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梅丸及其单味药有效成分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任娜 韩秀珍 +3 位作者 刘溦溦 李岩 李水洪 商洪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3,共6页
乌梅丸载于我国东汉时期的一部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该方由乌梅、细辛、桂枝、黄连、黄柏、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蜀椒10种中药组成,其主要功效为暖肝调中,清上温下。临床研究中多以其加减方或... 乌梅丸载于我国东汉时期的一部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该方由乌梅、细辛、桂枝、黄连、黄柏、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蜀椒10种中药组成,其主要功效为暖肝调中,清上温下。临床研究中多以其加减方或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癌、肠息肉等多个消化系统疾病。现代药理学显示,乌梅丸治疗胃肠疾病发挥着抗炎、抗氧化、保护胃黏膜、抗肿瘤、抗溃疡等重要药理作用。借助文献报道,从该方临床报道、方剂组成中各药物有效成分与消化系统疾病药理研究、动物实验报道等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根据相关报道中该方的有效成分,总结出该方药物运用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有效成分,并通过其药理成分阐释该方的组方配伍规律,以期为乌梅丸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有效成分 组方配伍 消化系统疾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乌梅丸对结直肠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钰涵 靳明明 吕昌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4-188,共5页
加减乌梅丸作为在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方剂之一,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分别从古籍文献与现代医家思想总结加减乌梅丸对结直肠癌治疗的中医理论基础;从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如腹泻、便秘便血、情志不振、纳呆乏力),改善放射性直肠炎相关症状... 加减乌梅丸作为在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方剂之一,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分别从古籍文献与现代医家思想总结加减乌梅丸对结直肠癌治疗的中医理论基础;从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如腹泻、便秘便血、情志不振、纳呆乏力),改善放射性直肠炎相关症状,降低结直肠癌总体复发率,防止肠道多发性息肉癌变等要点对加减乌梅丸在临床上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作用进行阐述;并对其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signal transducer and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 p65)、凋亡相关因子(factor related apoptosis,Fas)蛋白、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ligand,FasL)蛋白、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蛋白、氨基酸末端激酶/Wnt(Jun N-terminal kinase,JNK/Wingless/Integrated,Wnt)通路、白介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等实验研究方面展开综述,期望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加减乌梅丸有关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乌梅 乌梅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梅丸对乳腺癌肺转移及转移微环境核心信号转导分子的影响
3
作者 王萍 任美玲 +2 位作者 吴紫葶 李锦超 杨海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I0021-I0023,共11页
目的通过与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卡培他滨的比较,分析乌梅丸对小鼠乳腺癌肺转移微环境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对微环境中核心信号转导分子的影响。方法采用luciferase稳转小鼠乳腺癌细胞4T1接种于SPF级Balb/c雌性小鼠的第2对乳腺脂肪垫内建立... 目的通过与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卡培他滨的比较,分析乌梅丸对小鼠乳腺癌肺转移微环境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对微环境中核心信号转导分子的影响。方法采用luciferase稳转小鼠乳腺癌细胞4T1接种于SPF级Balb/c雌性小鼠的第2对乳腺脂肪垫内建立乳腺癌动物模型,分为药物观察组(临床折算剂量的乌梅丸)、药物对照组(临床折算剂量的卡培他滨)和空白对照组。利用生物发光活体成像技术观察乳腺癌在接种原位及肺部的生长转移情况。利用Agilent表达谱芯片检测了乳腺癌肺部转移微环境中的基因表达情况,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乌梅丸与卡培他滨干预后肺部转移微环境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乌梅丸对肺部转移微环境中核心信号转导分子的影响。利用STRING在线分析系统等分析获得核心信号转导分子。最后通过RT-PCR、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了这些信号转导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小鼠乳腺癌接种处荧光面积逐渐增大,显示肿瘤体积在不断增加;在第30天时间点上空白对照组的荧光分布分散,已超出原发接种灶附近,表示肿瘤存在明显转移情况,较药物观察组与药物对照组明显。药物观察组、药物对照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共有23个共同调控基因,但药物观察组所影响的基因明显少于药物对照组,二者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本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pathway无共同条目。通过分析药物观察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获得的123个差异表达基因的信号转导网络,首要推荐核心基因为AGT、CCL20、CXCL9、CXCL10、HTR1B。RT-PCR结果显示药物观察组AGT、CCL20、CXCL9、CXCL10、HTR1B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药物观察组的核心基因呈现低表达趋势,其中CCL20与CXCL1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印迹结果同样显示了药物观察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核心基因蛋白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AGT、CCL20和CXCL10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能一定程度上抑制乳腺癌的肺转移,其对肺部转移微环境基因表达的影响与卡培他滨有显著的差异;乌梅丸抑制肺转移微环境中AGT、CCL20、CXCL9、CXCL10、HTR1B等核心信号转导分子的表达可能是其抗乳腺癌肺转移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卡培他滨 乳腺癌 转移微环境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梅丸治疗恶性肿瘤寒热错杂阶段的经验探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沛瑾 刘丽星 +3 位作者 王前 张庆林 李淏 冯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53-155,共3页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并且以目前的治疗手段难以彻底根治,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本人及家人造成了巨大压力。冯利教授提出恶性肿瘤三阶段的思想,认为第三阶段为寒热错杂阶段,病机较为复杂,往往涉及多个脏腑。而乌梅...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并且以目前的治疗手段难以彻底根治,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本人及家人造成了巨大压力。冯利教授提出恶性肿瘤三阶段的思想,认为第三阶段为寒热错杂阶段,病机较为复杂,往往涉及多个脏腑。而乌梅丸在《伤寒论》中虽为治疗蛔厥的要方,但蕴含多种组方思想,可寒热并用、清上温下,在临床中以乌梅丸为主方治疗恶性肿瘤第三阶段的患者,可调其寒热、燮理阴阳,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三阶段 寒热错杂 乌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厚朴汤、栀子豆豉汤合乌梅丸化裁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飞霞 邓明 翁庚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究栀子厚朴汤、栀子豆豉汤合乌梅丸化裁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入院治疗的RGERD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 目的探究栀子厚朴汤、栀子豆豉汤合乌梅丸化裁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入院治疗的RGERD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栀子厚朴汤、栀子豆豉汤合乌梅丸化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反流性疾病问卷量表(RDQ)评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12%(32/34),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26/34)(P<0.05);观察组治疗后反酸、烧心、嗳气、胃脘胀满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胸骨后烧心感、胸骨后疼痛感、口中酸/苦味、胃内容物上涌症状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2/34),与对照组的11.76%(4/3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子厚朴汤、栀子豆豉汤合乌梅丸化裁对RGERD的治疗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栀子厚朴汤 栀子豆豉汤 乌梅化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乌梅丸方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云超 孙占峰 +3 位作者 侯雯莉 李玉明 王振国 王月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14-117,共4页
目的观察加减乌梅丸方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84例寒热错杂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单用埃... 目的观察加减乌梅丸方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84例寒热错杂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单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进行加减乌梅丸方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包括主证与次证积分)、胃镜病理组织学积分、血清学检查[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主证积分、次证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显效率(35.7%,15/42)、总有效率(78.6%,33/42)显著均高于对照组的总显现率(23.8%,10/42)、总有效率(69.0%,29/42)(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理学检查胃黏膜萎缩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1.43±0.60)分vs(1.74±0.74)分,(P<0.05)],但与治疗后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0.60)分vs(1.44±0.71)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G-17、PG I、PG II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与治疗后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加减乌梅丸联合埃索美拉唑可显着改善寒热错杂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缓解胃黏膜萎缩,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乌梅 埃索美拉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凤芹从厥阴论治心系疾病经验举隅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曼萍 梅俊 徐凤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30-33,共4页
厥阴处于阴阳之气相互顺接的关键点,阴寒盛极,为阴尽阳生之节点。厥阴病最常见的证候为阴阳失调所致的寒热错杂证。乌梅丸为平治厥阴之主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临床用以治疗厥阴肝风内动、寒热错杂之证,纵观全方,酸甘化阴、辛甘化阳、... 厥阴处于阴阳之气相互顺接的关键点,阴寒盛极,为阴尽阳生之节点。厥阴病最常见的证候为阴阳失调所致的寒热错杂证。乌梅丸为平治厥阴之主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临床用以治疗厥阴肝风内动、寒热错杂之证,纵观全方,酸甘化阴、辛甘化阳、辛开苦降,使阴阳之气相顺接。《伤寒论》厥阴病篇并未明确提出论治心病的条文,但厥阴经脉与心相关联,生理上相互联系,基于寒热错杂病机设立的主方乌梅丸可从寒热辨证方向论治心系疾病。徐凤芹教授从厥阴论治心系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凤芹 厥阴 乌梅 心系疾病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