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角化软组织缺损兔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磊 范亚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7-571,共5页
目的:构建一个具有科学性、重复性、相似性、可靠性、标准化的口腔角化软组织缺损动物模型,并对其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评估。方法:12只3月龄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7、14d和21d组(n=3)。在硬腭中1/3中份,距上颌牙10mm和两侧黏... 目的:构建一个具有科学性、重复性、相似性、可靠性、标准化的口腔角化软组织缺损动物模型,并对其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评估。方法:12只3月龄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7、14d和21d组(n=3)。在硬腭中1/3中份,距上颌牙10mm和两侧黏膜边缘2.5mm处制备10mm角化黏膜缺损。术中随机挑选三块切取下来的组织块作为对照组。测量各组缺损组织块的平均厚度,排除因其厚度不同所带来的误差。分别于术后3、7、14、21d进行大体观察和创面愈合率分析,并于术区取材后行HE染色和VG染色,观察其炎症反应、上皮的修复和胶原纤维的合成状况。结果:大体观察:3d炎症最重,随后炎症逐渐减轻,缺损组织逐渐恢复。组织学观察:3d炎症细胞最多,术后7d,细胞不断增殖,肉芽组织大量形成,角化上皮和纤维结缔组织开始逐渐恢复。各组缺损的平均厚度无统计学差异。愈合率:3d<7d<14d<21d(P<0.01)。炎症等级评分:3d和7d分别都高于对照组(P<0.05)。上皮平均厚度:14d小于对照组和21d(P<0.05)。胶原纤维的密度评分:3d和7d都低于对照组(P<0.05),21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口腔角化软组织缺损动物模型,为后续研究促进口腔角化软组织修复的方法、材料和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愈合 动物模型 硬腭 结缔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