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9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子扫描的Image J图像处理系统在多孔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邓林红 王锐 陈园园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0-152,共3页
扫描电镜由于其高分辨率而被广泛应用在材料微观结构的观察,为了能定性地分析出不同材料表面拓扑结构的差异,一种基于电子扫描的Image J图像处理算法系统被开发,结果表明:这种算法系统能够定性分析出材料表面微观拓扑结构的差异,具有较... 扫描电镜由于其高分辨率而被广泛应用在材料微观结构的观察,为了能定性地分析出不同材料表面拓扑结构的差异,一种基于电子扫描的Image J图像处理算法系统被开发,结果表明:这种算法系统能够定性分析出材料表面微观拓扑结构的差异,具有较高精确性和广泛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图像处理 拓扑结构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ub-pixel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 of a Detector Based on Staring Focal Plane Array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雅琼 金伟其 +1 位作者 徐超 王霞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8年第4期259-267,共9页
Optical micro-scanning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increase spatial resolution of many optical imaging systems,especially thermal imaging system. One of its key issues is relevant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 A fast reco... Optical micro-scanning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increase spatial resolution of many optical imaging systems,especially thermal imaging system. One of its key issues is relevant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 A fast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two dimensional 2×2 micro-scanning based on the sub-pixel imaging and reconstruction principle of two-dimensional staring focal plane arrays (FPA). Specifically,three initialization methods are presented and implemented with the simulated data,their performances are compared according to image quality index.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by the first initialization approach,timely over-sampled image can be accurately recovered,although special field diaphragm is needed. In the second initialization,the extrapolation approximation in obtaining reconstruction results is better than either bilinear interpolation or over-sampling reconstruction,without requiring any special process on system.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simple structure,low computational cost and can be realized in real-time. A high-resolution image can be obtained by low-resolution detectors. So,the algorithm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visible light and infrared imagi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素 图像处理系统 遥感图像 图像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光电系统对地扫描成像自动调光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蒋萧村 王惠林 +4 位作者 杨甜甜 林时尧 刘吉龙 贺剑 周云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针对扫描场景快速变化时光电系统成像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载光电系统对地扫描清晰成像的自适应调光方法。该方法在传统自动检调光技术基础上,采用三级调整策略,通过机上成像传感器自适应调光方法和视频处理板对比矫正算法,降低... 针对扫描场景快速变化时光电系统成像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载光电系统对地扫描清晰成像的自适应调光方法。该方法在传统自动检调光技术基础上,采用三级调整策略,通过机上成像传感器自适应调光方法和视频处理板对比矫正算法,降低侦察视频帧间、行间图像亮度对比度差异,再经地面情报处理单元匀光匀色处理后,获得图像对比度均匀、一致的对地扫描连续图像序列。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该方法对大差异场景图像进行处理后,图像的对比度、平均梯度以及信息熵值增加,有效地改善了图像质量,提高了整体图像对比度和清晰度,为后续基于图像序列的目标检测、跟踪、拼接等情报信息处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系统 扫描成像 自动调光 对比度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打印文档扫描图像倾斜自适应矫正技术
4
作者 段园园 赵中原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4,共6页
激光打印文档作为日常办公、学术研究及法律公证等领域的关键资料,其扫描图像的质量直接影响数字化信息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在实际的文档扫描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导致扫描图像存在倾斜现象。为此,研究激光打印文档扫描图像倾斜自... 激光打印文档作为日常办公、学术研究及法律公证等领域的关键资料,其扫描图像的质量直接影响数字化信息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在实际的文档扫描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导致扫描图像存在倾斜现象。为此,研究激光打印文档扫描图像倾斜自适应矫正技术。以激光打印扫描技术成像理论,描述文档图像在扫描过程中的像素转换关系;依据像素转换关系划分倾斜类型,以径向畸变向量为矫正目标,在非线性关系作用下建立矫正模型;经过矫正模型获取图像径向畸变参量,采用牛顿算法求解参数,实现激光打印文档扫描图像自适应矫正。结果表明:以6种倾斜变形扫描图像作为测试基准集,经过所研究方法的矫正后,图像与真实文档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局部变形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打印文档 扫描图像 自适应矫正 图像倾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成像技术综合表征真菌/矿物相互作用的综合实验教学设计
5
作者 马超 殷博昊 +3 位作者 石璘 孙传强 胡楠 赵蓉旭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1,共6页
为了探索一种基于纳米二次离子质谱(nanoSI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成像技术的综合实验教学方案,设计了一个涵盖真菌和矿物样品的制备、仪器调试、样品成像及数据分析等关键步骤的教学流程。通过精细的样品制备和高分辨成像技术,成功... 为了探索一种基于纳米二次离子质谱(nanoSI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成像技术的综合实验教学方案,设计了一个涵盖真菌和矿物样品的制备、仪器调试、样品成像及数据分析等关键步骤的教学流程。通过精细的样品制备和高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地获得了真菌与矿物相互作用的空间分布图像,并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示了样品中不同元素和化合物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水铁矿在真菌周围显著富集,而赤铁矿表现出较高的化学稳定性。整个实验过程严格遵循安全规范,符合高校实验教学要求。该实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样品制备能力和操作大型精密仪器的技能,提升了他们对复杂生物-矿物系统的理解和数据分析能力,并激发了学生们的科研兴趣。该研究为高校实验教学的综合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次离子质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真菌 成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参数评估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研究
6
作者 孙胜杰 姚丽娣 +1 位作者 刘东 郑建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58-1366,共9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对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对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27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不同肿瘤处理方式后进行根治性放疗。根据患者术后放疗肿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50例)和未复发组(77例),比较2组患者DCE-MRI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constant,Kep)、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olumefractionofextracellular extravascular space,Ve)]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DCE-MRI参数对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复发组患者手术切缘阳性、术前病灶最大径≥4 cm、溃疡型病灶、N分期为N1~N3期、分期为晚期(Ⅲ、Ⅳ)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的Ktrans、Kep高于未复发组,Ve低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切缘为阳性、N分期为N1~N3期、Ktrans、Kep是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Ve是保护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Ktrans、Kep、Ve三参数联合应用和五指标联合应用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920(0.858~0.961)、0.923(0.862~0.963),三参数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的AUC明显提高(P<0.05),与五指标联合应用的AUC比较无差异。结论DCE-MRI参数Ktrans、Kep、Ve与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密切相关,Ktrans、Kep、Ve联合对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放疗 预后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岩心多尺度裂缝提取方法
7
作者 吴丰 陈学武 +2 位作者 赵辉 石祥超 刘建锋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2-894,共13页
裂缝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其特征对于储层评价、油气藏开发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基于图像处理的裂缝提取技术在微裂缝识别、裂缝细节特征提取、裂缝与孔隙区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裂缝滤波核叠加... 裂缝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其特征对于储层评价、油气藏开发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基于图像处理的裂缝提取技术在微裂缝识别、裂缝细节特征提取、裂缝与孔隙区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裂缝滤波核叠加降噪方法,采用多个滤波核叠加对岩心CT扫描图像进行滤波降噪,再将滤波结果叠加;提出了一种多尺度信息增强裂缝分割方法,将阈值分割、顶帽分割等图像分割方法与边缘增强技术相结合,以增强微裂缝信息,并针对不同尺度裂缝采取不同的分割策略;分析了图像分割三维体的长度、宽度、表面积、体积、形状因子、平整度和伸长率等形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裂缝滤波核叠加降噪方法显著降低了岩心CT扫描图像噪声干扰,精准地保留了裂缝细节特征;多尺度信息增强裂缝分割方法提高了多尺度裂缝的提取精确度和稳定性;裂缝形态参数图版能剔除与裂缝相似的孔隙、特殊矿物边界等非裂缝,最终实现多尺度裂缝的准确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数字岩心 CT扫描 图像处理 滤波 边缘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BlendMask的页岩扫描电镜图像矿物鉴定方法
8
作者 张可佳 廖明月 +5 位作者 刘涛 赵玉武 刘宗堡 田枫 张岩 贺友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7-1400,共14页
页岩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像智能识别能够快速分析页岩储层矿物,是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传统方法在鉴定矿物成分时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样本适配度低和特征提取受限等... 页岩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像智能识别能够快速分析页岩储层矿物,是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传统方法在鉴定矿物成分时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样本适配度低和特征提取受限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基于BlendMask的页岩SEM图像鉴定方法。首先,采用双边滤波、拉普拉斯和图像归一化等图像预处理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去噪、锐化和像素统一处理,提高训练样本的质量;然后,采用旋转、缩放、光度变化等图像增广方法构建增广策略,扩大数据集数量;最后,利用注意力机制和深度可分离卷积改进BlendMask网络,实现图像的成分分割与识别。应用于海塔盆地的页岩SEM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BlendMask模型,改进后方法的分割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提升了0.02~0.20和0~0.59,分割用时减少了1.29~2.7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甜点”储层 BlendMask 扫描电镜图像 矿物成分 分割与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场特征和C扫描图像的棒材缺陷定量评价
9
作者 董明 田辉 +3 位作者 马宏伟 陈渊 曹现刚 万翔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2-1220,共9页
缺陷定量评价是无损检测领域研究的重点,超声波的扩散导致C扫描图像边缘模糊,影响缺陷定量精度.为了提高棒材缺陷定量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声场特征和C扫描图像的棒材缺陷定量评价方法 .基于多元高斯声束模型,根据超声波在曲面界面的传... 缺陷定量评价是无损检测领域研究的重点,超声波的扩散导致C扫描图像边缘模糊,影响缺陷定量精度.为了提高棒材缺陷定量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声场特征和C扫描图像的棒材缺陷定量评价方法 .基于多元高斯声束模型,根据超声波在曲面界面的传播规律,建立了水浸条件下棒材内部的声场模型,仿真得到棒料内部的声场分布,提取缺陷所在目标平面的声场特征值.以尼龙棒为研究对象,对含有不同深度、不同直径平底孔的尼龙棒试件进行超声C扫描成像,提取C扫描图像的特征值.建立数据集并训练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利用训练后的回归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得到的平底孔尺寸值比6 dB下降法的结果更接近于标准值,对于1.5 mm平底孔的定量误差为19.33%,下降了27.34个百分点.对含有自然缺陷的尼龙棒试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得到尼龙棒自然缺陷的尺寸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高斯声束模型 缺陷定量 C扫描成像 随机森林回归 棒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中频涡流C扫描成像检测
10
作者 王楠 何存富 +2 位作者 刘秀成 梁雪斌 李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7-907,共11页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在制备和服役过程中容易诱发多种损伤,其中分层缺陷对材料的潜在破坏性最大。针对CFRP中分层缺陷的检测问题,采用涡流C扫描检测技术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内分层缺陷进行可视...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在制备和服役过程中容易诱发多种损伤,其中分层缺陷对材料的潜在破坏性最大。针对CFRP中分层缺陷的检测问题,采用涡流C扫描检测技术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内分层缺陷进行可视化成像。基于成像结果,建立数学统计模型对缺陷面积进行重构,通过分析不同阈值对重构效果的影响以实现涡流对分层缺陷面积检测精度的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研究缺陷埋深与不同方向涡流特征曲线的变化规律,揭示涡流对板内分层缺陷深度的检测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中频(小于1 MHz)涡流C扫描成像系统可以实现CFRP板内最小直径5 mm、埋深0.5 mm分层缺陷的三维成像与定量评估。研究工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内分层缺陷的无损检测与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 分层缺陷 涡流 C扫描成像 缺陷面积 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声学成像原理与技术综述
11
作者 张楠 许才彬 邓明晰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5,共23页
声学成像是现代检测领域当中的一门常用的技术。它利用超声波强大的穿透能力获取反映被测区域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声学信息,能够提供直观的结构二维或三维图像,从而为医学诊断、工业无损检测和水下探测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该... 声学成像是现代检测领域当中的一门常用的技术。它利用超声波强大的穿透能力获取反映被测区域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声学信息,能够提供直观的结构二维或三维图像,从而为医学诊断、工业无损检测和水下探测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该文从成像结果的维度出发,通过将现有的检测声学成像方法划分二维厚度截面成像、二维水平截面成像和三维成像三种类型,对包含扫描成像、相控阵成像、合成孔径聚焦成像和超声层析成像在内的各方法的原理和技术特点进行了综述,阐述了这些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并归纳了其优缺点。最后综合分析了影响这些方法准确性、实时性和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声学成像 扫描成像 相控阵 超声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FS混合反射模型的侧扫声呐图像三维重建
12
作者 袁明新 张亮 +1 位作者 王以龙 刘维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5,共9页
基于明暗恢复形状(shape from shading,简称SFS)方法进行海底侧扫声呐图像三维重建时,会因为方法中反射模型与海底表面不相符而降低重建精度。为此文章在分析大陆架海底表面特点及侧扫声呐工作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FS混合反射模型... 基于明暗恢复形状(shape from shading,简称SFS)方法进行海底侧扫声呐图像三维重建时,会因为方法中反射模型与海底表面不相符而降低重建精度。为此文章在分析大陆架海底表面特点及侧扫声呐工作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FS混合反射模型的侧扫声呐图像海底地形重建方法。首先在保留Lambert漫反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Blinn-Phong镜面反射模型,并基于侧扫声呐图像粗糙度进行漫反射系数、镜面反射系数和镜面反射指数的自适应设计,从而形成适合复杂海底表面的混合反射模型;然后线性化处理辐射照度方程,并采用牛顿-拉夫逊方法来获得海底表面高程;最后根据海底点设计反演高程约束系数来约束表面高程,进而完成侧扫声呐图像的三维重建。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三维重建方法,文中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值VMAE平均降低了32.18%、相关系数值VCC平均提高了29.62%、信噪比值VSNR平均提升了27.23%,有效实现了侧扫声呐图像三维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扫声呐图像 明暗恢复形状方法 混合反射模型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ED-CNN:一种原子尺度图像降噪的深度学习模型
13
作者 詹凌涛 范浩龙 +7 位作者 张腾 王婷婷 曹雄柏 李燕 周贞如 张全震 杨惠霞 王业亮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6-695,共10页
工作在超高真空环境下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具备原子级分辨率,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结构的精细成像。然而,STM图像易受机械振动、电子噪声、环境扰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图像质量下降,严重制约其科学研究价值。为提升STM图像的可用性和精... 工作在超高真空环境下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具备原子级分辨率,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结构的精细成像。然而,STM图像易受机械振动、电子噪声、环境扰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图像质量下降,严重制约其科学研究价值。为提升STM图像的可用性和精度,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提取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图像修复模型——MAED-CNN。该模型采用U-Net编码−解码结构,融合多尺度卷积模块与通道注意力机制,并引入人工修复图像作为监督参考,有效增强对图像局部细节与全局结构的重构能力。在多个真实STM图像数据集上进行测试,MAED-CNN在PSNR、SSIM、UQI等评价指标上均优于现有主流图像修复模型,表现出更高的图像还原精度与稳定性。研究为STM图像智能修复提供了新思路,对提升纳米尺度成像技术的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像修复 扫描隧道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CT扫描成像技术在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机理研究中的应用——以西峰油田庄19井区长8_2储层为例 被引量:114
14
作者 孙卫 史成恩 +1 位作者 赵惊蛰 赵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5-779,i0009-i0010,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物性受沉积—埋藏—成岩等因素控制。特低渗透储层具有其独特的微观孔隙结构和渗流机理。应用X-CT扫描成像实验技术进行砂岩岩心微观孔隙结构水驱油驱替实验,通过CT扫描切片图像观...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物性受沉积—埋藏—成岩等因素控制。特低渗透储层具有其独特的微观孔隙结构和渗流机理。应用X-CT扫描成像实验技术进行砂岩岩心微观孔隙结构水驱油驱替实验,通过CT扫描切片图像观察分析了注入水微观驱替渗流机理及不同注入压力下的水驱油效率变化分布规律(实验岩心的水驱油效率最高为62%,最低为42%,平均为51.6%),定量评价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实验表明低孔、低渗和储层微观双重孔隙结构是造成注入水启动压力、水驱油效率差异大的根本原因;而较强的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是造成注入水波及效率不高、水驱油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t成像 特低渗储层 微观孔隙结构 渗流机理 非均质性 启动压力 水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大脑皮层运动区生物素化葡聚糖胺神经示踪标记的全景和局部组织学观察
15
作者 陆嘉盈 徐东升 +5 位作者 崔晶晶 王雨晴 苏雨昕 刘一寒 王佳 白万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0,共8页
目的采用传统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iotinylated dextran amine,BDA)神经示踪技术结合全景和局部显微镜成像技术显示大脑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锥体神经元胞体及其轴突沿皮质脊髓束投射的详细组织学特征。方法使用脑立体... 目的采用传统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iotinylated dextran amine,BDA)神经示踪技术结合全景和局部显微镜成像技术显示大脑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锥体神经元胞体及其轴突沿皮质脊髓束投射的详细组织学特征。方法使用脑立体定位系统将100 nL 10%(质量分数)BDA(相对分子质量10000)注射到大鼠M1脑区,通过全景组织扫描分析系统连续追踪BDA神经标记沿皮质脊髓束通路在脑和脊髓组织中的分布,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详细观察BDA神经标记的组织学特征。结果采用全景组织扫描分析系统更便于对BDA神经标记的总体分布进行观察,在M1注射点周围,BDA标记显示在第Ⅴ层锥体神经元胞体;在注射点对侧对应的M1脑区以及同侧的初级感觉皮层,BDA主要显示顺行标记的神经纤维同时伴有少量逆行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区域,BDA均显示顺行标记的神经纤维,包括神经纤维束和神经纤维终末,其投射区域有同侧的纹状体、丘脑、内囊、大脑脚和脑桥,以及经脑干锥体交叉后到达对侧的脊髓。在此基础上,采用共聚焦显微成像及其三维重建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对BDA神经标记的局部显微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解析,其中包括逆行标记的神经元胞体、树突及其树突棘,以及顺行标记的神经纤维及其终末。结论传统的BDA神经示踪技术与全景组织扫描分析和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成为从全景到局部对长投射神经环路观察和解析的有效途径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皮层 神经环路 皮质脊髓束 全景扫描 显微成像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线约束插值的水下激光线扫描快速三维成像技术研究
16
作者 卢泽宇 魏自浩 +5 位作者 周珏 范承成 管帅 李萌 张喜林 郭金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2-117,共6页
作为一种三维成像技术,激光线扫描技术在海底目标探测和地形地貌测绘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扫描速度是动态扫描过程中影响线扫描成像精度的重要因素,在快速扫描成像的情况下,需要一种快速、稳定和准确的插值方法进行点云的加密。本文针对... 作为一种三维成像技术,激光线扫描技术在海底目标探测和地形地貌测绘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扫描速度是动态扫描过程中影响线扫描成像精度的重要因素,在快速扫描成像的情况下,需要一种快速、稳定和准确的插值方法进行点云的加密。本文针对快速扫描下点云缺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交叉激光线约束的点云插值方法,利用交叉激光线上点做约束,通过分行插值和带约束条件的移动最小二乘法进行点云插值。在实验室采用杠铃片和扇贝作为目标物,对基于交叉激光约束的点云插值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针对杠铃片和扇贝扫描时,与单线插值相比,交叉线约束方法的整体精度提高约3倍。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测量精度和目标形貌还原程度,有利于实现高分辨率的水下快速三维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线扫描 水下成像 交叉激光线约束 点云插值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白化着色的沉船和失事飞机风格迁移方法
17
作者 闫白羽 翟国君 边少锋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77,共5页
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分类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包含目标的侧扫声呐图像数据较少,难以满足深度学习算法的训练需求,会导致过拟合等问题。风格迁移是扩充训练样本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WCT、PhotoWCT风格迁移算法的迭代过程进行研究... 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分类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包含目标的侧扫声呐图像数据较少,难以满足深度学习算法的训练需求,会导致过拟合等问题。风格迁移是扩充训练样本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WCT、PhotoWCT风格迁移算法的迭代过程进行研究和重建,根据Unpooling和Upsampling的特性对WCT算法在解码器不同特征层上进行了适当改进,编写了更适用于侧扫声呐图像的WCST风格迁移算法。通过WCST算法生成了逼真的含目标伪侧扫声呐图像,满足了图像分类网络的训练要求。在图像分类试验中分别用WCST、PhotoWCT生成的图像集作为训练集对ResNet50进行训练,并用真实侧扫声呐图像验证。在图像分类的各项精度上WCST算法均为最佳,证明了其在扩充侧扫声呐图像训练集方面的高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迁移 侧扫声呐图像 深度学习 图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SCAN组合移动式数字DR成像系统图像动态校正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苗积臣 刘锡明 吴志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2,共3页
组合移动式数字DR成像系统中,由于门架在轨道上运行过程中发生变形,生成的图像中产生横纹,在轨道很长的滚装车辆检测系统中这种横纹现象更明显。介绍了这种横纹产生机理,研究了相应的校正消除方法,并设计了实用的动态校正方法。
关键词 TC-scan集装箱检测系统 数字辐射成像系统 动态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C技术的修复后混凝土裂缝扩展特性试验研究
19
作者 周小燕 杨淘 +5 位作者 代薇 孙彦梅 张芮瑜 秦小枫 李阳 张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122,68,共5页
为探究不同修复材料对预制带裂缝的混凝土试件在劈裂过程中内部裂缝发展的影响,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观测混凝土劈裂过程中内部裂缝发展规律,结合扫描电镜技术从微观角度分析不同修复材料对混凝土裂缝界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修复材... 为探究不同修复材料对预制带裂缝的混凝土试件在劈裂过程中内部裂缝发展的影响,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观测混凝土劈裂过程中内部裂缝发展规律,结合扫描电镜技术从微观角度分析不同修复材料对混凝土裂缝界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修复材料处理后的预制带裂缝的混凝土试件劈裂强度明显上升,裂缝宽度和裂缝最大扩展速率均有所降低,其中修复效果依次为丙烯酸>油性聚氨酯>水性聚氨酯>环氧树脂;SEM分析表明,修复材料注射到裂缝后,迅速固化,与水泥水化产物形成连续网状结构和团状堆积物,使修复材料与裂缝界面紧密结合,改善了混凝土的结构密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修复 预制裂缝 修复材料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积热对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毛玮韵 肖嵘 +5 位作者 司文荣 王劭菁 裘晔 周俊焯 郝佳 虞益挺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2-715,共14页
深入研究旋转扫描偏振成像系统中定子绕组热积累对红外偏振成像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方案。针对自主研制的分时型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分析了定子绕组热积累导致红外热噪声增加进而影响成像质量的机理;通过解析系统的结构设计,探讨了定... 深入研究旋转扫描偏振成像系统中定子绕组热积累对红外偏振成像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方案。针对自主研制的分时型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分析了定子绕组热积累导致红外热噪声增加进而影响成像质量的机理;通过解析系统的结构设计,探讨了定子绕组发热的产生原因,理论上阐述了热噪声对系统成像的影响。从室温至正常工作以后绕组的稳态温度区间开展对比实验,并对目标场景的偏振特征图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绕组发热导致的红外热噪声显著影响了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成像性能,在模拟沙地的目标场景中,其结构相似度和峰值信噪比分别下降了32.98%和51.87%,均方误差增加了19.49倍。最后,通过对定子绕组的改进设计,将自主研制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旋转机构的稳态温度降低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成像 热噪声分析 旋转扫描机构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