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虾夷马粪海胆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基因克隆及不同病原微生物刺激后的表达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圣美 尚凤芹 +4 位作者 陈亚东 常亚青 王秀利 仇雪梅 刘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7-635,共9页
为研究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在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体质量为40~80 g)天然免疫系统中的作用,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虾夷马粪海胆XIAP基因的... 为研究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在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体质量为40~80 g)天然免疫系统中的作用,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虾夷马粪海胆XIAP基因的cDNA序列,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了其在各组织中的分布,以及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强壮弧菌Vibrio fortis和葡聚糖(whole glucan particles,WGP)刺激后,XIAP基因在体腔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虾夷马粪海胆XIAP基因的cDNA长为4894 bp,其中,5′UTR为459 bp,开放阅读框为2331 bp,3′UTR为2104 bp,共编码776个氨基酸,具有3个BIR结构域和1个RING指环结构域,预测该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86960,等电点为5.96,为酸性蛋白;虾夷马粪海胆XIAP基因在检测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管足、体腔细胞、围口膜、肠和精巢(P<0.05);经PGN、LPS、Poly I:C、WGP和V.fortis刺激后,体腔细胞中的XIAP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并在PGN、LPS和Poly I:C刺激后12 h,WGP刺激后24 h,V.fortis刺激后6 h时,XIAP基因表达量均达到最高值。研究表明,克隆获得的XIAP基因参与了虾夷马粪海胆的免疫应答,并在海胆的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马粪海胆 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脂多糖 肽聚糖 葡聚糖 聚肌胞苷酸 强壮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干扰素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sw1116中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相关因子1表达调节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迪晖 王继德 +3 位作者 程天明 姜泊 杨洲 张宇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242-1244,1247,共4页
目的:研究α干扰素(IFN-α)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sw1116中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相关因子1(XAF1)表达调节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250、125、62.5和0 U/ml)的IFN-α作用细胞,荧光素酶报道系统检测IFN-α对XAF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运用逆转录... 目的:研究α干扰素(IFN-α)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sw1116中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相关因子1(XAF1)表达调节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250、125、62.5和0 U/ml)的IFN-α作用细胞,荧光素酶报道系统检测IFN-α对XAF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IFN-α对XA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IFN-α可提高XAF1启动子活性,在lovo和sw1116中分别达到61.7%和87.1%(P<0.05),同时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XAF1表达,并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结论:IFN-α可上调XAF1表达,提示XAF1可能是干扰素刺激基因(I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相关因子1 抑癌基因 Α干扰素 干扰素刺激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家系X染色体内肽酶同源性的磷酸调节基因新突变一例报道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媛 马小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3010-3014,共5页
家族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FHR)是罕见的遗传性佝偻病,由一组以肾脏磷酸盐运输缺陷导致排泄磷酸盐过多和低血磷为特征的疾病组成,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X-连锁显性遗传佝偻病(XLH)。XLH为X染色体内肽酶同源性的磷酸调节基因(PHEX基因)突变引... 家族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FHR)是罕见的遗传性佝偻病,由一组以肾脏磷酸盐运输缺陷导致排泄磷酸盐过多和低血磷为特征的疾病组成,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X-连锁显性遗传佝偻病(XLH)。XLH为X染色体内肽酶同源性的磷酸调节基因(PHEX基因)突变引起,发病率约为1/20 000,临床主要表现为不成比例的身材矮小、佝偻病、下肢畸形、血磷低,而血钙处于参考范围。本文报道了1个FHR家系的先证者及其主要家族成员,并进行基因测序,发现该家系中4例患者均有PHEX基因c.2066C>T(p.Ala689Val)杂合子突变,该突变为错义突变,且ESP6500、db SNP、千人基因组数据库中均未收录该突变,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今后的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磷血症性佝偻病 x连锁显性 x染色体内肽酶同源性的磷酸调节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婴儿眼球震颤家系的临床特征研究
4
作者 陈珺珏 田琳璐 +1 位作者 韦严 亢晓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研究1个中国汉族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婴儿眼球震颤家系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就诊的1个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婴儿眼球震颤家系,采集所有家系成员外周血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对家系内5... 目的·研究1个中国汉族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婴儿眼球震颤家系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就诊的1个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婴儿眼球震颤家系,采集所有家系成员外周血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对家系内5位患者进行视力、代偿头位扭转角、立体视觉、双眼视功能、视觉电生理检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动仪检查和散瞳验光。结果·该家系突变位点为酵母功能域包含蛋白7(FERM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7,FRMD7)基因第9外显子上c.823-829delACCCTAC(p.Thr275fs)移码突变。该家系患者视力多为中度受损,屈光不正为轻度散光性屈光不正,立体视觉下降,双眼可同时视但无法融合,眼球震颤波形为双向冲动型波形,视网膜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视觉诱发电位表现多为峰时延迟、振幅降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未见视网膜黄斑部异常表现,代偿头位表现较为多样。结论·FRMD7蛋白Thr275fs是导致该家系致病的主要原因。该家系患者临床特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眼球震颤 酵母功能域包含蛋白7 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 基因突变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百成 郭玉芬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40-145,共6页
关键词 染色体隐性遗传 非综合征性耳聋 基因研究进展 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耳聋 人类健康 x连锁遗传 线粒体遗传 Y连锁遗传 遗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致病基因鉴定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丽 徐杨 +6 位作者 戚露月 顾洁梅 胡伟伟 汪纯 高超 岳华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6-346,共11页
目的 分析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X-linked dominant hypophosphatemia,XLH)患者的临床表型、生化特点及X染色体上内肽酶同源磷调节基因(phosphate-regulating gene with homologies to endopeptidase on the X chromosome, PHEX )突... 目的 分析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X-linked dominant hypophosphatemia,XLH)患者的临床表型、生化特点及X染色体上内肽酶同源磷调节基因(phosphate-regulating gene with homologies to endopeptidase on the X chromosome, PHEX )突变特征。方法 收集2016至2018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的19例XLH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 PHEX 基因突变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水平。结果 确诊 19例 PHEX 突变导致XLH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2例;9例为散发;共鉴定出13个不同 PHEX 突变位点,5个新发突变。未成年患者身高均低于同年龄组,4例低于同年龄组1个标准差,4例低于同年龄组2个标准差。成年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身高分别为130 cm ( n =1)和142(134~146)cm( n =6)。不同程度的骨痛 5/11 例,牙齿疾患10/11例,下肢弯曲畸形16/16例。XLH患者血清全段FGF23水平[80.8(45.0~ 141.9)pg/mL ]存在不同程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40.6(33.9~51.8)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2)。结论本研究丰富了 PHEX 基因致病的表型谱及突变谱;散发病例高发,应避免散发患者的漏诊、误诊;需重视基因鉴定及产前诊断对该病预防及诊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 x染色体上内肽酶同源磷调节基因 突变 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受控于X连锁基因性状的变异性
7
作者 谭信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8,共4页
本文应用数量遗传学方法,结合概率运算,从理论上分析了由X连锁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群体中的变异情况。表明雄(男)性群体的这类性状遗传变异范围有大于雌(女)性群体的倾向,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对X连锁基因及所决定性状的遗传特性... 本文应用数量遗传学方法,结合概率运算,从理论上分析了由X连锁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群体中的变异情况。表明雄(男)性群体的这类性状遗传变异范围有大于雌(女)性群体的倾向,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对X连锁基因及所决定性状的遗传特性、进化特点及基因定位等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 遗传 变异 连锁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仅男性患病的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突变基因分析
8
作者 鹿晓燕 金学民 史小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0-715,共6页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mtDNA)错义突变引起的母系遗传性致盲眼病,表现为双侧视神经急性或亚急性病变和无痛性中心视力丧失,且具有不完全外显和男性患病偏倚的临床特点。迄今为止,仍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完...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mtDNA)错义突变引起的母系遗传性致盲眼病,表现为双侧视神经急性或亚急性病变和无痛性中心视力丧失,且具有不完全外显和男性患病偏倚的临床特点。迄今为止,仍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完整解释其所有的临床表现。目的对一汉族LHON家系突变基因进行检测,探讨其男性患病偏倚的机制。方法2008年1月至2016年8月收集河南省安阳市一汉族LHON家系,采集此家系中4例患病者、13名母系成员和10名非母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5~10ml,纳入107个与该家系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样本作为对照。用PCR进行DNA测序,用ABI—PRISM3100基因分析仪进行基因扫描,用Genotyper3.7软件进行基因型分析,Linkage软件进行连锁分析,计算两点参数优势对数比值比(LOD),检测该家系是否携带3个原发突变。对先证者mtDNA进行全测序,将测序结果与修正的mtDNA剑桥标准序列进行比对,确定该家系的突变位点;采用微卫星荧光标记基因组扫描法扫描x染色体进行家系连锁分析,绘制单倍体型图。结果该家系5代共71位成员,患病者6例,均为男性,视力≤0.10,均存在中心视野缺损;急性期视盘色红,慢性期有不同程度的视神经纤维层萎缩;视觉诱发电位(VEP)振幅较低,峰潜时延长;母系成员共30名,母系家系的女性成员视力及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符合母系遗传特征,家族中LHON外显率为20%。PCR测序证实该家系成员均未携带3个原发突变。先证者mtDNA全测序发现31个改变位点,包括1个已报道的致病突变位点G3635A和未报道过的ND5A12340G错义突变及ND4T11809C同义突变,其他28个突变点均为已报道的线粒体多态,先证者属于线粒体单倍体型F1。母系成员均同时携带G3635A和A12340G突变,而正常家系成员和107位正常对照者不存在该突变。连锁分析在DXS1060得到最大两点LOD值1.46(0=0.0),但是两点非参数分析和多点非参数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标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此家系同时携带A12340G和G3635A2个突变位点,其中A12340G突变为首次报道;在此家系中并未发现与LHON有关的X连锁修饰基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视神经病变/遗传性 x染色体连锁修饰基因 微卫星荧光标记 参数连锁分析 非参数连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9
作者 张永彪 褚嘉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6-472,共7页
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对表观遗传疾病的机理有了新的认识,这些疾病与染色质重塑、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以及非编码RNA调控这4个表观遗传过程相关。这4个过程通过调节染色质结构,在染色体或基因簇水平上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异常调控导... 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对表观遗传疾病的机理有了新的认识,这些疾病与染色质重塑、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以及非编码RNA调控这4个表观遗传过程相关。这4个过程通过调节染色质结构,在染色体或基因簇水平上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异常调控导致复杂的突变且表现为出生前后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的异常。对这些疾病的探讨为表观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模型,进而有助于生物医学的研究。文章就表观遗传学和表观遗传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 组蛋白修饰 DNA甲基化 基因组印记 x染色体失活 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突变与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辉 杨伟炎 管敏鑫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44-149,共6页
关键词 线粒体DNA突变 药物性聋 染色体显性遗传 染色体隐形遗传 氨基糖甙类药物 听力下降 环境因素 先天性疾病 线粒体遗传 x连锁遗传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 围产期感染 听力异常 遗传易感 遗传基础 耳聋患者 遗传方式 听觉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口腔典型表现(附1例报告)
11
作者 王浈 刘宏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48-348,共1页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口腔 x连锁隐性遗传病 抗肌萎缩蛋白 骨骼肌萎缩 颌面部形态 基因突变 x染色体 3~6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