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同步辐射光源微CT技术及分水岭图像分割方法量化乳腺癌胫骨转移小鼠模型局部骨组织及血管
1
作者 徐豪 赵乙頔 +5 位作者 于露 陈丁钰 刘继琛 赵涵 孟竹 Philippe Clezardin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73-1778,共6页
目的 观察基于同步辐射光源微CT(SR-μCT)技术及分水岭图像分割方法量化乳腺癌胫骨转移小鼠模型胫骨局部三维骨组织和血管的价值。方法 建立乳腺癌胫骨转移小鼠模型,分别予口服Vatalanib、注射Bevacizumab、联合Vatalanib与Bevacizumab... 目的 观察基于同步辐射光源微CT(SR-μCT)技术及分水岭图像分割方法量化乳腺癌胫骨转移小鼠模型胫骨局部三维骨组织和血管的价值。方法 建立乳腺癌胫骨转移小鼠模型,分别予口服Vatalanib、注射Bevacizumab、联合Vatalanib与Bevacizumab治疗及注射安慰剂。于注射肿瘤细胞后第8天(T1)及第22天(T2)结合注射血管对比剂和SR-μCT对注射部位骨组织和血管网络行高分辨力同步成像,以自动化标记的分水岭图像分割方法、全局阈值方法及区域生长方法分割局部骨组织和血管,利用戴斯相似系数(DSC)评估图像分割质量;获取局部胫骨解剖学量化参数,包括骨组织体积分数(BV/TV)、血管体积分数(VV/TV)、骨组织平均厚度(B.Th)及血管平均厚度(V.Th),比较相同时间点、不同治疗方案之间,以及相同治疗方案、不同时间点之间解剖学量化参数。结果 基于标记分水岭算法分割骨组织和血管结构的DSC达0.95以上,高于其他方法(P均<0.05)。不同治疗方案之间T1小鼠胫骨解剖学量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药物治疗方案下V.Th T2结果低于其他治疗方案(P均<0.05)。联合药物治疗方案下,相比T1,T2乳腺癌骨转移小鼠胫骨BV/TV、B.Th数值增大而VV/TV数值减小(P均<0.05);Vatalanib和Bevacizumab治疗方案下T2时间点小鼠胫骨BV/TV、B.Th及V.Th数值均增大(P均<0.05);安慰剂方案下BV/TV、B.Th数值增大(P均<0.05)。结论 结合SR-μCT技术和自动化标记分水岭算法可初步量化评估乳腺癌胫骨转移小鼠胫骨局部骨组织和血管三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显微体层摄影术 肿瘤转移 小鼠 血管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镍钛系统预备根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晓播 陈晨 梁宇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旋转镍钛系统Twisted File(TF)和Pro Taper Universal(PU)预备根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离体磨牙样本20颗(62个根管),随机分成2组,分别使用TF和PU按照推荐程序预备根管至#25/0.08,记录预备时间(使用每支镍钛锉的累... 目的:比较两种旋转镍钛系统Twisted File(TF)和Pro Taper Universal(PU)预备根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离体磨牙样本20颗(62个根管),随机分成2组,分别使用TF和PU按照推荐程序预备根管至#25/0.08,记录预备时间(使用每支镍钛锉的累加时间)。利用立体显微镜在25倍放大下观察并记录两组牙齿预备前后根尖3 mm区域牙根表面裂纹,应用Micro-CT对预备前后根管形态进行扫描重建分析,比较两组根管预备时间以及根管中心偏移等三维形态变化。结果:TF组每根管的平均预备时间为(0.53±0.14)min,明显短于PU组(2.06±0.39)min(P<0.05)。在根管中段,两实验组根管中心偏移量分别为:TF组(0.070±0.056)mm、PU组(0.097±0.08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F组和PU组在预备过程中均未发生器械折断;根管预备完成后,3D表面重建分析以及立体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均未见牙根裂纹的产生。结论:与PU相比,TF镍钛系统预备磨牙根管所用时间短,效率高;TF根管中段的中心偏移小,成形效果好,优于P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根管制备 x线显微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