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巫溪至陕西镇坪高速公路设计难点及对策措施
1
作者 祝建平 邹云 杨勇 《公路交通技术》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为解决山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受控因素诸多的高速公路建设难题,以重庆巫溪至陕西镇坪高速公路总体设计为例,针对勘测难、设计难、施工难的问题,详细介绍了该类项目勘察设计的重难点及其设计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在复杂山区高速公路施工... 为解决山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受控因素诸多的高速公路建设难题,以重庆巫溪至陕西镇坪高速公路总体设计为例,针对勘测难、设计难、施工难的问题,详细介绍了该类项目勘察设计的重难点及其设计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在复杂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前,精细化总体设计和专业化细部设计显得尤其重要;2)设计时应加强总体协调和方案比选,做好设计优化及专业间统筹衔接;3)加强地质调查,重视复杂山区桥梁、隧道、弃土场及施工便道的动态设计,确保勘察与设计的有机结合;4)通过全面的总体设计和优化设计,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重丘区 巫镇高速 总体设计 优化设计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苏锡常都市圈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夏语曼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有力的连接纽带,高职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科技创新资源等,经济发展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现实要求,同时随着区域一体化经济的发展,研究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苏锡常都...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有力的连接纽带,高职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科技创新资源等,经济发展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现实要求,同时随着区域一体化经济的发展,研究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苏锡常都市圈作为发达地区之一,经济发展带有其明显特征,分析了苏锡常都市圈经济发展与当地高职教育发展的特征,提出了二者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索了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加强二者协同发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锡常都市圈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汉—巫溪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生物地层特征及分层对比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红岩 郭伟 +5 位作者 梁峰 赵群 刘德勋 周杰 杜东 皮淑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33,共7页
要实现我国"十三五"页岩气产量发展目标(2020年年产300×10~8 m^3),亟需寻找新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四川盆地东部宣汉—巫溪页岩气矿权区块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为进一步分析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 要实现我国"十三五"页岩气产量发展目标(2020年年产300×10~8 m^3),亟需寻找新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四川盆地东部宣汉—巫溪页岩气矿权区块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为进一步分析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地层的发育特征,通过对巫溪、田坝等剖面的野外地质踏勘,TOC、含气量等分析化验,古生物化石鉴定和精细地层对比,得出了巫溪和涪陵一带同属一个沉积中心、巫溪地区TOC>2%的富有机质页岩累计厚度超过90 m的认识。进而针对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系难以区分的难题,根据区域地层特征和笔石带序列对复杂构造区典型井——巫溪2井的页岩储层进行了精细划带,确定了8个笔石带,即五峰组的WF2笔石带—龙马溪组LM9笔石带。结论认为:该区生物地层基本稳定,优质页岩主要位于WF2(Dicellograptus complexus)—LM6(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笔石带,但同时在大巴山南缘优质页岩的横向分布仍存在着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宣汉—巫溪地区 页岩气 笔石带序列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生物地层 分层对比 巫溪2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旅游区规划应把握的宏观问题——以无锡斗山旅游区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成新 王格芳 姚士谋 《规划师》 2004年第6期83-85,共3页
区位、资源、市场、组织等要素共同构成城郊旅游区发展的复合条件系统,决定着旅游区的可达性、可观性和可持续发展。无锡斗山旅游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具有丰富、独特的人文景观,市场规模的可支撑性非常强,规划实施的可行性较强。
关键词 城郊旅游区 城郊旅游区规划 无锡斗山 城市空间 人文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主城区开敞空间规划布局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胡明星 马菀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
本文根据开敞空间的规模及服务范围,将无锡市主城区的开敞空间分为城市级、社区级、邻里级,从"可达性"角度对各级别现状开敞空间布局进行研究。针对各级别开敞空间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建立开敞空间规划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基于... 本文根据开敞空间的规模及服务范围,将无锡市主城区的开敞空间分为城市级、社区级、邻里级,从"可达性"角度对各级别现状开敞空间布局进行研究。针对各级别开敞空间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建立开敞空间规划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数据库对各级开敞空间规划布局进行综合评价,将GIS综合评价的分析成果用于指导无锡市主城区开敞空间系统的规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敞空间 可达性 规划布局 GIS 无锡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以苏锡常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肖为周 黄富民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43,共4页
通过分析苏锡常都市圈的地理区位,研究了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建设对引导都市圈城镇空间格局的形成、促进苏锡常都市圈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引导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带协调发展、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苏锡常都市圈 轨道交通 建设 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于复合功能的苏锡常都市圈绿化系统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小钊 吴弋 +1 位作者 张彧 陈京京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11期8-12,19,共6页
在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以都市圈为代表的跨行政区绿化空间不断被挤压和侵占,生态安全与城市发展面临的矛盾与冲突与日俱增。在当今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苏锡常都市圈为例,在城乡绿化空间复合功能理念指导下,出于对区... 在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以都市圈为代表的跨行政区绿化空间不断被挤压和侵占,生态安全与城市发展面临的矛盾与冲突与日俱增。在当今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苏锡常都市圈为例,在城乡绿化空间复合功能理念指导下,出于对区域发展矛盾和发展诉求的研判,提出了基于复合功能导向的都市圈绿化系统构建方法,并详细论述了优化山水格局、织补生态空间、耦合组群发展需求的绿化体系和完善典型空间绿化模式等构建策略与途径,旨在探索区域层面绿化系统规划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复合功能 绿化系统 苏锡常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苏锡常都市圈绿化系统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申世广 刘小钊 范晨璟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11期20-25,共6页
从维持区域生态过程的完整性、预防生态系统退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保障区域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出发,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苏锡常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较大的林地和水域为生态绿化用地的扩张"源&quo... 从维持区域生态过程的完整性、预防生态系统退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保障区域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出发,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苏锡常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较大的林地和水域为生态绿化用地的扩张"源",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了苏锡常都市圈生态绿化用地的安全格局,以阻力因子的阻力值发生明显突变的点作为不同生态安全水平生态绿化用地的划分依据,最终获得高、中、低3种水平绿化用地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核、一带、五脉、十廊、多斑块"的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的苏锡常都市圈绿化系统布局结构。该研究为大尺度区域的绿化系统空间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整体解决跨多个行政区绿化系统规划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绿化用地 生态安全格局 绿化系统 苏锡常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构建——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被引量:31
9
作者 刘颂 何蓓 《风景园林》 2017年第8期98-104,共7页
区域绿色基础设施普遍被视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其构建方法对于其功能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具有需求数据量小、分析与规划匹配度高等优势,成为近年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在分析MSPA应用原理的基础上,... 区域绿色基础设施普遍被视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其构建方法对于其功能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具有需求数据量小、分析与规划匹配度高等优势,成为近年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在分析MSPA应用原理的基础上,整合遥感、GIS技术,通过绿色基础设施要素提取、景观连接度评价、最小路径分析对生态廊道进行分级,并以长三角苏锡常地区为例,验证技术框架的可行性,得到苏锡常区域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空间结构,并对网络结构提出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区域绿色基础设施 构建方法 苏锡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新视野中的传统民居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轶群 《华中建筑》 2006年第11期121-124,共4页
该文论述了新世纪中新的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及时传统民居研究的新需求,分析了以往传统民居研究之不足,结合人类文化学、历史学的新方法论成果,提出新世纪民居再研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并以湖南省湘西地区沅水中上游的“五溪”地区民居为例... 该文论述了新世纪中新的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及时传统民居研究的新需求,分析了以往传统民居研究之不足,结合人类文化学、历史学的新方法论成果,提出新世纪民居再研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并以湖南省湘西地区沅水中上游的“五溪”地区民居为例初步探讨了民居研究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人类文化学 历史学 五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生态引领下的无锡生态城示范区控规及城市设计实践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毅 叶兴平 《上海城市规划》 2013年第2期49-54,共6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最直接的法定依据,是有效落实低碳生态发展理念的关键手段。结合江苏省无锡生态城示范区控规及城市设计实践,系统总结了空间布局优化、交通组织、生态建设、资源利用、节能减排、地块开发建设引导等方...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最直接的法定依据,是有效落实低碳生态发展理念的关键手段。结合江苏省无锡生态城示范区控规及城市设计实践,系统总结了空间布局优化、交通组织、生态建设、资源利用、节能减排、地块开发建设引导等方面落实低碳生态要求的具体做法。旨在抛砖引玉,希望"低碳生态"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能够在规划编制领域得到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关注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生态城示范区 低碳生态 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微承压水开采地面沉降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陶芸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2年第2期80-86,92,共8页
根据苏锡常地区微承压含水层的基本特征与地下水开采诱发地面沉降的机理,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确定开采微承压水的主要压缩层位,以及开采微承压水诱发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开采微承压水对诱发地面沉降的影响程度.结合微承... 根据苏锡常地区微承压含水层的基本特征与地下水开采诱发地面沉降的机理,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确定开采微承压水的主要压缩层位,以及开采微承压水诱发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开采微承压水对诱发地面沉降的影响程度.结合微承压水开采示范工程,假定水位埋深降至微承压含水层顶板条件下定量计算地面沉降量,并从示范工程地面沉降实测数据分析了开采微承压水诱发地面沉降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开采 地面沉降效应 微承压水 苏锡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态势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亚琴 李娟 《体育科技》 2009年第1期70-72,75,共4页
近年来,崇尚健身、追求个性的生活理念,是都市人民缓解工作压力的一种生活有效方式,2008年的奥运,更加体现和激发了全民的奥运精神,推动了健身行业的发展,掀起了健身市场热。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 近年来,崇尚健身、追求个性的生活理念,是都市人民缓解工作压力的一种生活有效方式,2008年的奥运,更加体现和激发了全民的奥运精神,推动了健身行业的发展,掀起了健身市场热。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苏、锡、常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体育健身俱乐部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从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态势,主客观因素分析三地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状况,找出其存在的不足,旨为江苏省体育健身市场有序、健康地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锡、常地区 体育健身俱乐部 发展态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锡常都市圈高等职业教育聚优发展的内容、目标与实践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萍 《职教发展研究》 2023年第4期88-96,共9页
《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的颁布实施,为苏锡常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建设范例和先行经验的特殊意义。完成相关建设任务后,职业教育还需要一个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创... 《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的颁布实施,为苏锡常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建设范例和先行经验的特殊意义。完成相关建设任务后,职业教育还需要一个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理念,聚优发展就是这样的创新理念。高职教育聚优发展对苏锡常都市圈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区域独有优势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形成要素和资源聚优,区域优势与职教改革优势互促互进。聚优发展的关键特征是高质量,核心动能靠发展,示范意义在于样板,实践进路应着力于创造协同性、提升适应性、增强辐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锡常都市圈 高等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样板 协同性 适应性 辐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开发区的发展方向与功能定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合生 虞孝感 许刚 《现代城市研究》 1998年第6期27-30,61,共5页
从无锡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实际出发,根据国内外开发区建设的经验,本文论述了无锡市开发区的发展方向与功能定位: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开放性经济为龙头,良好的基础设施为依托,较高的生活质量和优化的生态环境为保证,建设成... 从无锡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实际出发,根据国内外开发区建设的经验,本文论述了无锡市开发区的发展方向与功能定位: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开放性经济为龙头,良好的基础设施为依托,较高的生活质量和优化的生态环境为保证,建设成为无锡经济新的增长区、高新技术的密集区、改革开放的示范区、现代化的新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 外向型经济 定位 无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五大提升”工程 被引量:1
16
作者 毕鸣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3-66,共4页
思政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改善思政教学效果是学生切实提升思政课程的获得感,是现阶段思政教育的一大重点。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需要融合“五大发... 思政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改善思政教学效果是学生切实提升思政课程的获得感,是现阶段思政教育的一大重点。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需要融合“五大发展理念”,需要与“课程思政”相配合,需要做好“统筹布局、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从而更好地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锡常都市圈 职业教育 思政课程 “五大提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清明路清宁矮塔斜拉桥拉索区横梁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德义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年第5期42-43,64,共3页
该文结合无锡清明路矮塔斜拉桥主桥的方案设计,针对桥面宽度30m,单根索力超过1000t,主梁索距为7m的矮塔斜拉桥索区横梁进行空间及平面受力分析,通过分析对比,得出准确的横梁受力特性及横向钢束配置。
关键词 矮塔斜拉桥 索区 横梁 设计 无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北地区页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斌 刘树根 +6 位作者 冉波 李智武 叶玥豪 李金玺 姜磊 王瀚 唐卫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36-2944,共9页
为了查明渝东北城口—巫溪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中稀土元素的特征、来源及其地质意义,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渝东北城口明中地区11件页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进行测试,结合前人所测巫溪田坝地... 为了查明渝东北城口—巫溪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中稀土元素的特征、来源及其地质意义,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渝东北城口明中地区11件页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进行测试,结合前人所测巫溪田坝地区12件稀土、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全面分析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空间分布规律及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渝东北城口—巫溪地区页岩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五峰组页岩中的稀土元素略低于龙马溪组;稀土元素总量∑REE与Sc,Ti,Cr,Zn,Zr,Nb,Th,Hf,T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元素呈明显正相关,反映了研究区页岩中稀土元素的来源主要为陆源碎屑;在五峰组页岩早期沉积速率、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比值的突变界面,可能是都匀运动(加里东运动第2幕)的影响范围延伸至该地区所出现的沉积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页岩 五峰组—龙马溪组 城口—巫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中心城区雨水管网改造规划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晓铃 佘步存 胡邦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2年第9期168-169,174,共3页
无锡市中心城区雨水管网改造规划是水网平原地区建成区雨水管网改造的缩影,规划区四面环水,人口、建筑密度大,实施条件复杂。综合分析区块排水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通过划分集水分区,调整排水方向,结合地铁施工、控源截污等重点工程建设快... 无锡市中心城区雨水管网改造规划是水网平原地区建成区雨水管网改造的缩影,规划区四面环水,人口、建筑密度大,实施条件复杂。综合分析区块排水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通过划分集水分区,调整排水方向,结合地铁施工、控源截污等重点工程建设快速排水通道,提高老城区排水系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地区 中心城区 雨水管网 改造 规划 无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锡常都市圈客运一体化实践与思考
20
作者 白炳东 蒋大治 《现代交通技术》 2015年第1期47-50,共4页
苏锡常都市圈的地理区位、人口集聚程度、社会经济以及城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决定了其在区域交通网中的突出地位。文章对苏锡常都市圈客运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对都市圈城乡客运枢纽和换乘体系构建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 苏锡常都市圈的地理区位、人口集聚程度、社会经济以及城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决定了其在区域交通网中的突出地位。文章对苏锡常都市圈客运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对都市圈城乡客运枢纽和换乘体系构建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加快苏锡常都市圈客运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锡常都市圈 客运一体化 换乘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