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射线显微CT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小洁 钱付平 张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8,44,共5页
介绍了X射线显微CT(X-ray Micro-CT),包括概念、原理及特点。然后综述了Micro-CT在医学、地质学、材料学等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表明Micro-CT以其极高的分辨率可以对被扫描介质进行成像,再通过一定的算法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的三维... 介绍了X射线显微CT(X-ray Micro-CT),包括概念、原理及特点。然后综述了Micro-CT在医学、地质学、材料学等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表明Micro-CT以其极高的分辨率可以对被扫描介质进行成像,再通过一定的算法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的三维图像中可清晰地观测介质内部的微观几何结构,并可得出一系列的几何参数。最后分析了Micro-CT扩展应用(即对除尘用纤维滤料进行成像)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成像和数据处理的思路及存在的困难,Micro-CT是一项发展较成熟的技术,在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又由于纤维滤料的性质,使得Micro-CT对纤维滤料进行成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显微ct 应用现状 纤维滤料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肝癌X射线相衬CT图像分类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坤 张学良 +2 位作者 张岁霞 季学闻 刘慧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1-625,共5页
肝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癌症之一,传统医学影像设备因成像机制导致成像分辨率不足,对肝癌的检查和诊断具有较大的影响。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相衬显微CT成像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建立肝癌分类模型... 肝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癌症之一,传统医学影像设备因成像机制导致成像分辨率不足,对肝癌的检查和诊断具有较大的影响。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相衬显微CT成像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建立肝癌分类模型,为肝癌辅助诊断提供参考。收集弥漫型和溃疡型肝肿瘤X射线相衬图像各500幅,归一化和中值滤波后提取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灰度-梯度共生矩阵和灰度差分统计等灰度及纹理特征,并组合成融合特征,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进行机器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分类。使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等3种分类算法对肝癌图像进行分类,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和神经网络分类算法下分类准确率最高,达到99.5%,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有望帮助医生准确完成肝肿瘤类型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相衬ct 肝癌 特征提取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序列的围压TATB基PBX冲击损伤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本德 陈华 +2 位作者 张伟斌 张才鑫 刘晨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6-201,I0003,共7页
为研究高聚物黏结炸药(PBX)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损伤特性,以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TATB基PBX进行了动态冲击实验,利用X射线显微层析成像(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X?μCT)进行了损伤观测表征,基于CT图像序列并结合数字图像处... 为研究高聚物黏结炸药(PBX)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损伤特性,以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TATB基PBX进行了动态冲击实验,利用X射线显微层析成像(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X?μCT)进行了损伤观测表征,基于CT图像序列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对损伤裂纹进行了提取与三维重构,并提出一种基于CT图像序列的缺陷体积占比的损伤变量评价方法,对不同子弹冲击速度作用下的损伤变量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损伤裂纹沿着与端面约为60°方向由两端向中间延展,裂纹整体呈"沙漏"分布特征,且随着子弹冲击速度增加,裂纹延伸方向基本保持不变,由于炸药初始损伤的存在,损伤变量值并不一直增大,而是先减小再增大,后呈急剧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 冲击损伤 x射线层析成像(xct) 损伤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颗粒土微观力学行为试验的微型三轴试验仪 被引量:14
4
作者 程壮 王剑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3-1129,共7页
颗粒土的微观力学行为(如土颗粒的运动与破碎等)决定着其宏观应力-应变行为,如应变局部化、应力硬化等。为研究颗粒土的微观力学行为,开发了一台微型三轴试验装置。它的轴向加载系统由伺服控制的步进转动马达与涡轮传动的减速器组成,围... 颗粒土的微观力学行为(如土颗粒的运动与破碎等)决定着其宏观应力-应变行为,如应变局部化、应力硬化等。为研究颗粒土的微观力学行为,开发了一台微型三轴试验装置。它的轴向加载系统由伺服控制的步进转动马达与涡轮传动的减速器组成,围压由GDS压力控制器提供,压力室采用高透光率,高强度的轻质材料制成。借助于X射线显微CT及图像处理分析技术,该装置能实现对干砂土微尺寸试样(直径为8 mm,高度为16 mm)在三轴剪切条件下微观特性的无损检测。采用该三轴试验装置对粒径为0.60~1.18 mm的LBS(Leighton Buzzard sand)试样在1.5 MPa的围压下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试验装置测得应力-应变曲线合理,显微CT图像特征清晰,能够用于颗粒土体微观土力学行为的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三轴仪 x射线显微ct 无损检测 观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聚体大小分布对孔隙结构和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荣慧 房焕 +6 位作者 张中彬 蒋瑀霁 赵旭 单军 彭新华 孙波 周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6-485,共10页
土壤团聚体在外部和内部因素影响下发生团聚和破碎过程,形成不同大小分布的团聚体。团聚体大小分布的变化会改变土壤孔隙结构,影响各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的周转。选择三种长期施用不同量有机肥的红壤... 土壤团聚体在外部和内部因素影响下发生团聚和破碎过程,形成不同大小分布的团聚体。团聚体大小分布的变化会改变土壤孔隙结构,影响各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的周转。选择三种长期施用不同量有机肥的红壤(不施肥,CK;施低量有机肥,LM;施高量有机肥,HM),过不同大小孔径筛(5 mm,S_(5);2 mm,S_(2);0.5 mm,S_(0.5))改变团聚体的大小分布,然后填装土柱(直径2.9 cm、高度4 cm),填装容重为1.3 g·cm^(-3)。利用X射线显微CT(Computed Tomography)成像技术分析土壤的孔隙结构,采用室内培养法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结果表明,团聚体大小对孔隙结构有极显著的影响。相较于S_(5)和S_(2)处理,S_(0.5)处理土壤的大孔隙度(>16μm)降低了83.0%~93.9%,孔隙连通性降低了95%以上。而S_(5)和S_(2)处理的大孔隙度和孔隙连通性只在HM土壤中有显著差异,在CK和LM土壤中无显著差异。团聚体大小分布对土壤有机碳矿化量有显著影响。团聚体破碎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在CK土壤中,S_(0.5)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较S_(5)和S_(2)分别高64.2%和79.1%;在HM土壤中,S_(0.5)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较S_(5)和S_(2)分别高19.3%和14.1%。与之不同的是,在LM土壤中,S_(0.5)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S_(5)无显著差异,可能是受到孔隙结构的影响。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16~30μm孔隙的孔隙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团聚体大小分布的变化改变了土壤的孔隙结构,大团聚体破碎降低了填装土柱的大孔隙度。团聚体破碎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一部分原因是释放出了被保护的有机碳。此外,团聚体大小改变导致的孔隙结构变化可能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土壤团聚体 孔隙结构 土壤有机碳矿化 x射线显微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散土样和填装土柱及紧实程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荣慧 房焕 +4 位作者 蒋瑀霁 赵旭 彭新华 孙波 周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51-1560,共10页
土壤有机碳(SOC)矿化一般通过培养松散土样来测定,但是松散土样与原状土的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二者之间SOC矿化的关系尚不明确;通过填装土柱可以获得接近田间状态的土壤样品,但填装的紧实程度会改变土壤孔隙结构,因此可能影响SOC矿化。本... 土壤有机碳(SOC)矿化一般通过培养松散土样来测定,但是松散土样与原状土的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二者之间SOC矿化的关系尚不明确;通过填装土柱可以获得接近田间状态的土壤样品,但填装的紧实程度会改变土壤孔隙结构,因此可能影响SOC矿化。本研究首先以施用不同量有机肥的红壤为研究对象,设置松散土样和填装土柱两个处理,采用室内培养法比较二者之间SOC矿化的差异;然后选择其中一种土壤填装土柱,设置BD_(1.1)、BD_(1.3)、BD_(1.5)、BD_(1.7)四个紧实程度处理,容重分别为1.1、1.3、1.5和1.7g·cm^(–3),利用X射线显微CT(Computed Tomography,CT)成像技术分析土壤孔隙结构,分析紧实程度对土壤孔隙结构及SOC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散土样与填装土柱的SOC矿化量有显著差异,培养结束时(第57天),松散土样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约是填装土柱的4倍。紧实程度增加较大程度地降低了土壤的总孔隙度和大孔隙度(>16μm),降低比例分别为12.9%~17.4%和18.7%~88.5%;并且使充气孔隙度从63.6%降至8.2%,而充水孔隙度从36.4%增至91.8%。填装土柱的SOC矿化量随紧实程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培养结束时(第28天),BD_(1.5)的SOC矿化量最高。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SOC矿化量与总孔隙度、大孔隙度(>16μm)、充水孔隙度(Water-filled pore space,WFPS)或充气孔隙度(Air-filled pore space,AFPS)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当总孔隙度或大孔隙度低于46%或3.7%时,SOC矿化量随孔隙度增加而增加;反之,SOC矿化量随孔隙度增加而降低。SOC矿化量与WFPS或APFS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类似的规律,当WFPS为66%或AFPS为34%时,SOC矿化量最高。以上结果说明,通过培养松散土样测定SOC矿化将会高估田间SOC的矿化潜力;紧实程度的变化会改变土壤的孔隙结构进而影响填装土柱的SOC矿化;SOC矿化量与孔隙度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孔隙 x射线显微ct 充水孔隙度 土壤通气性 紧实程度 土壤有机碳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