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连续断裂过程的根系黏聚力Wu氏模型修正系数的确定 被引量:12
1
作者 及金楠 田佳 瞿文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0-178,共9页
【目的】研究根系黏聚力Wu氏模型的修正系数,可提高Wu氏模型的精确度,进而提高造林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准确性。【方法】针对Wu氏模型对根系黏聚力的高估问题,以刺槐和侧柏根系为研究对象,应用复合材料学的连续破坏理论,阐述根系的渐进失... 【目的】研究根系黏聚力Wu氏模型的修正系数,可提高Wu氏模型的精确度,进而提高造林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准确性。【方法】针对Wu氏模型对根系黏聚力的高估问题,以刺槐和侧柏根系为研究对象,应用复合材料学的连续破坏理论,阐述根系的渐进失效过程,提出基于连续断裂过程的根系黏聚力Wu氏模型修正系数,即断裂修正系数,并研究不同算法间修正系数的差异性以及修正系数与根截面积比之间的关系。【结果】根系断裂修正系数随算法(P<0.001)、树种(P<0.001)和土层深度(P<0.001)的变化而有显著差异;位移控制式算法引入的修正系数显著高于由拉力控制式算法引入的修正系数(P<0.001);断裂修正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表层30 cm内的修正系数显著低于深层根系(P<0.001);根截面积比与断裂修正系数的负相关性存在阈值,当根截面积比小于阈值时(刺槐0.14,侧柏0.11),断裂修正系数随着根截面积比的增加而减少;当根截面积比大于阈值时,断裂修正系数的根截面积比效应不显著。【结论】根系断裂修正系数随算法和树种不同而变化,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且在根截面积比阈值范围内(刺槐0.14,侧柏0.11)与根截面积比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能为评价造林边坡的稳定性、揭示植物护坡的力学机理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水土保持工程植物措施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层滑坡 根系黏聚力 wu模型 断裂修正系数 根截面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灌木根系力学特性及WU模型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乔艳 唐丽霞 +2 位作者 潘露 黄同丽 陈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58,共6页
植物根系力学特性(抗拉、抗剪)是决定水土保持的关键因素。为研究喀斯特地区灌木根系的护坡力学效应,以多花木蓝和双荚决明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单根拉拔和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探讨单根拉伸特性与根土复合体剪切特性的关系,并探讨WU... 植物根系力学特性(抗拉、抗剪)是决定水土保持的关键因素。为研究喀斯特地区灌木根系的护坡力学效应,以多花木蓝和双荚决明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单根拉拔和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探讨单根拉伸特性与根土复合体剪切特性的关系,并探讨WU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随根径的增加,抗拉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因树种的不同,趋势不尽一致;单根抗拉强度和根土间的摩擦共同影响根土复合体抗剪特性,前者影响最大,后者的影响相对有限,以细根和粗根搭配使用较优;WU模型在喀斯特地区经修正可适用,但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修正系数。研究结果将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边坡绿化树种筛选及配置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土复合体 抗拉强度 剪切特性 wu模型 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草本植物根系提高土体抗剪强度及其模型预测 被引量:12
3
作者 段青松 王金霞 +5 位作者 杨旸 字淑慧 张川 张建生 孙高峰 余建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95,共9页
开展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草本植物根系提高土体抗剪强度及预测的研究,为该地区生态恢复、边坡防护、水土流失防治等生态工程中植物选择及其固土能力的计算提供依据。采用原位剪切试验测定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莎草(Eulaliopsi... 开展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草本植物根系提高土体抗剪强度及预测的研究,为该地区生态恢复、边坡防护、水土流失防治等生态工程中植物选择及其固土能力的计算提供依据。采用原位剪切试验测定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莎草(Eulaliopsis binata)、芸香草(Cymbopogon distans)、旱茅(Schizachyrium delavayi(Hack.)Bor)等4种乡土草本植物根系及素土的抗剪切强度;用根系拉力计和电子卡尺测定根系的抗拉强度和直径;用Wu和Waldron垂直根模型(WWM)及纤维束根增强模型(FBM)对根系提高土体抗剪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4种植物根系直径约80%分布在0.1~1 mm的范围内,扭黄茅、莎草、旱茅根系的直径和抗拉强度之间成负幂函数关系,芸香草两者间没有相关性。2)扭黄茅、莎草、旱茅、芸香草的根系可将土体的抗剪强度分别提高20.7%、85.3%、84.4%、16.1%。3)用WWM模型预测扭黄茅、旱茅、莎草的提高土体抗剪能力,其预测值是实测值的3.59~10.83倍;用FBM模型的预测值是实测值的1.24~2.62倍。旱茅、莎草根系提高土体抗剪强度的能力强于扭黄茅和芸香草,在干热河谷的生态工程中可优先选用;对根系提高土体抗剪强度的预测,FBM模型要优于WWM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根系 土体抗剪强度 wu和waldron模型 FBM模型 干热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构树根系固土效果量化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孛胜男 王云琦 +1 位作者 马超 李亚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0,共7页
为研究根系对土壤的加固作用并对其进行量化,以鹫峰构树为研究对象,测量构树根系的抗拉和抗拔强度,利用应变直剪仪测量素土和含根土抗剪强度,并与Wu模型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直径和含根数量对抗剪强度增量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构树根系... 为研究根系对土壤的加固作用并对其进行量化,以鹫峰构树为研究对象,测量构树根系的抗拉和抗拔强度,利用应变直剪仪测量素土和含根土抗剪强度,并与Wu模型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直径和含根数量对抗剪强度增量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构树根系的抗拉和抗拔强度都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当直径<1. 3 mm时,根系抗拔强度大于抗拉强度;当根系> 1. 3 mm时,根系的抗拉强度要高于抗拔强度。直剪试验测量结果显示,垂直压力较大时,相同含根数量的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最大值向着平均根系直径较小的径级迁移。在一定范围内的根截面积比条件下,较小直径根系对抗剪强度增量的影响比含根数量更为明显,且根系对抗剪强度增量的影响存在最优含根量。Wu模型高估了构树根系的固土效果,针对鹫峰土壤和构树根系,将Wu模型的修正模型的修正系数k'取值为0. 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固土效果 拉拔强度 抗剪强度增量 wu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U’s三维信用论的农户贷款信用风险研究——山东省实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刚 牛霞 《征信》 2016年第2期16-23,共8页
利用山东省的调查数据,依据WU’s三维信用理论,对农户信用风险进行识别与预测。结果表明,诚信度与践约度中户主受教育程度、获评项数、是否党员、干部或村民代表、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纯收入、家庭总资产、是否信用村与农户信用风险显... 利用山东省的调查数据,依据WU’s三维信用理论,对农户信用风险进行识别与预测。结果表明,诚信度与践约度中户主受教育程度、获评项数、是否党员、干部或村民代表、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纯收入、家庭总资产、是否信用村与农户信用风险显著负相关,但选取合规度中的因素对农户信用风险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u’s三维信用论 农户信用风险 二分类 LOGISTIC回归模型 判别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学参数解析黄土高原典型草地的土壤分离能力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建业 马波 +3 位作者 佘芳涛 王晨光 尚永泽 李占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9-1020,共12页
为解析黄土高原地区典型草地土壤分离能力变化的力学机制,选择代表性的须根系和直根系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径流冲刷试验,估算了相对土壤分离能力(RSD),测定了土壤抗剪强度和根系抗拉力,并基于Wu氏模型估算了根系黏聚力(Cr)。结果... 为解析黄土高原地区典型草地土壤分离能力变化的力学机制,选择代表性的须根系和直根系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径流冲刷试验,估算了相对土壤分离能力(RSD),测定了土壤抗剪强度和根系抗拉力,并基于Wu氏模型估算了根系黏聚力(Cr)。结果表明,须根系草地的RSD较直根系草地显著低77.27%,而Cr较直根系草地高14.84%。直根系草地的Cr对RSD的表达效果优于根长密度,而须根系草地效果差异不明显。RSD与200 KPa正应力下抗剪强度(τ200)的相关性优于其他正压力。根土复合体中,Cr对土壤分离的效应强于τ200。通过根土复合体力学参数能够有效预测直根系草地的土壤分离能力,但对于须根系草地的预测还需进一步探究。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根系减蚀机理的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草地 土壤分离 根系黏聚力 wu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并流区水电站消落带适生草本植物根系固土能力 被引量:13
7
作者 熊寿德 段青松 +5 位作者 方雪峰 李建兴 黄广杰 刘宇飞 刘武江 张立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7210-7221,共12页
三江并流区生态脆弱敏感,水电站库周消落带土壤侵蚀严重,为研究消落带适生草本植物的根系固土效应,并为重建植被、控制土壤侵蚀提供依据,以生长期为18个月的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L.)、美人蕉(Canna indica L.)、花叶芦竹(Arund... 三江并流区生态脆弱敏感,水电站库周消落带土壤侵蚀严重,为研究消落带适生草本植物的根系固土效应,并为重建植被、控制土壤侵蚀提供依据,以生长期为18个月的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L.)、美人蕉(Canna indica L.)、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和菖蒲(Acorus calamus L.)4种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原位剪切仪测定根土复合体和素土的抗剪强度;用根系拉力试验机测定根系的抗拉强度,用Wu和Waldron模型(WWM)对根系提高土体抗剪强度进行预测,并评价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4种适生草本植物根系都能增强土体的抗剪强度,风车草、美人蕉、花叶芦竹和菖蒲根系使土体的抗剪强度分别提高了403.89%、248.32%、388.50%和200.71%;(2)4种草本植物根系的抗拉强度均与直径呈现负幂函数关系;(3)根系抗拉强度较大、破坏面上根面积比较高和根系直径(D)<1 mm细根较多的草本植物,固土效应更加显著;(4)4种草本植物根系对土体强度增量的WWM模型计算值是实测值的9.37—43.85倍,该模型对高含水率土壤中草本植物根系的预测精度较低。风车草、美人蕉、花叶芦竹和菖蒲的根系均有较强的固土能力,尤其是风车草和花叶芦竹,是三江并流区黄登水库消落带植被重建和固土抗蚀的优选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草本植物根系 抗剪强度 wu和waldro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量模式高效匹配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宏莉 徐东亮 +1 位作者 梁敏 刘宇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0-1224,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指纹模型的Wu and Manber(WM)算法(Randomizing Fingerprint WM,RFPWM),它通过为每一个模式串计算唯一指纹可以有效降低误报率.与WM算法相比,RFP-WM算法极大地降低了哈希冲突率,提高了命中率,在海量模式集上这一...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指纹模型的Wu and Manber(WM)算法(Randomizing Fingerprint WM,RFPWM),它通过为每一个模式串计算唯一指纹可以有效降低误报率.与WM算法相比,RFP-WM算法极大地降低了哈希冲突率,提高了命中率,在海量模式集上这一效果更为显著.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WM算法,该算法的匹配效率更高,而且模式集的规模越大,性能越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模型 模式匹配 指纹wu and Manber(W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逐渐破坏过程中固土效果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郭翬 王云琦 +5 位作者 王青兰 王玉杰 张会兰 王彬 朱锦奇 李云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92,共8页
植物根系的固土效果会随根系破坏而发生变化,但其变化过程并不明确。以重庆缙云山的四川山矾为研究对象,以2 mm为根系径级,采用逐径级剪除根系法模仿根系逐渐遭到破坏的过程;同时测量根系的抗拉与抗拔强度,利用自制大盒直剪仪测量根土... 植物根系的固土效果会随根系破坏而发生变化,但其变化过程并不明确。以重庆缙云山的四川山矾为研究对象,以2 mm为根系径级,采用逐径级剪除根系法模仿根系逐渐遭到破坏的过程;同时测量根系的抗拉与抗拔强度,利用自制大盒直剪仪测量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并与Wu模型计算值作对比,系统研究根系逐渐破坏过程中的固土效果。结果表明,春季生四川山矾3年幼苗的植物根系抗拉强度随着根系直径的减小而减小。当根系直径小于2 mm时,根系拉拔强度要高于植物根系的抗拉强度,当根系直径大于2 mm时,则根系抗拉强度更大。大盒直剪测量结果显示,根系破坏过程中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首先保持不变,当大于2 mm的根系开始与土壤分离时,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会快速下降。在一定范围内,根面积比越大,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越大,根系对土壤的加固作用越强。在根系逐渐破坏过程中,Wu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且高估值与根面积比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山矾 根系破坏 固土效果 大盒直剪 拉拔强度 wu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下苜蓿根系对黄土抗剪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展鹏 张超波 +3 位作者 张强 冯潇慧 丁阳 蒋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2-230,共9页
[目的]探究干湿交替下植物根系对黄土抗剪性能的影响,为常年处于干湿交替状态下的黄土区生态建设和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黄土区典型草本植物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直剪试验,研究黄土抗剪特性与干湿交替作用、根系尺寸(根长... [目的]探究干湿交替下植物根系对黄土抗剪性能的影响,为常年处于干湿交替状态下的黄土区生态建设和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黄土区典型草本植物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直剪试验,研究黄土抗剪特性与干湿交替作用、根系尺寸(根长、根径)、土体容重、含水率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基于Wu模型评估了根系对土体抗剪特性的增强作用。[结果]经历干湿交替后的根土复合体表面变得粗糙、松散、易脱落,并出现不均匀裂隙,而且其抗剪性能指标均呈降低趋势。干湿交替下,根系尺寸显著影响根土复合体抗剪特性,根长越长,根径越大,其抗剪强度越大。在一定范围内,黏聚力、内摩擦角与土体容重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容重的根土复合体,经历干湿交替作用后,其黏聚力、内摩擦角均降低。相同干湿交替作用下,黏聚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相同含水率水平下,进行干湿交替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均弱于原状土体。Wu模型的局限性导致模型估算根系附加黏聚力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可以采用根系抗拔强度替换根系抗拉强度,优化Wu模型对根系附加黏聚力的估算结果。[结论]干湿交替下,植物根系尺寸、土壤容重与土壤含水率都对黄土抗剪性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根土复合体 抗剪强度 wu模型 根黏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能量的可用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关俶 杨东华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408-415,共8页
论证了环境对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具有双重约束:1.环境加于能量传递过程的数量约束,它将过程能量划分为“用户可得到的能”和“用户不可得到的能”。2.环境加于能量转换过程的约束,它将过程能量划分为“作功能”与“不可作功能”。由于两... 论证了环境对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具有双重约束:1.环境加于能量传递过程的数量约束,它将过程能量划分为“用户可得到的能”和“用户不可得到的能”。2.环境加于能量转换过程的约束,它将过程能量划分为“作功能”与“不可作功能”。由于两种约束的同时作用,故过程能量被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的子集合,即“”,“”,“无效功”及“无效热”。“寂态热”则属于“非过程能量”。论述了能量的可用性:的作用在于完成有效功,保证过程的方向及最终目标;的作用则是调整的浓度(即能级),从而控制过程的速率。寂态能转变为是需要经过设备加工的,故也是有经济价值的能量。节能的指导思想是在合理的能级匹配(减少变)基础上,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小变寂态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模型 能量 YONG wu 寂态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