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能量密度物质的X射线Talbot-Lau干涉诊断技术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泽畑 仵武汉 李昆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6,共11页
随着高能量密度(HED)物质诊断需求的日益增长,X射线干涉成像技术在该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主要综述了X射线干涉成像技术与系统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介绍了基于Talbot和Talbot-Lau干涉的X射线光栅成像原理和能力,Talbot干涉和Talbot-... 随着高能量密度(HED)物质诊断需求的日益增长,X射线干涉成像技术在该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主要综述了X射线干涉成像技术与系统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介绍了基于Talbot和Talbot-Lau干涉的X射线光栅成像原理和能力,Talbot干涉和Talbot-Lau干涉是通过利用具有周期性结构的光栅,对X射线的相位、吸收和散射特性进行高精度测量,从而实现对样品内部结构的无损检测与成像。总结了该技术在高能量密度物质诊断实验中的应用,介绍了Talbot干涉分析(TIA)代码,并依靠TIA程序与Flash流体力学代码结合进行了初步模拟,成功获取了Flash模型中的吸收、相位和暗场三种信息,最后总结和展望了X射线Talbot-Lau干涉诊断技术在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实验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lbot-lau干涉 高能量密度 等离子体 x射线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纳米测量的扫描X射线干涉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林 曹芒 李达成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7-52,共6页
介绍扫描X射线干涉仪在当前纳米测量技术中的重要意义,阐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全面介绍了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影响纳米测量的扫描X射线干涉技术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扫描 x射线干涉 纳米测量 纳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纳米测量的X射线干涉测量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房丰洲 董申 杨福兴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28-31,共4页
纳米级测量是纳米技术研究的关键。本文对纳米测量中具有较大优势的x射线测量技术的方案发展、原理及实验装置的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纳米测量 干涉测量技术 x射线 干涉 纳米技术 实验装置 衍射光栅 发展前景 纳米级测量 层形点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X射线双频光栅干涉诊断等离子体
4
作者 王琛 安红海 +8 位作者 刘正坤 王伟 方智恒 贾果 熊俊 乔秀梅 付绍军 郑无敌 王世绩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135,共6页
针对高温稠密激光等离子体临界密度附近电子密度的诊断需求,发展了基于软X射线激光的软X射线双频光栅干涉诊断技术。利用波长13.9nm的类镍银软X射线激光作为探针,掠入射式的双频光栅作为分光干涉元件,对激光辐照金平面靶产生的等离子体... 针对高温稠密激光等离子体临界密度附近电子密度的诊断需求,发展了基于软X射线激光的软X射线双频光栅干涉诊断技术。利用波长13.9nm的类镍银软X射线激光作为探针,掠入射式的双频光栅作为分光干涉元件,对激光辐照金平面靶产生的等离子体进行诊断尝试。实验获得了清晰的干涉条纹图像,充分表明该技术的实用性。但结果中存在靶面不清晰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诊断 干涉技术 x射线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空间特性诊断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成金秀 陈玉婷 +3 位作者 刘忠礼 唐道源 郑志坚 温天舒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71-76,共6页
本文对各种X射线空间成象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比较,重点是近几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几种成象设备以及利用这些设备在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中获得的典型结果。
关键词 激光等离子体 x射线 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点投影技术在高能量密度物理相关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董佳钦 傅思祖 +3 位作者 王伟 熊俊 贾果 方智恒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45-2348,共4页
利用激光驱动4.8 keV左右的Ti等离子体X射线源作为背光,通过静态成像实验研究了针孔辅助点投影诊断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了点投影技术动态诊断应用探索,建立了光子能量约4.8 keV、时间分辨力约100 ps、空间分辨约10μm的动态诊断实验平台... 利用激光驱动4.8 keV左右的Ti等离子体X射线源作为背光,通过静态成像实验研究了针孔辅助点投影诊断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了点投影技术动态诊断应用探索,建立了光子能量约4.8 keV、时间分辨力约100 ps、空间分辨约10μm的动态诊断实验平台。并简要介绍了此诊断平台上开展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研究、激光加速射流、材料预压缩特性研究等一系列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密度物理 诊断技术 点投影 x射线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高时空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峰 张兴 +9 位作者 理玉龙 陈伯伦 陈忠靖 徐涛 刘欣城 赵航 任宽 杨家敏 江少恩 张保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31,共16页
对国内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领域高时空分辨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针对热斑诊断时间分辨优于10 ps、空间分辨优于10μm、能区10~30 keV的需求,从光学、X射线、核诊断和计算成像几个角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最新的进展。... 对国内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领域高时空分辨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针对热斑诊断时间分辨优于10 ps、空间分辨优于10μm、能区10~30 keV的需求,从光学、X射线、核诊断和计算成像几个角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最新的进展。光学领域主要介绍基于泵浦探测技术的全光扫描和全光分幅技术。全光扫描技术的时间分辨可以达到200 fs,全光分幅的时间分辨可以达到5 ps,空间分辨可以达到5μm。该系统的主要部件为光学器件,在ICF未来的强电磁、强电离环境下有很好的应用前景。X射线系统主要介绍最近几年发展的高分辨KB显微镜,其采用STTS构型,可将空间分辨提高到3μm,满足当前高分辨的需求。漂移管技术的时间分辨可以达到10 ps,作为一种正在发展的技术,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中子成像系统主要介绍了高空间分辨的记录系统以及对应的瞄准技术的进展,其空间分辨可以达到20~25μm。计算成像作为一个全新的分支,最近引起了ICF领域的广泛关注。着重介绍了三维光场技术和在高时空分辨领域有很好应用前景的压缩感知超快成像(CUP)技术,对其可能在ICF领域中的应用提出了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高时空分辨 诊断 全光分幅技术 x射线诊断 电子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镍-银X射线激光及其应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琛 顾援 +3 位作者 王世绩 黄关龙 林尊琪 张国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1-384,共4页
在神光 II激光装置上进行了类镍 -银 X射线激光及其作为探针测量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实验研究 ,获得了类镍 -银 X射线激光饱和输出 。
关键词 实验研究 类镍-银x射线激光 增益饱和 等离子体 电子密度 神光Ⅱ 激光装置 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光Ⅲ原型装置自瞄准X射线扫描相机研制 被引量:6
9
作者 廖华 杨勤劳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4-617,共4页
根据神光Ⅲ原型装置的特点,配套研制一种通用X射线扫描相机.相机既可用于高时间分辨的实验诊断,也可用于神光Ⅲ原型装置各束激光同步性能的检验.该相机在结构上,具备二维摆动调节和轴向进给调节的运动功能,实现了高精度自行瞄准,XY指向... 根据神光Ⅲ原型装置的特点,配套研制一种通用X射线扫描相机.相机既可用于高时间分辨的实验诊断,也可用于神光Ⅲ原型装置各束激光同步性能的检验.该相机在结构上,具备二维摆动调节和轴向进给调节的运动功能,实现了高精度自行瞄准,XY指向误差≤25 mm,轴向定位误差≤10 mm;在控制上,实现了全部高压的远程控制;在性能指标上,尤其是动态范围,也有较大的提高.动态测试表明,该系统时间分辨率<31 ps,动态范围>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诊断技术 扫描变像管 自行瞄准 高压远程控制 x射线扫描相机 时间分辨率 动态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X射线激光莫尔条纹偏转装置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文忠 张传飞 +2 位作者 尤永录 谷渝秋 淳于书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20-123,共4页
建立了TiX射线激光莫尔条纹偏转装置 ,介绍了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和主要性能 ,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简短讨论。
关键词 等离子体诊断技术 莫尔条纹装置 x射线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技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少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0-1120,共1页
自19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以来,医学影像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飞速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背景,可追溯到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对诊断技术精确性的不断追求。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仅仅通过传统的物理检查... 自19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以来,医学影像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飞速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背景,可追溯到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对诊断技术精确性的不断追求。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仅仅通过传统的物理检查很难准确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位置。因此,需要借助更为先进的影像技术来捕捉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影像技术 物理检查 诊断技术 x射线 准确判断 精确性 19世纪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勘误
12
作者 《强激光与粒子束》编辑部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11,共1页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5年37卷第5期052001论文——陈泽畑,仵武汉,李昆:高能量密度物质的X射线Talbot-Lau干涉诊断技术综述(doi:10.11884/HPLPB202537.240312).
关键词 x射线talbot-lau干涉诊断技术 高能量密度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R技术的绝热层烧蚀实时测量试验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希亮 何国强 +2 位作者 李江 陈剑 刘洋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4-386,390,共4页
发展了一种基于X射线实时诊断技术(RTR)的绝热层烧蚀实时测量方法,对高浓度颗粒流冲刷条件下绝热层瞬时烧蚀率进行了测量,成功获得了强冲刷条件下绝热层表面烧蚀退移过程的序列图像。结果表明,不同时刻凹坑最低点的位置沿试件长度方向变... 发展了一种基于X射线实时诊断技术(RTR)的绝热层烧蚀实时测量方法,对高浓度颗粒流冲刷条件下绝热层瞬时烧蚀率进行了测量,成功获得了强冲刷条件下绝热层表面烧蚀退移过程的序列图像。结果表明,不同时刻凹坑最低点的位置沿试件长度方向变化,其连线近似与气流的冲刷方向平行;通过图像处理获得了瞬时烧蚀率和平均烧蚀率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结果显示试件烧蚀凹坑最低点处烧蚀率在开始时迅速增大,到达峰值后开始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缓。该结果可为绝热层烧蚀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层 烧蚀 x射线实时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域空间辐射流测量一致性实验研究
14
作者 刘耀远 龚韬 +14 位作者 李琦 郑金华 秦雪龙 侯立飞 李三伟 赵航 潘凯强 李朝光 杨轶濛 车兴森 任宽 王峰 谢旭飞 李志超 杨冬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43,共6页
在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实验研究中,平响应X射线探测器(FXRD)和空间分辨辐射流探测器(SRFD)都是测量辐射流常用的方式,SRFD探测器可以测量空间局部范围的辐射流,具有避开非目标区域信号干扰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缺乏直接判断两种辐射流... 在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实验研究中,平响应X射线探测器(FXRD)和空间分辨辐射流探测器(SRFD)都是测量辐射流常用的方式,SRFD探测器可以测量空间局部范围的辐射流,具有避开非目标区域信号干扰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缺乏直接判断两种辐射流探测器测量一致性的实验证据。介绍了神光100 kJ装置上基于小平面靶的一致性实验,兼顾了两种探测器的视场范围和信号强度,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探测器获得的辐射流平均差异约4.6%,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后,辐射流体模拟程序给出的辐射流结果与实验整体趋势基本接近,尽管在上升沿和下降沿处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程序建模的精细度不足有关。该工作为局部区域辐射流精密测量和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辐射流 再发射流 诊断技术 惯性约束聚变 金平面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早期诊断的计算机处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瑞平 万柏坤 曹旭晨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研究了乳腺钼钯X射线影像中微钙化点的计算机辅助检测问题 ,提出一种能发挥差值、小波及神经网络等多种技术优势的综合处理检测方法 .对临床实际病例 (10名患者 ,2 44个微钙化点 )的试用结果表明 ,与单纯使用上述检测技术比较 ,该方法... 研究了乳腺钼钯X射线影像中微钙化点的计算机辅助检测问题 ,提出一种能发挥差值、小波及神经网络等多种技术优势的综合处理检测方法 .对临床实际病例 (10名患者 ,2 44个微钙化点 )的试用结果表明 ,与单纯使用上述检测技术比较 ,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 ,且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TR 达 93 00 ) ,同时还明显地降低了假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早期诊断 计算机处理 微钙化点 差值技术 小波变换 人工神经网络 钼钯x射线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劳条件求取双相位光栅干涉仪灵敏度
16
作者 杨君 黄建衡 +3 位作者 单雨征 雷耀虎 宗方轲 郭金川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170,共9页
目前针对双相位光栅干涉仪灵敏度的分析存在着灵敏度模型不合理、理论结果不完整等问题,制约着系统灵敏度的提高。对此,提出了新的灵敏度模型,即物体所产生的条纹移动与光源位置变化产生的条纹移动是等效的。该灵敏度模型将物体对X射线... 目前针对双相位光栅干涉仪灵敏度的分析存在着灵敏度模型不合理、理论结果不完整等问题,制约着系统灵敏度的提高。对此,提出了新的灵敏度模型,即物体所产生的条纹移动与光源位置变化产生的条纹移动是等效的。该灵敏度模型将物体对X射线的折射作用转化成了光源的移动,同时巧妙地利用了系统的劳条件将光源移动与成像条纹移动联系起来。利用新的灵敏度模型,成功获取了双相位光栅干涉仪和Talbot-Lau干涉仪的灵敏度,为优化系统灵敏度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相衬成像 talbot-lau干涉 双相位光栅干涉 灵敏度 劳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溯源光栅标准物质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晓 李同保 程鑫彬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08-2625,共18页
纳米计量技术是纳米尺度上的精密测量技术,是先进纳米制造技术的基础。其中,溯源性是纳米计量的基础问题,而研制纳米计量标准物质是实现纳米测量溯源性传递、保证纳米几何量值测试的统一性和准确性的关键环节。为适应纳米计量扁平化量... 纳米计量技术是纳米尺度上的精密测量技术,是先进纳米制造技术的基础。其中,溯源性是纳米计量的基础问题,而研制纳米计量标准物质是实现纳米测量溯源性传递、保证纳米几何量值测试的统一性和准确性的关键环节。为适应纳米计量扁平化量值传递溯源的要求,基于铬跃迁频率,采用原子光刻技术和软X射线干涉技术制备了1D 212.8 nm,2D 212.8 nm,1D 106.4 nm 3种自溯源光栅标准物质;在多层膜沉积技术研制硅纳米线宽结构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硅晶格常数的硅纳米线宽自溯源型测量方法。在应用领域,开展了自溯源光栅对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高精密测量仪器的校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溯源型标准物质及其测量方法缩短了精密仪器和加工技术过程中的纳米长度计量溯源链,是先进纳米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科技 纳米计量 自溯源标准物质 原子光刻技术 x射线干涉光刻技术 多层膜沉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颗粒流冲刷条件下硅橡胶和EPDM绝热材料动态烧蚀实验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胜敏 胡春波 +2 位作者 夏盛勇 孙翔宇 胡淑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0-244,共5页
利用X射线实时诊断技术(RTR)针对硅橡胶和EPDM绝热材料,开展了高浓度颗粒流冲刷条件下动态烧蚀实验研究,成功获得了绝热材料烧蚀表面退移过程的序列图像。研究表明:(1)在本实验条件下,硅橡胶绝热材料颗粒冲刷区域的瞬时烧蚀率在0~2s内... 利用X射线实时诊断技术(RTR)针对硅橡胶和EPDM绝热材料,开展了高浓度颗粒流冲刷条件下动态烧蚀实验研究,成功获得了绝热材料烧蚀表面退移过程的序列图像。研究表明:(1)在本实验条件下,硅橡胶绝热材料颗粒冲刷区域的瞬时烧蚀率在0~2s内迅速增加,2s之后瞬时烧蚀率略有下降并趋于稳定;EPDM绝热材料颗粒冲刷区域的瞬时烧蚀率在0~1s内迅速增加,1s之后瞬时烧蚀率趋于稳定;(2)相同冲刷条件下硅橡胶绝热材料抗颗粒流冲刷性能比EPDM绝热材料差,硅橡胶绝热材料不适合在高过载发动机中应用;(3)高浓度颗粒流冲刷条件下绝热材料的烧蚀率比常规条件下要严重的多,其机理主要是高温颗粒流对炭化层有强烈的机械剥蚀效应和热化学烧蚀作用。实验结果对硅橡胶和EPDM绝热材料烧蚀机理研究及烧蚀建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绝热材料 烧蚀 x射线实时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