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Ⅰ号船体木材中硫铁化合物的分布与含量研究
1
作者 王雪玉 李乃胜 杜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5-1402,共8页
南海Ⅰ号是中国第一艘从海洋整体打捞出水的古代沉船,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船体尺寸最大、文物储存量最多的古代沉船,承载了丰富的考古信息。南海Ⅰ号船体木材中含有大量的硫铁化合物,威胁着船体的长久、安全保存,目前对船体木材中... 南海Ⅰ号是中国第一艘从海洋整体打捞出水的古代沉船,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船体尺寸最大、文物储存量最多的古代沉船,承载了丰富的考古信息。南海Ⅰ号船体木材中含有大量的硫铁化合物,威胁着船体的长久、安全保存,目前对船体木材中硫铁化合物的认知仍存在不足。以南海Ⅰ号船体中铁器装载量存在明显差异的三个典型船舱(No.4、No.7、No.11)为研究对象,采用湿化学法、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等方法分析了不同船舱木材的降解情况、以及木材中硫铁化合物的类型、含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南海Ⅰ号不同船舱木材降解程度不一,No.4和No.7船舱木材的综纤维素含量与木质素含量的比值(H/L)较小,降解程度较高,No.11船舱木材的H/L值最高,降解程度最低。南海Ⅰ号船体木材中的无机沉积物主要为硫铁化合物,以黄铁矿(FeS2)、羟基氧化铁(FeOOH)和菱铁矿(FeCO3)为主,分布在木材管胞、木射线等细胞孔隙中,并附在细胞壁内层。受铁器装载情况和木材保存状况的影响,南海Ⅰ号船体木材中的铁元素含量较高且不同船舱差异较大,No.11船舱木材的铁元素含量在2.5%以下,No.4船舱木材铁元素含量在1%~5%之间,No.7船舱木材的铁元素含量在0.3%~30%均有分布。而硫元素的积累主要来自海洋微生物的降解反应,最初以硫化氢气体的形式扩散进入木材内部,与木质素反应生成硫醇在木材中积累,因此含量较少且不同船舱差异较小,三个船舱木材中的硫元素含量在5%~10%之间。通过研究掌握了南海Ⅰ号不同船舱木材的降解情况、硫铁化合物的分布规律及含量,旨在为南海Ⅰ号船体木材的硫铁化合物脱除保护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木材 保存状况 沉积物 x线衍射仪(xrd) 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化镉晶体生长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颖武 李晖 程红娟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7-429,共3页
硒化镉(CdSe)是一种性能优异的Ⅱ-Ⅵ族半导体材料。采用气相法生长出CdSe晶体材料,结合晶体生长动力学研究了CdSe单晶生长速率,并对其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Raman测试表明生长的CdSe晶体为纤锌矿结构,属于极性材料。XRD测试表... 硒化镉(CdSe)是一种性能优异的Ⅱ-Ⅵ族半导体材料。采用气相法生长出CdSe晶体材料,结合晶体生长动力学研究了CdSe单晶生长速率,并对其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Raman测试表明生长的CdSe晶体为纤锌矿结构,属于极性材料。XRD测试表明单晶生长面为(001)面,衍射峰的半高宽较小。光学性能测试表明,CdSe材料在近红外波段内具有较好的光学透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镉(CdSe) 晶体 拉曼(Raman) x线衍射(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ZnO薄膜结构及缺陷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解群眺 毛世平 薛守迪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9-301,319,共4页
采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法在Si(111)基片上制备了高度c轴择优取向的ZnO薄膜,采用X线衍射(XRD)、X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方法研究了退火对ZnO薄膜结构及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薄膜的择优取向及取向一致性更好,晶化程度... 采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法在Si(111)基片上制备了高度c轴择优取向的ZnO薄膜,采用X线衍射(XRD)、X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方法研究了退火对ZnO薄膜结构及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薄膜的择优取向及取向一致性更好,晶化程度增高,晶粒尺寸变大。退火使更多的Zn间隙原子回到晶格位置,并弥补薄膜中氧的不足,且高温退火易引起氧的解析,三者相互作用使晶面间距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而逐渐变小,压应力变大,ZnO中的O含量逐渐减少,Zn/O的原子比逐渐接近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退火温度 x线衍射(xrd) x线光电子能谱(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含量对铜镍电阻薄膜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董显平 吴建生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4-38,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铝含量分别为 0wt% ,10wt% ,2 0wt% ,30wt %的CuNi系电阻薄膜 ,应用透射电镜(TEM )、X光衍射仪 (XRD)分析薄膜在热处理前后的晶化行为 ,结合X光电子能谱仪 (XPS)分析了膜层表面结构组成。结果表明 ,当未加入铝元素...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铝含量分别为 0wt% ,10wt% ,2 0wt% ,30wt %的CuNi系电阻薄膜 ,应用透射电镜(TEM )、X光衍射仪 (XRD)分析薄膜在热处理前后的晶化行为 ,结合X光电子能谱仪 (XPS)分析了膜层表面结构组成。结果表明 ,当未加入铝元素时 ,溅射态CuNi薄膜析出孤岛状分布的CuNi晶化相 ;随着铝元素加入到一定量 ,CuNi薄膜将相继分解出链状分布的细小有序相 (Cu ,Ni) 9Al4 以及呈均匀连续状态的有序相 (Cu ,Ni)Al。经大气中退火处理 ,薄膜具有与溅射态相似的晶化相结构类型 ;未加入铝元素的退火态CuNi薄膜表面主要由疏松的氧化铜构成 ,而铝含量在 10wt%以上的CuNi薄膜表面主要由致密的三氧化二铝构成。随着薄膜中铝元素增多 ,CuNi薄膜电阻率呈下降趋势 ;铝含量为 10wt%~ 2 0wt %范围的CuNi薄膜具有最小的电阻温度系数值。随热处理温度提高 ,未含铝元素CuNi薄膜电阻率有增大倾向 ,电阻温度系数变化无一定规律 ;加至一定量铝元素的CuNi系薄膜电阻率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含量 铜镍电阻薄膜 电性能 磁控溅射法 透射电镜 TEM x衍射仪 xrd 晶化行为 结构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ZnO/PZT薄膜结构及电阻率的影响
5
作者 谌青青 高扬 +4 位作者 杨涛 杨成韬 文忠 张彩虹 孟祥钦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2-264,共3页
采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法在Pb(Zr0.52Ti0.48)O3(PZT)/Pt/Ti/SiO2/Si基片上制备了ZnO薄膜,利用X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霍尔效应测试系统等对不同退火温度下制备薄膜的结构、形貌及电阻率等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退火温度... 采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法在Pb(Zr0.52Ti0.48)O3(PZT)/Pt/Ti/SiO2/Si基片上制备了ZnO薄膜,利用X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霍尔效应测试系统等对不同退火温度下制备薄膜的结构、形貌及电阻率等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退火温度600℃的ZnO薄膜(002)择优取向较好,晶粒大小均匀,表面平整致密。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大,电阻率先下降后升高,600℃时ZnO薄膜电阻率达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退火温度 x线衍射仪(xrd) 原子力显微镜(AF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膨稳定剂的优选及矿场应用
6
作者 郭志华 许星 +2 位作者 刘玉忠 靳宝军 衣春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9-82,共4页
粘土矿物的膨胀、破裂、分散、运移和堵塞是对高压低渗油藏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X射线衍射仪室内实验分析 ,对防膨稳定剂作了系统评价 ,对多种药剂进行了优选 ,克服了传统的防膨稳定剂离心法、膨胀仪法的一些弱点。通过河 14 6... 粘土矿物的膨胀、破裂、分散、运移和堵塞是对高压低渗油藏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X射线衍射仪室内实验分析 ,对防膨稳定剂作了系统评价 ,对多种药剂进行了优选 ,克服了传统的防膨稳定剂离心法、膨胀仪法的一些弱点。通过河 14 6断块岩心室内分析 ,筛选出了适合该地区的防膨稳定剂的配方。矿场应用于河 2 -斜 4井注采试验井组 ,自 1998年 4月至今 ,其日产油能力为 82t、采油速度达 3.0 %以上 ,稳产 3年 ,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防膨稳定剂 x线衍射仪 现河庄油田 采收率 矿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SiCN薄膜的研究
7
作者 赵武 屈亚东 +2 位作者 张志勇 贠江妮 樊玎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6-160,共5页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系统,在单晶Si衬底上制备SiCN薄膜。所采用的源气体为高纯的SiH4,CH4和N2。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线衍射谱(XRD)和X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iCN薄膜表面由许多粒径不均匀、...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系统,在单晶Si衬底上制备SiCN薄膜。所采用的源气体为高纯的SiH4,CH4和N2。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线衍射谱(XRD)和X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iCN薄膜表面由许多粒径不均匀、聚集紧密的SiCN颗粒组成;薄膜虽然已经晶化,但晶化并不充分,存在着微晶和非晶成分,通过Jade软件拟合计算出薄膜的结晶度为48.72%;SiCN薄膜不是SiC和Si3N4的简单混合,薄膜中Si,C和N这3种元素之间存在多种结合态,主要的化学结合状态为Si—N,Si—N—C,C—N,N=C和N—Si—C键,但是,没有观察到Si—C键,说明所制备的薄膜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N薄膜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 原子力显微镜(AFM) x线衍射谱(xrd) x线光电子能谱(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衬底温度对Bi_2Se_3拓扑绝缘体薄膜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军 王安健 +4 位作者 杜洪洋 徐伟 宋玲玲 仇怀利 李中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81-1584,共4页
文章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Bi_2Se_3拓扑绝缘体薄膜,研究衬底温度对薄膜生长质量的影响。首先对370、380、390、400℃衬底温度下生长的Bi_2Se_3薄膜样品,利用反射高能电子衍射仪(reflection high-energy electron diffra... 文章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Bi_2Se_3拓扑绝缘体薄膜,研究衬底温度对薄膜生长质量的影响。首先对370、380、390、400℃衬底温度下生长的Bi_2Se_3薄膜样品,利用反射高能电子衍射仪(reflection high-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RHEED)、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进行表面形貌的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和X射线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S)对样品的晶相和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筛样。结果表明,衬底温度为390℃时制备的Bi_2Se_3薄膜表面平整、成分接近理想配比、结晶质量较好。最后利用综合物性测量系统测量了最佳衬底温度制备的样品的电学性质,表明样品为n型拓扑绝缘体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Se3 拓扑绝缘体 分子束外延 x线衍射仪(xrd) 反局域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石成分结构和成因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顾乐生 冯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研究涎石的成分结构,探讨其形成原因。方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仪和X线衍射仪分别对12例颌下腺涎石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涎石的结构成分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羟磷灰石、正磷酸钙、氟磷灰石、透磷钙石、碳酸... 目的研究涎石的成分结构,探讨其形成原因。方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仪和X线衍射仪分别对12例颌下腺涎石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涎石的结构成分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羟磷灰石、正磷酸钙、氟磷灰石、透磷钙石、碳酸磷灰石、羟碳酸磷灰石和有机物质。结论涎石形成既与细菌感染有关,更与唾液性质(pH值、流速和所含蛋白质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石病 颌下腺 成分 成因 x线衍射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结InP/InGaAs探测器欧姆接触温度特性研究
10
作者 曹高奇 唐恒敬 +3 位作者 李淘 邵秀梅 李雪 龚海梅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1-725,共5页
为了研究异质结InP/InGaAs探测器帽层的欧姆接触特性,采用Au/p-InP传输线模型(TLM),对比不同退火温度下的接触特性,在480℃、30 s的退火条件下实现室温比接触电阻为3.84×10^(-4)Ω·cm^2,同时,对欧姆接触的温度特性进行了研究... 为了研究异质结InP/InGaAs探测器帽层的欧姆接触特性,采用Au/p-InP传输线模型(TLM),对比不同退火温度下的接触特性,在480℃、30 s的退火条件下实现室温比接触电阻为3.84×10^(-4)Ω·cm^2,同时,对欧姆接触的温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温度降低比接触电阻增加,在240~353 K温度范围内界面电流传输主要为热电子-场发射机制(TFE);240 K以下,接触呈现肖特基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界面处的扩散程度和化学反应进行了分析,发现经过480℃、30 s退火后样品界面处存在剧烈的互扩散,反应产物Au_(10)In_3有利于改善Au/p-InP的接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P 欧姆接触 比接触电阻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线衍射仪(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温速率对Zr_(0.8)Sn_(0.2)TiO_4陶瓷微波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王卓斌 杨传仁 +3 位作者 张继华 陈宏伟 赵强 何东林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0-762,共3页
以Zr0.8Sn0.2TiO4(ZST)作为主配方,以w(WO3)=0.25%和w(ZnO)=1%作为改性剂,采用传统的固相法工艺,在烧结环节对其进行降温速率的研究。通过对样品的线性收缩率的测量知1 340℃是最佳的烧结温度。在1 340~1 000℃的降温过程中研究了不同... 以Zr0.8Sn0.2TiO4(ZST)作为主配方,以w(WO3)=0.25%和w(ZnO)=1%作为改性剂,采用传统的固相法工艺,在烧结环节对其进行降温速率的研究。通过对样品的线性收缩率的测量知1 340℃是最佳的烧结温度。在1 340~1 000℃的降温过程中研究了不同的降温速率对ZST微波性能的影响。对不同降温速率的样品进行了密度测量。结果表明,降温速率为10℃/h时,样品的密度5.05g/cm3最大。通过X线衍射(XRD)分析仪及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其样品晶体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少量的WO3和ZnO加入可使ZST的烧结温度降低到1 340℃;降温速率的减缓会改变晶格尺寸,使晶格体积缩小。微波性能测试最佳结果为在1 340℃烧结、10℃/h降温速率处介电常数为36.88,品质因数与频率之积Q×f值为35 000GHz(7.8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0.8Sn0.2TiO4(ZST)固相 降温 x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