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研究的新方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
1
作者 王文采 《物理实验》 1989年第3期128-131,共4页
1988年底,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一次对撞成功的喜讯,使我们受到极大的鼓舞。因为它不仅显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水平,而且为我国的高能物理、同步辐射及其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同步辐射是一种强辐射源。它具有强度高、亮度大、波段... 1988年底,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一次对撞成功的喜讯,使我们受到极大的鼓舞。因为它不仅显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水平,而且为我国的高能物理、同步辐射及其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同步辐射是一种强辐射源。它具有强度高、亮度大、波段覆盖范围宽、无杂质辐射线以及具有时间分辨性等许多优点,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分析 x射线 吸收 精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在土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周世伟 马义兵 +2 位作者 徐明岗 罗磊 张淑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由于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可以原位探测吸收原子的2~3个邻近配位壳层,获得目标元素的电子结构信息和化学结构信息,所以XAFS已成为微观领域最重要的结构分析工具,丰富了我们对元素的重要化学... 由于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可以原位探测吸收原子的2~3个邻近配位壳层,获得目标元素的电子结构信息和化学结构信息,所以XAFS已成为微观领域最重要的结构分析工具,丰富了我们对元素的重要化学性质和反应过程的认识。本文简述了XAFS的基本原理,探讨了样品制备、测试及数据分析等过程需关注的问题,重点综述了应用XAFS研究土壤重金属和营养元素的形态、土壤固一液界面的反应过程和机理,并指出其应用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的前景,旨在推动我国XAFS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由于土壤中界面反应的复杂性,XAFS应结合其他结构分析技术,结构分析技术应结合宏观数据和计算机模拟,土壤学应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阐明土壤组分在环境界面上的复杂反应过程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 元素形态 界面反应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光Ⅲ原型上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云 张继彦 +2 位作者 江少恩 王哲斌 蒲昱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6,共7页
介绍了在大型激光装置上进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谱压缩物态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以及为获得高质量EXAFS谱在神光Ⅲ原型装置上进行的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玻璃靶球、CH靶丸和金球作为EXAFS谱测量的背光源,通过多发次叠加、光子数... 介绍了在大型激光装置上进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谱压缩物态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以及为获得高质量EXAFS谱在神光Ⅲ原型装置上进行的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玻璃靶球、CH靶丸和金球作为EXAFS谱测量的背光源,通过多发次叠加、光子数累积的方法获得了信噪比良好的金属Ti在常温常压下的EXAFS谱,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实验测得的金属Ti EXAFS谱拟合结果与同步辐射实验拟合结果相吻合,表明实验设计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影响EXAFS谱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光子计数、测量系统谱分辨率、噪声以及实验器件上的瑕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x射线 大型激光装置 压缩物态 SGIII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铝铬合金局域结构的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研究
4
作者 陈才金 刘卫丽 +6 位作者 唐景昌 汪雷 徐纯一 何江平 胡晓风 胡天斗 刘涛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6期784-790,共7页
利用同步辐射X光测量了Fe-Mn-Al-Cr合金的MnlsNEXAFS谱,多重散射团簇(MSC)理论分析显示合金基体中的Mn和Fe分别以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微晶的形态存在,它们之间的耦合保证了合金是一种稳定的奥氏体钢.
关键词 铁锰铝铬合金 x射线吸收 精细结构 局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势阱与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5
作者 卞清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3,共2页
介绍了一维势阱的一个应用实例.
关键词 一维势阱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GaAs(111)表面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的多重散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少来 唐景昌 +1 位作者 曹松 汪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54-1058,共5页
利用多重散射团簇方法(MSC)计算了Cl/GaAs(111)吸附表面的Cl原子k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NEXAFS)。阐明了NEXAFS谱中各个弱结构的物理起源。根据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比较,求得吸附在顶位的氯原子和最近邻的镓原子的键长为(0.213±0... 利用多重散射团簇方法(MSC)计算了Cl/GaAs(111)吸附表面的Cl原子k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NEXAFS)。阐明了NEXAFS谱中各个弱结构的物理起源。根据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比较,求得吸附在顶位的氯原子和最近邻的镓原子的键长为(0.213±0.005)nm。这个结果在0.005nm的误差范围内将广延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FAS)实验谱的Fourier变换结果(0.217nm)和Slab模型计算的结果(0.208nm)合理地联系起来。此外,MSC计算求得衬底表面层Ga-As键长为(0.235±0.005)nm,证实Cl吸附引起GaAs(111)表面驰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CI/GaAs(111) 吸附表面 多重散射团簇方法 砷化镓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镍硼酸盐结构的EXAFS研究(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红艳 房春晖 +5 位作者 房艳 周永全 朱发岩 戈海文 杨子祥 唐玉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79-1986,共8页
由摩尔比分别为1:2和1:8的NiCl2·6H2O和Na2B4O7·10H2O作为反应物,合成两种非晶态镍硼酸盐,同时通过水热法合成β-Ni(OH)2.化学分析和热重-微商热重法(TG-DTG)分析结果确定两种非晶态镍硼酸盐的分子组成分别为NiO·0.8B2O3... 由摩尔比分别为1:2和1:8的NiCl2·6H2O和Na2B4O7·10H2O作为反应物,合成两种非晶态镍硼酸盐,同时通过水热法合成β-Ni(OH)2.化学分析和热重-微商热重法(TG-DTG)分析结果确定两种非晶态镍硼酸盐的分子组成分别为NiO·0.8B2O3·4.5H2O和NiO·B2O3·3H2O.激光拉曼(Raman)实验结果表明镍硼酸盐样品中主要存在的硼氧阴离子为B3O3(OH)52-和B2O(OH)62-.同步辐射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方法对样品进行结构解析,通过数据拟合给出样品中Ni原子周围近邻配位原子种类、配位数以及原子间距离.用不同晶体结构作为标准对两种非晶态镍硼酸盐进行拟合的结果表明,样品中Ni原子周围局域结构与Ni3B2O6晶体(ICSD No.31387)中的吻合较好.Ni原子周围配位原子为O、B和Ni,对于NiO·0.8B2O3·4.5H2O,配位数分别为5.7、3.8和3.8,配位距离分别为0.208、0.263和0.311 nm;对于NiO·B2O3·3H2O,配位数分别为6.0、4.0和4.0,配位距离分别为0.207、0.262和0.31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镍 氢氧化镍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局域结构 配位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70)Cu_(20)Fe_(10)合金微结构的XRD和XAFS研究
8
作者 卞清 王晓 +1 位作者 张明 郝绿原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7年第3期279-282,共4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MA(mechanical alloying)方法成功地制备了Al70Cu20Fe10纳米合金。在结构分析中,联合使用传统的XRD(X-ray diffraction)方法与新兴的XAFS(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s)技术,使XRD的长程有序结构和XAFS的特定原子近... 采用机械合金化MA(mechanical alloying)方法成功地制备了Al70Cu20Fe10纳米合金。在结构分析中,联合使用传统的XRD(X-ray diffraction)方法与新兴的XAFS(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s)技术,使XRD的长程有序结构和XAFS的特定原子近邻环境两个方面的信息相互补充、互为印证,有效地克服了高度无序体系结构分析的困难。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Al70Cu20Fe10(MA-10 h)合金中的化合物成分是体心四方结构的Al2Cu,Al70Cu20Fe10(MA-20 h和MA-40 h)合金中的化合物成分是简单立方结构的Cu9Al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机械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吸收谱测算锂氮共掺杂氧化锌薄膜局域电子结构
9
作者 申赫 王岩岩 +1 位作者 高铭 李东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8-225,共8页
为了实现对Li—N共掺杂p型ZnO薄膜的形成机制以及其稳定p型导电原因的揭示,利用X射线光电子谱及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测试对薄膜的局域电子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获得了Li—N成键及Li—N复合型受主形成的信号,利用光致... 为了实现对Li—N共掺杂p型ZnO薄膜的形成机制以及其稳定p型导电原因的揭示,利用X射线光电子谱及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测试对薄膜的局域电子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获得了Li—N成键及Li—N复合型受主形成的信号,利用光致发光测量计算其受主能级为122 mV。证实了薄膜中Li—N复合型受主的形成,而Li—N共掺杂p型ZnO良好的稳定性则归因于Li—N共掺杂在p型ZnO薄膜中实现了Li和N的成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P型掺杂 形成机制 稳定性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AFS研究Ni-B和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的退火晶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晓光 闫文胜 +2 位作者 钟文杰 张新夷 韦世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9-354,共6页
采用同步辐射 EXAFS技术定量地研究化学还原法制备的 Ni-B和 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中 Ni原子的局域环境结构随退火温度升高而产生的变化 .结果表明 ,对于 Ni-B和 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初始样品 :Ni-Ni最邻近配位壳层的平均键长 RNi—... 采用同步辐射 EXAFS技术定量地研究化学还原法制备的 Ni-B和 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中 Ni原子的局域环境结构随退火温度升高而产生的变化 .结果表明 ,对于 Ni-B和 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初始样品 :Ni-Ni最邻近配位壳层的平均键长 RNi— Ni、配位数 N、热无序σT、结构无序σS分别为 0 .2 75nm,1 1 .9,0 .0 0 69nm,0 .0 3 4 nm;0 .2 76nm,1 2 .4 ,0 .0 0 67nm,0 .0 3 5nm.Ni-B最邻近配位壳层的 RNi— B,N,σT,σS分别为 0 .2 1 5nm,2 .7,0 .0 0 55nm,0 .0 0 3 8nm;0 .2 1 4 nm,2 .9,0 .0 0 58nm,0 .0 0 4 2 nm.Ni— Ni配位的σS很大 ,是其 σT的 4~ 5倍 ,比 Ni-B配位的 σS大近一个数量级 .在 3 0 0℃退火后 ,Ni-B样品开始发生晶化生成晶态 Ni3 B,其 RNi— Ni和σS分别为 0 .2 54nm和 0 .0 1 1 nm,σS降低近 2倍 ;而 0 .3 %原子比的 Ce掺入后使 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的晶化温度升高 1 0 0℃左右 .在 50 0℃退火后 ,Ni-B样品的结构参数与 Ni箔的相近 ,但 Ni-Ce-B样品的 Ni-Ni配位的 σS仍为 0 .0 0 73 nm,Ni-B配位的 N为 1 .2 ,表明稀土元素 Ce(以Ce O2 存在 )显著增强了 Ni与 B的相互作用 ,且同时使退火晶化生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afs 超细非晶态合金 镍硼合金 铈硼合金 扩散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退火晶化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发光GaN纳米晶和晶体的XAFS研究
11
作者 张新夷 李忠瑞 +3 位作者 闫文胜 王晓光 韦世强 陆坤权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0,共4页
利用 XAFS(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方法研究六方的纳米晶和晶体 Ga N在 78K和 3 0 0 K温度下 Ga原子的局域配位环境结构 .对于第一近邻 Ga-N配位 ,纳米晶 Ga N的平均键长 R、配位数 N、热无序度σT 和结构无序度σS与晶体 Ga N的相近 ,... 利用 XAFS(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方法研究六方的纳米晶和晶体 Ga N在 78K和 3 0 0 K温度下 Ga原子的局域配位环境结构 .对于第一近邻 Ga-N配位 ,纳米晶 Ga N的平均键长 R、配位数 N、热无序度σT 和结构无序度σS与晶体 Ga N的相近 ,分别为 0 .194 nm、4 .0、0 .0 0 52 nm、0 .0 0 0 7nm ;当温度从 78K增加到 30 0 K,Ga N样品中 Ga-N配位的 σT 增加不多 ,小于 0 .0 0 0 5nm,表明第一近邻 Ga-N配位的共价键作用力较强 ,几乎不受温度和晶体状态的影响 .对于第二近邻 Ga-Ga配位 ,R为 0 .318nm,纳米晶 Ga N的σS( 0 .0 0 57nm )比晶体 Ga N的 ( 0 .0 0 1nm)大 0 .0 0 4 7nm;在78K和 30 0 K时 ,纳米晶 Ga N样品的 Ga-Ga配位的σT 分别为 0 .0 0 53nm和 0 .0 0 85nm,这一结果表明 Ga-Ga配位的σT受温度变化产生很大影响 .纳米晶 Ga N中 Ga原子的局域配位环境与晶体 Ga N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第二近邻 Ga-Ga配位的 σS相对较大 ,可能是由于纳米晶 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afs 局域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局域配位环境结构 蓝色发光氮化镓材料 纳米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吸收光谱及发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礼敦 《上海计量测试》 2007年第6期2-11,共10页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光谱,因其发生机理在不同能量段是不同的,故不同段有不同的用处,经历了一个数十年的发展过程。本文按其发展逐步深入地介绍了其各能量段的产生机理及由此可得的结构参数,择要介绍了它在一些领域...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光谱,因其发生机理在不同能量段是不同的,故不同段有不同的用处,经历了一个数十年的发展过程。本文按其发展逐步深入地介绍了其各能量段的产生机理及由此可得的结构参数,择要介绍了它在一些领域的应用及在技术和应用等各方面的发展近况,还简要总结了它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吸收光谱 精细结构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AlCuFe形成准晶体的XAFS定量分析
13
作者 卞清 张明 +2 位作者 李媛媛 徐云玲 钱丽英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0-544,共5页
为了准确辨别AlCuFe准晶体(QC)形成的相变过程,进而探索其形成机理,采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定量分析技术,计算不同球磨时间Al70Cu20Fe10合金中的Cu原子,以及700℃退火后的Cu和Fe原子的局域结构参数,并与X射线衍射(XRD)分析进行比... 为了准确辨别AlCuFe准晶体(QC)形成的相变过程,进而探索其形成机理,采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定量分析技术,计算不同球磨时间Al70Cu20Fe10合金中的Cu原子,以及700℃退火后的Cu和Fe原子的局域结构参数,并与X射线衍射(XRD)分析进行比对。结果表明,经过不同球磨时间,样品中Al和Cu首先形成Al2Cu金属间化合物,进而转化为Cu9Al4,Fe原子仍然是原来的体心立方(bcc)α-Fe结构。α-Fe与Al和Al2Cu经过退火处理化合为Al7Cu2Fe化合物,进而转变为QC;而长时间球磨产生的Cu9Al4退火后化合为稳定的Al(Cu,Fe)固溶体,不会形成Q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机械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EXAFS研究pH对Zn(Ⅱ)-TiO_2体系吸附和微观构型的影响
14
作者 高爽 陈灏 +1 位作者 何广智 潘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39-2444,共6页
应用延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方法,研究了不同pH对Zn(Ⅱ)在锐钛矿型TiO2表面吸附产物的微观构型的影响.宏观的吸附-解吸实验表明,随着pH值由5.8增大至6.8,吸附等温线明显升高,Freundlich吸附常数由1.345L/g增加到15.385L/g;而体系... 应用延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方法,研究了不同pH对Zn(Ⅱ)在锐钛矿型TiO2表面吸附产物的微观构型的影响.宏观的吸附-解吸实验表明,随着pH值由5.8增大至6.8,吸附等温线明显升高,Freundlich吸附常数由1.345L/g增加到15.385L/g;而体系的不可逆性逐渐降低,不可逆吸附系数(TⅡ)由0.43降低到0.23.不同pH条件下吸附样品的EXAFS结果表明,Zn(Ⅱ)主要通过共用水合离子及TiO2表面的O原子结合到TiO2表面上,第一配位层(Zn—O层)原子间距和配位数随着pH值增大逐渐降低,Zn(Ⅱ)在TiO2表面吸附形态从六配位向四配位转化;第二配位层(Zn—Ti层)分析结果表明,存在2个典型的Zn—Ti原子间距,即R1=0.319~0.334nm(双齿方式结合的强吸附)和R2=0.366~0.378nm(单齿方式结合的弱吸附),随着pH值的升高,强吸附位(CN1)逐渐减少而弱吸附位(CN2)逐渐增加,其比值由2.12降低至0.89,从而导致其在高pH值的条件下吸附量和可逆性明显增大.EXAFS结果从分子水平说明了该体系在不同pH值条件下表现出的可逆性差异是由于微观吸附状态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PH 吸附可逆性 Zn(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永磁合金Nd_9Fe_(85-x)B_6Mn_x的XAFS研究
15
作者 卞清 徐岚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2年第3期85-88,共4页
为了研究淬火速度及 Mn掺杂对纳米复合 Nd- Fe- B磁性材料微结构的影响 ,利用 XAFS技术对不同淬火速度的 Nd9Fe84.5B6Mn0 .5样品及退火和未退火的 Nd9Fe85-x B6Mnx( x=0 .5和 1 .0 )样品 ,进行了 Fe原子局域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 ,纳米... 为了研究淬火速度及 Mn掺杂对纳米复合 Nd- Fe- B磁性材料微结构的影响 ,利用 XAFS技术对不同淬火速度的 Nd9Fe84.5B6Mn0 .5样品及退火和未退火的 Nd9Fe85-x B6Mnx( x=0 .5和 1 .0 )样品 ,进行了 Fe原子局域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 ,纳米复合 Nd9Fe84.5B6Mn0 .5磁性材料随着淬火速度的增加 ,Fe原子的最近邻配位距离单调减小 ,而配位无序度的变化较为复杂。退火前 ,掺杂微量 Mn原子进入磁体的 Nd2 Fe14 B主相晶体结构 ,掺杂量不同对主相局域结构的影响有明显差异。退火后 ,Mn原子退出磁体的主相结构 ,进入晶界或产生富集 ,没有发现掺杂量不同对主相局域结构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NDFEB合金 交换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AFS法研究煤灰熔融过程中Fe元素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俊波 范浩杰 +2 位作者 刘俊杰 杨润东 张忠孝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2-437,468,共7页
采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对还原性气氛下高灰熔点和低灰熔点煤灰样的熔融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煤灰熔融过程中Fe的价态形式由Fe3+向Fe2+转变;高灰熔点煤灰样在熔融过程中Fe的价态变化大多发生在900~1 300℃的温度段... 采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对还原性气氛下高灰熔点和低灰熔点煤灰样的熔融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煤灰熔融过程中Fe的价态形式由Fe3+向Fe2+转变;高灰熔点煤灰样在熔融过程中Fe的价态变化大多发生在900~1 300℃的温度段,Fe由四面体配位向八面体配位转变;低灰熔点煤灰样熔融时,一部分Fe首先形成四面体配位,然后再向八面体配位转变;Fe元素的这些形态变化在熔融过程开始之前就已经发生;低灰熔点煤灰样在熔融过程中第1层配位Fe—O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只发生在完全熔融时刻,而高灰熔点煤灰样则没有明显观察到此配位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熔融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Fe元素 价态 结构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XAFS beamline of SSRF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海生 魏向军 +16 位作者 李炯 顾颂琦 张硕 汪丽华 马静远 李丽娜 高倩 司锐 孙凡飞 王宇 宋飞 徐洪杰 余笑寒 邹杨 王建强 姜政 黄宇营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10,共7页
The BL14W1 beamline at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SSRF) is an X-ray absorption finestructure(XAFS) beamline, for investigating atomic local structure, which is demanded extensively in the fields of physic... The BL14W1 beamline at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SSRF) is an X-ray absorption finestructure(XAFS) beamline, for investigating atomic local structure, which is demanded extensively in the fields of physics, chemistry, materials scienc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so on. The beamline is based on a 38-pole wiggler with the maximum magnetic field of 1.2 T. X-rays of 4.5–40 ke V can be extracted by the optical scheme consisting of white beam vertical collimating mirror, liquid-nitrogen-cooled double crystal monochromator of Si(111) and Si(311), toroidal focusing mirror and higher harmonics rejection mirror. The maximum photon flux about 5 × 1012photons/s at the sample at 10 ke V, with a beam size of 0.3 mm × 0.3 mm. The beamline is equipped with four types of detectors for experiments in either transmission or fluorescence mode. At present,quick-XAFS, grazing incidence XAFS, X-ray emission spectroscopy, high-pressure XAFS and time-resolved X-ray excited optical luminescence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同步辐射装置 xafs 光束线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光源 双晶单色器 x射线激发 SS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AFS study of Cu^(2+) in aqueous solution of CuBr_2 被引量:3
18
作者 DAI Binbin WANG Qian MA Jingyuan LI Jiong ZHANG Shuo HUANG Yuying HUANG Wei WU Guozhong ZOU Yang JIANG Zheng XU Hongjie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29-133,共5页
Copper ion is the essential microelement to many organisms. In this paper, the local structure of Cu2+ in CuBr2 aqueous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Copper ion is the essential microelement to many organisms. In this paper, the local structure of Cu2+ in CuBr2 aqueous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XAFS) technique. XANES (X-ray Absorption Near Edge Structure) spectra indicate that charge transfer from Br- to Cu2+ decreases with the solution concentration, which lead to a shift of the absorption edge. The shoulder appearing at the rising edge proves to be characteristic of a tetragonal distortion. The Fourier transform magnitudes of EXAFS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data of Cu species suggest that more Cu-Br bonds may exist in high concentrations. A fivefold coordination configuration like a pyramid is used as the fitting parameter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ion numbers, the proportion of Cu-O and Cu-Br is 4:1 in the saturated solution. The Br atom is on the equatorial plane of the model. The fitting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afs 水溶液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 xANES 傅立叶变换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AFS and SR-XRD study on Cu occupation sites in Zn_(1-x)Cu_xO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s 被引量:4
19
作者 YANG Chen ZHANG Bin +5 位作者 WANG Jianzhong SHI Liqun CHENG Huansheng YANG Tieying WEN Wen HU Fengchu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65-69,共5页
ZnO films, doped with 2.9 atom% Cu, were prepared by radio frequency magnetron sputtering on sapphire substrate at different substrate temperatures. No magnetic impurities such as Fe, Co and Ni were found in the PIXE ... ZnO films, doped with 2.9 atom% Cu, were prepared by radio frequency magnetron sputtering on sapphire substrate at different substrate temperatures. No magnetic impurities such as Fe, Co and Ni were found in the PIXE spectra. The ZnO:Cu films possessed the wurtzite ZnO structure. No precipitates such as CuO and Cu2O or Cu cluster, were observed by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diffraction in the ZnO:Cu films.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EXAFS) analysis showed that Cu atom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ZnO crystal lattice by occupying the sites of Zn a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 Exafs 铜薄膜 稀磁半导体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地盘 ZnO薄膜 射频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AFS applications in semiconductors
20
作者 WEI Shi-Qiang SUN Zhi-Hu +3 位作者 PAN Zhi-Yun ZHANG Xin-Yi YAN Wen-Sheng ZHONG Wen-Jie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6期370-388,共19页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XAFS) has experienced a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and has proven to be a powerfu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 nowadays. In this review, the XAFS basic princ...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XAFS) has experienced a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and has proven to be a powerfu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 nowadays. In this review, the XAFS basic principles including the theory, the data analysis, and the experiment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detail. To show its strength as a local structure probe, the XAFS applications in semiconductors are summarized comprehensively, that is, thin films, quantum wells and dots, dilute magnetic semiconductors, and so on. In addition, certain new XAFS-related techniques, such as in-situ XAFS, micro-XAFS, and time-resolved XAFS are also sh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afs应用 半导体 x射线吸收 基本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