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与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技术在身体成分测量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秋海 陈佩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9-532,523,共5页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技术 身体成分 测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射线摄影与普通X胶片诊断乳腺疾病时乳腺受照剂量的比较
2
作者 贺强 陈大伟 +2 位作者 刘洪阳 赵力 杨晓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45-1145,共1页
关键词 计算机处理 x射线摄影 胶片成像 诊断质量 乳腺疾病 受照剂量 图像后处理 CR成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技术对比分析心房颤动及非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的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宏伟 王照谦 +7 位作者 尹晓盟 杨东辉 杨志强 肖明 高连君 张树龙 杨延宗 夏云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及非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6例患者分为房颤组44例为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42例为无房颤的患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及非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6例患者分为房颤组44例为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42例为无房颤的患者。所有患者经 MSCT 肺静脉成像检查,进行三维容积重建。测量左心耳容积、左心耳口长短径直径、左心耳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关系、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结果: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容积(119.8±33.4)ml、左心耳容积(10.1±4.8)ml、左心耳口面积(293.2±113.7)mm^2、左心耳口长短径(24.3±5.3)mm、(15.6±4.4)mm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9.6±29.2)ml,(7.5±3.1)ml,(221.5±87.6)mm^2,(20.8±3.8)mm 及(13.0±3.3)mm,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房颤组患者左心耳口面积自54.0 mm^2~502.4 mm^2不等,对照组为111.0 mm^2~566.6 mm^2不等。而两组中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左心耳基部同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距离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在房颤患者中,除了左心房的增大,左心耳容积及左心耳口面积也显著地增大,提示左心耳形态学的改变同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房颤患者左心耳口面积相差很大,术前评价左心耳口对选择封堵器及其型号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左心耳非常接近冠状动脉回旋支,基于左心耳基部消融时,应谨慎选择消融策略以避免损伤回旋支。MSCT 可作为测量及评价左心房、左心耳相关指标,明确左心耳周围组织结构的有效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心房颤动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条形注意力机制的电芯极片计算机断层图像分割
4
作者 刘泽芳 龙超 +4 位作者 刘学栓 韩艳 谭川东 谭辉 段黎明 《光学精密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525-3535,共11页
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测叠片电芯极片时,在CT图像中分割出极片是关键步骤。然而,由于叠片电芯的极片结构复杂、长宽比大,现有分割方法在速度与精度上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检测的需求。为解决这个问题,提... 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测叠片电芯极片时,在CT图像中分割出极片是关键步骤。然而,由于叠片电芯的极片结构复杂、长宽比大,现有分割方法在速度与精度上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检测的需求。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条形注意力机制的电芯极片CT图像分割网络。该网络主要由主干网络、条形空洞金字塔池化模块(Strip 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S-ASPP)和解码器模块组成。其中,主干网络设计为轻量型网络MobilenetV2,用于减少网络参数量并提高分割速度;S-ASPP模块中将全局池化设计为条形池化,用于减少条形特征信息的丢失,有效解决欠分割的问题;解码器模块的条形注意力机制用于关注图像中的边缘和细节信息,从而改善边缘模糊的问题。在电芯极片CT数据集上进行学习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网络对电芯极片的平均像素分类准确率(mAcc)、平均交互比(mIoU)、参数量和分割速度分别达到了98.62%,89.97%,5.814M,56.94 frame/s。相比DANet,DeepLabV3+,U-Net,HRNet和Segnext网络,本文网络的分割精度最高,分割速度优于DANet,DeepLabV3+,U-Net和HRNet网络,略逊色Segnext网络。综合考虑评价指标mIoU,mAcc,FPS,Parameters(M),本文方法在保持较低计算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极片分割的精度和效率,优于目前主流的分割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深度学习 图像分割 叠片电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肾上腺静脉成像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炜 薛华丹 +5 位作者 孙昊 王萱 陈钰 苏佰燕 张晓娜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静脉成像显示双侧肾上腺静脉的图像质量,并对肾上腺静脉解剖及变异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双侧肾上腺形态大致正常的患者腹部增强CT图像,...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静脉成像显示双侧肾上腺静脉的图像质量,并对肾上腺静脉解剖及变异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双侧肾上腺形态大致正常的患者腹部增强CT图像,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或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显示双侧肾上腺静脉,评价图像质量,并分别描述肾上腺静脉解剖位置、变异及与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关系。结果以MIP或MPR技术评价图像质量,左肾上腺静脉97例(97%)为1级,1例(1%)为2级,2例(2%)为3级;右肾上腺静脉52例(52%)为1级,19例(19%)为2级,29(29%)例为3级。左肾上腺静脉均为1支;91%与膈下静脉汇合后汇入左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平均直径(3·6±0·6)mm(2·4~4·5mm);左肾上腺静脉与左肾静脉形成交角,平均为(121·9±16·0)°(150~58°)。2例发现右侧双支肾上腺静脉;67例(94%)右肾上腺静脉汇入下腔静脉,4例(6%)汇入右副肝静脉;右肾上腺静脉平均直径(3·2±0·5)mm(1·9~4·0mm);右肾上腺静脉与下腔静脉形成交角,平均为(75·3±16·6)°(90~35°)。结论多排螺旋CT双侧肾上腺静脉成像结合MIP和MPR技术可清晰显示大部分肾上腺静脉,尤其是左肾上腺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肾上腺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回顾性心电门控胸腹联合主动脉血管造影图像质量 被引量:5
6
作者 孔令燕 薛华丹 +5 位作者 盛敏 王怡宁 刘炜 李烁 苏佰燕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目的评价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回顾性心电门控胸腹联合主动脉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的显示及放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本院行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 目的评价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回顾性心电门控胸腹联合主动脉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的显示及放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本院行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患者45例,其中回顾性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扫描患者23例,常规无心电门控主动脉CTA扫描患者22例,比较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主动脉根部、主动脉弓、腹主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分叉部位的主动脉强化CT值,比较两种不同扫描方式升主动脉部位图像噪音。采用3分制评分方法,对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并比较两种不同扫描方式的有效放射剂量。结果回顾性比较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及常规无心电门控血管造影主动脉4个不同部位的CT值差异无显著意义,主动脉根部分别为(280·8±63·4)和(329·3±43·2)HU,主动脉弓分别为(288·9±60·9)和(320·7±47·6)HU,腹主动脉起始部分别为(267·2±65·1)和(315·4±43·5)HU,主动脉分叉分别为(293·3±75·2)和(322·7±45·8)HU,均P>0·05;常规无心电门控主动脉CTA扫描图像噪音(11·8±2·5)HU小于回顾性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扫描的(19·3±4·8)HU,P=0·002。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扫描,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较高的可评价率,主动脉根部100%(23/23),冠状动脉83%(19/23);明显高于常规无心电门控主动脉CTA扫描,主动脉根部5%(1/22),冠状动脉0%(0/22),P<0·001。回顾性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扫描的有效射线剂量明显高于常规无心电门控主动脉CTA扫描(P=0·038)。结论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主动脉CTA扫描,可以使全主动脉得到良好的强化,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根部,并可评价冠状动脉,有效射线剂量高于无心电门控主动脉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成像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致急性过敏样反应:治疗与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瑾 李玉梅 +4 位作者 陈方 樊红苓 王玉红 史冬雷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85-287,共3页
随着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重建技术的开展,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虽然低渗透压、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已取代了以往的高渗透压、离子型碘造影剂,使得造影剂相关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随着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重建技术的开展,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虽然低渗透压、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已取代了以往的高渗透压、离子型碘造影剂,使得造影剂相关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引发急性过敏样反应仍时有出现,若处理不及时,会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过敏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计算机断层摄影表现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斌 潘卫东 秦明伟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选择本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CT示肺内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2例表现...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选择本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CT示肺内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2例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块,1例仅表现为支气管阻塞,未见肿块;纵隔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CT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1例界限清楚,2例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鼻根部、颈部及盆腔肌纤维母细胞瘤各1例,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肿块,部分病变界限不清,侵犯周围组织;3例病变增强扫描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咽及食管异物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竹花 李烁 +7 位作者 苏佰燕 孙昊 孔令燕 王怡宁 薛华丹 祝小莉 高志强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下咽及食管异物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影像征像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证实的急诊下咽及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及MSCT图像资料,观察MSCT图像上食管异物的位置、形... 目的探讨下咽及食管异物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影像征像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证实的急诊下咽及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及MSCT图像资料,观察MSCT图像上食管异物的位置、形态,测量异物的最长径以及异物中心距离环状软骨下缘的距离,并观察食管边缘清晰程度、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无气肿并发症。结果 MSCT能清晰显示所有患者下咽或食管异物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25例患者异物位置以食管上段及食管下咽交界处为主。食管异物平均长度为(20·4±7·4)mm(5·4-42·0mm),异物中心距离环状软骨下缘平均约(13·1±17·0)mm(-5·0-30·0mm)。结论 MSCT可从异物位置、大小、与周围解剖结构关系及有无其他并发症多个方面为临床异物取出提供清晰的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 食管 异物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良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计算机断层摄影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亮 常晓燕 +5 位作者 孙昊 王萱 陈钰 何泳蓝 薛华丹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探讨非良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典型影像学表现,分析IPMN影像与病理表现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12例... 目的探讨非良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典型影像学表现,分析IPMN影像与病理表现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交界性胰腺IPMN或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intraducted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IPMC)患者的术前CT影像(腹平扫+增强+三维重建),并与其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非良性胰腺IPMN患者中4例为交界性IPMN,2例为非浸润性IPMC,6例为浸润性IPMC。IPMN患者临床表现腹痛无特异性,而体重减轻、黄疸和糖尿病主要见于浸润性IPMC。恶性IPMN的CT分型多为主胰管型(3例)或混合型(4例),分支胰管型较少(1例)。IPMN患者常见CT表现包括胰腺内囊性病变形成、胰管扩张、胰腺钙化、实质萎缩等,其中囊内密度增高和壁结节等在交界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中均存在,胰管扩张程度与病变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而壁结节直径与病变恶性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恶性病变囊内容物的CT值一般高于交界性病变,且多表现为不均匀高密度。浸润性IPMC患者中50%有周围组织受累,其CT表现和病理结果完全吻合。CT显示胆总管明显增宽的病变仅见于浸润性IPMC患者。结论多排螺旋CT对非良性胰腺IPMN的术前诊断价值较高,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较好,对于IPMN病变恶性程度预测及周围组织受累判断的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方式选择提供良好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良性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摄影引导下经皮细菌性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志伟 石海峰 +7 位作者 孙昊 周慷 李晓光 潘杰 张晓波 刘巍 杨宁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54例在本院行CT引导下细菌性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54例肝脓... 目的评价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54例在本院行CT引导下细菌性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54例肝脓肿患者中37例为单一病灶,17例为多发病灶;脓肿平均最大径为(10·5±5·6)cm;穿刺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穿刺引流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4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拔除外引流管,平均置管时间(20·6±7·8)d;另13例患者症状好转后,带管出院。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安全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经皮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被引量:1
12
作者 隋昕 金征宇 +3 位作者 宋伟 薛华丹 孙昊 陈钰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65-268,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主要累及肺,可...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主要累及肺,可引起全身不良反应。COPD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排在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钰 薛华丹 +7 位作者 张晓波 刘炜 孙昊 王萱 苏佰燕 何泳蓝 王客非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研究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dual energy bone remov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BR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 目的研究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dual energy bone remov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BR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rota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RA)为金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怀疑颅内动脉瘤且均行双能量头颈部CTA、DSA及3DRA的患者。根据载瘤血管位置将颅内动脉分为16个区域,逐一观察动脉瘤存在情况,测量动脉瘤各种径线长度,比较其与DSA/3DRA的一致性。根据动脉瘤最大径分为4组:无,〈3mm,3~5mm,≥5mm;分别评价DEBR CTA对动脉瘤大小的评价效果。结果 8例患者DEBR CTA共发现9个动脉瘤,全部经过DSA证实。DSA/3DRA及DEBR CTA测量的最大径线分别为(5·2±5·1)和(5·7±5·6)mm,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2例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动脉瘤的2条远端供血动脉未被DEBR CTA显示。DEBR CTA评价≥5mm动脉瘤最大径的准确性达100%;1例DEBR CTA评价为〈3mm的动脉瘤,DSA/3DRA评价为3~5mm。结论 DEBR CTA能有效诊断颅内动脉瘤,与DSA/3DR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DEBR CTA可能会漏诊接近颅底动脉瘤的远端细小供血动脉并且低估接近颅底的小动脉瘤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双能量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心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灌注成像研究进展及前景
14
作者 贾崇富 王照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7-479,共3页
负荷心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可同时评价冠状动脉形态学和心肌微循环功能,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本文就此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做一综述。
关键词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负荷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15
作者 王怡宁 孔令燕 +7 位作者 苗齐 方理刚 李烁 周慷 王志伟 徐凯 樊红苓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DSCT增强扫描检查先心病患者20例,年龄4个月~53岁,平均19岁;所有病例均以心脏超声(echocardiography,ECHO)为对... 目的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DSCT增强扫描检查先心病患者20例,年龄4个月~53岁,平均19岁;所有病例均以心脏超声(echocardiography,ECHO)为对照,并经手术证实。结果 2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的心内外结构畸形共63处,DSCT检出59处,诊断敏感性为93·7%;ECHO检出55处,诊断敏感性87·3%,两种方法诊断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4,P=0·225)。63处结构畸形中,心脏部分畸形41处,DSCT检出37处(90·2%),ECHO检出37处(90·2%),两者敏感性相当(P=1·000);心脏-大血管连接处畸形9处,DSCT检出9处(100%),ECHO检出8处(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管部分畸形13处,DSCT检出13处(100%),ECHO检出10处(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CT能够显示心内外结构畸形,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对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合并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成像对肾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孙昊 薛华丹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69-272,共4页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的问世与发展,是CT历史上的又一次革命。首先,球管旋转1周的时间已经缩短到亚秒量级,1次屏息可以完成整个躯干的扫描;第二,图像后处理功能迅猛发展,各种后处理软件不断完善,使CT不再...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的问世与发展,是CT历史上的又一次革命。首先,球管旋转1周的时间已经缩短到亚秒量级,1次屏息可以完成整个躯干的扫描;第二,图像后处理功能迅猛发展,各种后处理软件不断完善,使CT不再单是横断图像,各种三维后处理图像可以立体显示解剖与病变。由于肾脏血管平行于CT扫描层面,较其他垂直于扫描层面的血管更容易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肾脏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生部发布乳腺X线摄影、计算机X线摄影(CR)质控检测规范
18
作者 曹厚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乳腺x线摄影 质控检测 卫生部 质量控制检测 乳腺x射线摄影 影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补偿的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空间分辨率增强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保磊 杨民 傅健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4-1118,共5页
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CT)可以通过提高投影放大比来提高成像空间分辨率,但是对于一定尺寸的工件,随着放大比的增大容易引起投影截断,导致投影数据不完备,重建的图像存在伪影和衰减系数漂移。提出了一种投影补偿的方法来补全截断的投影数... 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CT)可以通过提高投影放大比来提高成像空间分辨率,但是对于一定尺寸的工件,随着放大比的增大容易引起投影截断,导致投影数据不完备,重建的图像存在伪影和衰减系数漂移。提出了一种投影补偿的方法来补全截断的投影数据。该方法对工件执行高放大比和低放大比两次扫描成像,其中低放大比下的投影数据没有被截断。在低放大比下执行低分辨率图像重建,将重建的CT图像数字放大并重投影以得到与高放大比下投影数据相匹配的截断投影的估计值。将估计出的截断投影与高放大比下的投影组合并进行滤波反投影重建,得到空间分辨率局部增强的显微CT图像。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x射线成像 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 投影补偿 空间分辨率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结核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玉敬 边艳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尤其在定位隐匿部位的结核病病灶方面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技术。另外,病灶的代谢情况能反映炎性细胞的活化程度,^(18)F-FDG PET/CT能客观判断结核分枝杆菌的稳定状态和病灶活动性。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8)F-FDG PET/CT可先于常规影像学检测获得优于细菌学评估的早期治疗疗效。^(18)F-FDG PET/CT实现了从代谢角度探讨结核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机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个体化,对整合结核病的医学诊疗模式和治疗策略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对^(18)F-FDG PET/CT显像在结核病诊治中主要应用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