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卢保德 刘德云 +3 位作者 付伟金 玉镇源 陆浩源 程继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XRCC3)rs861539(C〉T)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201例膀胱癌患者(病例组)及20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XRCC3 rs861539(C〉T... 目的探讨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XRCC3)rs861539(C〉T)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201例膀胱癌患者(病例组)及20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XRCC3 rs861539(C〉T)的基因型,比较各基因型与膀胱癌发病风险以及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同时分层分析其与吸烟的关系。结果病例组XRCC3 rs861539位点CC、CT、TT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5.6%、13.9%、0.5%,对照组分别为93%、6.5%、0.5%,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因型CC相比,携带突变等位基因T的基因型(CT+TT)发生膀胱癌的风险增加3.077倍(OR 95%CI:1.452-6.882,P〈0.05);XRCC3 rs861539基因型在吸烟及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XRCC3 rs861539多态性可能增加膀胱癌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3遗传变异与喉癌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尼力帕尔.阿力木 王玲玲 +1 位作者 张波 阿依恒.曲库尔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9期511-514,共4页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3 Thr 241 Met(rs861539)遗传变异与喉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Multiplex SNaPshot技术(多重单碱基延伸反应技术)对60例喉癌患者和120名正常人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基因型携带者喉...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3 Thr 241 Met(rs861539)遗传变异与喉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Multiplex SNaPshot技术(多重单碱基延伸反应技术)对60例喉癌患者和120名正常人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基因型携带者喉癌的发病风险,以及与吸烟交互对喉癌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XRCC3 24l Met等位基因增加了喉癌发病风险,与XRCC3 241Thr/Thr基因型携带者相比,至少携带一个241 Met等位基因的个体罹患喉癌的OR为4.27,95%CI为1.49~12.18。结论XRCC3Thr 241 Met单核苷酸多态是喉癌的遗传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DNA修复 变异(遗传学) x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张墨轩 冯帆 +3 位作者 潘景臻 崔洪玮 张健 刘伟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2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3(XRCC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5例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10例颅脑外伤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及瘤旁证实为正常脑组织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瘤及正常... 目的探讨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3(XRCC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5例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10例颅脑外伤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及瘤旁证实为正常脑组织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标本中XRCC3的表达;分析XRCC3表达与胶质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XRCC3表达水平胶质瘤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正常脑组织XRCC3高表达率为20.0%,胶质瘤组织高表达率为5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胶质瘤XRCC3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KPS评分无关(P均>0.05);病理分级Ⅲ~Ⅳ级胶质瘤XRCC3高表达率为64.7%,Ⅰ~Ⅱ级高表达率为35.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XRCC3低表达胶质瘤患者生存时间(68±3.08)个月,高表达生存时间(24±7.10)个月,两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胶质瘤组织XRCC3表达增高,且XRCC3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及患者生存期相关,有可能成为新的胶质瘤预后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3 病理分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和3型β微管蛋白分子检测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4
作者 尹志永 杨大勇 +3 位作者 杨立丰 李华 王铁军 陈丽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l)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分子检测在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48例经病理...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l)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分子检测在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48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胸水或静脉血中ERCC1、RRM1和TUBB3的表达量,根据表达情况选择化疗方案:对照组则均采用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经过2个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疾病进展、生存获益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和总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PS评分、PS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不同系统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病理组织的ERCC1、RRM1和TUBB3表达水平用于指导晚期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但在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不显著.建议进一步探索标志物指导下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 3型β微管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表达水平进行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顺铂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刚 周海榆 《循证医学》 CSCD 2010年第1期28-31,共4页
1 文献来源 Cobo M, Isla D, Massuti B, et al. Cisplatin based on quantitative excision Customizing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 mRNA expression: A phase m trial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J Clin Oncol,2007,25... 1 文献来源 Cobo M, Isla D, Massuti B, et al. Cisplatin based on quantitative excision Customizing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 mRNA expression: A phase m trial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J Clin Oncol,2007,25(19):2747-27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
6
作者 张敏 齐名 +3 位作者 车敦发 管海宏 胡文星 邓德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中DNA修复基因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布,探讨其对SLE易感性的影响及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的关联程度。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检测39例中国汉族SLE...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中DNA修复基因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布,探讨其对SLE易感性的影响及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的关联程度。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检测39例中国汉族SLE患者和40例中国汉族健康人的XRCC1基因多态位点Arg194Trp、Arg280His和Arg399G1n的SNP型别。结果 SLE组XRCC1多态位点Arg399G1n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XRCC1多态位点Arg194Trp与SLE患者的血液系统损害及抗SS-A抗体的存在相关(P<0.05)。结论 XRCC1基因SNP与SLE发生及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DNA修复 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DNA损伤修复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唐耘天 李辛平 +3 位作者 刘天奇 杨建荣 罗建强 梁中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PCR-RFLP法检测15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和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DNA损伤修复酶基因的表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XRCC1 Arg399Gln位点野生型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PCR-RFLP法检测15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和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DNA损伤修复酶基因的表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XRCC1 Arg399Gln位点野生型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XRCC1(Arg194Trp、Arg280His)、hOGG1Ser326Cys位点多态性型别在两组中出现的频率相近(P>0.05);各基因位点不同表型者的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相比,P均>0.05。结论 DNA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无明确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DNA修复基因 基因多态性 DNA氧化损伤 8-羟基脱氧鸟苷 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基因 人8-羟基鸟嘌呤修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CC1基因Arg194Trp位点多态性与胃癌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钟兰 黄涛 +4 位作者 谢贤和 符生苗 高允锁 吴华 钟佩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X射线损伤交叉互补蛋白1(XRCC1)Arg194Trp位点多态性与胃癌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胃癌患者8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XRCC1基因Arg194Trp位点基因型。所有患者术后接受以... 目的探讨X射线损伤交叉互补蛋白1(XRCC1)Arg194Trp位点多态性与胃癌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胃癌患者8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XRCC1基因Arg194Trp位点基因型。所有患者术后接受以奥沙利铂为主的一线化疗方案,根据化疗效果分为化疗敏感者和化疗耐药者,分析XRCC1基因Arg194Trp位点多态性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XRCC1基因Arg194Trp位点存在Arg/Arg、Arg/Trp、Trp/Trp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42.5%(34/80)、50.0%(40/80)、7.5%(6/80);三种基因型分布满足HardyWeiberg基因遗传平衡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Arg/Arg、Arg/Trp、Trp/Trp基因型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TNM分期、化疗方案等临床病理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0例患者中,化疗敏感(完全缓解+部分缓解)39例(48.8%),耐药(稳定+进展)41例(51.2%);Arg/Trp、Trp/Trp基因型者化疗敏感率均显著高于Arg/Arg者(P均<0.05),Arg/Trp与Trp/Trp基因型患者化疗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RCC1基因Arg194Trp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有关;检测Arg194Trp位点多态性可为胃癌化疗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x射线损伤交叉互补蛋白1 单核苷酸多态性 铂类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CC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放疗敏感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陈森明 罗招云 +1 位作者 陈楚芝 章耀鸿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了解食管鳞癌患者的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1,XRCC1)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提取175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D... 目的了解食管鳞癌患者的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1,XRCC1)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提取175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DNA,通过特异性引物PCR扩增XR CC1的4个SNP所在基因片段,测序及BLAST多态性分析,并与放疗结果相结合,分析SNP与放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175例食管鳞癌患者中有112例能成功扩增并测序XR CC1中4个SNP位点。112例患者全组放疗近期有效率为84.8%,其中,4个SNP位点均未变异的基因型组有效率为74.3%,有1个以上SNP变异的基因型组有效率为89.6%(χ^(2)=4.389,P=0.036);单独第4个SNP位点(G28152 A,Arg399Gln)变异的基因型组和所有含第4个SNP位点变异组有效率分别为91.2%和91.5%,与未变异的基因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4,P=0.045和X2=4.451,P=0.035)。结论XRCC1中SNP变异基因型组与食管鳞癌患者放疗敏感性相关。其中,第4个SNP位点变异的基因型可能是放疗敏感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放射治疗 放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TP53、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NSCLC铂类药物疗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重娟 梁月琴 金醒昉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85-90,共6页
非小细胞肺癌(NSCLC)铂类药物的疗效与DNA损伤修复基因、抑癌基因等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有关。在DNA损伤修复基因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rs11615、rs3212986、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5(ER⁃CC5)rs17655以及人类X射线交错互... 非小细胞肺癌(NSCLC)铂类药物的疗效与DNA损伤修复基因、抑癌基因等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有关。在DNA损伤修复基因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rs11615、rs3212986、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5(ER⁃CC5)rs17655以及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3 rs861539的SNPs与NSCLC铂类药物疗效之间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 rs13181 CC、rs1799793 AG/AA基因型的NSCLC患者接受铂类药物后具有更好的总生存期(OS)。ERCC5 rs1047768 TT、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 rs25487 GG基因型的患者接受铂类药物治疗后表现出更好的OS、无进展生存期或客观缓解率。此外,TP53 rs1042522 CC、ATP结合盒亚科B运载体1基因rs1045642 CC基因型的患者接受铂类药物治疗也表现出更好的疗效,这些位点均可能成为铂类药物治疗NSCLC疗效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修复基因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 抑癌基因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XRCC1和ERCC1表达与同期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张耀文 周福有 +5 位作者 徐瑞平 李铭 郑志勇 任润川 孙荣刚 郑安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1357-1361,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l)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l)的蛋白表达与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治疗前98例ESCC组织标本中XRCCl和ERCCl蛋白表达。Ka...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l)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l)的蛋白表达与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治疗前98例ESCC组织标本中XRCCl和ERCCl蛋白表达。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法检验表达的生存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XRCCl、ERCCl阳性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两者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024,P=0.811)。XRCCl蛋白在ESCC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56/98)、13.3%(4/30)(χ2=17.702,P=0.000)。ER-CCI蛋白在ESCC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36/98)、10%(3/30)(χ2=7.749,P=0.006)。XRCCl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ERCCl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4.9%(31/6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17.2%(5/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3,P=0.004)。XRCCl表达阳性组、阴性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总生存期相似(r=0.894,P=0.344;χ2=0.266,P=0.606)。ERCCl阴性表达组的有效率为90.3%(56/62),较阳性表达组的80.5%(29/36)略有升高(χ2=1.888,P=0.169)。ERCCl表达阳性组、阴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5个月(95%CI:18.559—31.441个月)、39个月(95%CI:29.313~48.687个月),阴性组明显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4,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Cl表达与生存期密切相关,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10,95%CI:1.180~3.450)。结论ERCCl表达与放化疗疗效相关,阳性表达的患者与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CC1单核苷酸多态及单体型分布与乳腺癌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明娟 陈坤 +6 位作者 张爽爽 张勇晶 任艳军 徐虹 姚开颜 李其龙 马新源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70-376,共7页
目的:探讨X线交叉互补基因1(XRCC 1)外显子C 26304T、G 27466A和G 28152A三处最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 le nucleotide po lym orph ism,SNP)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84例乳腺癌患者组和以1∶3... 目的:探讨X线交叉互补基因1(XRCC 1)外显子C 26304T、G 27466A和G 28152A三处最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 le nucleotide po lym orph ism,SNP)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84例乳腺癌患者组和以1∶3成组频数匹配原则获得的252例对照组进行研究,XRCC 1 C 26304T、G 27466A和G 28152A SNPs基因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o lym 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 ent length po lym orph ism,PCR-RFLP)分析方法。单体型分布采用EH linkage softw are 1.2分析软件进行预测和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组和对照组吸烟状况分布差异有显著性,病例组曾经或现在吸烟个体比例7.1%明显高于对照组2.0%(P<0.05),性别、年龄、饮酒状况及一二级亲属家族恶性肿瘤史等基本特征因素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 26304T、G 27466A和G 28152A SNPs多态基因型和多态等位基因分布在两组间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经上述因素校正后,XRCC 1 SNPs与乳腺癌发病没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应用EH linkage softw are 1.2单体型分析软件显示,XRCC 1 SNPs在各组内均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CGG、CGA、CAG和TGG是最常见的4类单体型。单体型组间分布同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XRCC 1 C 26304T、G 27466A和G 28152A SNPs与乳腺癌的风险没有相关关系,各SNPs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CGG、CGA、CAG和TGG是最常见的4类单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等位基因 x线交叉互补基因1 DNA修复基因 基因多态 单体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3
作者 邢舴 呼群 +3 位作者 苏乌云 赵海燕 王华 张称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目前靶向治疗已经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EGFR)突变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关于免疫组化相关指标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文中旨在分析NSCLC组织中人类胸苷酸合成酶(TS)、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ERCC1)、β... 目的目前靶向治疗已经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EGFR)突变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关于免疫组化相关指标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文中旨在分析NSCLC组织中人类胸苷酸合成酶(TS)、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ERCC1)、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RRM1)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初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并行EGFR突变检测的336例肺癌患者,进行EGFR 29种基因突变检测,EGFR基因存在突变的患者则为突变组,而无基因突变的患者则为无突变组。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的染色,比较2组肺癌组织中上述4种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突变组患者138例(41.07%),无突变组患者198例(58.93%)。突变组、无突变组患者TS和β-tubulin-Ⅲ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2%vs 39.39%、44.2%vs 60.1%,P<0.05)。EGFR突变与TS低表达、β-tubulin-Ⅲ低表达相关(r=-0.332、-0.157,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EGFR突变的风险是男性患者2.109倍[OR=2.109、95%CI:1.268~3.509],腺癌患者EGFR突变的风险是腺鳞癌的24.265倍[OR=24.265,95%CI:3.508~167.845],鳞癌患者EGFR突变的风险是腺癌的15.2倍[OR=15.200,95%CI:4.480~51.569],肺穿刺患者EGFR突变发生是手术患者的2.364倍[OR=2.364,95%CI:1.266~4.413],TS低表达的患者EGFR突变的风险是高表达患者的6.171倍[OR=6.171,95%CI:3.145~12.109]。结论 NSCLC组织中TS和β-tubulin-Ⅲ的低表达可以提示EGFR基因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人类胸苷酸合成酶 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 β-微管蛋白Ⅲ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 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与ERCC1基因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惠 张树鹏 +6 位作者 谢玲 王剑蓉 郑燕影 陈劼 孙怡 赵苏苏 赖仁胜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103例NSCLC组织腊块,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RCC1 mRNA,用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结果 103例中EGFR突变27例,...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103例NSCLC组织腊块,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RCC1 mRNA,用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结果 103例中EGFR突变27例,未突变76例。27例EGFR突变型中,ERCC1基因高表达10例,低表达17例;76例EGFR野生型中,ERCC1基因高表达42例,低表达34例。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ERCC1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对siRNA抑制ERCC1基因表达的A549细胞增殖、凋亡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莹 仇秦威 +1 位作者 贺智敏 谷依学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9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顺铂(cDDP)对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抑制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基因表达的A549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并探讨cDDP对siRNA抑制ERCC1基因表达的A549细胞化疗敏感性。方法根据ERCC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的siRNA(分别命名... 目的观察顺铂(cDDP)对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抑制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基因表达的A549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并探讨cDDP对siRNA抑制ERCC1基因表达的A549细胞化疗敏感性。方法根据ERCC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的siRNA(分别命名为S1、S2、S3),同时合成阴性对照siRNA(命名NC)。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采用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转染法进行S1、S2、S3、S1+S2+S3及NC转染,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ERCC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NC相比,S1、S2、S3及S1+S2+S3均能下调ERCC1表达,但S1+S2+S3下降最显著。用NC及S1+S2+S3转染A549细胞,24 h后加入0、0.5、1、2、4、8μg/mL的cDDP,采用MTS法计算细胞生存率及cDDP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A549细胞转染后48 h加4μg/mL的cDDP,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加入0、0.5、1、2、4、8μg/mL的cDDP,NC转染的A549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3.21%、94.86%±7.14%、89.79%±3.29%、66.67%±5.40%、33.31%±1.79%、19.12%±0.41%,S1+S2+S3转染的A549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6.53%、71.63%±8.23%、59.33%±0.94%、37.42%±1.57%、19.41%±1.41%、12.75%±0.27%,相同cDDP浓度下A549细胞存活率比较,P均<0.05;S1+S2+S3、NC转染细胞的IC50分别为(1.25±0.11)、(3.09±0.36)μg/mL,二者比较,P<0.01。未加cDDP时,NC与S1+S2+S3转染A54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06%±1.79%、14.96%±0.47%,加入cDDP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61%±1.98%、43.90%±3.01%,二者比较,P均<0.05。结论 cDDP能降低siRNA抑制ERCC1基因表达的A549细胞增殖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cDDP对siRNA抑制ERCC1基因表达的A549细胞化疗敏感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RNA干扰 顺铂 肺肿瘤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因联合检测对晚期胃癌个体化化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坤和 高瑛 顾渊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6期1059-1060,共2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β微管蛋白Ⅲ基因(TUBB3)联合检测对晚期胃癌个体化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晚期胃癌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根据ERCC1、TU...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β微管蛋白Ⅲ基因(TUBB3)联合检测对晚期胃癌个体化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晚期胃癌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根据ERCC1、TUBB3基因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对照组不进行基因检测,采用DCF方案化疗;21d为1个周期。两组均化疗≥4个周期。观察比较两组的化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68.00%,高于对照组的56.0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与化疗相关的死亡事件,化疗的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黏膜炎、肝肾功能损害、心脏毒性等方面。其中两组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黏膜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和TUBB3联合检测并基于其的化疗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具有安全性高、毒副反应少的优点,可提高化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基因检测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β微管蛋白Ⅲ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I-FP法检测肿瘤患者ERCC1 Asn118Asn基因多态性
17
作者 张菊 李丁 +4 位作者 李小惠 张贺龙 郭宴海 颜真 刘文超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敏感、全面的ERCC1 Asn118Asn基因多态性检测新方法,用于预测肿瘤患者对铂类的耐药性。方法以ERCC1基因第4个外显子Asn118Asn的一对引物行PCR扩增227例临床样本DNA,将荧光偏振检测技术与模板指导的末端延伸反应(TD I-...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敏感、全面的ERCC1 Asn118Asn基因多态性检测新方法,用于预测肿瘤患者对铂类的耐药性。方法以ERCC1基因第4个外显子Asn118Asn的一对引物行PCR扩增227例临床样本DNA,将荧光偏振检测技术与模板指导的末端延伸反应(TD I-FP)结合,应用探针杂交延伸反应对临床样本扩增产物进行ERCC1 Asn118Asn基因多态性检测,并以DNA序列测定验证检测结果。结果227例临床样本DNA中,119例(52.4%)ERCC1 Asn118Asn基因为C/C纯合子(AAC)基因型,88例(38.8%)为C/T杂合子基因型,20例(8.8%)为T/T纯合子(AAT)基因型。但DNA序列测定法检出杂合子基因型仅33例。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特异性较好、操作简便、无需标记探针的临床标本ERCC1 Asn118Asn基因多态性检测新方法,有望用于肿瘤患者铂类耐药性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 基因多态性 模板指导 荧光偏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LOX、XRCC5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柳琴 韦薇 +3 位作者 张敏敏 杨华伟 唐玮 刘剑仑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8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OX)及其相互作用蛋白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5(XRCC5)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70例,取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OX、XRCC5表达,分析LO...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OX)及其相互作用蛋白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5(XRCC5)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70例,取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OX、XRCC5表达,分析LOX阳性表达与XRCC5阳性表达的关系及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LOX、XRCC5阳性表达率及其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LOX阳性表达与XRCC5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36,P<0.01)。LOX相对表达量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组织病理分级无关(P均>0.05)。XRCC5相对表达量与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分级无关(P均<0.05)。LOX阳性表达者和(或)XRCC5阳性表达者总生存率均低于LOX阴性表达者和(或)XRCC5阴性表达者(P均<0.05)。结论乳腺癌组织LOX、XRCC5表达升高,二者表达变化可协同促进乳腺癌侵袭和转移,并有可能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赖氨酰氧化酶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5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ERCC1表达水平对患者术前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善平 李太原 +3 位作者 钟武 张磊 方传发 夏来阳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9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癌组织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mRNA表达水平对术前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RT-q PCR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中ERCC1 mRNA表达水平。患者术前行XELO...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癌组织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mRNA表达水平对术前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RT-q PCR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中ERCC1 mRNA表达水平。患者术前行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3个疗程后,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化疗疗效,按照疗效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两组ERCC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42例入组患者完成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化疗有效率57.14%;结直肠癌组织中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淋巴结有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有效率为53.3%(16/30),淋巴结无转移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为66.7%(8/12);两者比较,P>0.05。有效组ERCC1 mRNA表达水平为2.332±1.370,无效组为4.113±1.637,有效组低于无效组(t=3.793,P<0.05)。结论 ERCC1 mRNA低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新辅助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CC1与胶质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纪建永 范月超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5期88-90,共3页
DNA修复系统的发现为探讨肿瘤的发生机制开启了新的思路。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与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下降有密切关系。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l)是一个主要参与碱基切除修复(BER)的DNA修复基因,其修复通路异常可造成不同程度的... DNA修复系统的发现为探讨肿瘤的发生机制开启了新的思路。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与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下降有密切关系。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l)是一个主要参与碱基切除修复(BER)的DNA修复基因,其修复通路异常可造成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和基因结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