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沙过渡区耕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动态变化研究——以陕西榆阳区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莫宏伟 任志远 +1 位作者 王欣 韩用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7-541,共5页
对榆阳区1984~2003年各乡镇耕地NPP单位面积量及总量进行分区动态测算。研究表明:①1984~2003年,榆阳区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总量在波动中上升;②1984~2001年,榆阳区北部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远高于南部,且呈较快上升趋势,南部黄土丘陵... 对榆阳区1984~2003年各乡镇耕地NPP单位面积量及总量进行分区动态测算。研究表明:①1984~2003年,榆阳区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总量在波动中上升;②1984~2001年,榆阳区北部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远高于南部,且呈较快上升趋势,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呈较平缓的波动变化,且略有下降;③1984~2001年,榆阳区城区、近郊、远郊的差异性在单位耕地面积净第一性生产力上体现为城区>近郊>远郊;在耕地NPP总量方面,城区、近郊和远郊都表现为在波动中上升,三区变化以远郊波动幅度最大;④榆阳区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总量的大幅增长有农业投入增加的原因,但主要得益于该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过渡区 榆阳区 耕地 净第一性生产力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阳区土地利用和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莫宏伟 任志远 谢红霞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以榆阳区1988—2003年土地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结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国内外学者在生态价值估算的方法与模式,结合该区的实际情况对估算方法进行修正,并对所研究时段内各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 以榆阳区1988—2003年土地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结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国内外学者在生态价值估算的方法与模式,结合该区的实际情况对估算方法进行修正,并对所研究时段内各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以1988年土地数据为基准,测算了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和结构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变化情况,分析了其变化的时段特点及变化原因,定量地揭示了在生态脆弱区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1988—2003年,榆阳区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环境响应总体来说是积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年度总量在波动中提高;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及农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经济和环境双赢的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经济发展 榆阳区 农用地 年度 双赢 内部结构调整 经济价值 生态效应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过渡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图谱--以陕北榆阳区为例 被引量:22
3
作者 莫宏伟 任志远 王秋贤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0-775,共6页
以遥感影像资料为依据,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分析榆阳区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研究期内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动态是未利用地向草地的转化,其变化占全区总变动量91... 以遥感影像资料为依据,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分析榆阳区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研究期内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动态是未利用地向草地的转化,其变化占全区总变动量91.14%;土地利用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158.59×10^6元,增幅为8.23%,其中,风沙区占总增量的85.99%,增幅10.88%,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增量14.01%,增幅3.29%。经过实证分析,利用地学信息图谱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效应定量研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过渡区 榆阳区 土地利用 生态价值 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过渡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陕北榆阳区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焦彩霞 任志远 黄家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依据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区域差异模型和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全面分析了榆林市榆阳区1988~2001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园地、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依据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区域差异模型和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全面分析了榆林市榆阳区1988~2001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园地、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均呈增长趋势,未利用地、牧草地和水域星减少趋势113年来,榆阳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年变化率为0.45%。大于榆林市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榆阳区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榆阳区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并在榆林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中发展较快。榆阳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自然因素的作用并不明显,社会、经济、技术等人文因素则在短期内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中以总人口、工业总产值、乡镇企业个数和城市化水平等因子的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风沙过渡区 榆阳区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过渡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陕北神木县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晓峰 任志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以陕北黄土高原长城沿线的神木县作为研究区域,应用土地利用转换矩阵表,分析了近13年来土地利用结构互动变化和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神木县的土地利用有其明显的变化,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在减少,其中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减少... 以陕北黄土高原长城沿线的神木县作为研究区域,应用土地利用转换矩阵表,分析了近13年来土地利用结构互动变化和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神木县的土地利用有其明显的变化,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在减少,其中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减少最为明显;本区域其他土地都有所增加,且转变幅度最快是园地和建设用地;农用地内部各地类转换剧烈,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明显,但土地利用沙化现象仍然存在;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分布上的土地综合动态度呈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趋势.神木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在自然因素的背景下,其环境政策是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而人口增长、农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土地利用变化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过渡区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陕北 转换矩阵表 沙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地区铁路深路堑防护形式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高越 陈慧娥 +2 位作者 张中琼 符锐 原国红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104,共4页
某煤运铁路部分路段穿过毛乌素沙漠。该地区分布大量固定、半固定沙丘,沉积物中粉粒含量少,砂粒含量高,结构疏松,透水性较大,导致风沙是影响线路稳定性的最大不良地质因素。本文针对一段深路堑(最深22.91 m)的特殊工程条件和风沙危害的... 某煤运铁路部分路段穿过毛乌素沙漠。该地区分布大量固定、半固定沙丘,沉积物中粉粒含量少,砂粒含量高,结构疏松,透水性较大,导致风沙是影响线路稳定性的最大不良地质因素。本文针对一段深路堑(最深22.91 m)的特殊工程条件和风沙危害的特征,提出工程防沙与植物防沙相结合的路基防护形式,即路基本体采用水泥砂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护坡,路基两侧设置植被保护带、平整带(防火带)、防护带、阻沙栅栏和围栏的风沙防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地区 深路堑 防护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4年榆林北六县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晓峰 任志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1-203,207,共4页
以陕北黄土高原长城沿线作为研究区,分析了近14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长城沿线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在减少,其中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减少最为明显;其它土地都有所增加,但转变幅度最快是园地和建... 以陕北黄土高原长城沿线作为研究区,分析了近14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长城沿线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在减少,其中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减少最为明显;其它土地都有所增加,但转变幅度最快是园地和建设用地;农用地内部各地类转换剧烈,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明显,土地利用沙化现象仍然存在。长城沿线的土地利用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在自然因素的背景下,我国环境政策是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经济因素也是土地利用变化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过渡区 土地利用变化 陕北长城沿线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活动区工程线路走向与风沙危害程度的关系——以塔里木沙漠公路为例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雪芹 雷加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1-226,共6页
在风沙活动区 ,公路或铁路等工程线路的走向无疑会对其本身及防护体系所受的风沙危害程度产生影响。本文以塔里木沙漠公路为例 ,提出在将风况与公路走向结合起来考虑的同时 ,以风沙活动强度垂直分量的转化率作为评价公路走向的一种数学... 在风沙活动区 ,公路或铁路等工程线路的走向无疑会对其本身及防护体系所受的风沙危害程度产生影响。本文以塔里木沙漠公路为例 ,提出在将风况与公路走向结合起来考虑的同时 ,以风沙活动强度垂直分量的转化率作为评价公路走向的一种数学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活动区 工程线走向 塔里木 沙漠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风沙活动动力条件分析--以沙坡头地区为例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克存 屈建军 +1 位作者 俎瑞平 韩庆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3-649,共7页
利用腾格里沙漠周边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结合风沙活动规律及其环境特征,以沙坡头地区为重点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沙漠东南缘风沙活动动力特征。研究区风况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季节性变化,主要有来自沙漠外围的西北风、东北风和东南风。西部... 利用腾格里沙漠周边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结合风沙活动规律及其环境特征,以沙坡头地区为重点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沙漠东南缘风沙活动动力特征。研究区风况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季节性变化,主要有来自沙漠外围的西北风、东北风和东南风。西部边缘以西北风为主,东部还受来自阿拉善高原的北风和东南风的影响。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短暂时期盛行东北风。另外,利用沙坡头站1980-2000年风速自记资料(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为10分钟),对起沙风况和输沙势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计算。从全年起沙风玫瑰分布来看,大于起沙风的主风向频率可分为3组,即多年平均的主风向为W-NNW,次主风向为NE-E,再者为WSW-S。多年平均输沙势DP为358.7 VU,风能属于中能环境(200~399 VU)。多年平均方向变率(RDP/DP)值为0.46,属于中比率。年均合成输沙势RDP为164.42 VU,集中分布在130~200 VU范围内。年均合成输沙方向RDD为134.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活动 沙坡头 起沙风况 风玫瑰 输沙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榆阳区植被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动态
10
作者 莫宏伟 任志远 +3 位作者 林剑 李朝奎 王欣 李振国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9年第4期441-444,共4页
以陕北榆阳区气候及土地利用方面的资料为依据,根据研究区特定的自然环境,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结果选择测算模型,对该区1988~2003年间的植被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估算和分析。研究表明:1988~2003年期间... 以陕北榆阳区气候及土地利用方面的资料为依据,根据研究区特定的自然环境,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结果选择测算模型,对该区1988~2003年间的植被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估算和分析。研究表明:1988~2003年期间,榆阳区植被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总体上呈上升态势,总量在1988年的基础上增加了7.75%,年度递增率为0.50%;其中林地和园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总量增加,增幅分别为11.35%和1054.99%,而草地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降幅为6.15%;林地、园地和草地分别贡献了整个增量的95.56%、31.82%和-27.38%。榆阳区在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调整提升了区内植被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总量,改善了生态环境,为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图1,表4,参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过渡区 榆阳区 植被生态系统 净第一性生产力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