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lvianolic acid A alleviates renal injury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duced by pristane in BALB/c mice
1
作者 LIN Yi-huang YAN Yu +6 位作者 ZHANG Hui-fang CHEN Yu-cai HE Yang-yang WANG Shou-bao FANG Lian-hua LYU Yang DU Guan-hua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39-1040,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alvianolic acid A(SAA)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induced by pristane in BALB/c mice,this study was performed.METHODS Lupus mice were established by confirming elevate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alvianolic acid A(SAA)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induced by pristane in BALB/c mice,this study was performed.METHODS Lupus mice were established by confirming elevated levels of autoantibodies and IL-6 after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pristane.Micewere then treated with daily oral doses of SAA for 5months in parallel with mice treated with prednisone and aspirin as positive controls.The levels of autoantibodies were monitored at monthly intervals and nephritic symptoms observed by hematoxylin and eosin(H&E)and periodic acid-Schiff(PAS)staining.Western blot analysis of renal tissue was also employed.RESULTS SAA treatment caus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levels of anti-Sm autoantibodies and reduced renal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pathological effects.SAA treatment also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IKK,IκB and NFκB in renal tissues of lupus mice.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AA alleviates renal injury in pristane-induced SLE in BALB/c mice through inhibition of phosphorylation of IKK,IκB and NFκ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vianolic acid A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enal injury AUTOANTIbODIES PRISTANE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5b-5p修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调控机制
2
作者 武志慧 胡明智 +6 位作者 赵巧英 吕凤凤 张晶莹 张伟 王永福 孙晓林 王慧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0-867,共8页
目的:研究miR-125b-5p修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的免疫调控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5b-5p在UC-MSCs和SLE患者、健... 目的:研究miR-125b-5p修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的免疫调控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5b-5p在UC-MSCs和SLE患者、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miR-125b-5p对UC-MSCs的凋亡影响;每周对MRL/lpr小鼠进行尾静脉注射UC-MSCs, 5周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MRL/lpr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和IL-17A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MRL/lpr小鼠肺和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125b-5p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UC-MSCs相比,miR-125b-5p转染UC-MSCs组miR-125b-5p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miR-125b-5p转染UC-MSCs 48 h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1);与未处理的MRL/lpr小鼠组相比,miR-125b-5p修饰UC-MSCs对MRL/lpr小鼠脾脏Th17细胞分化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P<0.05),且在小鼠血清中IL-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7A表达水平明显减低(P<0.05)。经miR-125b-5p修饰的UC-MSCs治疗后,MRL/lpr小鼠肺和肾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和微血栓减少。结论:miR-125b-5p修饰UC-MSCs对SLE具有免疫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修饰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调节 脐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碱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细胞免疫功能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虞海燕 秦万章 吴厚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28,31,共3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碱戊的免疫药理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观察雷公藤碱戊对SLE病人PBMC的B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时效关系。结果:雷公藤碱戊能抑制SLE的PBMC自发... 目的:探讨雷公藤碱戊的免疫药理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观察雷公藤碱戊对SLE病人PBMC的B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时效关系。结果:雷公藤碱戊能抑制SLE的PBMC自发性增殖反应以及正常人和SLE病人PBMC对SAC刺激后的增殖反应。同时在培养的72h前加入雷公藤碱戊均能对正常人PBMC在PWM诱导下的IgG产生呈现抑制效应。结论:雷公藤碱戊对B细胞功能的多个环节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雷公藤碱戊 红斑狼疮 b细胞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CD19^+ B细胞PD-L1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谢长好 王元元 +3 位作者 陈静 肖燕秋 李志军 李柏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1-164,167,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9+B细胞表面PD-L...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9+B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比较SLE稳定组、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狼疮肾炎组和无狼疮肾炎组之间CD19+B细胞表面PD-L1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的相关性。结果:SLE活动组和稳定组CD19+PD-L1+B细胞百分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活动组又低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狼疮肾炎患者CD19+PD-L1+B细胞百分率低于无狼疮肾炎患者(P<0.05)。SLE患者CD19+PD-L1+B细胞百分率与SLEDAI评分、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SLE患者中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U1snRNP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外周血B细胞PD-L1表达水平均低于对应阴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表达PD-L1下降,与病情活动性和抗体产生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PD-L1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配体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表达及其与B细胞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洪江 石连杰 +3 位作者 胡凡磊 姚海红 栗占国 贾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9-834,共6页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配体19(C-C chemokine ligand 19,CCL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SLE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探讨CCL19在SL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配体19(C-C chemokine ligand 19,CCL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SLE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探讨CCL19在SL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90例SLE患者(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初治患者15例,曾治疗过的患者75例)和30名健康对照血清中CCL19的表达水平,分析SLE患者血清CCL19水平与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B细胞及其亚群的比例,并进行血清CCL19水平与B细胞及其亚群比例的相关性分析。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SLE初治患者和经治患者血清CCL19表达水平[分别为(596.25±409.19)ng/L和(422.90±395.84)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7.79±125.23)ng/L,P均<0.001],初治患者组血清CCL19表达水平又高于经治患者组(P<0.05);(2)SLE患者血清CCL19表达水平与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ouble-stranded deoxyribonucleic acid,ds 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 A)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38,P=0.007;r=0.332,P=0.029),与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30,P=0.005;r=0.31,P=0.003;r=0.469,P=0.0001);(3)SLE有光过敏、关节炎和继发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CCL19表达水平[分别为(562.25±399.12)ng/L、(565.6±435.24)ng/L和(694.9±531.02)ng/L]分别较无光过敏、无关节炎和未继发干燥综合征SLE患者高[分别为(394.7±281.42)ng/L、(385.90±325.33)ng/L和(424.8±305.46)ng/L],P均<0.05;(4)血清CCL19水平与外周血CD27-B细胞和CD27-Ig D-双阴性记忆性B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分别为r=0.519,P=0.007;r=0.461,P=0.018),与CD27+记忆性B细胞和CD27+Ig D-转化后记忆性B细胞的比例呈负相关(分别为r=-0.433,P=0.027;r=-0.616,P=0.001)。结论:SLE患者血清中高表达CCL19,与自身抗体的产生显著相关,CCL19可能通过影响B细胞亚群分布的内稳态参与SLE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趋化因子配体19 b细胞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CD4^(+)T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倩 张美玉 +4 位作者 季萍 汪佳远 王树军 刘帅 王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8-594,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CD4^(+)T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中的作用,以及ICAM-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相关性。方法·①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CD4^(+)T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中的作用,以及ICAM-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相关性。方法·①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就诊的SLE患者50例(SLE组)及仁济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人60例(健康对照组,即H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组样本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ICAM-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2组样本血清中可溶性ICAM-1(soluble ICAM-1,sICAM-1)含量。②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样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α-CD3/28激活于24、48、72 h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T细胞表面ICAM-1表达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sICAM-1含量。③将健康人CD4^(+)T细胞-B细胞体外共培养,分别设立对照组、刺激组、阻断抗体处理组,12 d后采用ELISA检测3组培养上清液中IgG含量。结果·①SLE组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ICAM-1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sICAM-1含量均较HC组升高(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CD4^(+)T细胞表面ICAM-1表达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血清sICAM-1含量与抗双链DNA抗体、IgG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②健康人CD4^(+)T细胞表面ICAM-1表达水平和上清液中sICAM-1含量随着α-CD3/28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③共培养后,刺激组上清液中IgG含量较对照组升高,而阻断抗体处理组较刺激组下降(均P<0.05)。结论·ICAM-1分子促进CD4^(+)T细胞-B细胞相互作用后IgG的产生,可作为SLE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CD4^(+)T细胞 b细胞 抗体产生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晓非 袁双龙 +5 位作者 蒋力 张晓莉 李舒帆 郭韵 吴春玲 陈涓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41-1042,1049,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ELISA)对血清中两种物质进行检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高于对照组;狼疮肾炎肾活检组中BAFF随病理改变加重而升高,IL...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ELISA)对血清中两种物质进行检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高于对照组;狼疮肾炎肾活检组中BAFF随病理改变加重而升高,IL-21在Ⅱ、Ⅲ型、Ⅳ型狼疮肾炎中有升高,但在Ⅳ型中改变最明显;狼疮伴干燥综合症改变组BAFF和IL-21均增加明显;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周后的患者血清BAFF和IL-21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以BAFF下降最明显;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的变化与患者体内的主要免疫指标变化相关;在Ⅳ型狼疮肾炎患者中BAFF和IL-21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均增加,T、B淋巴细胞异常功能及协同作用在不同脏器的损伤和不同的病理过程中,各自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白介素-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降低间充质干细胞对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聂瑛洁 罗利梅 +4 位作者 查艳 孙立 骆辑 潘润桑 田晓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对健康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SLE患者富集血浆替代胎牛血清,共培养MSCs与SLE患者的B淋巴细胞,检测MSCs对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成熟的影响。设置胎牛血清作为...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对健康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SLE患者富集血浆替代胎牛血清,共培养MSCs与SLE患者的B淋巴细胞,检测MSCs对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成熟的影响。设置胎牛血清作为对照组。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学生t检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MSCs能抑制脂多糖刺激的SLE患者来源B细胞增殖,降低B细胞表面表达的CD27与CD38。SLE患者富集血浆能抵制MSC对B淋巴细胞增殖与成熟的抑制作用。结论正常MSCs能抑制SLE患者B淋巴细胞增殖与成熟,改变B淋巴细胞亚群所占比例。SLE患者血清能抑制MSCs对B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或将负向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对SLE的疗效。联合应用双膜过滤血浆置换术,有望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SLE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性B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唐超智 李敏 +1 位作者 王雅茹 王文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117,共4页
过渡性B细胞是人体成熟B细胞发育的中间体,近年来研究证实,该过渡性发育阶段是人体对自身反应性B细胞存活与凋亡的关键选择点,因此过渡性B细胞分化机制解析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过程和治疗策略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多发性硬化... 过渡性B细胞是人体成熟B细胞发育的中间体,近年来研究证实,该过渡性发育阶段是人体对自身反应性B细胞存活与凋亡的关键选择点,因此过渡性B细胞分化机制解析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过程和治疗策略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病过程中过渡性B细胞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深入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策略提供科学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性b细胞 多发性硬化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BMC B细胞刺激因子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玉津 梁柳琴 +4 位作者 许韩师 杨岫岩 詹钟平 连帆 尹培达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细胞刺激因子(Blys)基因和蛋白在体外的表达及IL-10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2组,IL...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细胞刺激因子(Blys)基因和蛋白在体外的表达及IL-10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2组,IL-10(100ng/mL)组和培养基组(仅含RPMI1640培养基),分别于培养0、6、12、24、72h离心收集PBMCs,RT-PCR法检测刺激后0~24h细胞Blys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2h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结果】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RNA和蛋白表达体外高于健康对照(P<0.001)。②IL-10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RNA表达,12h作用最强(0.487±0.058 vs 0.251±0.050,P<0.001;0.638±0.084 vs 0.392±0.059,P<0.001)。③IL-10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FACs,4.53±0.71 vs 3.24±0.57,P<0.001;5.79±0.91 vs 4.55±0.83,P<0.001)。④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Blys蛋白显示,IL-10刺激后Blys表达增强。【结论】IL-10可上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基因和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IL-10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及其受体mRN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鞠少卿 张冬雷 +3 位作者 倪红兵 陈晓栋 孔宪涛 仲人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8-350,共3页
目的: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法测定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LyS)及其受体mRNA含量的方法,探讨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表达的检测价值。方法:在BLyS及其受体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荧光探针,用... 目的: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法测定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LyS)及其受体mRNA含量的方法,探讨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表达的检测价值。方法:在BLyS及其受体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荧光探针,用反转录(RT)-PCR扩增目的片段实时检测产物的荧光强度,用所建立的RFQ-PCR方法检测23例SLE患者、23名正常人外周血BLyS及其受体mRNA表达。结果:SLE患者B淋巴细胞成熟抗原(BCMA)、穿膜蛋白活化物(TACI)和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活动期患者的表达高于缓解期(P<0.01),抗ds-DNA抗体阳性和尿蛋白阳性的SLE患者BCMA、TACI和BAFF-RmRNA的表达高于阴性患者(P<0.01)。结论:RFQ-PCR检测BLyS及其受体mRNA含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重复性;SLE患者BLyS、TACI和BAFF-RmRNA表达含量升高,提示BLyS、TACI和BAFF-R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b细胞激活因子 受体 基因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雄黄影响MRL/lpr小鼠B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卫东 杨柳 +3 位作者 李征锋 李小艳 沈晓冬 喻建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49-1253,共5页
目的:探索纳米雄黄对MRL/lpr小鼠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纳米雄黄混悬液各0.2 ml,给MRL/lpr小鼠灌胃12周后,处死各组小鼠,磁珠分选小鼠脾脏B细胞。CCK-8法检测B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凋亡,Ca2... 目的:探索纳米雄黄对MRL/lpr小鼠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纳米雄黄混悬液各0.2 ml,给MRL/lpr小鼠灌胃12周后,处死各组小鼠,磁珠分选小鼠脾脏B细胞。CCK-8法检测B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凋亡,Ca2+浓度及CD69、CD40的表达。结果:获得的B细胞纯度高达94%。雄黄不影响MRL/lpr小鼠脾脏B细胞的增殖,也不影响早期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但雄黄能促进MRL/lpr小鼠脾脏B凋亡,可升高其内Ca2+浓度,并可下调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的表达。结论:雄黄能通过升高MRL/lpr小鼠B细胞内Ca2+浓度,促进其凋亡,减少其表面共刺激因子的表达,抑制其活化,从而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减轻MRL/lpr小鼠自身免疫损伤,减缓SLE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黄 SLE MRL lpr小鼠 CA2+ b细胞 CD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相关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恒悦 王畅 +1 位作者 肖黎明 陈丽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205-1208,共4页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B-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 family,BAFF)在B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其过度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针对BAFF及...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B-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 family,BAFF)在B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其过度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针对BAFF及其受体研制相应的阻断剂,通过封闭BAFF分子的特异性免疫调控信号,拮抗其诱导的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和病理性自身抗体的产生,有望为SLE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 系统性红斑狼疮 bAFF单克隆抗体 bAFF受体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和CD27标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细胞的亚群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春淮 徐建华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状态及其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SLE患者32例,SLEDAI分为≥10分组和<10分组;健康献血者14例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19+CD27-、CD19+CD27+和CD19...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状态及其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SLE患者32例,SLEDAI分为≥10分组和<10分组;健康献血者14例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19+CD27-、CD19+CD27+和CD19+CD27++细胞,并分析各亚群比例、CD19平均荧光强度的差异和体液免疫的关系。结果两组SLE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CD19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SLEDAI≥10分组的CD19+CD27++细胞比率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SLEDAI<10分组的CD19+CD27-细胞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CD19+CD27+细胞明显降低。IgG与浆母细胞比率呈正相关。CD19+CD27++细胞比率在抗dsDNA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明显升高。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7+及CD19+CD27++亚群存在异常,可能与SLE患者体内的体液免疫异常有关,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原 CD19 抗原 CD27 b淋巴细胞亚群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淋巴细胞EBV-LMP1和ZEBRA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菁 梁尉文 谭国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2-273,共2页
目的:探讨EBV-LMP1和ZEBR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的表达情况。方法:间接荧光免疫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SLE患者B淋巴细胞中EBV-LMP1和ZEBR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目的:探讨EBV-LMP1和ZEBR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的表达情况。方法:间接荧光免疫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SLE患者B淋巴细胞中EBV-LMP1和ZEBR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CD23+细胞EBV-LMP1和ZEBRA的表达率均高于CD19+细胞(P<0.01)。非活动期患者CD23+细胞EBV-LMP1表达也高于CD19+细胞(P<0.01)。但EBV-ZEBRA表达在两亚群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朋病毒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病毒主要以潜伏期状态存在于患者中,病毒复制促进病情发展,检测B淋巴细胞EBV-LMP1和ZEBRA的表达率,有助于病情活动指标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EbV-LMP1 EVb-ZEbRA 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活化因子的双向性:促进调节性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35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亚敏 王瑞云 +2 位作者 李军 陶娟 涂亚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0-644,共5页
目的研究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on factor of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family,BAFF)对调节性T细胞(Tregs)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的影响,验证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 目的研究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on factor of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family,BAFF)对调节性T细胞(Tregs)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的影响,验证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BAFF对免疫反应的双向调节机制。方法磁珠分选狼疮模型鼠Tregs,经BAFF刺激后采用qRT-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分泌IL-35浓度。比较正常对照鼠、狼疮模型鼠及经尾静脉注射抗BAFF蛋白后狼疮模型鼠脾脏Tregs频率及分泌IL-35情况。结果BAFF能够有效促进Tregs分泌IL-35。相对于正常对照鼠,狼疮模型鼠(血清中BAFF升高)脾脏Tregs分泌较高浓度的IL-35,而中和其循环中BAFF后,Tregs分泌IL-35减少。结论在SLE发病机制中,BAFF不仅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还能够通过促进Tregs细胞分泌IL-35发挥负向免疫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细胞活化因子 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骨BMP/Smads信号通路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冬明 崔婷 +5 位作者 裘影影 芮金兵 费小明 徐欣欣 李晶 汤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9-303,314,共6页
目的 :探讨狼疮鼠(MRL/lpr)骨BMP/Smads信号通路表达情况。方法 :分离小鼠股骨制备组织切片,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骨质情况;免疫组化观察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表达;密度梯度离心法和... 目的 :探讨狼疮鼠(MRL/lpr)骨BMP/Smads信号通路表达情况。方法 :分离小鼠股骨制备组织切片,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骨质情况;免疫组化观察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表达;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a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细胞爬片后免疫荧光法观察BMP-2、p-Smad1/5/8蛋白表达情况;BMP-2诱导BM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RT-PCR法检测BMMSCs ALP、Runx2基因m RNA水平,ALP染色鉴定早期成骨情况。结果:狼疮鼠骨皮质较正常鼠减少,皮质骨占骨体积比例较正常鼠减低(P<0.01);狼疮鼠股骨BMP-2表达与正常鼠无明显差别(P>0.05);细胞免疫荧光显示狼疮鼠BMMSCs BMP-2、p-Smad1/5/8表达减弱(P<0.05);狼疮鼠BMMSCs BMP-2刺激7 d后ALP活性较正常鼠减低,BMP-2刺激3 d后ALP m RNA水平较正常鼠减弱(P<0.01),Runx2 m RNA水平较正常鼠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狼疮鼠骨BMP/Smads信号通路处于抑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组织 间充质干细胞 bMP/Smads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高表达的HMGB1通过TLR4/NF-κB途径抑制低氧诱导的PASMC增殖、迁移及胶原合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鸣远 孟岩 武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23-2128,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SLE-PAH)高表达的HMGB1通过TLR4/NF-κB途径抑制低氧诱导的PASMC增殖、迁移及胶原合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测定SLE-PAH患者血浆中HMGB1含量与低氧诱导PASMC内HMGB1表达的变化;siRNA沉默PASMC内HMGB1... 目的:探讨沉默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SLE-PAH)高表达的HMGB1通过TLR4/NF-κB途径抑制低氧诱导的PASMC增殖、迁移及胶原合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测定SLE-PAH患者血浆中HMGB1含量与低氧诱导PASMC内HMGB1表达的变化;siRNA沉默PASMC内HMGB1表达,MTT法与EdU实验测定细胞增殖,Boyden小室试验测定细胞迁移,胶原酶消化法与Western blot测定胶原合成能力,同时检测TLR4/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采用siRNA-HMGB1与TLR4激活剂处理PASMC,低氧环境下培养,再次测定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受试者及SLE患者相比,SLE-PAH患者血浆中HMGB1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SLE-PAH患者中处于SLE活动期与合并重度PAH血浆HMGB1含量高于非活动期与合并轻中度PAH(P<0.05);低氧诱导PASMC同样促进了HMGB1表达(P<0.05);而沉默HMGB1则能抑制低氧诱导的PASMC增殖、迁移及胶原合成(P<0.05),同时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P<0.05),但该变化能被TLR4激活剂LPS所逆转(P<0.05)。结论:HMGB1通过TLR4/NF-κB途径抑制低氧诱导的PASMC增殖、迁移及胶原合成,是SLE-PAH可能的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平滑肌肉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BXSB小鼠骨髓B细胞系细胞的分化发育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志伟 邓鸿业 +1 位作者 邓玉兰 丁桂凤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 :研究Yaa基因与骨髓B细胞系细胞的分化发育是否有相互关系。方法 :用Whitlock Witte法从骨髓细胞中培养纯化出B细胞系细胞 ,继而检测B细胞系细胞对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的表型、增殖反应和抗DNA抗体的产生以及对... 目的 :研究Yaa基因与骨髓B细胞系细胞的分化发育是否有相互关系。方法 :用Whitlock Witte法从骨髓细胞中培养纯化出B细胞系细胞 ,继而检测B细胞系细胞对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的表型、增殖反应和抗DNA抗体的产生以及对地塞米松诱导后的凋亡情况。结果 :用Whitlock Witte法成功地从骨髓细胞中培养分离出B细胞系细胞。经LPS刺激后 ,雌雄BXSB小鼠B细胞系细胞膜表面CD19抗原和膜表面Ig的分布相似 ,都出现较强的增殖反应和产生IgM类型的抗ssDNA和dsDNA抗体 ,但是对地塞米松诱导的凋亡作用不敏感。结论 :Yaa基因对BXSB小鼠骨髓中B细胞系细胞的分化发育无影响 ,提示Yaa基因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成熟B细胞中表达活性 ;并且BXSB小鼠骨髓中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系细胞未被删除 ,可能是产生自身抗体的内在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XSb 骨髓细胞 b细胞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志方 张春艳 +5 位作者 周毅 梁柳琴 杨岫岩 张彤 付涌水 潘敬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方法 :收集 2 2名SLE患者和 14名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BLyS+ 淋巴细胞、CD19+ ...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方法 :收集 2 2名SLE患者和 14名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BLyS+ 淋巴细胞、CD19+ 淋巴细胞和CD19+ CD38+ 淋巴细胞显著增加 ,BLyS+ 淋巴细胞增加与CD19+CD38+ 淋巴细胞增加呈正相关 (r=0 .4 34,P <0 .0 5 )。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19+ B淋巴细胞表达CD38均显著增加 ,且二者增加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细胞 CD19抗原 CD38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