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松楂散对Wistar大鼠的毒性试验
1
作者 杨裕 王灵芝 +4 位作者 高美琪 马晋东 关文超 贾永鑫 崔小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4,共9页
[目的]研究芪松楂散长期添加对动物是否具有毒性作用。[方法]将80只4周龄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高(A)、中(B)、低(C)和空白对照(D),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拌料方式给药。A组为添加芪松楂散90 g/kg饲料,B组为添加芪... [目的]研究芪松楂散长期添加对动物是否具有毒性作用。[方法]将80只4周龄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高(A)、中(B)、低(C)和空白对照(D),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拌料方式给药。A组为添加芪松楂散90 g/kg饲料,B组为添加芪松楂散45 g/kg饲料,C组为添加芪松楂散15 g/kg饲料,D组为空白对照组。按照上述添加剂量,饲喂Wistar大鼠90 d。每日对大鼠的饮水、进食情况、粪便性状、行为活动、体表特征、精神状态和死亡等情况进行观察;喂药前对大鼠进行称重,之后每30 d称重,计算总增质量;第90天各组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检测血液学指标和生化指标,对以下脏器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脏/体比):肝、肾、脾、胸腺、睾丸、肺、心和卵巢,并对肝、肾、肺、小肠、大肠、心和脾脏器管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用药组Wistar大鼠饮水、采食、粪便、运动、体表特征、精神状态和死亡均未见异常;各用药组体质量增加都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血常规指标结果显示,各用药组的雄鼠血液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雌鼠90 g/kg饲料组的白细胞数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雌鼠的血液指标在各用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雄鼠和雌鼠A、B和C组的总胆固醇含量都显著(P<0.05)或极显著低于D组。其余血液生化指标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且雌性或雄性大鼠的各组间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各用药组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胸腺、睾丸和卵巢指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剖检和组织学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各用药组肾脏、肺脏、小肠、大肠、肝脏、心脏和脾脏眼观和显微镜观察都未见异常变化。[结论]在90天长期毒性试验中未观察到芪松楂散对大鼠有害作用,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为90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山楂 松针 wistar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诱导近交系和封闭群Wistar大鼠骨骼肌萎缩效应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翟玉莹 李青南 +6 位作者 刘洋 林晓文 叶小天 陈珺 卢丽 杨国柱 陆幸妍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58-65,共8页
目的比较近交系和封闭群Wistar大鼠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骨骼肌萎缩的药物效应,探讨建立大鼠糖皮质激素性骨骼肌萎缩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muscular atrophy,GIMA)模型的优选方案。方法两品系大鼠各32只采用数字表法... 目的比较近交系和封闭群Wistar大鼠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骨骼肌萎缩的药物效应,探讨建立大鼠糖皮质激素性骨骼肌萎缩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muscular atrophy,GIMA)模型的优选方案。方法两品系大鼠各32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肌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 L/kg,每周3次;低频组(L组)、中频组(M组)和高频组(H组)分别每周1、3、5次肌肉注射Dex 1.0 mg/kg,给药90 d,取腓肠肌进行形态学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s,GR)和肌肉萎缩盒F蛋白(muscle atrophy F-box,MAFbx)基因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1)两品系大鼠H组的体质量[近交系:(158.4±7.3)g,封闭群:(196.5±14.4)g]较对照组[近交系:(223.7±10.5)g,封闭群:(279.5±14.5)g]显著减小;两品系大鼠H组的腓肠肌系数变化率[近交系:(-10.90±0.07)%,封闭群:(-13.60±0.12)%]较对照组[近交系:(±0.05)%,封闭群:(±0.01)%]显著减小;M、H组肌纤维横截面积变化率[近交系M和H组:(-13.00±2.00)%、(-29.00±2.00)%,封闭群M和H组:(-31.00±2.00)%、(-35.00±2.00)%较对照组近交系:(±3.40)%,封闭群:(±2.30%)]显著减小;用药组Ⅱ型纤维横截面积变化率[近交系L、M和H组:(-18.00±2.00)%、(-25.00±3.00)%、(-38.00±2.00)%,封闭群L、M和H组:(-45.00±1.00)%、(-53.00±1.00)%、(-44.00±2.00)%较对照组近交系:(±3.00)%,封闭群:(±3.00)%]显著减少。随给药频次增加,近交系大鼠Ⅱ型纤维横截面积变化率减少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品系大鼠各给药组MAFbx mRNA表达变化率[近交系L、M、H组:(175.00±10.00)%、(675.00±25.00)%、(2 125.00±25.00)%,封闭群L、M、H组:(15.00±2.00)%、(21.00±6.00)%、(33.00±3.00)%]均随给药频次增加而显著增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交系大鼠M组GR mRNA表达变化率(400.00±25.00)%和H组GR mRNA表达变化率(750.00±37.00)%较对照组(±37.00)%显著增高,但封闭群大鼠M组GR mRNA表达变化率(-26.00±5.00)%和H组GR mRNA表达变化率(-55.00±6.00)%较对照组(±2.00)%显著下降。结论以Dex 1.0 mg/kg每周1、3、5次肌肉注射均能诱导两品系大鼠不同程度的骨骼肌萎缩病变,但近交系大鼠较封闭群大鼠骨骼肌萎缩病变更为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近交系 wistar大封闭群 地塞米松 糖皮质激素性骨骼肌萎缩 造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年龄对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血常规值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刚 黄小琼 +3 位作者 邝少松 许竞辉 赵士海 夏冠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研究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其血常规值的影响。方法用MEK-7222K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血常规值。结果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周龄对其体重、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 目的研究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其血常规值的影响。方法用MEK-7222K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血常规值。结果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周龄对其体重、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周龄对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平均体积有显著影响(P<0.05),周龄对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红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色素量无显著影响(P>0.05)。SPF级Wistar大鼠性别对体重、白细胞、血小板分布宽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性别对嗜碱性细胞有显著影响(P<0.05),性别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色素量、血小板、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的年龄、性别因素对其血常规值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年龄 SPF级近交系 wistar大 血常规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繁殖性能的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小琼 黄小红 +2 位作者 赵伟健 王刚 邝少松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536-538,共3页
目的对近交系Wistar大鼠进行繁殖性能的测定。方法选取血缘扩大群共18对,90日龄开始按1♀*1♂进行交配,统计其生长繁殖性能。结果第二、三、四胎的平均窝产仔数和断奶窝重比第一和第五胎高。第一胎仔鼠从出生第3天到第7天(增重9.42 g)、... 目的对近交系Wistar大鼠进行繁殖性能的测定。方法选取血缘扩大群共18对,90日龄开始按1♀*1♂进行交配,统计其生长繁殖性能。结果第二、三、四胎的平均窝产仔数和断奶窝重比第一和第五胎高。第一胎仔鼠从出生第3天到第7天(增重9.42 g)、第14天到第21天(13.98 g)快速生长。母鼠怀孕期、哺乳期体重、饲料和水的日消耗量有明显的差异,母鼠哺乳期饲料和水的日消耗量均比怀孕期高,母鼠怀孕期体重明显比哺乳期重,母鼠怀孕期体重后期比初期增加150 g左右,曲线呈上升趋势。结论本群Wistar近交系大鼠的生长繁殖符合近交系大鼠的生长繁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wistar大 SPF级 繁殖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氢乙酸钠对不同性别Wistar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毕思才 肖宜容 +4 位作者 王存凯 张媛 江雅 陈新 张雨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了探究脱氢乙酸钠(S-DHA)对Wistar大鼠的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性别间的差异,设置50、100、150、200 mg/kg 4个剂量,每个剂量分为雌、雄2组,同时设定空白组,连续灌胃给药13 d,实时监测大鼠体重变化和饲料消耗,并在第3、5、7、9、11、13天... 为了探究脱氢乙酸钠(S-DHA)对Wistar大鼠的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性别间的差异,设置50、100、150、200 mg/kg 4个剂量,每个剂量分为雌、雄2组,同时设定空白组,连续灌胃给药13 d,实时监测大鼠体重变化和饲料消耗,并在第3、5、7、9、11、13天分别检测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维生素K 1水平和S-DHA浓度。结果表明,大鼠体重、饲料消耗和血清维生素K 1水平均显著降低,PT和APTT延长。雌性大鼠血清S-DHA浓度显著高于雄性大鼠,且雌性大鼠PT和APTT与血清S-DHA浓度的相关性以及与血清维生素K 1水平的相关性均高于雄性大鼠。S-DHA导致Wistar大鼠凝血功能异常,且雌性大鼠比雄性大鼠对S-DHA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乙酸钠 wistar大 凝血异常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交系和封闭群Wistar大鼠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造模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方美 刘洋 +8 位作者 林晓文 翟玉莹 柯诗韵 肖珊 叶小天 陈珺 李青南 李文德 陆幸妍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179,共8页
目的比较近交系和封闭群wistar大鼠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不同给药频率作用下骨量、骨结构和骨力学性能变化,为不同遗传背景大鼠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模型制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 目的比较近交系和封闭群wistar大鼠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不同给药频率作用下骨量、骨结构和骨力学性能变化,为不同遗传背景大鼠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模型制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月龄SPF级两种品系雌性Wistar大鼠各32只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4组:近交系的对照组(J-C)和Dex低、中、高频给药组(J-L、J-M和J-H);封闭群的对照组(F-C)和Dex低、中、高频给药组(F-L、F-M和F-H),C组肌注0.9%氯化钠注射液(1 m L/kg,3次/周);L、M和H组分别肌注Dex(1 mg/kg,分别1、3、5次/周),共给药3个月,处死前进行2次荧光标记。取大鼠胫骨上段(proximal tibia,PTM)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取股骨和第五腰椎行分别行三点弯曲和压缩试验测定。结果(1)与J-C组比较,J-M和J-H组生长板下骨小梁结构紊乱,各给药组静态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H组骨矿化沉积率(mineral apposition rate,MAR)、荧光周长百分率(percent fluorescence perimeter,%L.Pm)、骨形成率-组织(bone formation rate/tissue,BFR/TV)、骨形成率-体积(bone formation rate/volume,BFR/BV)和骨形成率-周长(bone formation rate/bone surface,BFR/BS)分别下降39.27%、61.92%、79.21%、75.08%和77.14%;单位骨小梁周长成骨细胞数(osteoblast number/unit trabecular perimeter,Ob.N/BS)、成骨细胞周长百分率(percent osteoblast perimeter,%Ob.S/BS)分别下降57.35%和61.16%;单位骨小梁周长破骨细胞数(osteoclast number/unit trabecular perimeter,Oc.N/BS)、破骨细胞周长百分率(percent osteoclast perimeter,%Oc.S/BS)分别下降50.29%、42.92%;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载荷、股骨长度、最大断裂吸收能、骨材料韧性均显著下降(P<0.05)。(2)与F-C组比较,F-M组和F-H组均呈骨量减少、骨结构破坏表现,F-H组MAR、%L.Pm、BFR/TV、BFR/BV、BFR/B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b.N/BS和%Ob.S/BS分别下降87.36%、87.9%,Oc.N/BS、%Oc.S/BS分别增加186%、123%;三点弯曲及压缩参数均显著下降。结论以3、5次/周肌注Dex 1 mg/kg给药3个月,可以成功诱导封闭群Wistar大鼠GIOP成模,但未能使近交系wistar大鼠呈现低骨量效应,显示不同遗传背景个体及不同部位骨组织对糖皮质激素骨损伤效应有易感性差异。相对于骨量指标,反映骨结构、骨强度和骨形成功能的指标对糖皮质激素骨损伤效应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 地塞米松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骨形态计量学 骨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磁共振成像评估大鼠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的实验性研究
7
作者 陈子琦 李宜泽 +4 位作者 单春辉 俞秀巧 张璐瑶 王振显 陈英敏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目的探讨3.0 T MRI在评估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prostatitis,EAP)严重程度及补锌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以传统的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的建模方式为基础构建5... 目的探讨3.0 T MRI在评估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prostatitis,EAP)严重程度及补锌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以传统的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的建模方式为基础构建5组大鼠模型,分别为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6只)、模型组A(EAP-A组)(6只)、治疗组A(EAPZ-A组)(6只)、模型组B(EAP-B组)(6只)以及治疗组B(EAPZ-B组)(6只)。其中,EAP-A组与EAPZ-A组大鼠采用15 mg/mL异体前列腺抗原混合物皮内注射进行造模,EAP-B组与EAPZ-B组大鼠采用30 mg/mL异体前列腺抗原混合物皮内注射进行造模,NC组大鼠则采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皮内注射进行造模。在模型构建前(12周龄)、模型构建后(18周龄)及治疗组补锌结束后(22周龄)对各组大鼠行MRI扫描,包括轴位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PDWI);在22周龄磁共振扫描结束后取材,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病理染色进行观察。测量各组大鼠前列腺在不同周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及平均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行组间及组内两两比较。其中,各组大鼠前列腺在不同周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P<0.05时进一步开展最小显著差异(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多重比较;各组大鼠前列腺在不同周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各组大鼠前列腺在不同周龄的ADC值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大鼠前列腺在不同周龄的ADC值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2周龄时,各组之间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18)。18周龄建模成功后,除NC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未下降外,其余四组均不同程度降低,且EAP-A组/EAPZ-A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均高于EAP-B组/EAPZ-B组(P均<0.001),但EAP-A组及EAPZ-A组、EAP-B组与EAPZ-B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40、0.113)。22周龄治疗结束后,EAPZ-A组、EAPZ-B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回升,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高于EAP-A组及EAP-B组(P均<0.001)。各组大鼠在不同周龄的ADC值行组间比较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0 T MRI能够有效评估大鼠EAP的严重程度,并可作为监测补锌治疗效果的无创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 wistar大模型 磁共振成像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OH)_(2)D_(3)改善胆碱缺乏氨基酸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肝脏炎症的机制分析
8
作者 朱海洋 崔京淑 +3 位作者 杨柳 周梦婷 童戬 韩红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2,共9页
目的分析1,25(OH)_(2)D_(3)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模型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以及肝巨噬细胞表型、肝脏炎症的影响,初步探讨1,25(OH)_(2)D_(3)改善NASH肝脏炎症的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SPF级Wistar大... 目的分析1,25(OH)_(2)D_(3)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模型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以及肝巨噬细胞表型、肝脏炎症的影响,初步探讨1,25(OH)_(2)D_(3)改善NASH肝脏炎症的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SPF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6):给予胆碱充足的氨基酸(CSAA)饮食;正常+1,25(OH)_(2)D_(3)组(n=6):给予CSAA饮食+1,25(OH)_(2)D_(3)干预;模型组(n=6):给予胆碱缺乏的氨基酸(CDAA)饮食;模型+1,25(OH)_(2)D_(3)组(n=6):给予CDAA饮食+1,25(OH)_(2)D_(3)干预。1,25(OH)_(2)D_(3)剂量为5μg/kg,经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2周。检测每组大鼠血清AST、ALT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学严重程度,评估SAF评分。检测肝组织M1型、M2型肝巨噬细胞,分析肝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并检测肝组织TNF-α、IL-1β、IL-4、IL-10水平以及PPAR-γ的mRNA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采用LSD-t多重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法。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DAA饮食诱导的NASH模型AST和ALT水平均升高(P值分别为0.019、<0.001),肝组织病理学SAF评分(P<0.001)、M1型肝巨噬细胞表达水平(P<0.001)、M1/M2表型比值(P=0.001)、TNF-α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01),IL-4表达水平降低(P=0.025);1,25(OH)_(2)D_(3)显著降低了CDAA饮食诱导NASH大鼠血清ALT水平(P<0.001)、肝组织病理学SAF评分(P<0.001)、M1型肝巨噬细胞水平(P<0.001)、M1/M2型比值(P=0.001)、IL-1β水平(P<0.001),增加了M2型肝巨噬细胞水平(P=0.017)、IL-10水平(P=0.039)、IL-4水平(P<0.001)、PPAR-γ水平(P=0.016)。CDAA饮食诱导的NASH模型和1,25(OH)_(2)D_(3)在大鼠血清AST和ALT水平(P值分别为0.007、0.008)、肝组织病理学SAF评分(P<0.001)、M1型肝巨噬细胞水平(P<0.001)、M2型肝巨噬细胞水平(P=0.008)、M1/M2表型比值(P=0.005)、TNF-α水平(P<0.001)、IL-10水平(P=0.038)、IL-4水平(P<0.001)、PPAR-γ水平(P=0.009)中有显著交互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示:PPAR-γ与肝巨噬细胞M1/M2表型比值呈负相关(r=−0.415,P=0.044);与M2型肝巨噬细胞、IL-10、IL-4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5、0.433、0.532,P值分别为0.033、0.035、0.007)。结论1,25(OH)_(2)D_(3)激活PPAR-γ调控肝巨噬细胞表型转变,改善NASH肝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骨化三醇 炎症 PPARΓ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扩增近交系大鼠微卫星位点DNA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李瑞生 陈振文 +2 位作者 宋德光 任文陟 栾蓉晖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9-543,共5页
本实验选取大鼠 7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位点合成了 10对引物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技术对国内北京和哈尔滨等 4家单位提供的 6个品系 (SHR、SHRSP、LEW、RCS、WKY和F34 4)的 8个近交系大鼠群体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 本实验选取大鼠 7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位点合成了 10对引物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技术对国内北京和哈尔滨等 4家单位提供的 6个品系 (SHR、SHRSP、LEW、RCS、WKY和F34 4)的 8个近交系大鼠群体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 :9个微卫星位点具有显著多态性 ;不同品系个体之间具有多态性 ;同一群体不同个体之间除SHR(哈 )的SMST位点和WKY(哈 )的AGT位点出现一定的差异外 ,其他均没有差异 ;不同地区同一品系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该方法能有效地对近交系与杂交系、品系与品系、品系与亚系加以区分。因此 ,本实验为开展近交系大鼠遗传作图、基因定位和为实验动物的遗传背景监测提供可靠的信息 ,为大鼠遗传基因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快捷简便、特异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大鼠 微卫星 DNA多态性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交系小鼠微卫星DNA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张树辉 魏泓 史景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5-378,共4页
随机选择位于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引物42对 ,用PCR技术对C3H、C57、BALB/c、DBA、TA2、T739、B615、BACB/c -nu -nu和SCID等9种实验室常用近交系小鼠微卫星DNA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有信息的40对引物中 ,9种近交系小鼠在各基... 随机选择位于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引物42对 ,用PCR技术对C3H、C57、BALB/c、DBA、TA2、T739、B615、BACB/c -nu -nu和SCID等9种实验室常用近交系小鼠微卫星DNA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有信息的40对引物中 ,9种近交系小鼠在各基因座上均出现一条清晰条带 ,28个基因座表现为多态性。其中D3Mit22、D7Nds1、D11Mit12、D12Nds2、D15Mit17、D16Mit3、D16Mit4基因座表现为显著多态性。T739、B615和TA2的遗传背景相近 ,其相似系数分别为90 %和85 % ;其次为TA2、SCID和B615 ,其相似系数分别为80 %和82.5 %。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小鼠符合近交要求 ,筛选出的引物能典型地反映9个近交系小鼠的品系特异性和遗传背景 ,可用于常规检测小鼠品系来源和遗传背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DNA 近交系 遗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受体在正常Wistar大鼠各组织的分布和表达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春霖 龚燕平 +5 位作者 田慧 陆菊明 李明 肖或君 母义明 潘长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18-719,共2页
目的研究脂联素受体在大鼠各组织的分布和表达。方法急性处死Wistar大鼠后,迅速分离心肌、骨骼肌、肝脏、肾脏、睾丸和脂肪组织,分别提取等量组织的总RNA后进行RT-PCR检测,半定量分析脂联素受体1和受体2在各组织的分布和表达。结果在大... 目的研究脂联素受体在大鼠各组织的分布和表达。方法急性处死Wistar大鼠后,迅速分离心肌、骨骼肌、肝脏、肾脏、睾丸和脂肪组织,分别提取等量组织的总RNA后进行RT-PCR检测,半定量分析脂联素受体1和受体2在各组织的分布和表达。结果在大鼠的心、肝、肾、骨骼肌、睾丸和脂肪组织中均检测到了脂联素受体1的表达,其中以脂肪和睾丸组织的表达量最高,与其他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1);脂联素受体2主要表达于肝脏,在肾脏和骨骼肌组织中也有少量表达(P<0·01)。结论大鼠脂联素受体1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以睾丸和脂肪的表达量最高,而受体2主要存在于肝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脂联素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DNA监控大鼠近交系的培育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瑞生 董罡 +3 位作者 吴晓燕 王鹏 王晓辉 陈振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21-824,共4页
采用微卫星DNA技术来监控大鼠仔代基因状况,选择性地进行交配繁殖,使基因快速纯合,缩短培育新的近交系动物周期。利用PCR扩增30个微卫星DNA位点对封闭群SD和Wistar大鼠交配繁殖的仔代鼠进行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仔代中与母代SD大鼠... 采用微卫星DNA技术来监控大鼠仔代基因状况,选择性地进行交配繁殖,使基因快速纯合,缩短培育新的近交系动物周期。利用PCR扩增30个微卫星DNA位点对封闭群SD和Wistar大鼠交配繁殖的仔代鼠进行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仔代中与母代SD大鼠相似系数高的与中的进行定向交配繁殖。F2代大鼠均为杂合多态的位点,没有纯合位点;到F9代时基因纯合位点达27个,纯合基因位点率为90%。每代相似系数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上升率为6%~20%。采用皮肤移植方法验证了F9代大鼠间无排斥反应。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培育近交系动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DNA 大鼠 封闭群 近交系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束缚应激对 SD 和 Wistar 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逸 卢聪 +6 位作者 宋广青 陈怡西 武宏伟 王琼 曲丽娜 李莹辉 刘新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束缚应激对Wistar、SD两种品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应激模型中实验动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两种品系大鼠(Wistar、SD)采用每天束缚10 h,束缚28 d建立慢性应激模型。采用物体认知新物体识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空间... 目的探讨慢性束缚应激对Wistar、SD两种品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应激模型中实验动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两种品系大鼠(Wistar、SD)采用每天束缚10 h,束缚28 d建立慢性应激模型。采用物体认知新物体识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空间学习、工作记忆行为学检测方法,观察束缚应激对两种品系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束缚28 d后,物体识别实验中,Wistar、SD模型组的辨别指数(discrimination index,DI)均低于对照组,但只有SD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水迷宫空间学习阶段,SD模型组潜伏期高于对照组,第5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Wistar模型组与对照组间的潜伏期没有差异;水迷宫工作记忆阶段,SD大鼠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Wistar模型大鼠的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这两种反应动物不同学习记忆能力的行为学实验结果都表明,慢性束缚应激(10 h,28 d)对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较Wistar大鼠明显。SD大鼠可能更适合作为慢性应激所致学习记忆损伤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AGUE-DAWLEY大鼠 wistar大 束缚应激 新物体识别 水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交系HFJ大鼠的培育及其部分表型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蔡月花 刘福英 +2 位作者 王莉 王瑜 刘军须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培育高繁殖力近交系HFJ大鼠并观察其部分表型特征。方法以一对Wistar大鼠为基代,通过全同胞近亲交配方式,采用选优法培育高繁殖力近交系HFJ大鼠。采用生化标记法、皮肤移植实验进行遗传质量检测;观察比较其部分表型特征。结果HFJ种... 目的培育高繁殖力近交系HFJ大鼠并观察其部分表型特征。方法以一对Wistar大鼠为基代,通过全同胞近亲交配方式,采用选优法培育高繁殖力近交系HFJ大鼠。采用生化标记法、皮肤移植实验进行遗传质量检测;观察比较其部分表型特征。结果HFJ种群符合近交系标准;其窝产仔数、离乳率、胎次间隔显著高于Wistar大鼠;HFJ大鼠12周龄后生长缓慢,体重低于同龄Wistar大鼠;HFJ大鼠部分血液常规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与Wistar大鼠有显著差异。结论HFJ大鼠繁殖力强,是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近交系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力 近交系 大鼠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结扎和四氯化碳诱导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晓亚 刘瑞霞 +3 位作者 崔立建 侯斐 文艳 阴赪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目的比较胆管结扎(BDL)、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学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方法 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44只)及其对照组(6只)和BDL肝纤维化模型组(30只)及其对照组(10只)。C... 目的比较胆管结扎(BDL)、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学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方法 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44只)及其对照组(6只)和BDL肝纤维化模型组(30只)及其对照组(10只)。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是采用50%的CCl4橄榄油溶液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的方法来制备模型,而BDL肝纤维化模型组则采用结扎大鼠胆总管的方法来制备。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生化方法测血清ALT、AST、TBil、DBil;ELISA法测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N)水平。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FN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血清生化学结果显示,BDL组大鼠自胆管结扎术后第7天开始,TBil及DBil即上升到较高水平且随后一直保持此水平,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2周始逐渐升高,至8周达高峰;BDL大鼠纤维化指标HA、LN水平显著高于同期CCl4模型组;CCl4模型组大鼠可见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汇管区-汇管区或汇管区-中央静脉间纤维间隔形成极为显著,BDL大鼠则表现为肝内胆管显著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间隔形成同时存在;BDL组中FN的表达呈分散无规则型,且纤维组织细小,而CCl4组的FN多集中表达于小叶之间的间隔处,纤维组织粗大。结论 BDL和CCl4均可诱导大鼠肝纤维化,BDL较早引起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升高,可见明显胆管增生,CCl4则以脂肪变性为主;FN在两种模型中表达分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结扎术 四氯化碳 模型 动物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豆蛋白A诱导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6
作者 梁洁 张蓓 +6 位作者 刘佳宝 张希东 李园园 王十锦 王丽 周文超 耿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E组)30只,经尾静脉注射12.5 mg/kg剂量的刀豆蛋白A(ConA),每周1次,10只大鼠在第4次注射1周后处死,其余20只8周后处死。正常对照组(N组)20只,大鼠经尾静脉注...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E组)30只,经尾静脉注射12.5 mg/kg剂量的刀豆蛋白A(ConA),每周1次,10只大鼠在第4次注射1周后处死,其余20只8周后处死。正常对照组(N组)20只,大鼠经尾静脉注射300μl的PBS,第8次注射1周后处死。取大鼠肝脏计算肝脏指数并进行肝纤维化评分,做HE和Masson Trichrom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取血清测ALT、AST、TP及ALB。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连续注射ConA 8周的大鼠ALT、AST显著升高,TP变化不明显,ALB及白球比显著降低。肝脏体积增大,肝脏指数增高,病理分析示明显纤维化。结论:反复尾静脉注射ConA可成功诱导Wistar大鼠肝脏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动物模型 刀豆蛋白A wistar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M-2近交系小鼠的生殖生长特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月英 周继文 +6 位作者 王汝勤 赵忠萍 岳井银 吴红英 刘鹏 张荷清 穆传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 获取IRM 2近交系小鼠的生殖生长特性的有关资料。方法 ICR JCL为母本 ,以 61 5小鼠为父本杂交选育的近交系小鼠IRM 2 ,现已繁育至第 38代。经过对其生殖、生长特性的观察和测定来取得相关资料。结果 该小鼠出生后 45d性成熟 ;... 目的 获取IRM 2近交系小鼠的生殖生长特性的有关资料。方法 ICR JCL为母本 ,以 61 5小鼠为父本杂交选育的近交系小鼠IRM 2 ,现已繁育至第 38代。经过对其生殖、生长特性的观察和测定来取得相关资料。结果 该小鼠出生后 45d性成熟 ;繁殖能力强 ,平均每窝产仔数为 8只以上 ,最高可达 1 5只 ;生长发育迅速 ,出生后 60d体重可达 2 8g以上 ,各脏器重均高于亲代鼠。结论 从各项指标来看 ,I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生长 父本杂交 窝产仔数 母本 繁育 品系 选育 出生后 近交系 I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级、SPF级SD、Wistar大鼠血液生化常值的测定与比较 被引量:51
18
作者 詹纯列 肖育华 +3 位作者 李新春 杨传红 赖晃文 王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 测定普通级、SPF级SD大鼠 ,Wistar大鼠血液生化常值并进行比较。方法 日立 715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检测。结果 SPF级与普通级SD大鼠丙氨酸转氨酶、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尿素氮、肌酐、铁、磷、镁、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汁... 目的 测定普通级、SPF级SD大鼠 ,Wistar大鼠血液生化常值并进行比较。方法 日立 715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检测。结果 SPF级与普通级SD大鼠丙氨酸转氨酶、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尿素氮、肌酐、铁、磷、镁、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汁酸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SPF级与普通级Wistar大鼠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尿素氮、乳酸脱氢酶、磷、镁、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汁酸 (P <0 0 1) ,低密度脂蛋白 (P <0 0 5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不同微生物学环境对SD、Wistar大鼠血液生化常值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级 SPF级SD wistar 大鼠 生物化学 血液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样本处理方式对Wistar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科燕 蔡月琴 +3 位作者 徐孝平 陈诚 马全鑫 陈民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0-84,94,共6页
目的观察血液样本处理方式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取体重180~220 g的SPF级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禁食不禁水12 h后,用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取全血和肝素抗凝血各3 m L。将每种血样分别置于3个1.5 m L的离心管和肝素抗... 目的观察血液样本处理方式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取体重180~220 g的SPF级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禁食不禁水12 h后,用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取全血和肝素抗凝血各3 m L。将每种血样分别置于3个1.5 m L的离心管和肝素抗凝管中各1 m L,并分别在室温放置1 h、2 h、4 h后进行离心,测定血糖、血脂、蛋白、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等指标。结果血液样本类型和采集后离心前的放置时间对Wistar大鼠的血清或血浆TC、TG、TP、ALB、ALT、ALP、BUN和CREA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血浆的GLU值显著高于血清(P〈0.05,P〈0.01),并随着采集后离心前放置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血清AST和CK、LDH值则均显著高于血浆(P〈0.05,P〈0.01),且随采集后离心前放置的延长呈现持续显著的上升(P〈0.05,P〈0.01)。而采集后离心前放置时间对Wistar大鼠血浆AST和CK、LDH值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血液样本类型对血脂、蛋白和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影响,但对GLU、AST、CK、LDH等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采集后离心前的放置时间延长可导致血清血浆GLU下降,血清AST、CK、LDH升高,但对血浆AST、CK、LDH指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 血清 血浆 血液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对Wistar和GK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静 贾伟平 +3 位作者 陆俊茜 陆惠娟 潘小平 项坤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77-780,共4页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正常血糖Wistar大鼠和高血糖GK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和GK大鼠各20只,随机分为4组(n=10):Wistar普食组(WND),Wistar高脂组(WHD),GK普食组(GND)和GK高脂组(GHD)。分别以普通饲料和高脂...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正常血糖Wistar大鼠和高血糖GK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和GK大鼠各20只,随机分为4组(n=10):Wistar普食组(WND),Wistar高脂组(WHD),GK普食组(GND)和GK高脂组(GHD)。分别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2周,测定大鼠的糖脂代谢指标,并采用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估胰岛素分泌能力。结果实验12周后,WHD和GHD组的内脏脂肪占体质量百分比分别显著高于WND和GND组,(8.20±0.50)%vs(6.00±0.60)%和(8.40±0.70)%vs(6.80±0.90)%(P均<0.01)。GHD组的空腹血糖(FPG)明显高于GND组,(12.85±1.44)vs(9.71±0.42)mmol/L(P<0.01);而WHD和WND组的FPG无显著差异。WHD和GHD组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分别显著小于WND和GND组,8.61±1.17vs11.26±1.37和0.95±0.11vs1.23±0.17(P均<0.01)。结论正常血糖和高血糖状态下,高脂饮食均可引起Wistar和GK大鼠中心型积聚的体脂增加,导致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分泌能力减退,为2型糖尿病进程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分泌 高脂饮食 大鼠 wistar G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