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伍子胥治国理政思想述论
1
作者 王卫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伍子胥不仅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思想家,在治国理政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包括顺应天道、和谐自然,德政为首、刑罚为辅,爱民安民、关爱民生,举贤与能、强调官德,发展经济、轻赋缓征,“从近制远”、破楚服越六... 伍子胥不仅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思想家,在治国理政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包括顺应天道、和谐自然,德政为首、刑罚为辅,爱民安民、关爱民生,举贤与能、强调官德,发展经济、轻赋缓征,“从近制远”、破楚服越六个方面,并在吴国进行了具体实践,给社会、经济、军事各方面带来了深刻变化,从而为吴国参与争霸战争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子胥 吴国 春秋时期 治国理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伍子胥变文》与唐代的血亲复仇 被引量:9
2
作者 尹富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3-158,共6页
《伍子胥变文》在情节上对唐前史籍特别是《吴越春秋》多有因袭,但在复仇行为等细节上,它又大胆虚构,突破了伍子胥故事在以往流传中所形成的注重史实的模式。这些变化是与唐代血亲复仇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在唐代政府对私自复仇的... 《伍子胥变文》在情节上对唐前史籍特别是《吴越春秋》多有因袭,但在复仇行为等细节上,它又大胆虚构,突破了伍子胥故事在以往流传中所形成的注重史实的模式。这些变化是与唐代血亲复仇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在唐代政府对私自复仇的严厉打击以及社会主流观念倡导理性复仇的压抑下,民间浓厚的复仇意识在文学上的反映,其文学史意义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子胥变文》 血亲复仇 民间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吴越春秋》中伍子胥形象塑造 被引量:4
3
作者 曹林娣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3,共3页
《吴越春秋》中的伍子胥形象塑造 ,具有空前性和原创性 :作者将历史上一员练兵战将 ,通过对史料的踵事增华和民间传说的融化 ,运用旁见侧出、对比烘染等多侧面的描写手法 ,塑造成一位文武双全、忠孝节烈集于一身的神化英雄 ,成为后世伍... 《吴越春秋》中的伍子胥形象塑造 ,具有空前性和原创性 :作者将历史上一员练兵战将 ,通过对史料的踵事增华和民间传说的融化 ,运用旁见侧出、对比烘染等多侧面的描写手法 ,塑造成一位文武双全、忠孝节烈集于一身的神化英雄 ,成为后世伍子胥艺术形象的范本和演义类小说军师形象之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春秋》 伍子胥 人物形象 民间传说 神化英雄 历史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位与重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伍子胥》的接受与阐释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婵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5,共5页
冯至的小说《伍子胥》发表之后,在四十年代引起了众多关注,田堃、马逢华、盛澄华、唐湜和吕丁等人对小说的内容、主题和文体特征等做了阐释和评价。本文通过对评论文本和时代语境的深入分析,阐述了读者评论与作者创作初衷之间的错位,表... 冯至的小说《伍子胥》发表之后,在四十年代引起了众多关注,田堃、马逢华、盛澄华、唐湜和吕丁等人对小说的内容、主题和文体特征等做了阐释和评价。本文通过对评论文本和时代语境的深入分析,阐述了读者评论与作者创作初衷之间的错位,表现了时代语境和意识形态对小说再解读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子胥》 时代语境 错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伍子胥列传》三题议
5
作者 王先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6-92,共7页
《伍子胥列传》是《史记》中司马迁投入身世感受和人生追求最多的篇章之一,也是体现《史记》风格的一个标本,同时,它还留下了一些话题供后人探讨。本文讨论其中三点:其一,《史记》异于《左传》增添伍子胥鞭楚平王之尸的情节,是让作者的... 《伍子胥列传》是《史记》中司马迁投入身世感受和人生追求最多的篇章之一,也是体现《史记》风格的一个标本,同时,它还留下了一些话题供后人探讨。本文讨论其中三点:其一,《史记》异于《左传》增添伍子胥鞭楚平王之尸的情节,是让作者的情感参与到叙述和描写中间,不惜因此而弱化细节的可信度,此乃出于《史记》的叙事风格的诗性特色,乃是司马迁的历史哲学导出的结果;其二,伍子胥说自己报楚平王之仇是“倒行逆施”,表示他在反抗暴君过程中拒绝妥协和克制,司马迁则借此曲折而勇敢地表达对汉代帝制神学的厌恶和批判;其三,司马迁赞扬伍子胥为“烈丈夫”,指的是伍氏隐忍待机、受辱不羞,坚韧地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这也正是司马迁本人的人生信条。弄清这几个问题,有助于深化对司马迁史学诗性特色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子胥 忠君 烈丈夫 诗性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伍子胥变文》的药名散文新校释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瑞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73,共4页
《伍子胥变文》的药名散文的校释难度很大,有大量的各类失误,或缺失谜底,或谜面与谜底说反了,或句意不畅,或违事理。现对这些失误作毕其功于一役地纠误。
关键词 伍子胥变文 药名 新校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敦煌卷子《伍子胥变文》看唐代民间“忠”伦理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悦 郑炜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5-133,共9页
敦煌卷子《伍子胥变文》是根据伍子胥故事改编的一篇民间文学作品,在唐代传唱度极高,反映出唐代民众的某些伦理价值观念。通过研究《伍子胥变文》,我们可以了解唐代对于“忠”真正的伦理价值取向,并发现唐代民间所倡导的“忠”的独特之... 敦煌卷子《伍子胥变文》是根据伍子胥故事改编的一篇民间文学作品,在唐代传唱度极高,反映出唐代民众的某些伦理价值观念。通过研究《伍子胥变文》,我们可以了解唐代对于“忠”真正的伦理价值取向,并发现唐代民间所倡导的“忠”的独特之处,有助于推进敦煌学和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卷子 《伍子胥变文》 唐代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逃离与眷顾——伍子胥悲剧命运的文化阐释
8
作者 张立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2-126,共5页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越争霸斗争中的重要人物,《左传》、《国语》皆叙其事记其言,《楚辞》称其忠贤,司马迁《史记》为其立传,后世小说家也颇多渲染。伍子胥的悲剧命运令人低回叹惋,特别是当我们从文化批评的视角来观照春秋时代王权政治...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越争霸斗争中的重要人物,《左传》、《国语》皆叙其事记其言,《楚辞》称其忠贤,司马迁《史记》为其立传,后世小说家也颇多渲染。伍子胥的悲剧命运令人低回叹惋,特别是当我们从文化批评的视角来观照春秋时代王权政治生态中人的生存境况的时候,伍子胥的家世、他一生所经历的纠缠着孝与忠观念的逃离和眷顾,实在有太多让人深思回味之处。中国文化如果要涵养健康的生命个体,就必须重塑合于自然人性的忠、孝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子胥 悲剧 逃离 眷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