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莹莹 王二君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分成肺癌组(135例)与肺炎组(69例),统计对比两组CT影像特征,分析CT薄层扫描以及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不规则形病灶、边界模糊、毛刺状边界、空泡、强化、血管侵犯占比均高于肺炎组(P<0.05);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P<0.05);CT薄层扫描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分期结果和病理结果kappa值为0.916,高于单一检查方式(P<0.05)。结论CT薄层扫描联合动态增强检查应用于周围型小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并能为临床分期鉴别提供可参考依据,便于临床早期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 薄层扫描 动态增强 周围型小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诊断学史上新的里程碑——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
2
作者 杨庆余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2-45,共4页
通过对电子计算机 X射线断层成像 (CT)技术的发明过程的描述 ,展现了科学发明在交叉学科取得重大成就的典型范例 。
关键词 像素 图像重建 数-模转换器 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 放射诊断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X射线荧光计算机断层成像的改进迭代重建算法
3
作者 刘亚楠 郭静 冯鹏 《无线互联科技》 2022年第6期124-127,共4页
针对X射线荧光计算机断层成像过程中散射噪声带来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迭代重建方法。该方法通过在似然函数中添加散射光子的统计噪声,建立散射噪声的投影矩阵,迭代过程中同时更新荧光图像和散射图像,达到精确估计散射噪声的目的,实现... 针对X射线荧光计算机断层成像过程中散射噪声带来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迭代重建方法。该方法通过在似然函数中添加散射光子的统计噪声,建立散射噪声的投影矩阵,迭代过程中同时更新荧光图像和散射图像,达到精确估计散射噪声的目的,实现有效重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相较极大似然-期望最大化算法,重建图像背景噪声低,感兴趣区域灰度分布均匀,视觉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计算机断层成像 散射 重建算法 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在纺织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郭伟娜 高彦涛 +1 位作者 胡文锋 吴湘济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05-112,共8页
传统光学成像或扫描电镜成像作为微观结构的分析方法只能观测到材料外观形貌,难以实现材料内部结构的三维表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为促进三维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X射... 传统光学成像或扫描电镜成像作为微观结构的分析方法只能观测到材料外观形貌,难以实现材料内部结构的三维表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为促进三维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XCT)在纺织应用上的测试设备、测试方式以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综述XCT技术在织物内部结构表征、辅助建模预测织物性能(热传递性、压缩性)以及纱线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最后总结XCT技术在纺织应用上的优缺点,同时针对XCT在纺织领域中研究的匮乏,对未来XCT技术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 结构表征 纺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患儿磁共振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特点 被引量:2
5
作者 葛欣 李迎欣 +1 位作者 周虹 王照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8期1505-1507,共3页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患儿磁共振(MRI)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成像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9月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9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CT检查,分析二者成像特点。结果79例疑似病毒性脑...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患儿磁共振(MRI)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成像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9月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9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CT检查,分析二者成像特点。结果79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经MRI检查发现,多发病灶44例,单发病灶10例,共检出病灶127个,直径范围0.3~11.0 cm,其中68个病灶直径≤1.0 cm。经CT检查发现多发病灶35例、单发病灶14例,共检出病灶90个,直径范围0.8~11.0 cm,其中30个病灶直径≤1.0 cm。MRI检查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漏诊率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病灶较小且多发,易累及基底核、丘脑、大脑半球及半卵圆中心,MRI检查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微小病灶具有良好检出率,且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漏诊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磁共振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应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马玉龙 李树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666-667,671,672,共4页
患者男性,68岁,因间断胸痛12d于2015年10月22日入住本科。患者缘于12d前大怒后出现胸痛,伴后背放射痛、低血压状态、恶心、呕吐,自服“速效救心丸”5粒后症状未能缓解。
关键词 应激性心肌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冠脉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X综合征中的应用
7
作者 马玉龙 李树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763-764,767,768,共4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间断胸闷、胸痛,伴气短1年,加重5d于2015年10月29日入住我科.患者于1年前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痛,伴气短、汗出,伴左侧肩背部酸胀感,无恶心、呕吐、发热、咳嗽等,休息3~5 min后症状好转,未予重视,此后症状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间断胸闷、胸痛,伴气短1年,加重5d于2015年10月29日入住我科.患者于1年前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痛,伴气短、汗出,伴左侧肩背部酸胀感,无恶心、呕吐、发热、咳嗽等,休息3~5 min后症状好转,未予重视,此后症状间断发作.5d前患者于活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休息约5 min可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行运动试验示:阳性,Ⅱ、Ⅲ、AVF、V4~V6导联ST段运动中、后动态改变(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20~0.25 mV,V4~V6导联ST压低0.1~0.2 mV),门诊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入我科.患高血压15年,血压最高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日口服尼群地平10 mg,2次/d,血压波动在130~140/80~90 mm Hg,否认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5年,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吸烟史20余年,每日30支左右,已戒烟10余年,饮酒史40余年,平均每天10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煤炭可选性分析研究
8
作者 李飞 董宪姝 +2 位作者 樊玉萍 贺斌 孙冬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6,共3页
介绍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X-CT)扫描技术的煤炭可选性分析方法,其优点是低成本、低耗时、安全性高和准确性高。对于选煤厂,这种方法可以指导现场及时的调整分选方法,并显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煤炭可选性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 CT值 密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计算机层析成像用X光高分辨探测器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魏彪 周密 +3 位作者 米德伶 潘英俊 陈伟民 于渝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47,共4页
探测器技术是计算机层析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阵CCD器件,采用 光纤和光纤面板进行光耦合及传输的扇形束线阵扫描X射线新型探测器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探测器具有结构紧凑、性能可靠且分辨力高(约50μm)等特点... 探测器技术是计算机层析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阵CCD器件,采用 光纤和光纤面板进行光耦合及传输的扇形束线阵扫描X射线新型探测器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探测器具有结构紧凑、性能可靠且分辨力高(约50μm)等特点,可以实际应用于工业X-CT系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探测器 计算机层析成像 面阵CCD 工业x—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药密度的工业计算机断层成像定量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宁 徐更光 +1 位作者 薛田 黄求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78-1982,共5页
针对中大口径弹药装药密度无损检测中壳体边缘效应的影响,提出采用建模修正和去壳修正两种方法,优化现有的密度对比法模型。对比两种修正方法的测量结果表明,对于钢制壳体弹药装药密度检测,去壳修正法的测量精度要优于建模修正法。研究... 针对中大口径弹药装药密度无损检测中壳体边缘效应的影响,提出采用建模修正和去壳修正两种方法,优化现有的密度对比法模型。对比两种修正方法的测量结果表明,对于钢制壳体弹药装药密度检测,去壳修正法的测量精度要优于建模修正法。研究内容对弹药装药局部密度的工业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工业计算机断层成像 装药密度 边缘效应 定量测量 射线硬化 射线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补偿的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空间分辨率增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保磊 杨民 傅健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4-1118,共5页
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CT)可以通过提高投影放大比来提高成像空间分辨率,但是对于一定尺寸的工件,随着放大比的增大容易引起投影截断,导致投影数据不完备,重建的图像存在伪影和衰减系数漂移。提出了一种投影补偿的方法来补全截断的投影数... 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CT)可以通过提高投影放大比来提高成像空间分辨率,但是对于一定尺寸的工件,随着放大比的增大容易引起投影截断,导致投影数据不完备,重建的图像存在伪影和衰减系数漂移。提出了一种投影补偿的方法来补全截断的投影数据。该方法对工件执行高放大比和低放大比两次扫描成像,其中低放大比下的投影数据没有被截断。在低放大比下执行低分辨率图像重建,将重建的CT图像数字放大并重投影以得到与高放大比下投影数据相匹配的截断投影的估计值。将估计出的截断投影与高放大比下的投影组合并进行滤波反投影重建,得到空间分辨率局部增强的显微CT图像。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x射线成像 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 投影补偿 空间分辨率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X线摄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12
作者 王霞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原发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澧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36例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均进行DR、CT、MRI检查,将检查...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原发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澧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36例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均进行DR、CT、MRI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3种影像学技术在良、恶性骨肿瘤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36例骨肿瘤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22例为良性肿瘤,14例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包括骨巨细胞瘤12例,脂肪瘤2例,骨血管瘤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3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黏液纤维瘤1例;恶性肿瘤包括骨肉瘤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淋巴瘤2例,长骨造釉细胞瘤2例。DR、CT、MRI对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对原发性良性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CT和MRI技术在原发性骨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各有优缺点,在良性骨肿瘤的诊断方面MRI和CT的诊断价值优于DR,所以掌握这3种不同影像类技术的特点,临床合理选择应用,有助于提高原发性骨肿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异机三维融合影像分析
13
作者 彭鳒侨 丘红英 +3 位作者 董伟强 刘襄平 晏颖 卢伟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6-791,793,共7页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结合预选的"外部特征点"以供下一步的混合"对焦",遵循"特征提取"、"图像对位"的步骤,实施"循点择面、循面分割"。这一"9点3面"立体定位配准方案的设计首先在几何学上被证明理论可行,并在实时工作站Mimics通过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和讯号叠加技术使图像融合最终实现。结果以肿瘤患者为例试验[PET+CT]3D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代谢状况和解剖结构的互补3D影像,获得54%的检出率,虽在定量分析方面低于2D同机[PET+CT]的检出率,但在定性分析角度具备同机[PET+CT]所没有的视觉功用。结论在[PE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ET+CT]立体融合仍未实现的状况下,[PET+CT]异机3D融合是同机[PET+CT]2D融合功能的必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成像对肾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孙昊 薛华丹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69-272,共4页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的问世与发展,是CT历史上的又一次革命。首先,球管旋转1周的时间已经缩短到亚秒量级,1次屏息可以完成整个躯干的扫描;第二,图像后处理功能迅猛发展,各种后处理软件不断完善,使CT不再...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的问世与发展,是CT历史上的又一次革命。首先,球管旋转1周的时间已经缩短到亚秒量级,1次屏息可以完成整个躯干的扫描;第二,图像后处理功能迅猛发展,各种后处理软件不断完善,使CT不再单是横断图像,各种三维后处理图像可以立体显示解剖与病变。由于肾脏血管平行于CT扫描层面,较其他垂直于扫描层面的血管更容易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肾脏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的护理体会
15
作者 宦欢 李毅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0B期46-47,共2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作为当今医疗影像学中最先进的设备,融合了PET的功能图像,又兼顾了CT的解剖图像,使两者合二为一,产生高清晰的融合影像,并...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作为当今医疗影像学中最先进的设备,融合了PET的功能图像,又兼顾了CT的解剖图像,使两者合二为一,产生高清晰的融合影像,并通过智能化合成分析,有效降低了PET或CT的误差。PET/CT应用最为广泛而成熟的领域是恶性肿瘤的诊断,尤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胃癌 检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回顾性心电门控胸腹联合主动脉血管造影图像质量 被引量:5
16
作者 孔令燕 薛华丹 +5 位作者 盛敏 王怡宁 刘炜 李烁 苏佰燕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目的评价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回顾性心电门控胸腹联合主动脉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的显示及放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本院行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 目的评价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回顾性心电门控胸腹联合主动脉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的显示及放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本院行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患者45例,其中回顾性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扫描患者23例,常规无心电门控主动脉CTA扫描患者22例,比较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主动脉根部、主动脉弓、腹主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分叉部位的主动脉强化CT值,比较两种不同扫描方式升主动脉部位图像噪音。采用3分制评分方法,对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并比较两种不同扫描方式的有效放射剂量。结果回顾性比较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及常规无心电门控血管造影主动脉4个不同部位的CT值差异无显著意义,主动脉根部分别为(280·8±63·4)和(329·3±43·2)HU,主动脉弓分别为(288·9±60·9)和(320·7±47·6)HU,腹主动脉起始部分别为(267·2±65·1)和(315·4±43·5)HU,主动脉分叉分别为(293·3±75·2)和(322·7±45·8)HU,均P>0·05;常规无心电门控主动脉CTA扫描图像噪音(11·8±2·5)HU小于回顾性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扫描的(19·3±4·8)HU,P=0·002。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扫描,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较高的可评价率,主动脉根部100%(23/23),冠状动脉83%(19/23);明显高于常规无心电门控主动脉CTA扫描,主动脉根部5%(1/22),冠状动脉0%(0/22),P<0·001。回顾性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扫描的有效射线剂量明显高于常规无心电门控主动脉CTA扫描(P=0·038)。结论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主动脉CTA扫描,可以使全主动脉得到良好的强化,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根部,并可评价冠状动脉,有效射线剂量高于无心电门控主动脉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成像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泽exaCTU——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
17
《汽车制造业》 2018年第1期19-19,共1页
温泽exaCTU是一款通用设计型设备,它的设计可使每一个用户都能选用合适的X射线源及探测器来定制自己的工业CT系统。135~450kV的射线源及相应的所有需求都可在机器内部进行配置。高性能的射线源为这款CT系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能量与灵... 温泽exaCTU是一款通用设计型设备,它的设计可使每一个用户都能选用合适的X射线源及探测器来定制自己的工业CT系统。135~450kV的射线源及相应的所有需求都可在机器内部进行配置。高性能的射线源为这款CT系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能量与灵活性。作为平稳系统而提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功率和灵活性。exaCTU可扫描更大密度的大零件,exaCTU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设备适用于所有需要以无损和实时的方式测试和评估内外部数据的工件,尤其适合于由塑料、复合材料、陶瓷、轻合金和钢材等制造的零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工业CT系统 扫描系统 x射线 成像设备 外部数据 复合材料 设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频X线机和中频X线机在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中应用分析
18
作者 刘道永 关峰 +2 位作者 牛延涛 牟文斌 温洋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7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分析工频X线机和中频X线机在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CR)中的图像质量,监测相应辐射剂量,比较两种X线机在CR摄影中的适用性。方法使用工频X线机和中频X线机摄取2~3岁小儿胸片共28例,分析图像质量,监测辐射剂量;并对两种X线机高压输出及I... 目的分析工频X线机和中频X线机在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CR)中的图像质量,监测相应辐射剂量,比较两种X线机在CR摄影中的适用性。方法使用工频X线机和中频X线机摄取2~3岁小儿胸片共28例,分析图像质量,监测辐射剂量;并对两种X线机高压输出及IP对X线吸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同工频X线机相比,中频X线机更易获得优质图像,且降低了辐射剂量。结论在CR应用中,中频X线机比工频X线机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工频x线机 中频x线机 x射线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域X射线激发荧光断层层析成像方法研究
19
作者 张伟 李长青 刘志朋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标为了能够在X射线激发荧光断层成像(XLCT)中同时重建荧光产率和荧光寿命参数分布,进行了时域XLCT方法研究。方法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CSPC)技术的时域XLCT方法 ,并建立了基于广义脉冲谱技术(GPST)的正向模型,通过... 目标为了能够在X射线激发荧光断层成像(XLCT)中同时重建荧光产率和荧光寿命参数分布,进行了时域XLCT方法研究。方法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CSPC)技术的时域XLCT方法 ,并建立了基于广义脉冲谱技术(GPST)的正向模型,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时域XLCT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能够同时获得荧光产率和荧光寿命参数分布,重建结果具有极高的重建精度和空间分辨率。结论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多组分荧光基团,时域XLCT方法能够同时成功重建荧光产率和寿命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 x射线 激发荧光 广义脉冲谱技术 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扇形X射线束的立木CT成像系统 被引量:14
20
作者 戚玉涵 徐佳鹤 +3 位作者 张星梅 葛浙东 李早芳 周玉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1-128,共8页
【目的】研制一套基于扇形X射线束的立木CT成像系统,将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对立木的扫描,实现立木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便于科研人员全面、准确了解木材的内部结构与缺陷特征,为木材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立木CT成像是根... 【目的】研制一套基于扇形X射线束的立木CT成像系统,将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对立木的扫描,实现立木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便于科研人员全面、准确了解木材的内部结构与缺陷特征,为木材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立木CT成像是根据木材不同构造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通过测定X射线在木材内的衰减系数,求解衰减系数值在立木断层上的二维分布矩阵,并将其变换为人眼可见的灰度图像,实现立木断层图像的成像。立木CT成像系统包括X射线源、X射线探测器、电动旋转台和中控计算机等,中控计算机作为控制处理单元对系统进行整体控制。在对立木进行扫描的过程中,X射线源与X射线探测器保持静止,被测立木置于电动旋转台的旋转中心,并随电动旋转台旋转;X射线源向被测立木投射出扇形X射线束,X射线探测器采集立木在不同旋转角度时透过立木的X射线强度;控制计算机通过USB总线向探测器下发数据采集命令,探测器将采集到的X射线强度数据转化为数字电信号上传给控制计算机,保存为数据库文件。为使探测器采集的X射线强度数据满足计算机层析图像重建的要求,需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探测器的暗场去除、探测器中响应异常坏道的补偿、通道响应一致性的校正以及立木断层线积分投影值的求取。立木CT成像系统采用的图像重建算法是基于扇形束等距离探测器的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结果】立木CT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为0.4 mm,能够检测立木的最大直径为29.5 cm。采用扇形X射线束分别对崖柏、红松和胶合板立木进行360°扫描试验,试验一验证了立木断层各角度下投影数据的有效性以及CT重建图像的合理性,试验二将立木横断面的实际图像与立木断层的重建图像进行对比,验证了立木断层重建图像的正确性。【结论】立木断层重建图像可清晰反映出立木断层的形状、内裂、年轮以及髓心等结构特征,图像质量能够满足科研人员对木材内部构造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计算机断层扫描 立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