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护力作用下双向不等压采场围岩应力和位移解析解
1
作者 熊志朋 李元辉 +1 位作者 李坤蒙 肖贵轩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59-1768,共10页
地下倾斜矩形采场的稳定性与顶板应力及位移的分布密切相关,而目前关于矩形开挖围岩应力及位移的解析方法应用于大宽高比倾斜矩形采场时误差较大,且并未考虑采场倾角和支护力的影响.本文基于复变函数理论,提出了大宽高比倾斜矩形采场的... 地下倾斜矩形采场的稳定性与顶板应力及位移的分布密切相关,而目前关于矩形开挖围岩应力及位移的解析方法应用于大宽高比倾斜矩形采场时误差较大,且并未考虑采场倾角和支护力的影响.本文基于复变函数理论,提出了大宽高比倾斜矩形采场的映射函数表达式,推导了采场在双向不等压应力和支护力作用下围岩应力和位移解析解,分析了采场倾角、宽高比和支护力对顶板应力和位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解析解与FLAC模拟解的偏差小于5%;随着采场倾角的增大,顶板的应力和位移非对称分布趋势加剧,卸压程度和位移量逐渐降低;随着采场宽高比的增大,顶板卸压程度和位移量逐渐增大;采场支护体施加的支护力能够改善采场围岩的应力环境,降低顶板的下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矩形采 宽高比 复变函数理论 应力和位移 支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打入桩沉桩过程位移与应变场的三维离散元分析
2
作者 刘晗帆 郭宁 杨仲轩 《地基处理》 2024年第4期357-367,共11页
模型槽试验可用于分析打入桩沉桩过程中土体应力、位移和应变场的演化规律,对准确分析打入桩的承载特性至关重要。采用GPU加速三维离散元软件,通过轴对称模型及粒径细化方法,模拟了60°圆心角断面模型槽内砂土中的闭口桩打入过程,... 模型槽试验可用于分析打入桩沉桩过程中土体应力、位移和应变场的演化规律,对准确分析打入桩的承载特性至关重要。采用GPU加速三维离散元软件,通过轴对称模型及粒径细化方法,模拟了60°圆心角断面模型槽内砂土中的闭口桩打入过程,着重分析了桩端阻力、土体位移场与应变场的演化趋势,与文献中的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对比,验证了该离散元模型的有效性。主要结论如下:(1)对沉桩过程的离散元模拟,模型尺寸需满足最小槽径-桩径比和桩径-粒径比等尺寸要求,经单元试验参数标定后,可定量分析打桩过程中的土体变形模式;(2)根据沉桩过程中的位移场形态,近桩处土体可分为竖向压缩区、过渡区、径向压缩区,土体最大位移发生在过渡区;(3)桩下方土体主要受到竖向压缩且在桩端处存在应变集中,桩侧土体主要受径向压缩且在桩肩处存在应变集中。模拟结果可结合打桩过程中的土体应力场分布,为打入桩设计方法的改进和承载力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桩过程 离散元法 粒径细化方法 位移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矿井底抽巷合理布置及现场监测研究
3
作者 王文明 贺龙 +1 位作者 王璟耀 田伟 《煤炭与化工》 2025年第1期118-121,共4页
为解决工作面回采引起的瓦斯涌出、流动、聚集等问题,降低工作面回采对底抽巷顶底板造成的影响,本文以麦捷煤业1505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的方法,研究了该工作面底抽巷的最佳层位。通过底板滑移线场理论... 为解决工作面回采引起的瓦斯涌出、流动、聚集等问题,降低工作面回采对底抽巷顶底板造成的影响,本文以麦捷煤业1505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的方法,研究了该工作面底抽巷的最佳层位。通过底板滑移线场理论得出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31.58 m,同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得出底板破坏深度为30.90 m,再通过现场布点监测得出巷道顶底板位移最终变化量为450 mm、两帮缩进量为370 mm,最终确定底抽巷最佳层位布置在32 m左右能够满足安全生产需求。该研究解决了该煤矿瓦斯涌出问题,为具有类似地质条件的矿井底抽巷层位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抽巷 底板破坏塑性区 FLAC3D 底板滑移线理论 位移变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对坑外深层土体位移场影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1
4
作者 郑刚 邓旭 +1 位作者 刘畅 刘庆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285,共13页
对某深基坑开挖全过程中围护桩的水平位移进行了实测,由于水平支撑提供的支撑刚度不同,不同位置处的围护桩可产生不同的水平位移分布模式,且最大水平位移值也存在明显差别。通过建立考虑土体小应变的有限元模型,针对4种典型围护结构变... 对某深基坑开挖全过程中围护桩的水平位移进行了实测,由于水平支撑提供的支撑刚度不同,不同位置处的围护桩可产生不同的水平位移分布模式,且最大水平位移值也存在明显差别。通过建立考虑土体小应变的有限元模型,针对4种典型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引起的坑外深层土体位移场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相同,由于侧移分布模式不同,基坑外地表和深层土体的竖向及水平位移场均可存在较大差别,从而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围护结构在内凸型和复合型模式下,坑外深层土体竖向变形可分为凹槽形沉降区、三角形过渡区和隆起区,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场可分为弓形变形区、变形过渡区以及悬臂形变形区;悬臂型模式下坑外深层土体竖向位移场只存在三角形变形区和隆起区,而水平位移场则全部呈悬臂形;踢脚型模式下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影响范围均为最大。在实际工程中除控制围护结构最大变形值外,尚应根据周围环境特点合理控制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并尽可能避免出现踢脚模式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护结构 变形模式 位移 变形特点 影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排桩隔离位移场防护邻近基坑高楼监测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东海 王梦恕 +2 位作者 杨广武 刘军 张顶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12-417,共6页
邻近基坑的既有建筑物由于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位移作用而产生附加变形甚至造成严重损伤。双排桩作为一种刚度较大的隔离措施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北京某地铁深基坑邻近高层居民楼为实例,对双排桩的桩排距、冠梁连接、桩间土处理等关... 邻近基坑的既有建筑物由于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位移作用而产生附加变形甚至造成严重损伤。双排桩作为一种刚度较大的隔离措施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北京某地铁深基坑邻近高层居民楼为实例,对双排桩的桩排距、冠梁连接、桩间土处理等关键设计参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优化。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监测,对双排桩、桩后土体及高层建筑等组成的位移场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总结了双排桩、桩后土体及高层建筑的变形规律。同时,通过双排桩与单排桩的变形对比分析,验证了双排桩对位移场的隔离效果明显,围护结构背后土体的水平位移由17 mm降低到8 mm,减少了53%。有效控制了既有建筑的损伤程度,居民楼的最终最大差异沉降为6.9 mm,角变量为0.33‰,确保了邻近基坑居民楼的使用安全。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双排桩 位移 既有建筑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叠交施工引起的土层位移场分布规律 被引量:40
6
作者 廖少明 余炎 +1 位作者 白廷辉 高立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5-490,共6页
考虑盾构隧道叠交施工之间的相互影响,应用边界单元法对相邻隧道开挖过程中的三种典型叠交位置关系,引起的地层位移场分布规律及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单条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最大沉降值出现在隧道轴线的正上方,而两左右或上... 考虑盾构隧道叠交施工之间的相互影响,应用边界单元法对相邻隧道开挖过程中的三种典型叠交位置关系,引起的地层位移场分布规律及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单条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最大沉降值出现在隧道轴线的正上方,而两左右或上下相邻隧道开挖的地表及土层内部的最大沉降值则出现在两隧道的纵轴线之间,且偏向上方埋深较浅的隧道。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深层与浅层变形趋势是一致的,但在两隧道轴线上方深层土体的沉降要远比浅层土体大。叠交隧道的埋深及其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对土层的位移场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地铁隧道 边界单元法 相互作用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位移边界反演三维初始地应力场的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郭明伟 李春光 +1 位作者 王水林 栾广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69-1274,共6页
采用优化位移边界条件拟合工程区域初始地应力场,根据实测地应力资料建立针对所施加的任一边界位移模式的优化函数,不断调整位移边界模式并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最终得到边界位移模式的最优组合和工程区域初始地应力场,从而为初始地应力... 采用优化位移边界条件拟合工程区域初始地应力场,根据实测地应力资料建立针对所施加的任一边界位移模式的优化函数,不断调整位移边界模式并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最终得到边界位移模式的最优组合和工程区域初始地应力场,从而为初始地应力场的反演分析提供一个新的途径。最后,针对三峡工程地下厂房区域给出了用该方法拟合初始地应力场的计算结果,通过地应力测点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对比分析,其拟合效果较好,证实此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地应力 位移边界条件 优化函数 构造应力 地下厂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对混凝土坝位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黄耀英 沈振中 +1 位作者 田斌 王润富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21,共4页
采用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研究了考虑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对混凝土坝位移的影响,结论为:①由于上游岩基内存在拉应力区,使其渗透系数增大,导致考虑耦合分析时岩基内的等水头线较不考虑耦合时偏向下游,且坝基扬压力较大。②考虑耦合与不考虑... 采用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研究了考虑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对混凝土坝位移的影响,结论为:①由于上游岩基内存在拉应力区,使其渗透系数增大,导致考虑耦合分析时岩基内的等水头线较不考虑耦合时偏向下游,且坝基扬压力较大。②考虑耦合与不考虑耦合对大坝垂直位移的影响略大于对水平位移的影响,但总体影响较小。无论是否考虑耦合,在岩基上作用渗流体荷载引起坝顶相对于基点的水平位移都是向上游的位移。③由于在上游岩基内存在拉应力区,渗透系数增大,从而使水平向和垂直向渗流体积力减小,导致岩基内水平向应力等值线较不考虑耦合时向下游移动,垂直向应力等值线向上游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应力 耦合 位移 混凝土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开挖下非线性冻结壁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计算 被引量:15
9
作者 汪仁和 李栋伟 王秀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62-1865,共4页
基于冻土力学性能试验获得的冻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所确定的冻土本构方程,分析人工冻结壁在井筒开挖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利用解除应力的概念,考虑冻结壁为非线性材料,推导出冻结壁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计算公式.通过对实际工程的计算分析表... 基于冻土力学性能试验获得的冻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所确定的冻土本构方程,分析人工冻结壁在井筒开挖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利用解除应力的概念,考虑冻结壁为非线性材料,推导出冻结壁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计算公式.通过对实际工程的计算分析表明,该计算方法可应用于深井冻结壁的设计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壁 非线性 本构方程 应力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远场地震下高陡边坡的动力响应及永久位移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帅 宋波 +1 位作者 蔡德钩 叶阳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768-773,共6页
基于软硬互层边坡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边坡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得出远场地震对边坡动力响应(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剪应力和最大主应力)的影响总体比近场地震显著;通过将时程分析法与规范中的拟静力法计算的安全系数进行对比... 基于软硬互层边坡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边坡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得出远场地震对边坡动力响应(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剪应力和最大主应力)的影响总体比近场地震显著;通过将时程分析法与规范中的拟静力法计算的安全系数进行对比,明确了拟静力法在地震动力稳定性评价中的不足;基于有限元时程分析法计算出的边坡临界加速度代入Newmark滑块位移法公式中,得到了考虑地震近远场特性影响的边坡永久位移,并与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Newmark法计算结果偏小,且远场地震作用下的永久位移比近场地震作用下分别增大35%(Newmark法)和21%(弹塑性有限元法);最后基于Jibson and Michae提出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永久位移量进行了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得出以永久位移1 cm作为岩质边坡从一个轻度破坏到中度破坏程度的评价临界值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远地震 软硬互层边坡 拟静力法 Newmark滑块位移 永久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岩体隧洞初始地应力场位移反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家文 杨兴国 +2 位作者 吴震宇 刘兴宁 李洪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1,共7页
对于隧洞开挖数值计算问题,能否合理的模拟初始地应力场是技术关键。由于在浅埋岩体隧洞数值计算过程中,初始地应力场控制隧洞围岩变形规律,岩体力学参数控制围岩变形大小。根据初始地应力场的数值计算方法,假设垂直方向的初始地应力为... 对于隧洞开挖数值计算问题,能否合理的模拟初始地应力场是技术关键。由于在浅埋岩体隧洞数值计算过程中,初始地应力场控制隧洞围岩变形规律,岩体力学参数控制围岩变形大小。根据初始地应力场的数值计算方法,假设垂直方向的初始地应力为岩体自重,在考虑两个水平方向的初始地应力不相等基础上,提出了以开挖相对位移比例和开挖相对位移增量比例为对象的浅埋隧洞初始地应力场反分析方法,并且通过一简单隧洞反分析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合理,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隧洞 开挖位移 反分析 初始地应力 侧压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采场底板岩层移动观测与位移反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延法 肖洪天 张文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A09期106-112,共7页
为研究采煤造成的采场底板岩层变形与破坏状况,在采深近千米的深井采场进行了大范围、长时期的底板岩层移动、超前支承压力和底板岩层渗透性等多项观测。根据位移实测资料和原始地应力实测统计资料,采用位移反分析方法,反求出了岩体的... 为研究采煤造成的采场底板岩层变形与破坏状况,在采深近千米的深井采场进行了大范围、长时期的底板岩层移动、超前支承压力和底板岩层渗透性等多项观测。根据位移实测资料和原始地应力实测统计资料,采用位移反分析方法,反求出了岩体的弹性模量和支承压力,得出岩体的弹模是其对应岩石试件室内测试弹模的0.445倍,超前支承压力是垂向原始地应力的1.7倍。本文还探讨了底板岩层的应力分布和开采造成的底板岩层扰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移动 底板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高边坡初始地应力场的边界位移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金伟良 喻军华 邹道勤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2-75,共4页
岩体初始地应力的确定是地下洞室、边坡等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必要条件。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分析岩石高边坡初始地应力场的一种分析方法——边界位移法,即根据地质构造特点,在边坡计算模型边界上施加远场位移,来模拟由地质构造运... 岩体初始地应力的确定是地下洞室、边坡等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必要条件。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分析岩石高边坡初始地应力场的一种分析方法——边界位移法,即根据地质构造特点,在边坡计算模型边界上施加远场位移,来模拟由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初始地应力场。应用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模拟岩体的初始地应力场,并能为后续开挖过程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一种与初始地应力场等效且方便的加荷途径,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该方法还适用于弹塑性的岩体材料和多种岩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高边坡 边界位移 初始地应力 开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数字图像相关法的疲劳裂纹尖端位移应变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红俐 刘欢 +2 位作者 齐子诚 刘辉 郑欢斌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72-1781,共10页
应用高速摄像数字图像相关法研究了谐振式疲劳裂纹扩展试验中紧凑拉伸(CT)试件在高频正弦交变载荷作用下,裂纹稳态扩展阶段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和应变场的变化规律。采用数字化高速摄影设备采集系列正弦交变载荷作用下CT试件数字散斑图像,... 应用高速摄像数字图像相关法研究了谐振式疲劳裂纹扩展试验中紧凑拉伸(CT)试件在高频正弦交变载荷作用下,裂纹稳态扩展阶段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和应变场的变化规律。采用数字化高速摄影设备采集系列正弦交变载荷作用下CT试件数字散斑图像,应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法计算每幅图像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和应变场,对裂纹尖端区域特征点的位移、应变值采用最小二乘正弦拟合方法进行拟合,求出振幅、相位、平均载荷等特征量,将拟合出的应变或位移正弦曲线和所对应的系列散斑图像进行匹配,找到一个应力循环内特征位置的图像。使用动态高精度应变仪测量了CT试件在一个应力循环内裂纹尖端点应变值,试验结果表明,DIC应变测量最大误差为4.12%,验证了所提出DIC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高速DIC方法的谐振式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了疲劳裂纹未扩展时裂纹尖端应变幅值和疲劳循环次数的关系及疲劳裂纹扩展到不同长度时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和应变场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仪表技术 数字图像相关 高速摄像 疲劳裂纹 位移 应变 高频谐振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力作用下的两相饱和介质位移场Green函数 被引量:13
15
作者 丁伯阳 丁翠红 孟凡丽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4-241,共8页
以复模两相饱和介质Biot动力学方程为基础,根据该方程D’Alembert解的Fourier变换所属的Homholtz方程特性,由Biot方程解的相容性条件及δ函数性质较好地解决了快、慢纵波位势的耦合问题,较为简便地... 以复模两相饱和介质Biot动力学方程为基础,根据该方程D’Alembert解的Fourier变换所属的Homholtz方程特性,由Biot方程解的相容性条件及δ函数性质较好地解决了快、慢纵波位势的耦合问题,较为简便地得到了两相饱和介质在集中力作用下低频(ω<ωc)时的频域和时域的Green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力 两相饱和介质 GREEN函数 位移 Homholtz方程 Δ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影像和ASIFT算法的滑坡位移场监测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慧慧 刘善军 王茹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68-1472,1476,共6页
针对利用高分遥感影像和SIFT算法进行大变形滑坡位移场监测时存在的不足,引入了一种具备完全仿射不变性的图像特征匹配算法(ASIFT),对不同时相高分遥感影像进行特征点提取与匹配,并在抚顺西露天矿特大型滑坡的位移场监测中进行了应用.... 针对利用高分遥感影像和SIFT算法进行大变形滑坡位移场监测时存在的不足,引入了一种具备完全仿射不变性的图像特征匹配算法(ASIFT),对不同时相高分遥感影像进行特征点提取与匹配,并在抚顺西露天矿特大型滑坡的位移场监测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与SIFT算法相比,ASIFT算法弥补了特征提取算法在仿射不变性上的不足,增加了特征匹配点,提高了滑坡空间位移矢量场标定精度,且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非常适合于特大型滑坡的大变形位移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影像 ASIFT 滑坡 位移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场的薄壁箱梁结构约束扭转和畸变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卢彭真 魏召兰 +2 位作者 占玉林 王英 赵人达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9,共6页
为了正确把握异型薄壁箱梁结构的受力行为,提高结构的计算精度,提出基于位移场的假设,将结构断面上的各参数集中到结构轴线上,根据结构力学特征建立广义自由度的位移模型,把三维空间结构简化成一维梁结构,得到一种在普通梁理论基础上考... 为了正确把握异型薄壁箱梁结构的受力行为,提高结构的计算精度,提出基于位移场的假设,将结构断面上的各参数集中到结构轴线上,根据结构力学特征建立广义自由度的位移模型,把三维空间结构简化成一维梁结构,得到一种在普通梁理论基础上考虑约束扭转和畸变效应的一维杆系分析单元。利用该理论结合空间杆系分析法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精度比普通梁理论要高,计算工作量比空间板壳理论更简便,能直接得到结构的内力。该理论结合杆系分析法能够有效解决受力行为复杂的异型薄壁结构计算分析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薄壁箱梁单元 力学特征位移 广义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初始地应力场的位移函数法 被引量:24
18
作者 喻军华 金伟良 邹道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7-419,共3页
岩体初始地应力的确定是地下洞室、边坡等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必要条件。笔者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将位移函数法和有限元法相结合来模拟初始地应力场的分析方法。实例应用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模拟岩体的初始地应力场,并... 岩体初始地应力的确定是地下洞室、边坡等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必要条件。笔者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将位移函数法和有限元法相结合来模拟初始地应力场的分析方法。实例应用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模拟岩体的初始地应力场,并能为后续开挖过程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一种与初始地应力场等效且方便的加荷途径,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地应力 位移函数法 地下洞室 边坡 岩土工程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土体内部位移场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孔宪宾 何卫忠 佘跃心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1-44,共4页
采用数字图像相关分析方法,对砂土受均布荷载作用的全场位移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与传统的布辛奈斯克解计算结果相比较,得到了满意的效果.该法在连续体的位移场测量方面已有广泛应用,而用于主体的位移测量却少见,测得位移场后,再根... 采用数字图像相关分析方法,对砂土受均布荷载作用的全场位移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与传统的布辛奈斯克解计算结果相比较,得到了满意的效果.该法在连续体的位移场测量方面已有广泛应用,而用于主体的位移测量却少见,测得位移场后,再根据土的本构关系即可求得相应的应力场.这为主体模型试验中星测变形开拓了新的途径,也为岩土和地基工程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 相关分析 位移 砂土 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载作用下黏性土坡位移场应变场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伟 王中华 +1 位作者 许芝娟 陈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263-3268,共6页
通过室内土坡模型试验,研究了在荷载作用下黏性土坡竖向位移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土坡大主应变与最大剪应变分布、土坡的蠕变特性及裂缝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大,土坡微结构蠕变不断增加,土体的蠕变过程实质上是土体损伤过... 通过室内土坡模型试验,研究了在荷载作用下黏性土坡竖向位移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土坡大主应变与最大剪应变分布、土坡的蠕变特性及裂缝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大,土坡微结构蠕变不断增加,土体的蠕变过程实质上是土体损伤过程,是土坡微结构能量耗散的过程。土坡的蠕变和损伤积累随着加荷时间延续而增大,损伤各向异性更加明显。坡顶和斜坡面处的损伤程度较大,在坡顶和斜坡面出现裂缝,坡顶的竖向位移大于侧向位移,相反坡底处侧向位移大于竖向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坡 模型试验 荷载 位移及应变 蠕变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