]·3ClO_(4)晶体漫反射光谱及其乙腈溶液吸收光谱的比较,结合[Tb(H_(2)O)_(3)(HL)_(3)]·3ClO_(4)晶体及其乙腈溶液的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的测定结果,可推测水溶液中HSC与Nd(Ⅲ)、Tb(Ⅲ)形成的配合物中肟基均不解离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氨基脲 Nd(Ⅲ) Tb(Ⅲ) 配位化学 单晶结构分析 荧光寿命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离子-苯甲羟肟酸配合物捕收剂(Pb-BHA)的单晶结构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卫召 孙伟 +3 位作者 韩海生 刘叠 桂夏辉 邢耀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2-313,共12页
铅离子-苯甲羟肟酸配合物捕收剂(Pb-BHA)在钨矿、锡石和钛铁矿等氧化矿浮选中展现出良好的浮选性能和应用前景,但其精确分子结构尚不清楚,阻碍了配合物浮选作用机理的深入认识和金属基捕收剂分子设计的开展。本文培养了铅离子与BHA摩尔... 铅离子-苯甲羟肟酸配合物捕收剂(Pb-BHA)在钨矿、锡石和钛铁矿等氧化矿浮选中展现出良好的浮选性能和应用前景,但其精确分子结构尚不清楚,阻碍了配合物浮选作用机理的深入认识和金属基捕收剂分子设计的开展。本文培养了铅离子与BHA摩尔比分别为1∶1和2∶1的两种Pb-BHA配合物单晶(配合物1和配合物2),并采用X射线结构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解析,包括配合物晶体结构、分子结构、空间堆积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等。结果表明:配合物1的分子式为Pb_(6)L_(8)(NO_(3))_(4)(HL=BHA),配合物2的分子式为[Pb_(6)L_(8)(NO_(3))_(3)]NO_(3),铅离子与配体氧原子配位形成非平面“O,O”五元环螯合物构型,铅离子配位数为五配位、六配位和七配位。配合物分子通过Pb—O键与临近配合物相键接形成具有单体重复结构的三维扩展堆积聚合物。配合物中弱相互作用以O…H、H…H、Pb…O为主,π-π相互作用在分子间相互作用中占据主导,其次是N—H…O氢键作用。Pb-BHA配合物单晶结构的综合分析为研究配合物的液相结构及矿物表面吸附结构、浮选行为调控方法、浮选作用机理以及新型金属基捕收剂分子设计等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捕收剂 单晶 X射线结构分析 分子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配体构筑的Cd(Ⅱ)荧光配合物及Hirshfeld表面分析
3
作者 王凯民 顾雄 +4 位作者 邓娜 杨冲福 叶艳青 孙蔚青 马钰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5,共7页
采用4-羧基-1(-3-羧基苄基)吡啶-1-鎓氯化物(H_(2)LCl)作为有机配体,利用常温挥发法,在室温下与Cd^(2+)自组装构筑了一例结构新颖的配合物{[Cd_(2)(L)_(2)Cl_(2)(H_(2)O)4]·3H_(2)O}(配合物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Hirshfeld表面... 采用4-羧基-1(-3-羧基苄基)吡啶-1-鎓氯化物(H_(2)LCl)作为有机配体,利用常温挥发法,在室温下与Cd^(2+)自组装构筑了一例结构新颖的配合物{[Cd_(2)(L)_(2)Cl_(2)(H_(2)O)4]·3H_(2)O}(配合物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Hirshfeld表面与二维指纹图、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及固体荧光对配合物1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该配合物结晶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双Cd^(2+)金属中心分别通过完全去质子化的配体连接,形成了两条呈镜面对称的“S”形双链结构。丰富的分子间作用力如O…H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等帮助配合物形成了稳定的三维超分子结构。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此外,室温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1具有较好的荧光发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晶体结构 单晶培养 Hirshfeld表面分析 固体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亚铁的合成和晶体结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舒绪刚 张敏 +5 位作者 樊明智 田允波 滕冰 李大光 许详 吴春丽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03-105,110,共4页
以甘氨酸和七水硫酸亚铁为原料合成了甘氨酸亚铁。采用溶剂挥发法得到了晶体,并通过红外谱图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晶体的结构。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59949(3)nm,b=0.67626(4)nm,c=1.33192(6)nm,α=85.453(4)... 以甘氨酸和七水硫酸亚铁为原料合成了甘氨酸亚铁。采用溶剂挥发法得到了晶体,并通过红外谱图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晶体的结构。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59949(3)nm,b=0.67626(4)nm,c=1.33192(6)nm,α=85.453(4)°,β=82.914(4)°,γ=83.115(5)°,V=0.53085(5)nm3,C4H30N2O22Fe2S2,Mr=634.12,Z=1,R1=0.0219,wR2=0.0640[I>2σ(I)],S=1.005。化合物中铁(Ⅱ)配位数为6,配位多面体为变形的八面方体构型。结构式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亚铁 红外谱图 X-射线单晶衍射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O′-二正丁基二硫代磷酸锌碱式双盐的晶体结构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奇光 孟益民 +1 位作者 金耀秀 柴志德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4-29,共6页
用 X—光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一个由氧桥连结的二正丁基二硫代磷酸锌碱式双盐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 Ci—(?);晶胞参数:a=12.522(2)°A,b=14.514(2)°A,c=14.528(2)(?).α=112.13(1)°,β=106.72(1)°,Υ=1... 用 X—光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一个由氧桥连结的二正丁基二硫代磷酸锌碱式双盐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 Ci—(?);晶胞参数:a=12.522(2)°A,b=14.514(2)°A,c=14.528(2)(?).α=112.13(1)°,β=106.72(1)°,Υ=106.65(1)°.本文用直接法和付里叶综合法解出结构.最终的一致性因子 R=0.086.结构分析表明,分子中存在一个由处于对称中心的氧和与其四配位的锌所构成的骨架,金属锌呈空缺无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磷酸锌 碱式双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Co(2,3-tri)_2Cl]·ZnCl_4·Cl·H_2O和[Co(amp)_3]·amph·Cl·2ZnCl_4·H_2O合成及晶体结构
6
作者 张云黔 祝黔江 +1 位作者 薛赛凤 陶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23-1527,共5页
采用三元胺及二元胺混配方法进行[Co(N)_5Cl]^(2+)配合物的合成,分离出分别由三元胺配体和二胺配体构成的2个钴胺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表明由三元胺配体构成的钴胺配合物中,三元胺为N-(2-Aminoethyl)-1,3-propanediamine(记为2,3-tri),... 采用三元胺及二元胺混配方法进行[Co(N)_5Cl]^(2+)配合物的合成,分离出分别由三元胺配体和二胺配体构成的2个钴胺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表明由三元胺配体构成的钴胺配合物中,三元胺为N-(2-Aminoethyl)-1,3-propanediamine(记为2,3-tri),但并未以六胺形式配位[Co(N)_6]^(3+),而以六胺五配位形式形成[Co(N)_6Cl]^(2+),这可能是由于配体与钴形成的六元环的稳定性较差所致。对于二元胺配体构成的钴胺配合物,二元胺配体为2-(Aminomethyl)pyridine(记为amp),则以六胺形式配位[Co(N)_6]^(3+),而所选用的三元胺配体[2-(Aminomethyl)-1,10-phenanthroline](记为amph)并未进入配合物。在配合物中,3个二元胺配体有明显的趋向性,即采用3个配体吡啶环相互垂直的方式以形成最多的C-H…π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Ⅲ)配合物 晶体结构 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 C-H…Π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莫西沙星的波谱学特征和结构确证
7
作者 马娟 高浩凌 +4 位作者 赵文婷 朱琳 裘磊 裘鑫鑫 吕江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91-396,共6页
盐酸莫西沙星是德国拜耳公司研制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通过UV、IR、HRMS、NMR(^(1)H NMR、^(13)C NMR、DEPT135、^(1)H-^(1)H COSY、HMQC、HMBC)数据、TGA/DSC、电位滴定、X-射线粉末衍射、单晶射线衍射对盐酸莫西沙星进行结构表... 盐酸莫西沙星是德国拜耳公司研制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通过UV、IR、HRMS、NMR(^(1)H NMR、^(13)C NMR、DEPT135、^(1)H-^(1)H COSY、HMQC、HMBC)数据、TGA/DSC、电位滴定、X-射线粉末衍射、单晶射线衍射对盐酸莫西沙星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单晶射线衍射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归属,确定了样品的分子结构和立体构型。综合运用多种谱学方法确证了盐酸莫西沙星的结构,为其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莫西沙星 波谱特征 核磁共振 结构确证 单晶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变率下温度对单晶铜拉伸微观变形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2
8
作者 魏双磊 褚浩男 +3 位作者 韩帅 付绍祥 王振敏 胡小东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目的以单晶铜为研究对象,探究5×10^(9)s^(-1)高应变率下温度对单晶铜的应力及微观变形的影响,为设计、制备高性能单晶铜导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构建尺寸为10.8 nm×10.8 nm×10.8 nm的单晶铜模型,... 目的以单晶铜为研究对象,探究5×10^(9)s^(-1)高应变率下温度对单晶铜的应力及微观变形的影响,为设计、制备高性能单晶铜导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构建尺寸为10.8 nm×10.8 nm×10.8 nm的单晶铜模型,在应变率为5×10^(9)s^(-1),温度为100~1100 K范围内对单晶铜进行x、y、z三轴拉伸,模拟其应力应变、位错密度、晶体结构转变规律,对晶体的有序性和孔洞体积分数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单晶铜的屈服强度降低,在温度为1100 K时单晶铜的屈服强度比100 K时降低了约55%,与屈服强度相对应的应变数值会提前约5%。得到了100~1100 K温度范围内应力−应变曲线,该曲线包括3个阶段,即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应力下降阶段。对应力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当应力达到屈服点后,单晶铜内部出现孔洞形核,孔洞快速长大并合并;在变形的同时,晶格结构发生转变,在1100 K温度时FCC结构全部转变为Other结构;利用径向分布函数对晶格有序性进行分析,发现在高应变下会产生非晶结构。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单晶铜的屈服强度降低,屈服强度的下降主要是位错密度增大、孔洞形核、快速长大和合并以及晶格转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单晶铜 晶体结构 应力应变 孔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_(1.8)Bi_(0.1)Sr_(0.8)Ca_(0.3)Cu_2O_6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
9
作者 顾秋漪 金安定 黄锦凡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0-35,共6页
本文报道了新的含铜的氧化物的物相 Pr_(1.3)Bi_(0.1)Sr_(0.3)Ca_(0.2)Cu_2O_6的制奋、单晶结构和电磁性能.由单晶 X 射线衍射数据分析,该氧化物属四方晶系,空间群 D_(4λ)^(17)—l4/mmm.测得晶胞常数为α=3.831×10^(-10)m,c=19.64... 本文报道了新的含铜的氧化物的物相 Pr_(1.3)Bi_(0.1)Sr_(0.3)Ca_(0.2)Cu_2O_6的制奋、单晶结构和电磁性能.由单晶 X 射线衍射数据分析,该氧化物属四方晶系,空间群 D_(4λ)^(17)—l4/mmm.测得晶胞常数为α=3.831×10^(-10)m,c=19.642×10^(-10)m,Z=2,V=288.3×10^(-20)m^3。在4.5—300K 温度范围内,该物相不显超导性能。经高压纯氧气氛焙烧或经纯160 Pa 氧焙烧后再经氩气氛处理的 Pr_(2-x)(Sr,Ca)_(l+2)Cu_2O_(?)(x≈0至0.4)样品也不显超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PrBrSrCaCuO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法研究粉末状及单晶体的盐酸强力霉素
10
作者 戴元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26-432,共7页
将国产盐酸强化力霉素样品在乙醇-水、乙醇-盐酸和乙醇-水-盐酸三种混合溶剂中恒温搅拌 2~3小时,使之达到溶解平衡。从这些饱和溶液析出的粉状结晶体,其组成随结晶时所对应的混合溶剂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热重分析表明存在三种失重状态,... 将国产盐酸强化力霉素样品在乙醇-水、乙醇-盐酸和乙醇-水-盐酸三种混合溶剂中恒温搅拌 2~3小时,使之达到溶解平衡。从这些饱和溶液析出的粉状结晶体,其组成随结晶时所对应的混合溶剂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热重分析表明存在三种失重状态,即失水段、失乙醇段和盐酸强力霉素分解段。 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体系中得到的粉状结晶从热重分析图上可看到,结晶体中乙醇含量随混合溶剂中百分浓度的减少而减少;而结晶体中的水含量则相应地增加。在纯乙醇和纯水溶剂中,结晶物中只分别含有乙醇和水。 在盐酸-乙醇或盐酸-乙醇-水混合溶剂体系中得到的粉状结晶,其热重分析图表明,不管混合溶剂的组成比有何改变,其晶体组份中都不含有结晶水,而乙醇的含量在0.5摩尔左右。 在无水乙醇和乙醇比水(体积比)等于8∶2和6∶4的混合溶剂中培养出三种单晶,用四园衍射仪测得分子组成为A·HC1·0.5C_2H_5OH·0.5H_2O(A代表α-6-脱氧土霉素,下同)。在纯水中培养出另一种单晶,其分子组成为A·HCl·2H_2O,说明所得单晶体与溶剂有关,而与此混合溶剂浓度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强力霉素 热重分析 结晶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