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承峰 胡高伟 +2 位作者 刘昌岭 业渝光 郑荣儿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9,共7页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CT)是一项无损分析物质空间结构的技术。随着对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深入,X-CT被广泛用于观察沉积物内部空间分布和测量孔隙率、饱和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在反映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CT)是一项无损分析物质空间结构的技术。随着对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深入,X-CT被广泛用于观察沉积物内部空间分布和测量孔隙率、饱和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在反映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方面,X-CT成像也具有实时、直观、准确等优点。重点从含水合物沉积物内部空间结构分析和水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生成与分解动力学过程两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简要介绍了X-CT在水合物测量上的原理及使用的仪器类型,并针对目前X-CT法研究水合物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断层扫描 天然气水合物 多孔介质 物理特性 x-ct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在鲤鱼耳石对环境响应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闫丽娜 李胜荣 +4 位作者 罗军燕 杜凤琴 马国林 王玉丽 王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31,共7页
作为生命矿物文石和球文石的载体,鱼耳石(fish otoliths)记载了鱼体生长过程中大量的环境信息。近30年来,其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利用医学技术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文中尝试应用医学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对取自河北白洋淀和北京密云水... 作为生命矿物文石和球文石的载体,鱼耳石(fish otoliths)记载了鱼体生长过程中大量的环境信息。近30年来,其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利用医学技术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文中尝试应用医学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对取自河北白洋淀和北京密云水库的野生鲤鱼耳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鲤鱼的星耳石和微耳石CT值均大于密云水库鲤鱼耳石相应的CT值,与白洋淀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密云水库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同一水域星耳石与微耳石的CT值也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认为这种差异可能与元素的亲和性及占位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耳石 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水环境 白洋淀 密云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快速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多相流测试技术(Ⅰ)测试原理和数值仿真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昌宁 丁宇龙 +1 位作者 程易 金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针对局部浓度场具有二值分布特征的特定多相流体系,提出引入多相流物理特征的快速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XCT)技术,基于围绕被测物有限角度的X射线投影数据,建立了改进的遗传算法(GA)求解不完整投影数据集的二值图像重构算法。通... 针对局部浓度场具有二值分布特征的特定多相流体系,提出引入多相流物理特征的快速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XCT)技术,基于围绕被测物有限角度的X射线投影数据,建立了改进的遗传算法(GA)求解不完整投影数据集的二值图像重构算法。通过有限角度的同时投影,实现对两相流浓度场的瞬间图像冻结和快速图像采集,既拥有XCT的高空间分辨率特征,同时满足高时间分辨率的动态测量要求,并由于投影角度数要求的大幅度缩减而降低了XCT的硬件成本。以气液两相流的多泡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数值仿真实验获得了较理想的图像重构效果,验证了GA—XCT的理论可行性。在3~24个有限角度投影数据的情况下,GA—XCT表现出明显优于传统CT图像重构算法(即滤波反投影算法)的二值图像重构能力。同时,GA—XCT具有很好的抗噪声能力,而且不依赖于气泡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测试技术 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 有限数据层析成像 遗传算法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快速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多相流测试技术(Ⅱ)静态实验验证
4
作者 丁宇龙 吴昌宁 +1 位作者 程易 金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4-370,共7页
采用静态实验模型和一套X射线测试系统模拟了二值多相体系多角度同时投影的S射线CT测量过程。静态实验模型模拟空气一水两相体系,截面相浓度分布满足O-1特征。X射线测试系统由一台工作电压为150kV的闪光X射线机、一台X射线平板检测器... 采用静态实验模型和一套X射线测试系统模拟了二值多相体系多角度同时投影的S射线CT测量过程。静态实验模型模拟空气一水两相体系,截面相浓度分布满足O-1特征。X射线测试系统由一台工作电压为150kV的闪光X射线机、一台X射线平板检测器和一套数据采集单元组成。通过旋转静态实验模型,分步实现不同角度的投影数据采集。基于模拟的多角度“同时”采集的投影数据,使用本系列研究所构建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快速X射线CT多相流测试技术(GA—XCT)对截面图像进行重建,测试结果表明:在3~24个有限角度实测投影数据的情况下,GA—XCT表现出了明显优于传统CT图像重构算法(滤波反投影算法)的图像重构能力,且具有良好的抗噪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测试技术 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 有限数据层析成像 遗传算法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观尺度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短切碳纤维SMC复合材料失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程子敬 王凯峰 张连洪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0-138,共9页
短切碳纤维片状模塑料(SMC)复合材料内部复杂的纤维三维分布及其造成的多样微裂纹演化过程加剧了其失效分析的难度。针对短切碳纤维SMC复合材料的失效行为进行研究,提出采用微观尺度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实时表征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捕捉... 短切碳纤维片状模塑料(SMC)复合材料内部复杂的纤维三维分布及其造成的多样微裂纹演化过程加剧了其失效分析的难度。针对短切碳纤维SMC复合材料的失效行为进行研究,提出采用微观尺度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实时表征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捕捉碳纤维和微裂纹的几何信息,结合先进的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而准确重构出短切碳纤维SMC复合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三维结构变化以及微裂纹的完整演变过程,定量测量微裂纹的几何尺寸,实现损伤的精准诊断,并利用Tsai-Wu失效判据和界面开裂后的基体应力场理论等失效方法探究短切碳纤维SMC复合材料的失效机制。该方法的提出对于研究短切碳纤维SMC复合材料的失效过程以及分析相应的失效行为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尺度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碳纤维复合材料 损伤检测 损伤表征 失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CT扫描技术的泡沫轻质土孔结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杰民 李辉 +3 位作者 张宝华 刘波 郝宝锋 姜能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8-1236,共9页
为研究泡沫轻质土内部孔隙三维空间分布状态和形态特征,采用X射线计算断层扫描技术(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CT)获取了3种湿密度等级泡沫轻质土孔结构,并进行定量分析。基于混合高斯模型,通过解卷积确定孔相和固相灰度阈值,根据阈... 为研究泡沫轻质土内部孔隙三维空间分布状态和形态特征,采用X射线计算断层扫描技术(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CT)获取了3种湿密度等级泡沫轻质土孔结构,并进行定量分析。基于混合高斯模型,通过解卷积确定孔相和固相灰度阈值,根据阈值将灰度图像划分为孔和固体两相材料,定量表征孔隙率、孔径、球度和孔隙形态等孔结构特征参数。将孔结构特征参数与强度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泡沫轻质土的湿密度增大,孔径分布更加均匀,平均孔径降低,球状孔隙增多,导致泡沫轻质土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抵抗外部荷载能力更强,整体强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轻质土 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孔隙率 孔径 球度 孔隙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轻多孔金属孔结构的X射线断层扫描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施国栋 何德坪 +1 位作者 张勇明 何思渊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5,共3页
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获得了超轻多孔铝试样的任意截面重构图像,通过对该图像的分析实现了对多孔铝试样孔结构的描述,并得到了重构横截面的面孔隙率。结果表明:超轻多孔铝试样孔结构描述新方法与传统剖开试样分析方法相比,可以获得相... 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获得了超轻多孔铝试样的任意截面重构图像,通过对该图像的分析实现了对多孔铝试样孔结构的描述,并得到了重构横截面的面孔隙率。结果表明:超轻多孔铝试样孔结构描述新方法与传统剖开试样分析方法相比,可以获得相同的孔结构分析结果,并具有非接触、非破坏和提高效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闭孔泡沫铝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扫描轨迹下的锥束射线投影数据计算机仿真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民 朗田 魏英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7-441,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扫描方式下的CT重建算法,必须首先获取该扫描方式下投影数据。介绍了一种利用解析几何和求解二次方程仿真任意扫描轨迹下的锥束射线投影数据算法,该方法基于单色射线贯穿物体的衰减理论,通过数学建模与计算机仿真,给出了椭... 为了研究不同扫描方式下的CT重建算法,必须首先获取该扫描方式下投影数据。介绍了一种利用解析几何和求解二次方程仿真任意扫描轨迹下的锥束射线投影数据算法,该方法基于单色射线贯穿物体的衰减理论,通过数学建模与计算机仿真,给出了椭球、圆柱两种典型模型分别在单圆、螺旋线扫描轨迹下的投影数据仿真结果,并利用FDK和PI线重建算法进行验证,证明了该种数值仿真方法的正确性。从而为不同扫描方式下的CT重建方法研究提供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仿真 投影数据 锥束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Gd-Y-Zr合金可控冷却速率实验方法及凝固组织的X射线断层扫描表征
9
作者 赵雪婷 张天向 +4 位作者 李少翔 刘佳豪 袁勇 李中权 韩志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11-1923,共13页
建立了可控冷却速率的实验方法、凝固过程测温方案和合金内部温度推算方法,对Mg-6Gd-3Y-0.5Zr(质量分数,%)(GW63K)合金开展可控冷却速率实验,结合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等实验表征手段,表征可控冷速镁合金... 建立了可控冷却速率的实验方法、凝固过程测温方案和合金内部温度推算方法,对Mg-6Gd-3Y-0.5Zr(质量分数,%)(GW63K)合金开展可控冷却速率实验,结合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等实验表征手段,表征可控冷速镁合金的凝固组织形貌并获取定量信息,研究了冷却速率对GW63K合金凝固组织微观形貌、定量信息的影响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GW63K合金凝固组织中,共晶呈网络状分布在晶界处,形状不规则的第二相呈岛状分布在共晶组织中;平均冷却速率R_(c)在0.13~0.33℃/s范围内,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网状共晶组织更密集、均匀和连续,第二相分布更均匀、尺寸更小,微观溶质偏析减小,第二相和共晶体积分数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GD-Y-ZR 可控冷却速率 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CT致医疗照射剂量水平及其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范翘楚 郑钧正 高林峰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不断更新发展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因其在医学成像方面的显著优势而为现代医学所不可或缺。伴随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所有公众成员的保健查体与疾病诊治需求与日俱增,X-CT包括锥形束CT(CBCT),乃至新崭露头角的静态CT,日益普及之... 不断更新发展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因其在医学成像方面的显著优势而为现代医学所不可或缺。伴随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所有公众成员的保健查体与疾病诊治需求与日俱增,X-CT包括锥形束CT(CBCT),乃至新崭露头角的静态CT,日益普及之势越来越迅猛。因而X-CT所致受检者与患者的医疗照射剂量水平,已经占据广大公众源自放射诊断所接受医疗照射的最大份额,由此可能带来的放射风险备受有关各界与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为此,从分析X-CT的应用频率发展趋势及其分布特点着手,概要阐述如何监测与估算X-CT成像所致受检者个体与公众群体的医疗照射剂量,据此进一步评述X-CT医学应用引发放射风险的评估方法、现状概况及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着重从四个方面研讨加强X-CT的医疗照射防护,藉以推动在促进X-CT医学应用的同时,追求更好地实现趋利避害而造福于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 医疗照射 风险评估 放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补偿的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空间分辨率增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保磊 杨民 傅健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4-1118,共5页
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CT)可以通过提高投影放大比来提高成像空间分辨率,但是对于一定尺寸的工件,随着放大比的增大容易引起投影截断,导致投影数据不完备,重建的图像存在伪影和衰减系数漂移。提出了一种投影补偿的方法来补全截断的投影数... 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CT)可以通过提高投影放大比来提高成像空间分辨率,但是对于一定尺寸的工件,随着放大比的增大容易引起投影截断,导致投影数据不完备,重建的图像存在伪影和衰减系数漂移。提出了一种投影补偿的方法来补全截断的投影数据。该方法对工件执行高放大比和低放大比两次扫描成像,其中低放大比下的投影数据没有被截断。在低放大比下执行低分辨率图像重建,将重建的CT图像数字放大并重投影以得到与高放大比下投影数据相匹配的截断投影的估计值。将估计出的截断投影与高放大比下的投影组合并进行滤波反投影重建,得到空间分辨率局部增强的显微CT图像。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x射线成像 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 投影补偿 空间分辨率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仪计算机电路维护技术总结
12
作者 王黎 李伟民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74-577,共4页
本文简述了能谱仪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着重讨论了脱机检修计算机的方法,并对检修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x射线 维护技术 能谱仪 计算机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实验室型X射线荧光元素分布成像和形态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沈亚婷 罗立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6-695,共10页
近年来,随着X射线光源、单色、聚焦及探测系统的发展,在实验室可借助低功率X射线光源开展X射线荧光(XRF)和X射线吸收谱(XAS)分析。液体金属射流源等新型X射线光源系统、闭合反馈系统、电荷耦合元件和方孔微通道板等技术和计算方法的进... 近年来,随着X射线光源、单色、聚焦及探测系统的发展,在实验室可借助低功率X射线光源开展X射线荧光(XRF)和X射线吸收谱(XAS)分析。液体金属射流源等新型X射线光源系统、闭合反馈系统、电荷耦合元件和方孔微通道板等技术和计算方法的进步促进了聚焦扫描型、全场型和XRF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实验室型XRF元素空间成像技术的发展。超环面、球面和柱状弯晶等单色聚焦系统的发展推动了实验室型XAS技术的发展。探索新型的实验室X射线光源系统,开发更高效的单色聚焦系统,推动X射线动态电影拍摄技术等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 x射线吸收谱技术 全场型微区 x射线成像系统 原位微区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x射线单色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早期诊断的计算机处理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瑞平 万柏坤 曹旭晨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研究了乳腺钼钯X射线影像中微钙化点的计算机辅助检测问题 ,提出一种能发挥差值、小波及神经网络等多种技术优势的综合处理检测方法 .对临床实际病例 (10名患者 ,2 44个微钙化点 )的试用结果表明 ,与单纯使用上述检测技术比较 ,该方法... 研究了乳腺钼钯X射线影像中微钙化点的计算机辅助检测问题 ,提出一种能发挥差值、小波及神经网络等多种技术优势的综合处理检测方法 .对临床实际病例 (10名患者 ,2 44个微钙化点 )的试用结果表明 ,与单纯使用上述检测技术比较 ,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 ,且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TR 达 93 00 ) ,同时还明显地降低了假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早期诊断 计算机处理 微钙化点 差值技术 小波变换 人工神经网络 钼钯x射线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斜孔散射校正板的锥束X射线CT散射校正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成龙 倪培君 +1 位作者 齐子诚 付康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4,共9页
锥束X射线CT和二维扇束、平行束CT系统相比具有扫描速度快、射线利用率高、重建图像轴向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一致等优点,是当前工业CT技术发展的重点。然而,由于散射线的存在,其成像质量受到影响。为了减小散射线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提出... 锥束X射线CT和二维扇束、平行束CT系统相比具有扫描速度快、射线利用率高、重建图像轴向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一致等优点,是当前工业CT技术发展的重点。然而,由于散射线的存在,其成像质量受到影响。为了减小散射线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斜孔散射校正板的散射校正方法,对该方法的原理和实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获取原始扫描数据以及斜孔散射校正板后的扫描数据,利用插值和平滑处理的方法获得散射场数据。然后,通过将原始数据减去散射场数据后进行重建,即可得到无散射的CT图像。通过与光栅式散射校正板校正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涡轮叶片的锥束CT扫描结果校正,典型区域(叶片内冷却通道及叶片内壁)对比度噪声比分别提升了14.2%和56.8%,而光栅式散射校正板校正后,同一位置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仅提升了5.6%和27.6%,验证了基于斜孔散射校正板散射校正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散射校正 伪像 斜孔散射校正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射线CT技术快速检测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毛竹密度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卿平 刘杏娥 +4 位作者 张桂兰 杨淑敏 田根林 尚莉莉 马建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99-1903,共5页
密度是竹材材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与竹材诸多物理力学性质紧密相关,且测定结果因含水率状态不同而不同。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技术,比较了不同竹龄毛竹全干、气干、饱水状态下CT值的差异程度,除4年生和10年生毛竹CT值差异较大以... 密度是竹材材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与竹材诸多物理力学性质紧密相关,且测定结果因含水率状态不同而不同。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技术,比较了不同竹龄毛竹全干、气干、饱水状态下CT值的差异程度,除4年生和10年生毛竹CT值差异较大以外,其余竹龄CT值差异较小;分别在全干、气干、饱水状态下对所测定的CT值与相应状态下毛竹的密度进行拟合建模,同时还对不同含水率梯度状态下的CT值与密度进行拟合建模,进而系统分析了不同竹龄毛竹在单一含水率状态下和不同含水率梯度状态下CT值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对不同竹龄毛竹全干状态下相对竹青径向位置的CT值进行了拟合,依据CT值与密度之间的关系,解释说明了毛竹径向密度因竹龄不同所产生差异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毛竹全干、气干、饱水密度与相应的CT值之间均存在线性关系,且拟合斜率相近;在所选含水率梯度状态下毛竹密度与CT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密度与CT值关系受水分影响较小,回归方程为:D=0.001 H+1.003 2,R^2=0.968 3(D为密度,H为CT值),验证模型决定系数R^2=0.974 3;不同竹龄毛竹全干状态下竹青、竹黄处密度差异较小,而在竹肉处差异较大。这些结果为实现快速检测毛竹在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密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数据参考,同时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技术也为深入研究竹材材性和构造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技术 密度检测 毛竹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成像技术在文物保护与制作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17
作者 王全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6,共7页
X射线成像技术在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提供肉眼和其他分析仪器无法提供的信息。本文主要以金属文物和铸铜陶范为例,解析了X射线成像技术在实验室微发掘、文物状况研究以及文物制作工艺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研... X射线成像技术在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提供肉眼和其他分析仪器无法提供的信息。本文主要以金属文物和铸铜陶范为例,解析了X射线成像技术在实验室微发掘、文物状况研究以及文物制作工艺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些重要中国青铜器(包括著名的康侯簋、邢侯簋、赵孟壶)不为人知的修复历史和现状以及复杂器物不同部件的制作工序和连接方式等,并首次披露了侯马陶范的复杂结构。X射线成像技术包括X射线探伤和工业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是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为文物保护和保存提供建设性建议,为文物制作技术的解析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为深入研究文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探伤 计算机断层扫描 文物保护 金属文物 制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扇形X射线束的立木CT成像系统 被引量:14
18
作者 戚玉涵 徐佳鹤 +3 位作者 张星梅 葛浙东 李早芳 周玉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1-128,共8页
【目的】研制一套基于扇形X射线束的立木CT成像系统,将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对立木的扫描,实现立木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便于科研人员全面、准确了解木材的内部结构与缺陷特征,为木材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立木CT成像是根... 【目的】研制一套基于扇形X射线束的立木CT成像系统,将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对立木的扫描,实现立木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便于科研人员全面、准确了解木材的内部结构与缺陷特征,为木材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立木CT成像是根据木材不同构造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通过测定X射线在木材内的衰减系数,求解衰减系数值在立木断层上的二维分布矩阵,并将其变换为人眼可见的灰度图像,实现立木断层图像的成像。立木CT成像系统包括X射线源、X射线探测器、电动旋转台和中控计算机等,中控计算机作为控制处理单元对系统进行整体控制。在对立木进行扫描的过程中,X射线源与X射线探测器保持静止,被测立木置于电动旋转台的旋转中心,并随电动旋转台旋转;X射线源向被测立木投射出扇形X射线束,X射线探测器采集立木在不同旋转角度时透过立木的X射线强度;控制计算机通过USB总线向探测器下发数据采集命令,探测器将采集到的X射线强度数据转化为数字电信号上传给控制计算机,保存为数据库文件。为使探测器采集的X射线强度数据满足计算机层析图像重建的要求,需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探测器的暗场去除、探测器中响应异常坏道的补偿、通道响应一致性的校正以及立木断层线积分投影值的求取。立木CT成像系统采用的图像重建算法是基于扇形束等距离探测器的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结果】立木CT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为0.4 mm,能够检测立木的最大直径为29.5 cm。采用扇形X射线束分别对崖柏、红松和胶合板立木进行360°扫描试验,试验一验证了立木断层各角度下投影数据的有效性以及CT重建图像的合理性,试验二将立木横断面的实际图像与立木断层的重建图像进行对比,验证了立木断层重建图像的正确性。【结论】立木断层重建图像可清晰反映出立木断层的形状、内裂、年轮以及髓心等结构特征,图像质量能够满足科研人员对木材内部构造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计算机断层扫描 立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CT的C60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细观结构损伤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杜红秀 樊亚男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0-215,共6页
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技术,对20~600℃下C60高性能混凝土(HPC)和掺0.2%聚丙烯纤维C60高性能混凝土(PPHPC)的细观结构进行试验研究,旨在分析高温及聚丙烯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内部细观结构损伤及劣化衍化的影响,揭示高性能混凝土... 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技术,对20~600℃下C60高性能混凝土(HPC)和掺0.2%聚丙烯纤维C60高性能混凝土(PPHPC)的细观结构进行试验研究,旨在分析高温及聚丙烯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内部细观结构损伤及劣化衍化的影响,揭示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及聚丙烯纤维改善其高温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凝土的孔隙率、平均孔径不断增加,裂缝长度、宽度、面积及周长均有所发展,内部细观结构不断劣化,抗压强度随之降低;400℃高温作用后,PPHPC内部孔隙数量较HPC有所增加;X-CT图像直观表明PPHPC劣化滞后于HPC,PPHPC孔隙增长率及抗压强度损失率均较HPC低;受火温度与缺陷率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掺聚丙烯纤维可以改善HPC的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细观结构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 高温损伤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的射线检测技术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杨宝刚 金虎 +1 位作者 任华友 吴东流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28,共3页
简述了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面一些通用的射线检测方法 ,并通过对胶片射线照相技术、射线实时成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康普顿背散射成像技术等射线检测技术的系统介绍 ,展望了未来复合材料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射线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