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X线摄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霞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原发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澧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36例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均进行DR、CT、MRI检查,将检查...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原发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澧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36例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均进行DR、CT、MRI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3种影像学技术在良、恶性骨肿瘤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36例骨肿瘤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22例为良性肿瘤,14例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包括骨巨细胞瘤12例,脂肪瘤2例,骨血管瘤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3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黏液纤维瘤1例;恶性肿瘤包括骨肉瘤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淋巴瘤2例,长骨造釉细胞瘤2例。DR、CT、MRI对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对原发性良性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CT和MRI技术在原发性骨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各有优缺点,在良性骨肿瘤的诊断方面MRI和CT的诊断价值优于DR,所以掌握这3种不同影像类技术的特点,临床合理选择应用,有助于提高原发性骨肿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X线摄影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新生儿肺气漏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少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5期4747-4748,共2页
目的比较数字X线摄影(DR)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新生儿肺气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肺气漏的52例新生儿,均接受DR和CT检查。对比DR与CT诊断新生儿肺气漏的准确性。结... 目的比较数字X线摄影(DR)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新生儿肺气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肺气漏的52例新生儿,均接受DR和CT检查。对比DR与CT诊断新生儿肺气漏的准确性。结果52例新生儿肺气漏中,22例为气胸,占42.31%,12例肺间质气肿,占23.08%,18例纵隔气肿,占34.62%;DR检出气胸16例,肺间质气肿9例,纵隔气肿16例;DR检查发现气胸主要伴有同侧肺透光度上升,肺尖、肺外侧、肺底及心缘旁条带状透亮带表现;纵隔气肿主要伴有上纵隔旁或纵隔内条形透亮带表现;肺间质气肿主要表现为经肺门向外分布条状、囊柱状透亮带;CT检查可清晰显示间质积气泡样,线条样透亮影,并可见透亮影内包绕肺小血管影。CT检出气胸21例,肺间质气肿10例,纵隔气肿18例。CT检查准确性及Kappa指数均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较于DR检查,CT能显著提高对新生儿肺气漏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定位病变部位、监测病情、区分疾病类型及对症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气漏 数字x线摄影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德宝 宗志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1685-1687,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疑似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CT及X线检查,以真菌痰液培养结果为...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疑似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CT及X线检查,以真菌痰液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及X线检查诊断结果、与真菌痰液培养结果一致性,并统计不同诊断结果CT检查影像学特征分布情况。结果以真菌痰液培养结果为“金标准”,117例疑似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检出阳性73例,阴性44例;CT检出真阳性71例,真阴性41例;X线检出真阳性64例,真阴性34例。CT诊断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准确度(95.73%)、灵敏度(97.26%)、特异度(93.18%)高于X线诊断(83.76%、87.67%、77.27%),CT诊断漏诊率(2.74%)、误诊率(6.82%)低于X线诊断(12.33%、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与真菌痰液培养结果一致性分析Kappa系数为0.817,一致性好;X线检查与真菌痰液培养结果一致性分析Kappa系数为0.624,一致性较好。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阳性患者胸腔积液、磨玻璃影、网格线样影、实变、结节等CT影像学特征分布率,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应用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可提高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降低漏诊率、误诊率,且与真菌痰液培养结果一致性好,可用于诊断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在尘肺诊断上的应用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别建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S2期170-170,共1页
目的对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X线断层扫描方式,对尘肺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对疑似患有尘肺疾病的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划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胸部常规的X线平片法进行诊断.而实验组的... 目的对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X线断层扫描方式,对尘肺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对疑似患有尘肺疾病的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划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胸部常规的X线平片法进行诊断.而实验组的患者则基于此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X线的断层扫描方式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不同诊断方式的两组患者.结果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实验组患者得到更精确的诊断。两组患者相应数据的比较发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X线断层扫描进行尘肺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 x线断层扫描 尘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在床边摄影的应用
5
作者 李萍香 王书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7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床边摄影 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 CR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计算机X线摄影废片77张原因分析
6
作者 柴丽敏 杨公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3,共1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医院多普遍采用数字技术进行乳腺X线摄影,其中计算机X线摄影(CR)占有相当的比例。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们共收集乳腺摄影照片4 105张,其中废片77张,现分析原因。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乳腺x线摄影 废片 原因分 计算机技术 数字技术 国内医院 乳腺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图形技术分形维数对骨质疏松症的口腔颌骨骨微结构研究现状
7
作者 刘澍 林梓桐 王铁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82-684,共3页
WHO将骨质疏松定义为一种骨密度降低,并且骨微结构改变的疾病。当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的测量(通常是在椎骨或股骨颈部)已经成为了评定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1]。但是,将近一半的骨折病人并... WHO将骨质疏松定义为一种骨密度降低,并且骨微结构改变的疾病。当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的测量(通常是在椎骨或股骨颈部)已经成为了评定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1]。但是,将近一半的骨折病人并没有达到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BMD标准。越来越多的BMD没有问题的成年人处于骨折的风险下;很多T值在-2.5SD以上的妇女也发生了骨折。这说明,如果要准确地预测骨折发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微结构 口腔颌骨 分形维数 图形技术 计算机 双能x线骨密度仪 骨密度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体探测器轴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剂量控制新功能在儿童胸部CT低剂量扫描分析
8
作者 翟艳慧 张文静 +4 位作者 孟慧英 张敏 杨晨晓 牛丹丹 贾守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轴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剂量控制新功能在患儿童胸部CT检查低辐射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需要进行胸部CT的学龄前儿童。通过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作为对照组,ASiR-V权重设...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轴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剂量控制新功能在患儿童胸部CT检查低辐射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需要进行胸部CT的学龄前儿童。通过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作为对照组,ASiR-V权重设置为0(FBP),B、C、D组作为实验组,ASiR-V权重分别设置为20%、40%和60%。四组均采用16 cm探测器轴扫描,管电压100 kVp,自动管电流设置范围10~600 mA,球管旋转速度0.28 s/rot,噪声指数为12,层厚5 mm。记录每例患儿检查后所得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值,测量每例患儿纵隔窗主动脉的噪声(SD)值,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DLP、SD的差异,并采用双盲法对肺窗及纵隔窗进行5分制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四组的DLP值分别为(30.16±13.75)、(21.33±8.19)、(16.41±6.66)、(10.26±4.60)mGy·cm,DLP值在四组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SiR-V为0(FBP)的图像比较,随着ASiR-V升高,DLP分别降低29.28%、45.59%、65.98%。SD值分别为(9.92±1.31)HU、(9.79±1.21)HU、(9.55±1.34)HU、(9.47±0.85)HU,SD值在四组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龄前儿童的胸部CT检查中,利用迭代重建剂量控制新功能,ASiR-V权重改变不影响图像质量,还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胸部 迭代重建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算法影响计算机辅助检测评价低剂量CT肺气肿定量和支气管成像 被引量:6
9
作者 贾永军 于楠 +3 位作者 贺太平 段海峰 杨创勃 于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04-507,512,共5页
目的比较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对计算机辅助检测(CAD)低剂量CT(LDCT)条件下肺气肿定量和气道成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接受胸部LDCT受检者36例,分别采用FBP、ASIR和MBIR重建。应用CA... 目的比较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对计算机辅助检测(CAD)低剂量CT(LDCT)条件下肺气肿定量和气道成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接受胸部LDCT受检者36例,分别采用FBP、ASIR和MBIR重建。应用CAD进行肺气肿定量和提取分析右肺上叶支气管长度。由2名影像诊断医师以ASIR重建为标准,对FBP、MBIR自动提取的支气管树结构在图像伪影、气管壁连续性、气管软骨环清晰度进行盲法5分半定量评分。结果FBP、MBIR和ASIR重建图像经CAD检测的全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BP和ASIR重建图像经CAD检测得到的低衰减区百分比多于MBIR,对于全肺低衰减区百分比,与FBP重建相比,ASIR重建减少约0.36%,MBIR重建减少约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R算法图像自动提取的右肺中叶支气管长度为(18.82±2.90)cm,明显长于ASIR的(13.99±3.17)cm和FBP算法的(13.23±3.1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D自动提取FBP重建图像的支气管树成像主观评分低于ASIR,MBIR主观评分高于ASIR(P<0.05)。结论重建算法影响LDCT评价肺气肿定量和支气管分析,在采用CAD随访和预测COPD严重程度时需确定重建算法;MBIR在支气管分析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肿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技术 算法 计算机辅助检测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靶扫描及3D重建技术结合人工智能诊断肺结节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辉 张伟 时凤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48-150,156,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CT靶扫描及3D重建技术及人工智能(AI)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肺癌结节患者130例(178个肺结节),肺结节直径均小于3 cm。应用肺结节靶扫描、3D重建技术结合AI,对肺结节进行诊断,并与常规肺部CT扫描比较。评估其准... 目的探讨胸部CT靶扫描及3D重建技术及人工智能(AI)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肺癌结节患者130例(178个肺结节),肺结节直径均小于3 cm。应用肺结节靶扫描、3D重建技术结合AI,对肺结节进行诊断,并与常规肺部CT扫描比较。评估其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肺结节靶扫描及3D重建技术结合AI检出肺结节准确度为91.01%,高于常规检查的77.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肺结节结节大小、结节密度CT值、结节最大直径/有效直径、结节面积、结节体积分别为(9.45±0.57)mm、(-275.28±-30.31)Hu、1.85±0.64、(46.72±6.69)mm^(2)、(192.86±20.90)mm^(3),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可疑结节应用CT靶扫描、3D重建技术及AI,能够获得肺结节更详细的信息,提高良恶性结节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3D重建技术 人工智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对低剂量肺部CT条件下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气道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贾永军 于楠 +4 位作者 杨创勃 张喜荣 段海峰 贺太平 于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比较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和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对低剂量肺部CT条件下计算机辅助检测(CAD)气道分析性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7-10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个月内接受2次胸部CT平扫的受检者45例。初检采用常规辐... 目的比较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和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对低剂量肺部CT条件下计算机辅助检测(CAD)气道分析性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7-10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个月内接受2次胸部CT平扫的受检者45例。初检采用常规辐射剂量扫描,肺算法ASiR重建;复查采用低辐射剂量扫描,肺算法ASiR和MBIR重建层厚0.625 mm图像。应用自动CT定量方法(Dexin-FACT)自动提取支气管树,选取并比较右肺中叶支气管长度。2名放射科医师以常规剂量ASiR重建为基础,对低剂量条件下ASiR和MBIR自动提取的支气管树结构连续性、清晰度采用盲法进行5分法主观评分。结果低剂量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70%。重建算法和辐射剂量可影响CAD检测右肺中叶支气管长度。自动提取MBIR图像支气管长于常规剂量ASiR(P<0.05),但低剂量短于常规剂量ASiR(P<0.05)。重建算法可影响低剂量肺部CT条件下CAD自动提取支气管树的主观噪声、连续性、清晰度和末梢显示。低剂量MBIR优于常规剂量ASiR,但低剂量ASiR重建图像差于常规剂量ASiR(P<0.05)。结论 MBIR可通过改善图像质量提高CAD气道分析性能,进而可减少约70%的辐射剂量,为胸部CT降低辐射剂量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支气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迭代重建技术 算法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X线干片摄影与数字化诊断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海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57-358,351,共3页
简要地介绍硒静电X线摄影、CR数字摄影成像系统、X线干片激光成像系列产品、数字化诊断技术 ,以及电子X线摄影等。
关键词 x线干片摄影 数字化诊断技术 硒静电x线摄影 计算机x线成像 激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技术对踝关节骨折Lange-Hansen分型及评估术后疗效的价值分析
13
作者 代俊楠 张亚楠 +1 位作者 陈雨晴 王国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对踝关节骨折Lange-Hansen分型及评估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取103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均行X线摄影检查和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进行Lauge-Hansen分型及疗效评价,以术中探查结果及术后3个月踝-后足功能评...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对踝关节骨折Lange-Hansen分型及评估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取103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均行X线摄影检查和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进行Lauge-Hansen分型及疗效评价,以术中探查结果及术后3个月踝-后足功能评分AOFAS量表疗效作为金标准,比较X线摄影检查、CT三维重建技术对LaugeHansen分型及疗效评估的一致性和准确率。结果 X线摄影检查对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的Kappa=0.724,一致性较好;CT三维重建和X线摄影检查对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的Kappa=0.961,一致性很好。103例患者术中探查共有SAB、SER、PER、PAB四型,分别为29例、31例、24例、19例;CT三维重建SAB、SER、PER、PAB四型和总分型的符合率分别为93.10%、100%、100%、94.74%、97.09%,均高于X线摄影检查的72.41%、87.10%、87.50%、68.42%、7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患者术后3个月AOFAS量表评价结果显示,踝关节恢复优良88例,优良率85.44%,可和差15例。X线摄影检查复位效果、内固定效果与术后3个月AOFAS量表评价结果的Kappa=0.502,0.353,复位效果评价的一致性一般,内固定效果评价的一致性差;CT三维重建复位效果、内固定效果与术后3个月AOFAS量表评价结果的Kappa=0.880,0.825,复位效果评价的一致性很好,内固定效果评价的一致性较好(P均<0.001)。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可在术前准确判断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而且术后对复位效果与内固定效果的评价结果与患者功能恢复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技术 踝关节骨折 Lange-Hansen分型 术后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毛锡金 陈亮 +4 位作者 杨青霖 夏吉凯 曹新山 张林 刘新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探索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38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对获得的图像进行MPR、VR及CRP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腰椎峡部裂的显示情况,并观察椎体的滑脱情况、椎间盘改变以... 目的探索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38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对获得的图像进行MPR、VR及CRP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腰椎峡部裂的显示情况,并观察椎体的滑脱情况、椎间盘改变以及周缘骨质的改变。结果对38例患者腰椎的容积扫描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共发现腰椎峡部裂77处,其中Ⅰ°滑脱29例,Ⅱ°滑脱5例,Ⅲ°滑脱1例;在各种后处理技术中,MPR以及任意切割VR对腰椎峡部裂以及腰椎滑脱的显示率最高,均为100%;并且可以清晰的显示椎弓峡部裂位置、宽度以及周围骨质的改变。结论 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TICT中射束硬化拟合校正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光含 杨学恒 +3 位作者 韩忠 周日峰 蔡新华 乔闹生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7-141,共5页
X射线TICT中,由于射线硬化现象使图像重建时出现伪影。文中对X射线硬化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均匀物质中,X射线射束和与透射厚度的关系,并根据Beer定律和X射线与物质作用的特点,通过获取X射线射束和数据,首先拟合出射束和与透射厚度... X射线TICT中,由于射线硬化现象使图像重建时出现伪影。文中对X射线硬化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均匀物质中,X射线射束和与透射厚度的关系,并根据Beer定律和X射线与物质作用的特点,通过获取X射线射束和数据,首先拟合出射束和与透射厚度的关系式,然后得出X射线射束和校正为单色射线射束和的等效厚度与透射厚度的关系及其等效方法,最终得出X射线等效单色射线的衰减系数的拟合值,再对此衰减系数拟合值进行卷积反投影重构,即可有效消除X射线射束硬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射束硬化 拟合校正 射束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最佳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庆龙 吕佳南 +3 位作者 许传斌 张武 吕仁杰 徐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i 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的最佳电流强度。方法收集行256层螺旋CT胸部扫描的患者135例,随机分为5组,A、B、C、D组各30例,E组15例。其中A组为对照组,行常规剂量100 m As扫描,用传统的滤过反透射法重建,其余各组依次分... 目的探讨i 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的最佳电流强度。方法收集行256层螺旋CT胸部扫描的患者135例,随机分为5组,A、B、C、D组各30例,E组15例。其中A组为对照组,行常规剂量100 m As扫描,用传统的滤过反透射法重建,其余各组依次分别为75、50、30、15 m As进行扫描,并在i Dose4-5水平重建图像,对5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果在i Dose4-5水平下,随着电流强度的降低,有效剂量逐渐减小,图像噪声值逐渐增大,B、C、D、E组有效剂量较A组分别减少约27.74%、51.82%、77.01%和83.94%,B、C、D组图像质量评分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E组图像质量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i Dose4-5水平,电流强度降低至30 m As可以明显减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不受影响,可以作为胸部低剂量扫描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重建技术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低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扫描冠状位重建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卢娴 张同华 +5 位作者 陈建新 徐正道 胡翼江 蔡惠芳 顾佳 陈瑛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5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CT扫描冠状位重建( MPR)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机对5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行MPR。比较横断位图像、MPR图像诊断肠梗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肠梗阻的诊断信心分为1~5个等级:明确没有... 目的:探讨CT扫描冠状位重建( MPR)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机对5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行MPR。比较横断位图像、MPR图像诊断肠梗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肠梗阻的诊断信心分为1~5个等级:明确没有肠梗阻为1级;可能没有肠梗阻为2级;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肠梗阻为3级;可能存在肠梗阻为4级;肯定存在肠梗阻为5级。结果横断位图像、MPR图像均能显示肠梗阻征象,但MPR对移行带、束带征、肠系膜异常及梗阻部位与周围解剖关节的显示更直观和全面。通过横断位图像、MPR图像诊断肠梗阻的敏感性分别为86%、86%,特异性分别为86%、89%,二者诊断肠梗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P均>0.05。横断位图像、MPR图像诊断肠梗阻1级均为0例,2级分别为2、0例,3级分别为6、1例,4级分别为8、6例,5级分别为34、43例,通过MPR图像诊断肠梗阻的信心与横断位图像比较,P<0.01。结论 CT 扫描MPR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其对移行带、束带征、肠系膜异常及梗阻部位与周围解剖关节的显示更直观和全面,有助于肠梗阻的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多平面重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谱X射线在ICT中辐射的散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光含 杨学恒 +3 位作者 刘长青 卿莉 乔闹生 汪胜辉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88,共2页
主要研究了连续谱X射线在透射式ICT中射入待测物质体内时发生的康普顿散射现象和二次射线辐射的散射问题。X射线透射物质时,将引起多次射线。利用连续谱X射线辐射的Beer定律,研究了X射线二次射线与一次射线定量对比关系;由二次射线辐射... 主要研究了连续谱X射线在透射式ICT中射入待测物质体内时发生的康普顿散射现象和二次射线辐射的散射问题。X射线透射物质时,将引起多次射线。利用连续谱X射线辐射的Beer定律,研究了X射线二次射线与一次射线定量对比关系;由二次射线辐射强度方程求得二次射线强度与透射厚度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二次射线透射强度与能量无关;利用散射光子倾斜同一角度时二次射线的强度微分方程导出了透过平行板的连续谱X射线二次和高次射线辐射强度公式,最终得到透射平行板的连续谱X射线的总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x线检测 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连续谱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量指数指导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来守永 徐冬 +4 位作者 尉可道 赵春生 姜继国 孙萌萌 谢汝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目的评价体质量指数(BMI)指导下降低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最大毫安值在胸部CT扫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降低辐射剂量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100例BMI正常同时胸部CT定位像扫描显示无明显异常的受检者,随机分2组,每组50例。低剂量组... 目的评价体质量指数(BMI)指导下降低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最大毫安值在胸部CT扫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降低辐射剂量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100例BMI正常同时胸部CT定位像扫描显示无明显异常的受检者,随机分2组,每组50例。低剂量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8~75岁,中位年龄为39.74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8~75岁,中位年龄为41.8岁。2组均使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Z轴自动管电流设置范围低剂量组30~200mA,对照组30~350mA。记录CT扫描后机显示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取每例患者肺尖部、主动弓部、肺底部3幅图像,共计300幅。由2名副主任医师采用5分制双盲法评判,测量相应部位的噪声。所有数据记录录入Excel,分析采用SPSS13.0。结果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判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低剂量组的图像噪声肺尖部为12.27±2.64,主动弓部为10.83±2.03,肺底部为13.67±2.98。对照组图像噪声肺尖部10.96±2.42,主动脉弓部为9.71±2.72,肺底部为11.17±2.06。低剂量组噪声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平均CTDIvol、ED分别为(5.89±1.63)mGy、(3.26±0.92)mSv,对照组平均CTDIvol、ED分别为(8.07±2.13)mGy、(4.47±1.20)mSv。结论BMI指导下降低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最大毫安值在胸部CT扫描中既能保证图像满足诊断要求,又大幅降低了受检者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x线断层摄影术 计算机(CT) 辐射剂量 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扫描和CAD技术建立精密附着体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曲风杰 左书玉 +2 位作者 王庆华 史言利 刘霜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8期929-932,共4页
目的:研究利用CT扫描和CAD技术建立按扣式和键槽缓压式两种不同的精密附着体义齿的三维模型。方法:采用CT扫描和CAD技术。结果:本研究采用该法建立了下颌骨及按扣式和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①CT断层扫描影像结构... 目的:研究利用CT扫描和CAD技术建立按扣式和键槽缓压式两种不同的精密附着体义齿的三维模型。方法:采用CT扫描和CAD技术。结果:本研究采用该法建立了下颌骨及按扣式和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①CT断层扫描影像结构完整,数据精确,扫描无创伤便于三维重建;②本研究建立的下颌骨及按扣式和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科学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技术 精密附着体 有限元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