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从《春秋》义法看明代宋史研究的书写风格 | 吴漫
                            张梦洋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修辞策略中的“作者”——西汉“孔子作《春秋》”说的话语实践 | 郭西安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 3 | 试论春秋笔法及其历史书写中的客观性 | 骆扬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 4 | 论西周金文记时语词及大事系“年”的史学意义 | 王晖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 5 | “微言”为“隐”,“大义”而“喻”——论“春秋笔法”的隐喻品格 | 刁生虎
                            胡乃文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1 |  | 
                
                    | 6 | 春秋会盟文化与盟书的文体结构 | 董芬芬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 7 | 春秋笔法与讽语耦合之修辞滥觞 | 杨庆云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 8 | 《春秋》笔法:句义成分关联与限定成分增添示褒贬 | 池昌海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9 | 杜预“三体五例”说及其文论意义 | 张金梅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 
                
                    | 10 | 春秋笔法的框架语义观 | 王晓军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 11 | 春秋笔法与“史蕴诗心”——以刘知几、章学诚为例 | 张金梅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 12 | 杨维桢与元代后期诗学的新变 | 丁放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