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X线摄影和计算机X线摄影的应用比较与评价 被引量:23
1
作者 林建华 陈德基 +2 位作者 陈焱淼 黄勇 陈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和计算机X线摄影(CR)两大数字化摄影技术的临床应用。材料和方法:用德国Pehamed公司产测试板分别测量DR和CR的空间分辨率,并从100例两者所摄得的正位胸片中,分析图像质量,统计受检者的照射剂量,比较在技术操作...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和计算机X线摄影(CR)两大数字化摄影技术的临床应用。材料和方法:用德国Pehamed公司产测试板分别测量DR和CR的空间分辨率,并从100例两者所摄得的正位胸片中,分析图像质量,统计受检者的照射剂量,比较在技术操作、图像质量控制与后处理技术、工作效率、医院效益等方面的优势。结果:DR和CR均提高了图像质量,不同程度减低了被检者所受X线照射量,通过缩短检查和发报告的时间加快了工作效率,带来更高的效益,DR较之CR更具优势。结论:DR与CR相比DR图像质量、后处理功能、工作流程能力、病人吸收剂量均明显优于CR,DR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x线摄影 DR 计算机x线摄影 CR 图像质量控制 数字化放射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与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显示病灶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禹智波 张云泉 李锦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显示病灶能力的ROC曲线特性,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显示胸部病灶能力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计算机X线摄影和屏片系统床旁胸片各120例和106例,以CT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将两组床旁胸片显示的... 目的: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显示病灶能力的ROC曲线特性,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显示胸部病灶能力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计算机X线摄影和屏片系统床旁胸片各120例和106例,以CT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将两组床旁胸片显示的病灶清晰程度分为清晰、可见、模糊、隐约可见、未见5类,统计两组的例数,绘制ROC曲线。结果:120例计算机X线摄影胸片中,102例行CT检查,64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计算机X线摄影能显示62例,2例未见病灶。106例屏片系统胸片中,92例行CT检查,48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屏片系统能显示44例,4例未见病灶。计算机X线摄影和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2(95%CI:0.849~0.974)和0.777(95%CI:0.681~0.874)。结论:相同摄影条件下,计算机X线摄影床旁胸片显示病灶能力高于屏-片系统,计算机X线摄影床旁胸片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x线摄影 床旁胸片 ROC曲线 线下面积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乳腺计算机X线摄影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封任冬 李绍林 +1 位作者 啊家应 李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比较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系统与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系统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2006-01~2007-06CR检查300例和2007-07~12FFDM检查300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图像质量,统计受... 目的:比较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系统与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系统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2006-01~2007-06CR检查300例和2007-07~12FFDM检查300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图像质量,统计受检者的照射剂量,比较技术操作、图像质量控制与后处理技术、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优势。结果:CR和FFDM同时清楚显示皮肤、皮下组织、血管及腺体和导管等结构分别为45.5%(300例)和99.2%(300例);检查时间(包括图像采集及后处理时间),FFDM为5~10min/人,CR为15~20min/人;摄影条件,FFDM为26~30kV,26~60mAs,CR为30~45kV,36~100mAs;FFDM照射剂量(乳房压迫厚度5cm,有滤线栅)为0.5~2.0mGy,CR照射剂量(乳房压迫厚度5cm,有滤线栅)1.0~2.5mGy。FFDM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3%、75%、80%,与CR差异非常显著(P<0.05)。结论:FFDM的图像质量、后处理功能、工作流程能力、患者吸收剂量及FFDM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优于CR,更有利于乳腺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计算机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在胸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传彪 宁季军 +3 位作者 郑曙光 贾雄 杨柄飞 印建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 胸部 床旁摄影 CR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与传统摄片影像质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闻春锦 余永强 +6 位作者 李章钧 王万勤 李良应 徐光明 王晓红 张帅 汪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的影像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材料和方法:参照卫生部“三甲”医院检查采用的标准,评定甲、乙、丙级和废片。对1000份不同部位CR影像片和1000份与前者部位相同的传统片影像的质量进行评...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的影像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材料和方法:参照卫生部“三甲”医院检查采用的标准,评定甲、乙、丙级和废片。对1000份不同部位CR影像片和1000份与前者部位相同的传统片影像的质量进行评定,分析造成非甲级片的成因,对两组影像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片的甲片率为53.6%,明显高于传统片42.5%的甲片率,造成CR非甲级片主要成因是体位及铅字号码放置缺陷、摄影体部有异物和摄影前患者准备不佳(98.92%),传统片为76.7%;摄影条件不佳、影像处理技术不良(暗室技术)对CR影像质量影响不大(1.08%),而对传统片影像质量的影响为23.3%。CR片的废片率为0.0%(不包括机器故障造成的废片),低于传统片的2.0%废片率。结论:CR片影像质量明显优于传统片的影像质量,可广泛应用于除动态影像检查外的临床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医学影像学 影像质量 质量评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与传统X线床边摄影在婴幼儿胸部摄影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华兵 肖恩华 +1 位作者 李佐华 胡中军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6期693-694,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床边胸部摄影 床边摄影 婴幼儿 radiography 应用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与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技术在身体成分测量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秋海 陈佩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9-532,523,共5页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技术 身体成分 测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分辨率的约束最小二乘方复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汤乐民 李敏 董建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24-1427,共4页
目的研究约束最小二乘方滤波对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退化图像的复原效果。方法分析CR图像退化的原因。采用X线源强度分布高斯模型和系统冲击响应高斯函数,估算成像系统点扩散函数(pointspreadfunction,PSF);应用约束... 目的研究约束最小二乘方滤波对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退化图像的复原效果。方法分析CR图像退化的原因。采用X线源强度分布高斯模型和系统冲击响应高斯函数,估算成像系统点扩散函数(pointspreadfunction,PSF);应用约束最小二乘方滤波实现CR胸片退化图像复原,并利用改进信噪比(improvedSNR)指标评价图像复原效果。结果将约束最小二乘方滤波应用于CR退化图像,在降低噪声影响的同时,图像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X线量子噪声和成像板(imagingplate,IP)结构噪声对CR图像的分辨率有很大的影响,可利用约束最小二乘方滤波复原CR退化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点扩展函数 约束最小二乘方 图像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在老年床旁胸部摄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爱莲 贾秀珍 +1 位作者 吴南洲 张桂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396-397,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老年人 床旁胸部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陈君坤 王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52-254,共3页
计算机 X线摄影 (CR)是一个较新的概念 ,能有效地减少 X线摄影的失败 ,并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解剖境界 ,以帮助放射医师显示图像。该技术能改善靶点的清晰度和定性 ,使投照放射学有其他数字技术的功能 ,包括电子贮存、电子检索、传递数字... 计算机 X线摄影 (CR)是一个较新的概念 ,能有效地减少 X线摄影的失败 ,并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解剖境界 ,以帮助放射医师显示图像。该技术能改善靶点的清晰度和定性 ,使投照放射学有其他数字技术的功能 ,包括电子贮存、电子检索、传递数字网络及数字影像处理。在多房间运用此设备时 ,CR技术是一个经济的方法。它代表了计算机X线摄影的潜在优势。我们认为使用 CR对于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改善影像质量是实用的和有价值的。在今后的 10年内 ,许多医学影像中心以 CR取代屏 -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 x线计算机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系统在乳腺钙化性病变X线摄影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蔡雅丽 蔡盛 +3 位作者 施敏敏 陈向荣 柳培忠 黄永础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0-913,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算法在乳腺X线摄影钙化检测诊断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乳腺X线摄影检测且经病理学证实的病例样本316例,其中钙化病变样本112例、无钙化病灶样本204例。利用多尺度滤波去噪和自适应局部直方图均衡化预...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算法在乳腺X线摄影钙化检测诊断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乳腺X线摄影检测且经病理学证实的病例样本316例,其中钙化病变样本112例、无钙化病灶样本204例。利用多尺度滤波去噪和自适应局部直方图均衡化预处理增强乳腺X线图像的对比度。通过K-means算法进行乳腺组织的多阈值迭代腺体分割。利用局部二值模式和灰度共生矩阵2个纹理特征进行乳腺钙化性病变真假阳性检测。比较计算机自动诊断结果与2名放射学专业医师诊断结果。结果利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自适应增强算法自动分类结果的精确率分别达到90.0%、81.5%和87.5%。从事乳腺X线诊断工作约1年的低年资住院医师诊断准确率为80.0%,从事乳腺X线诊断工作约5年的低年资主治医师诊断准确率为85.0%。结论计算机自动支持向量机分类检测算法优于放射科医师的经验诊断结果。计算机辅助乳腺X线钙化病变检测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乳腺X线摄影放射科医师提供良好的第二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 钙质沉着症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算法 诊断 计算机辅助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文辉 胡军武 +2 位作者 肖明 黄文华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9期985-98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CR)图像质量的因素及优化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分析2000例不同部位计算机X线摄影成像的技术参数、伪影、IP板使用方式及后处理方法,并与计算机X线摄影的图像质量标准作对照研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各相关... 目的:探讨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CR)图像质量的因素及优化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分析2000例不同部位计算机X线摄影成像的技术参数、伪影、IP板使用方式及后处理方法,并与计算机X线摄影的图像质量标准作对照研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各相关因素。结果:2000例中甲级片1720张,乙级片182张,丙级片98张。乙级与丙级片共280张,其中因摄影技术不当所致141张,伪影引起65张,后处理不当74张。结论: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合理设置参数及采取各种针对措施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诊断 计算机辅助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宫颈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志兴 朱芝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重要成像方法。PET/CT检测对宫颈癌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一系列变化的诊断均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有助于明确宫颈癌的分期。对指导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评估患者的预后及复发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且有助于结合患者实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宫颈癌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德鹏 孙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4年第z2期246-249,共4页
介绍了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简称CR)在现代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对CR的工作原理、构成、图像数字化方法和CR图像的后期处理技术进行了阐述.与常规X线摄影相比,CR的工作原理是用成像板(Ima-ging Plate,IP)代替传统的增感... 介绍了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简称CR)在现代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对CR的工作原理、构成、图像数字化方法和CR图像的后期处理技术进行了阐述.与常规X线摄影相比,CR的工作原理是用成像板(Ima-ging Plate,IP)代替传统的增感屏/胶片来完成影像数据的存储,利用激光扫描技术读取存储于IP上的感光信号,然后借助计算机对读取的影像数据进行数字处理和输出.该方法不仅实现了X线摄影的数字化,而且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医学诊断和存储达到网络化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诊断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医学x光影像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计算机X线摄影与传统X线摄影的对比分析
16
作者 王能伟 吴何嘉 +2 位作者 冼朝晖 刘忠炎 王永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6-328,共3页
关键词 颈椎 摄影条件 计算机x线摄影 感绿片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成像测量青少年四肢长骨推算身高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涛 黄云 +4 位作者 张建波 赵欢 王玉卓 舒永康 邓振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78-181,185,共5页
目的应用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测量活体上肢骨及胫腓骨正位片上相关指标,建立适合当代中国四川地区汉族14~18岁人群运用上肢骨及胫腓骨推算身高的数学模型。方法对194例14~18岁四川汉族健康青少年进行左侧肢体上肢... 目的应用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测量活体上肢骨及胫腓骨正位片上相关指标,建立适合当代中国四川地区汉族14~18岁人群运用上肢骨及胫腓骨推算身高的数学模型。方法对194例14~18岁四川汉族健康青少年进行左侧肢体上肢骨及胫腓骨正位摄片,测量特定标志点间距离,同时准确测量其身高。通过各项测量指标与身高的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运用上肢骨及胫腓骨推算青少年身高的回归方程。结果共建立有统计学意义的一元回归方程42个,多元回归方程4个,r为0.689~0.917,身高估计值标准误(SE)为3.075~5.485cm。所有方程均经统计学检验和诊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结论建立的回归方程适用于中国四川地区汉族14~18岁人群的身高推算,应用CR测量上肢骨及胫腓骨长度推算身高,可以为青少年身高推算、法医学个人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身高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长骨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在数字化X线胸片肺结节筛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洪章 冯玉 +6 位作者 杨有优 范淼 王霁朏 朱莹 林润 杨建勇 杨艳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CAD)系统在数字化X线胸片肺结节筛查中对不同年资放射医师的结节检测敏感性及观察者间变异的影响。【方法】由两名高年资医生筛选经CT证实的100例正常及200例含结节的后前位数字化胸片,并共同制定结节组结...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CAD)系统在数字化X线胸片肺结节筛查中对不同年资放射医师的结节检测敏感性及观察者间变异的影响。【方法】由两名高年资医生筛选经CT证实的100例正常及200例含结节的后前位数字化胸片,并共同制定结节组结节的大小、位置的金标准。由另外的四名高年资及四名低年资医生独立对两组的胸片分别不用及应用CAD辅助阅片并保存结果。使用配对t检验评估两组医生在应用CAD辅助阅片之前与之后的平均结节检测敏感性的差异;使用变异系数(CV)对两组医生应用CAD辅助阅片之前与之后的观察者间变异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医生应用CAD辅助阅片之前及之后平均结节检测敏感性分别为(41.1±2.0)%、(28.0±2.0)%及(45.0±1.8)%、(39.2±0.9)%,两组医师在应用CAD辅助阅片之前与之后的平均检测敏感性有统计学差异;应用CAD辅助阅片之前及之后所有医师的平均检测敏感性变异系数分别为20.9%及8.1%。【结论】应用CAD能帮助放射科医师提高结节检出率,并能缩小不同年资医师间结节检测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x线摄影 计算机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剂量CT扫描结合深度学习图像重建对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定量分析肺结节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窦越群 吴海波 +3 位作者 于勇 于楠 段海峰 马光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8-422,共5页
目的 观察超低剂量CT(ULDCT)扫描结合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对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AD)定量分析肺结节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56例复诊肺结节患者,行ULDCT及标准剂量CT(SDCT)检查。对ULDCT分别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V40%(ASIR-V40%)... 目的 观察超低剂量CT(ULDCT)扫描结合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对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AD)定量分析肺结节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56例复诊肺结节患者,行ULDCT及标准剂量CT(SDCT)检查。对ULDCT分别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V40%(ASIR-V40%)及高强度DLIR(DLIR-H),对SDCT以ASIR-V40%进行重建,获得ULDCT-ASIR-V40%(A组)、ULDCT-DLIR-H(B组)及SDCT-ASIR-V40%(C组)图像。基于各组图像筛选长径4~30 mm肺结节为目标结节,由2名医师判断其为实性结节、钙化结节或实性结节。应用CAD分别基于3组图像评估结节类型,定量分析其长径、横径、密度、体积及恶性风险。结果 共纳入104个目标结节,医师判断为51个实性结节、26个钙化结节及27个非实性结节。CAD针对A、B组图像的评估结果为53个实性、24个钙化、27个非实性结节,其针对C组的评估结果与医师一致。相比C组相应结节类型,CAD判定的A组实性及钙化结节的密度、非实性结节的体积及恶性风险均降低,B组钙化结节的密度降低(P均<0.05);3组间结节其他CAD定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ULDCT行DLIR-H重建可能低估CAD判定的肺钙化结节的密度,但对其他CAD定量参数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诊断 计算机辅助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的上颌窦底间隔观察分析
20
作者 王蓉 王彦蒽 唐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2-1507,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观察上颌窦底间隔的形态,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及上颌窦体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并拍摄CBCT的375例患者(750个上颌窦)为研究对象。将CBCT图像...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观察上颌窦底间隔的形态,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及上颌窦体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并拍摄CBCT的375例患者(750个上颌窦)为研究对象。将CBCT图像的DICOM文件数据导入Mimics 22.0软件中重建上颌窦三维图像,对上颌窦体积及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情况、位置、高度进行测量,并分析上颌窦底间隔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和上颌窦体积的关系。结果在750个上颌窦中,130个出现窦底间隔,发生率为17.3%。男性和女性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率分别为18.5%(63/340)、16.3%(67/4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年龄18~30岁、31~45岁、46~60岁、>60岁组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率分别为12.7%(29/228)、16.5%(32/194)、23.1%(36/156)、19.2%(33/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上颌窦体积0~10 cm^(3)、11~20 cm^(3)、>20 cm^(3)组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率分别为7.1%(14/196)、19.9%(54/271)、21.9%(62/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检出168个上颌窦底间隔,其中24个(14.3%)位于上颌窦前部、84个(50.0%)位于上颌窦中部、60个(35.7%)位于上颌窦后部,上颌窦前部、中部、后部的窦底间隔高度分别为(5.75±1.84)、(9.08±3.77)、(6.41±1.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率随着上颌窦体积的扩大而增高。CBCT可以提供较准确的上颌窦底间隔的位置和大小等信息,为临床实施上颌窦底提升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上颌窦 上颌窦底间隔 上颌窦底提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