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溶液结构的新方法 ⅡLi2SO4溶液的结构函数 被引量:6
1
作者 房艳 宋彭生 +2 位作者 雷亚川 杨波 房春晖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1-214,共4页
本文叙述了用θ- 2θ粉末衍射仪精确测定获得的 Li2 SO4 溶液实验衍射强度数据的校正方法和计算溶液结构函数 i(s)的具体步骤。由积分法和高角法联用获得了优化的标度因子 0 .2 62
关键词 溶液结构函数 硫酸锂 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溶液结构的新方法Ⅲ Li_2SO_4溶液的径向分布函数与模型计算 被引量:5
2
作者 房艳 杨波 +1 位作者 雷亚川 房春晖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83-387,共5页
本文用折合强度和径向分布函数概念分析了由粉末 X射线衍射技术测量的Li2 SO4· 2 0 H2 O溶液强度数据 ,讨论了径向分布函数的主要误差来源 ,给出了 1 5nm- 1 ≤s≤ 1 65nm- 1 范围内获得的由最小二乘法精修的溶液结构模型参数。
关键词 溶液结构 硫酸锂溶液 RDF 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X射线衍射技术在金属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玉彬 范国华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1-187,共7页
三维X射线衍射技术(3DXRD)是一种新兴的、先进的材料表征技术。该技术应用高能同步辐射X射线,可以表征块体材料的三维晶体结构和应力状态。同时测量是无损的,因此可以应用这一技术跟踪材料内部的微观组织随时间的演化(也就是四维的结构... 三维X射线衍射技术(3DXRD)是一种新兴的、先进的材料表征技术。该技术应用高能同步辐射X射线,可以表征块体材料的三维晶体结构和应力状态。同时测量是无损的,因此可以应用这一技术跟踪材料内部的微观组织随时间的演化(也就是四维的结构表征)。高强度同步辐射X射线还保证了能够对材料内部微米级结构的衍射信息进行快速、准确地测量。这一技术最早由前丹麦国家实验室材料研究部以及欧洲同步辐射研究中心(ESRF)共同研究开发。几年之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美国先进光子源(APS)研究开发了另外一类3DXRD技术。目前已经可以在几个大型的同步辐射中心应用3DXRD技术,例如ESRF、APS和日本的Spring-8。综述了3DXRD技术的由来、基本原理、技术指标,以及该技术在金属材料研究中的几个应用实例。最后简要介绍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x射线衍射技术 晶体结构 微观组织 塑性形变 再结晶形核及长大 晶粒长大 局部应力/应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科学家用X射线衍射技术破解了艾滋病病毒整合酶的三维结构
4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75,共1页
据中国军网2010年2月1日援引新华社伦敦2010年2月1日消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上报告了他们的这一研究成果。
关键词 x射线衍射技术 艾滋病病毒 三维结构 英国 整合酶 破解 家用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中的Rietveld方法及其在海洋矿物研究中的意义
5
作者 刘新波 《海洋地质动态》 1991年第7期18-19,共2页
X射线衍射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也是地质科学中研究矿物的一种基本手段。根据样品的不同,基本可分为两类,即单晶法和粉末法。单晶法主要用于矿物的晶体结构分析,但对样品的要求很严格,如单晶体的尺寸(0.1~1.0mm),无双晶、解理及结晶完好... X射线衍射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也是地质科学中研究矿物的一种基本手段。根据样品的不同,基本可分为两类,即单晶法和粉末法。单晶法主要用于矿物的晶体结构分析,但对样品的要求很严格,如单晶体的尺寸(0.1~1.0mm),无双晶、解理及结晶完好等,从而限制了其适用范围。粉末法对样品的要求不离,而且,它的应用及普及范围也很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法 海洋矿物 RIETVELD方法 x射线衍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基原丝预氧丝炭纤维微结构的几种新的X射线衍射散射定量表征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忠民 高宇 李向山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45-51,共7页
介绍几种新近开发的针对PAN基原丝、预氧丝和炭丝微结构和结构缺陷的X射线衍射与散射定量表征技术,它们是:纤维材料中柱状(椭球状)纳米取向微孔体积分数X射线小角散射定量表征方法;纤维材料中柱状(椭球状)纳米取向微孔取向角的小角散射... 介绍几种新近开发的针对PAN基原丝、预氧丝和炭丝微结构和结构缺陷的X射线衍射与散射定量表征技术,它们是:纤维材料中柱状(椭球状)纳米取向微孔体积分数X射线小角散射定量表征方法;纤维材料中柱状(椭球状)纳米取向微孔取向角的小角散射定量表征方法;预氧丝中链状相与环化相体积分数的小角衍射定量表征方法以及炭纤维中乱层石墨相与单层石墨相的X射线广角衍射定量表征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椭球状)微孔体积分数 微孔取向角 预氧丝环化相体积分数 乱层石墨与单层石墨 小角x射线衍射与散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O_x电致变色薄膜结构与性能的X射线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钟一叶 刘化然 +1 位作者 张欣 冯博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9-661,共3页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性能(光的透射、反射和吸收)通过外加电场或电流的作用,在包括可见光波长的某一波长范围内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氧化镍薄膜是目前发现的性能最好的电致变色材料之一,采用反应性磁控射频溅射法,利用金属镍作为靶材...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性能(光的透射、反射和吸收)通过外加电场或电流的作用,在包括可见光波长的某一波长范围内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氧化镍薄膜是目前发现的性能最好的电致变色材料之一,采用反应性磁控射频溅射法,利用金属镍作为靶材,在氮与氧混合气体中,通过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法制备氧化镍薄膜,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其结构,用循环伏安法对NiOx薄膜的电致变色过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 射频溅射 NiOx薄膜 x射线衍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安板闸遗址公园沉船考古木材保存状况评估研究
8
作者 张彤 郭宏 +2 位作者 李彤 赵庆尧 韩刘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1-506,共6页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进步,沉船文物持续被发现、发掘,其保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埋藏环境中的多种降解因素使考古木材的显微形态、化学组成、晶体结构以及物理力学性能均发生不可逆的转变,因此,在实施保护措施前对船木的保存状况进行...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进步,沉船文物持续被发现、发掘,其保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埋藏环境中的多种降解因素使考古木材的显微形态、化学组成、晶体结构以及物理力学性能均发生不可逆的转变,因此,在实施保护措施前对船木的保存状况进行准确评估至关重要。研究旨在确保江苏淮安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发掘的沉船文物得到有效的整体保存和保护,为此,选取了代表性的沉船考古木材样品,并对其降解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估。首先识别考古木材的用材树种,依据最大含水率(MWC)和基本密度(BD)初步划分降解等级;此外,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计算木材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并通过热重分析(TGA)测定考古木材的热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使用红外光谱技术(FTIR)检测木材化学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所选考古木材为樟木(Cinnamomum sp.),可分为轻度降解、中度降解和重度降解三个等级;健康木材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为58.87%,考古木材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为17.16%~36.42%,反映了考古木材纤维素结晶区的降解;健康木材的最大热解温度为366.73℃,考古木材的最大热解温度为340.38~365.67℃,表明考古木材中的大分子逐渐分解为小分子。红外光谱表明,在降解过程中半纤维素降解最为严重,在中、重度降解样品中,归属于半纤维素侧链乙酰基的1735 cm^(-1)处特征峰完全消失;随着降解程度增加,897 cm^(-1)特征峰强度逐渐降低,1424 cm^(-1)特征峰向低波数移动,表明纤维素的部分氢键随着降解程度的增加逐渐被破坏;木质素结构较为稳定,其中与芳香族骨架相关的特征峰强度显著增加,采用木质素与纤维素的比值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该研究对考古木材的保存状况进行了较直观的评价,为沉船后续保护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木材 保存状况 红外光谱技术 热重分析 x射线衍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层岩性识别与流体评价技术 被引量:9
9
作者 梁久红 张丽艳 +7 位作者 韩冰冰 杨世亮 李博 刘文精 张艳茹 陈晓晓 郭晶 董黛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3-169,共7页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层岩性组合复杂、非均质性强、孔隙流体赋存状态多样,这些特殊性造成储层岩性精细识别及流体准确评价难度大。为了有效解决研究区岩性识别和流体评价的难题,综合应用宏观观察、元素分析、薄片鉴定等岩性识别技术,...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层岩性组合复杂、非均质性强、孔隙流体赋存状态多样,这些特殊性造成储层岩性精细识别及流体准确评价难度大。为了有效解决研究区岩性识别和流体评价的难题,综合应用宏观观察、元素分析、薄片鉴定等岩性识别技术,总结典型岩性各项技术响应特征,建立起页岩油岩性识别组合技术,实现页岩油储层岩性精细识别;选取能够评价轻质烃类的气测录井、轻烃分析、岩石热解分析等技术的关键参数,将评价参数分别赋予不同权重,建立页岩油储层含油性综合指数,应用综合指数对页岩油储层含油性进行准确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成果为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层后期精细评价和“甜点”层段优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岩性识别 元素分析 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技术(xRD) 流体评价 气测录井 岩石热解 轻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of interface between TRC and existing concrete under a chloride dry-wet cycle environment 被引量:4
10
作者 LI Yao YIN Shi-ping LV Heng-l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876-890,共15页
Textile-reinforced concrete(TRC)is suitable to repair and reinforce concrete structures in harsh environments.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RC and existing concret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 Textile-reinforced concrete(TRC)is suitable to repair and reinforce concrete structures in harsh environments.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RC and existing concret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TRC.In this paper,a double-sided shear test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hloride dry-wet cycles on the average shear strength and slip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TRC and existing concrete,also considering the existing concrete strength,bond length,textile layer and short-cut fiber arrangements.In addition,X-ray diffraction(XRD)technolog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icroscopic matter at the interface in the corrosive environment.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face performance between TRC and existing concrete would decrease with continued chloride dry-wet cycles.Compared with the specimen with a single layer of textile reinforcement,the specimens with two layers of textile with added PVA or AR-glass short-cut fibers c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TRC layer and existing concrete.For the TRC with a single layer of textile,the average shear strength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bond length.In addition,the strength grade of the existing concrete had a minor effect on the interface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xtile-reinforced concrete chloride dry-wet cycles double-sided shear average shear strength interface slip x-ray diffraction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吕森林 邵龙义 +2 位作者 吴明红 焦正 JONES T P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扫描电镜技术(SEM/EDX)对北京PM10中的矿物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PM10中的矿物组分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季PM10中的矿物组成种类最多;秋季PM10中的矿物种类最少;在夏季PM10中,矿物的种类有所减少,... 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扫描电镜技术(SEM/EDX)对北京PM10中的矿物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PM10中的矿物组分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季PM10中的矿物组成种类最多;秋季PM10中的矿物种类最少;在夏季PM10中,矿物的种类有所减少,却有新的物种出现,如NH4Cl、K(NH4)Ca(SO4)2?H2O、As2O3?SO3等.粘土矿物是北京PM10中含量最高的矿物,石英的含量次之,其他依次为方解石、石膏、长石、白云石以及其他矿物颗粒;北京PM10中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复合颗粒,颗粒表面常有S、Cl元素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PM10) 矿物组分 x射线衍射技术(xRD) 扫描电镜(SEM/ED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valume在不同介质中腐蚀产物的形貌和成分分析对比及其对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主沉浮 魏云鹤 +5 位作者 于萍 郭晓玉 刘秀玉 王蕾蕾 崔巍 张长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0-22,共3页
利用二次电子成像技术分析了Galvalume镀层在NaCl,Na2SO4以及NaCl+Na2SO4介质中腐蚀产物的形貌,并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各种腐蚀产物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NaCl介质中的腐蚀产物主要为结构疏松的晶态物质,对镀层基本无保护作用;而在N... 利用二次电子成像技术分析了Galvalume镀层在NaCl,Na2SO4以及NaCl+Na2SO4介质中腐蚀产物的形貌,并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各种腐蚀产物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NaCl介质中的腐蚀产物主要为结构疏松的晶态物质,对镀层基本无保护作用;而在Na2SO4以及NaCl+Na2SO4介质中的腐蚀产物主要为结构致密的非晶态物质,对镀层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说明SO2-4的存在是形成致密非晶产物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valume 腐蚀产物 x射线衍射技术 二次电子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下玉米秸秆多元醇液化残渣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妍 王慧乐 +4 位作者 刘忠 赵会芳 俞莹莹 李静 童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1-916,共6页
长期以来,学者们致力于将玉米秸秆这类低品位的生物质资源向高附加值的化学品转化,提高其利用价值。对玉米秸秆进行常压酸催化多元醇液化试验,并对其所得液化残渣的主要组成成分、热解及纤维特性进行研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 长期以来,学者们致力于将玉米秸秆这类低品位的生物质资源向高附加值的化学品转化,提高其利用价值。对玉米秸秆进行常压酸催化多元醇液化试验,并对其所得液化残渣的主要组成成分、热解及纤维特性进行研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热重分析技术(TGA)、X射线衍射技术(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SEM)对玉米秸秆及其液化残渣的化学基团、热裂解产物、热失重情况、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检测分析。FTIR分析表明,液化残渣中三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几乎消失,其主要含有未液化完全的纤维素和三组分降解产生的小分子间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的大分子物质。Py-GC/MS表明,液化残渣热裂解产物中包含呋喃类(10.64%)、酚类(18.89%)、酮类(3.73%)、烃类(35.23%)、醇类(4.17%)、醛类(4.31%)、醚类(1.25%)和有机酸类(4.79%)及含S或N杂原子化合物(17.00%)等89种可识别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的含碳数高于玉米秸秆同类族化合物中的含碳数。通过TGA明确液化残渣热失重的情况,即加热阶段,其质量损失约为3%;快速失重阶段,质量损失非常明显,约为45%;缓慢失重阶段,质量损失不足4%;其发生热解的条件比玉米秸秆的更为苛刻。XRD结果可知,液化残渣的主峰和次峰消失,破坏了纤维素Ⅰ晶格结构,形成球磨纤维素。SEM图像表明,玉米秸秆经酸催化多元醇液化后生成杂乱无序、粗糙、不规则、呈颗粒状的液化残渣。综上,此条件下玉米秸秆几乎完全液化。这为液化残渣制备木质基炭材料给予理论基础与应用支持,促进了生物质资源全组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液化残渣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x射线衍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gel法制备掺钕钛酸铅铁电薄膜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长红 王卓 +3 位作者 姜付义 翟剑庞 仪修杰 韩建儒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采用sol gel法在P型Si(111)衬底上制备了Pb0.85Nd0.1TiO3(PNT)薄膜。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构和结晶性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薄膜的介电、铁电和绝缘性能。结果发现在600℃下退火1h的PNT薄膜呈钙钛矿结构;在0~5V范围内... 采用sol gel法在P型Si(111)衬底上制备了Pb0.85Nd0.1TiO3(PNT)薄膜。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构和结晶性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薄膜的介电、铁电和绝缘性能。结果发现在600℃下退火1h的PNT薄膜呈钙钛矿结构;在0~5V范围内,薄膜的漏电流密度小于1.00×10-5A/cm2;在±5V的偏压范围内,C V记忆窗口宽度为2V;在零电压下,时间保持长达105~106s;在室温100kHz下,其介电常数为31.60,介电损耗为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GEL法 铁电薄膜材料 PNT x射线衍射技术 退火温度 薄膜结构 结晶性 绝缘性能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条件下叶蜡石的相变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郝兆印 贾攀 +1 位作者 卢灿华 李颖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3年第3期59-63,共5页
采用微区X射线衍射技术 ,对在高温高压作用后有白云石套管隔热的叶蜡石材料进行了相变的测试 ,结果表明 ,叶蜡石受高温高压作用后主要相变成柯石英和方英石 ,同时还发现存在一种晶体acetylenedicarboxylicacid(C4H2 O4) ,没有发现蓝晶... 采用微区X射线衍射技术 ,对在高温高压作用后有白云石套管隔热的叶蜡石材料进行了相变的测试 ,结果表明 ,叶蜡石受高温高压作用后主要相变成柯石英和方英石 ,同时还发现存在一种晶体acetylenedicarboxylicacid(C4H2 O4) ,没有发现蓝晶石结构 ,说明白云石套管有绝热作用 ,能使叶蜡石层内壁的温度降低 ,使硬质合金顶锤表面的温度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叶蜡石 相变 微区x射线衍射技术 金刚石 超硬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军 傅子霞 袁海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46,共2页
针对工程上两种主要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半无损机械式中心盲孔法和无损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二者测量原理、应用范围及优缺点等。并通过对比测试几组具有不同性质试样的表面残余应力水平与分布,对这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进行... 针对工程上两种主要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半无损机械式中心盲孔法和无损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二者测量原理、应用范围及优缺点等。并通过对比测试几组具有不同性质试样的表面残余应力水平与分布,对这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应力测试 中心盲孔法 x射线衍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火焰喷涂钛-生物玻璃涂层残余应力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慕勤 庄明辉 +1 位作者 尹柯 王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67,共3页
采用高速火焰喷涂方法及涂层处理技术,以Ti6Al4V为基体,喷涂钛-生物玻璃(G),涂层经700℃晶化处理.采用基于掠入射X射线衍射分析(GIXRD)的残余应力分析方法测量涂层残余应力.高速火焰喷涂Ti/G涂层晶化处理后产生的残余应力均为压应力,其... 采用高速火焰喷涂方法及涂层处理技术,以Ti6Al4V为基体,喷涂钛-生物玻璃(G),涂层经700℃晶化处理.采用基于掠入射X射线衍射分析(GIXRD)的残余应力分析方法测量涂层残余应力.高速火焰喷涂Ti/G涂层晶化处理后产生的残余应力均为压应力,其值与生物玻璃含量成正比,与添加底釉生物玻璃粒度有关,G尺寸较大时,粒子飞行携带动能较大,产生残余压应力较大.结果表明,涂层的残余压应力是由于高速火焰喷涂速度快,粒子所带动能大,在涂层表面造成喷射冲击现象,形成喷射冲击残余压应力,这对提高涂层结合强度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火焰喷涂 生物玻璃 残余应力 掠入射x射线衍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奥氏体不锈钢喷丸引起的组织转变和两相残余应力测定 被引量:10
18
作者 高玉魁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8-21,共4页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304奥氏体不锈钢喷丸过程所引起的组织结构变化以及两相组织中每相的残余应力。试验结果表明,喷丸强化可使亚稳态304奥氏体材料表面发生γ→α转变,在相同的喷丸强度下转变量与喷丸弹丸种类规格关系很大,而且与...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304奥氏体不锈钢喷丸过程所引起的组织结构变化以及两相组织中每相的残余应力。试验结果表明,喷丸强化可使亚稳态304奥氏体材料表面发生γ→α转变,在相同的喷丸强度下转变量与喷丸弹丸种类规格关系很大,而且与喷丸时间有关;表面两相组织γ和α相各自的残余应力可采用X射线衍射应力仪进行测定,两相的残余应力数值相差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喷丸 组织转变 残余应力 测定 x射线衍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dmg)_2Cl_2]_3·[Co(dmg)_2Cl(OH)]·[Co(dmg) (phen)]·(H_2O)_4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宣文 王晓青 +2 位作者 王如骥 沈光球 沈德忠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6-489,共4页
本文合成了一个复杂的单核配合物 [Co(H2 dmg) 2 Cl2 ]3 ·[Co(H2 dmg) 2 Cl(OH) ]·[Co(Hdmg) (phen) ]·(H2 O) 4(H2 dmg =dimethylglyoxime,phen=1,10 Phenanthroline)。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获得其单晶结构。在单晶结构... 本文合成了一个复杂的单核配合物 [Co(H2 dmg) 2 Cl2 ]3 ·[Co(H2 dmg) 2 Cl(OH) ]·[Co(Hdmg) (phen) ]·(H2 O) 4(H2 dmg =dimethylglyoxime,phen=1,10 Phenanthroline)。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获得其单晶结构。在单晶结构中 ,每五个单核钴 (II)的配位结构形成一个重复单元 ,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单晶。其空间群为P 1,晶胞参数为a=1.3738nm ;b =1.4 396nm ;c =1.86 5 6nm。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相关光谱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mghCl2]3·[Co(amg)2Cl(OH)]·[Co(amg) (phen)]·(R2O)4 x射线衍射技术 晶体结构 钴(II) 配合物 丁二酮肟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水合稀土多硼酸盐Ln[B_5O_8(OH)_2](Ln=Pr,Nd)的合成与结构
20
作者 李林艳 廖复辉 +1 位作者 李国宝 林建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49-954,共6页
采用熔融硼酸法在200℃下合成了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新型水合稀土多硼酸盐,Ln[B5O8(OH)2](Ln=Pr,Nd),并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了它的结构。Ln[B5O8(OH)2]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它的基本构建单元(FBB)是由3个BO4和2个BO3组... 采用熔融硼酸法在200℃下合成了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新型水合稀土多硼酸盐,Ln[B5O8(OH)2](Ln=Pr,Nd),并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了它的结构。Ln[B5O8(OH)2]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它的基本构建单元(FBB)是由3个BO4和2个BO3组成的双三元环,[B5O12](2Δ+3T)。每一个FBB和邻近的4个FBB通过共用氧原子相连,形成了具有九元环窗口的层状硼酸根基团,稀土离子位于九元环中心附近。CSD:391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硼酸盐 水合 合成 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 层状结构 单斜晶系 稀土离子 FBB 空间群 P21 三元环 氧原子 硼酸根 CSD 晶体 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