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chine learning enabled identification and real-time prediction of living plants’ stress using terahertz waves 被引量:1
1
作者 Adnan Zahid Kia Dashtipour +6 位作者 Hasan T.Abbas Ismail Ben Mabrouk Muath Al-Hasan Aifeng Ren Muhammad A.Imran Akram Alomainy Qammer H.Abbas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330-1339,共10页
Considering the ongoing climate transformations, the appropriate and reliable phenotyping information of plant leaves is quite significant for early detection of disease, yield improvement. In real-life digital agricu... Considering the ongoing climate transformations, the appropriate and reliable phenotyping information of plant leaves is quite significant for early detection of disease, yield improvement. In real-life digital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the real-time predi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living plants leaves has immensely grown in recent years. Hence, cost-effective and automated and timely detection of plans species is vital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non-invasive method aiming to establish a feasible, and viable technique for the precise identification and observation of altering behaviour of plants species at cellular level for four consecutive days by integrating machine learning (ML) and THz with a swissto12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kit (MCK)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0.75 to 1.1 THz. For this purpose, measurements observations data of seven various living plants leaves were determined and incorporate three different ML algorithms such as random forest (RF),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and K-nearest neighbour (KN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RF exhibited higher accuracy of 98.87% followed by KNN and SVM with an accuracy of 94.64% and 89.67%, respectively, for precise detection of different leaves by observing their morphological features. In addition, RF outperformed other classifiers for determination of water-stressed leaves and having an accuracy of 99.42%. It is envisioned that proposed study can be proven beneficial and vital in digit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for the timely detection of plants species to significantly help in mitigate yield and economic losses and improve crops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ahertz sensing Plants health machine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备WiFi重连流量的隐蔽智能摄像头检测方法
2
作者 郭回 马骏臣 吴礼发 《信息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0,共8页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摄像头由于易用性和低成本,在个人及公共安全方面得到广泛使用.然而,未授权录像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隐私安全的担忧,因此特定环境内隐蔽智能摄像头的检测和识别具有重要意义.现有隐蔽智能摄像头检测方法...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摄像头由于易用性和低成本,在个人及公共安全方面得到广泛使用.然而,未授权录像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隐私安全的担忧,因此特定环境内隐蔽智能摄像头的检测和识别具有重要意义.现有隐蔽智能摄像头检测方法无法准确地检测出那些将数据延迟传输或保存到本地的摄像头,因为这些方法主要依赖用户查看监控时所产生的摄像头音视频网络流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设备WiFi重连流量的隐蔽智能摄像头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MDK4泛洪攻击使得已接入WiFi热点的所有智能设备下线重连,然后嗅探和分析环境内智能设备重连WiFi过程中产生的加密流量,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检测出其中的隐蔽智能摄像头设备.实验结果表明,没有接入WiFi的情况下,对于延迟传输或数据被保存在本地的隐蔽智能摄像头设备,该方法仍然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流量 隐蔽智能摄像头检测 wifi 机器学习 物联网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ssification of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based on simulated annealing genetic algorithm and multiple instance learning 被引量:3
3
作者 高红民 周惠 +1 位作者 徐立中 石爱业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262-271,共10页
A hybrid feature se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trategy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genetic algonthrn and multiple instance learning (MIL). The band selection method was proposed from subspace decom... A hybrid feature se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trategy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genetic algonthrn and multiple instance learning (MIL). The band selection method was proposed from subspace decomposition, which combines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with the genetic algorithm in choosing different cross-over and mutation probabilities, as well as mutation individuals. Then MIL was combined with image segmentation, clustering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lgorithms to classify hyperspectral imag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proposed method can get high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93.13% at small training samples and the weaknesses of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are over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simulated annealing genetic algorithm support vector machine band selection multiple instance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信号的人体姿态估计综述
4
作者 陈彦 张锐 +6 位作者 李亚东 宋瑞源 耿瑞旭 龚汉钦 汪斌全 张东恒 胡洋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9-247,共19页
人体姿态估计在人机交互、动作捕捉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一直是人体感知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基于光学图像的姿态估计方法往往受限于光照条件和隐私问题。因此,利用可在各种光照遮挡下工作,且具有隐私保护性的无线信号... 人体姿态估计在人机交互、动作捕捉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一直是人体感知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基于光学图像的姿态估计方法往往受限于光照条件和隐私问题。因此,利用可在各种光照遮挡下工作,且具有隐私保护性的无线信号进行人体姿态估计获得了更多关注。根据无线信号的工作频率,现有技术可分为高频方法和低频方法,且不同的信号频率对应硬件系统、信号特性、噪声处理和深度学习算法设计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该文将以毫米波雷达、穿墙雷达和WiFi信号为代表,回顾其在人体姿态重建研究中的进展和代表性工作,分析各类信号模式的优势与局限,并对潜在研究难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姿态估计 无线感知 深度学习 毫米波雷达 穿墙雷达 wif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新疆东天山黄山地区遥感岩性自动分类及其识别精度分析
5
作者 刘磊 王乐 +2 位作者 张凯南 梅佳成 张群佳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7-1200,共14页
【研究目的】遥感岩性制图对于基础地质研究和矿产勘查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岩性解译方法在复杂基岩区效率低、主观性强的问题,以新疆东天山黄山地区为研究区,构建融合光谱-空间特征的自动化分类模型,提升ASTER数据在基岩出露区的岩... 【研究目的】遥感岩性制图对于基础地质研究和矿产勘查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岩性解译方法在复杂基岩区效率低、主观性强的问题,以新疆东天山黄山地区为研究区,构建融合光谱-空间特征的自动化分类模型,提升ASTER数据在基岩出露区的岩性识别精度,为矿产资源勘查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方法】提出分水岭分割与正则化极限学习机协同框架:①通过分水岭算法提取空间边界特征,建立空间约束规则库;②采用主成分分析和L2正则化优化光谱特征空间,简化ELM隐层结构;③设计最大投票机制融合光谱分类与空间约束结果。并与支持向量机(SVM)、最大似然法、马氏距离法等4类传统算法对比验证模型性能。【研究结果】实验表明:①融合模型总体精度达92.13%(Kappa=0.91),较SVM等传统分类方法精度大幅提高;②空间特征使花岗岩等相似岩性的区分精度提升;③特征降维后模型参数明显减少,分类时间大幅缩短。【结论】该模型通过多特征融合有效突破单一光谱分类瓶颈,为基岩区提供高精度、高效率的岩性识别新方案,可适配WorldView-3等数据并推广至类似基岩出露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分类 机器学习 多光谱遥感 极限学习机 空间特征 新疆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EO-MKELM模型的重整产品辛烷值软测量方法
6
作者 陈晓彦 赵超 +2 位作者 付斌 李卫东 范克威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39,共9页
目的针对催化重整产品辛烷值测量实时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平衡优化器算法的多核极限学习机(IEOMKELM)辛烷值软测量模型。方法采用混沌映射、反向学习策略、优化非线性因子、莱维飞行和贪心选择策略优化基础平衡算法,获得具有更高... 目的针对催化重整产品辛烷值测量实时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平衡优化器算法的多核极限学习机(IEOMKELM)辛烷值软测量模型。方法采用混沌映射、反向学习策略、优化非线性因子、莱维飞行和贪心选择策略优化基础平衡算法,获得具有更高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的改进平衡算法(IEO)。随后将这一改进后的平衡优化算法应用于多核极限学习机(MKELM)多项参数的优化,进而建立了催化重整产品辛烷值软测量模型。结果利用某炼化企业的实测数据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由IEO-MKELM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误差在10^(−3)数量级以下,与其他同类模型相比,IEO-MKELM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结论基于IEO-MKELM的辛烷值软测量方法研究对于提高催化重整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O-MKELM 平衡优化算法 多核极限学习机 辛烷值 软测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载多光谱的烤烟叶片氮含量评估
7
作者 金磊 张驰 +3 位作者 邵小东 杜军 田晶晶 刘宇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158-1162,共5页
该文研究无人机载多光谱遥感技术对大田烟叶氮素评估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的烟田提供一种高效、准确、无损的氮素营养诊断方式。2023年,在石屏县设置了不同处理的田间试验,并通过无人机载多光谱飞拍和田间采样获取小... 该文研究无人机载多光谱遥感技术对大田烟叶氮素评估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的烟田提供一种高效、准确、无损的氮素营养诊断方式。2023年,在石屏县设置了不同处理的田间试验,并通过无人机载多光谱飞拍和田间采样获取小区多光谱图像数据和烟叶氮含量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偏最小二乘(PLSR)、随机森林(RF)等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烟叶冠层多光谱特征与叶片氮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MLR构建的模型稳定性最高,RF构建的模型取得最高的相关度和最低的误差。本研究证实了多光谱遥感在大田烟叶氮素诊断方面的可行性,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为更多烟草农学参数的遥感反演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烤烟 多光谱遥感 氮素诊断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测温贴片和计算机视觉的列车关键部件超温监测算法
8
作者 舒冬 张贝嘉 杨鸿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6-191,共6页
[目的]由于基于温度传感器的列车关键部件温度监测方案存在投资及运维成本高昂的问题,难以满足大型工程项目中对该类部件温度监测广泛推广的需求,因此,亟须研发一种低造价且运维成本低的温度监测方案。[方法]提出了一种融合测温贴片和... [目的]由于基于温度传感器的列车关键部件温度监测方案存在投资及运维成本高昂的问题,难以满足大型工程项目中对该类部件温度监测广泛推广的需求,因此,亟须研发一种低造价且运维成本低的温度监测方案。[方法]提出了一种融合测温贴片和计算机视觉的超温监测算法。该算法遵循“先定位、后分割、再计算”的识别逻辑。通过采用二分k-means聚类算法并引入注意力机制对YOLOV3算法网络进行优化,实现了图像中测温贴片的精确定位;在U-Net++算法网络架构中嵌入主体边界分离模块,并在损失函数中增加相应的边界监督项,以增强边界分割效果,提高测温贴片在图像中的分割精度;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计算,根据测温贴片变色的相对体积质量来判定超温结果。[结果及结论]通过对SSD算法、Retina-Net算法、YOLOV3算法、YOLV4算法及改进后的YOLOV3算法等5种算法的定位精度进行试验对比,其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5.32%、97.15%、98.09%、98.36%及99.21%,其中改进后的YOLOV3算法准确率接近100%。同时,对DeepLabV3+算法、U-Net++算法及改进后的U-Net++算法等3种算法的分割精度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分割精准度分别为95.97%、96.81%及98.36%,改进后的U-Net++算法表现最优。在真实测试集上进行的试验中,改进算法达到了99.30%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列车 超温监测 机器视觉 测温贴片 多任务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空融合环境因子的土壤含水率机器学习反演模型优化
9
作者 李瑞平 赵建伟 +3 位作者 王福强 王欢 于欣 苗存立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0-379,共10页
植被指数作为构建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的关键要素之一,主要来源于遥感影像的提取。针对高时空分辨率影像难以获取的缺点,采用对象级处理策略的自适应时空融合模型(OL-STARFM)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融合,提取融合后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 植被指数作为构建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的关键要素之一,主要来源于遥感影像的提取。针对高时空分辨率影像难以获取的缺点,采用对象级处理策略的自适应时空融合模型(OL-STARFM)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融合,提取融合后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表温度(LST)和植被干旱指数(TVDI)作为环境变量,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地、蒸散量、高程、坡向、坡度、原始影像植被干旱指数(TVD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表温度(LST),以及气温、降水量和风速作为建模因子,构建基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MLSR)、随机森林(RF)和梯度提升机(GBM)3种方法的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并进行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温度是影响土壤含水率空间变异性的关键影响因素(R为-0.46),其次为蒸散量(-0.43)、气温(-0.39)、融合后归一化植被指数(0.38)、原始归一化植被指数(0.36)、土地利用类型(0.31)、融合后干旱植被指数(-0.3)、原始干旱植被指数(-0.28)、降水量(0.27)、土壤质地(0.27)、坡向(-0.25)、高程(0.26)、坡度(-0.20)及风速(-0.20);MLSR表现出较强的模型线性处理能力。非线性处理中RF回归模型最稳定,GBM模型则具有最高的精确度,R^(2)为0.910,MAE、MSE及RMSE分别为2.12%、6.89%和2.62%;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在土壤含水率反演过程中预测准确率较低,显示出线性模型在处理复杂关系处理时的局限性;OL-STARFM融合方法提取的TVDI和NDVI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和0.38,均高于单一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并且有效提高了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的精度,表明该方法在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构建中的可行性,为获取连续的高时空分辨率影像进而有效连续监测土壤含水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遥感反演模型 时空融合 环境因子 OL-STARFM 机器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向日葵LAI反演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海琳 兰玉彬 +5 位作者 李京谦 杨蕾 崔文豪 赵军胜 宫慧慧 赵静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6-365,共10页
为快速、准确获取育种向日葵叶面积指数,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和DJI L1型激光雷达镜头,获取向日葵现蕾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无人机遥感数据。计算了9种多光谱植被指数和8类纹理特征,提取了8种LiDAR特征参数,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筛... 为快速、准确获取育种向日葵叶面积指数,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和DJI L1型激光雷达镜头,获取向日葵现蕾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无人机遥感数据。计算了9种多光谱植被指数和8类纹理特征,提取了8种LiDAR特征参数,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筛选出与LAI相关性高的4种植被指数、3类纹理特征和4种LiDAR特征参数;采用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极致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和分类提升算法(Category boosting,CatBoost),分别构建基于植被指数、纹理特征、LiDAR特征参数、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LiDAR特征参数、纹理特征+LiDAR特征参数和3类特征组合的向日葵LAI估测模型,利用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来评价模型精度;采用最佳模型反演育种向日葵LAI并将其可视化。结果表明,CatBoost算法与植被指数+纹理特征+LiDAR特征参数建立的向日葵LAI估测模型在3个时期的效果最好,决定系数分别为0.93、0.91和0.9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3、0.14和0.15。研究结果可为向日葵育种及田间精准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叶面积指数 无人机遥感 特征组合 机器学习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无人机多时相参数的冬小麦单产估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焱 朱志畅 +4 位作者 臧晶荣 张睿男 金时超 徐焕良 翟肇裕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55,共12页
为探讨无人机遥感与多时相参数融合在冬小麦单产预测中的潜力,采集了冬小麦7个生育期的无人机RGB和多光谱数据,从中分别提取光谱参数和形态参数,采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建模,比较不同生育期单产预测效果,在此基础上,筛选优势参数组合,分别... 为探讨无人机遥感与多时相参数融合在冬小麦单产预测中的潜力,采集了冬小麦7个生育期的无人机RGB和多光谱数据,从中分别提取光谱参数和形态参数,采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建模,比较不同生育期单产预测效果,在此基础上,筛选优势参数组合,分别比较不同生育期及参数组合与单产预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及参数组合对冬小麦单产预测具有不同影响;单生育期时,灌浆期和开花期预测效果最佳,其次为抽穗期、孕穗期、成熟期、拔节期和分蘖期;多生育期时,双生育期、三生育期、四生育期组合预测精度逐渐升高,但考虑到增长幅度以及数据采集、算力开销、处理成本等因素,“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的三生育期组合经济性最高。5种机器学习算法整体预测精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极端梯度提升和逐步多元回归,通过机器学习可解释性方法SHAP优选的光谱和形态参数组合虽然不同生育期有所不同,但除拔节期外,均能提高单产预测精度。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单产预测提供方法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单产预测 无人机遥感 机器学习 多时相参数 SHA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近邻法的WiFi定位研究与改进 被引量:38
12
作者 吴泽泰 蔡仁钦 +2 位作者 徐书燕 吴小思 傅予力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9-293,共5页
在分析位置指纹识别算法的基础上,研究K近邻(KNN)法在室内定位中的应用。为提高定位精度,设计新的相似度计算公式。针对K近邻法计算量大问题,将聚类算法与KNN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WiFi定位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WiFi定位上与KNN精... 在分析位置指纹识别算法的基础上,研究K近邻(KNN)法在室内定位中的应用。为提高定位精度,设计新的相似度计算公式。针对K近邻法计算量大问题,将聚类算法与KNN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WiFi定位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WiFi定位上与KNN精度基本一致,但定位时间相应缩短,可以满足室内和室外的定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fi定位 机器学习 位置指纹识别 K近邻法 聚类 箱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马湖水质遥感反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文广 陈伟 +3 位作者 王金东 王轶虹 吴勇锋 祁诣恒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70,共10页
研究以骆马湖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2卫星影像、实测水质数据和光谱数据,采用数学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分别构建骆马湖透明度和悬浮物的遥感反演模型,综合比较两种模型在水质反演中的性能,最终选取了最优模型对骆马湖水质的空间分布特性... 研究以骆马湖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2卫星影像、实测水质数据和光谱数据,采用数学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分别构建骆马湖透明度和悬浮物的遥感反演模型,综合比较两种模型在水质反演中的性能,最终选取了最优模型对骆马湖水质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Sentinel-2等效遥感反射率与水质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波段组合后的相关性相比单波段均有显著提升,透明度与B3/B4相关性最高(0.85),悬浮物浓度与B5/B4相关性最高(0.68);(2)相较于基于数学统计回归的反演模型,透明度与悬浮物浓度在机器学习模型中有着更高的反演精度,透明度(测试集:R2=0.85,RMSE=7.25,MAE=5.25)与悬浮物浓度(测试集:R2=0.87,RMSE=3.36,MAE=2.49)的最优反演模型均为GA-XGBoost模型;(3)骆马湖水质反演结果表明,东北部近岸地区悬浮物含量较高,透明度较低,可能与该地区仍存在鱼塘养殖等人为活动有关;(4)通过对2018-2022年反演结果的长时序分析发现,骆马湖水质呈现显著的季节性特征。春秋季节悬浮物浓度较高,透明度较低;冬季则悬浮物浓度下降,透明度提升。2018-2020年期间,悬浮物浓度和透明度大部分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小幅波动,仅因季节或天气影响出现过几次较大波动。2021年和2022年,因骆马湖北部清退圈圩和围网,湖底沉积物扰动导致悬浮物浓度上升,透明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马湖 遥感反演 透明度 悬浮物 机器学习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交叉验证耦合的无人机多光谱草原地上生物量估算
14
作者 王天一 路梦源 +5 位作者 曾也鲁 尤泳 刘刚 黄健熙 李民赞 王德成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82-190,共9页
针对温带草原退化导致的草地资源监测需求,该研究提出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与机器学习的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估算方法。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典型草原为试验区,通过无人机获取红、绿、近红外等多光谱影像,结合110组有效地... 针对温带草原退化导致的草地资源监测需求,该研究提出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与机器学习的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估算方法。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典型草原为试验区,通过无人机获取红、绿、近红外等多光谱影像,结合110组有效地面实测数据,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ptimized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OSAVI)、Red单波段反射值及色彩空间特征参量(green pixel identification,GPI)作为特征参数。对比分析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5种机器学习模型在3种交叉验证方法(K折交叉验证法、蒙特卡洛交叉验证法和留一法)下的精度、泛化能力和计算效率。结果表明,RF模型结合蒙特卡洛交叉验证表现最优,验证集决定系数达0.76,均方根误差为18.61 g/m^(2),平均绝对误差为18.37 g/m^(2),较最优线性模型(MLR-Monte Carlo CV)的均方根误差降低7.6%,训练时间仅为0.63 s。且该组合通过高频随机抽样能有效抑制模型偏差,使RF在全量程(0~300 g/m^(2))的AGB估算中保持稳定性,拟合散点更贴近1:1线。研究表明,该研究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构建的RF-Monte Carlo CV模型组合能有效估算温带典型草原AGB,可为生态脆弱区草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精准管理及退化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草原 生物量 无人机 定量遥感 机器学习 交叉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谱特征驱动的高光谱遥感迷彩伪装识别
15
作者 刘恩勤 黄维 +3 位作者 徐勇 杨漫 高兵 莫定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942-2949,共8页
针对迷彩伪装高光谱遥感识别中仅利用光谱特征导致的轮廓不完整和空间信息割裂问题,本研究提出协同空间-光谱特征的迷彩伪装高光谱遥感识别方法。利用成像光谱仪采集草地背景下500~900 nm波段范围内光谱分辨率为1 nm的近景高光谱图像,... 针对迷彩伪装高光谱遥感识别中仅利用光谱特征导致的轮廓不完整和空间信息割裂问题,本研究提出协同空间-光谱特征的迷彩伪装高光谱遥感识别方法。利用成像光谱仪采集草地背景下500~900 nm波段范围内光谱分辨率为1 nm的近景高光谱图像,充分提取光谱特征(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光谱指数等)和纹理特征(均值、熵、二阶矩等)变量,分析伪装物和草地背景的差异,利用马氏距离法筛选出有利于识别迷彩伪装的敏感参量,进而提出多种波段组合策略并共构建5种数据集,然后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MLP)、支持向量机(SVM)、光谱角(SAM)3种方法识别迷彩伪装。结果发现:(1)在光谱特征变量中,红波段、近红外、“红边”和窄波段光谱指数(CR1、ARI1和ARI2)对迷彩伪装识别十分有利。在纹理特征变量中,均值和对比度是识别迷彩伪装的敏感波段。(2)与只利用光谱或纹理特征的识别结果相比,综合用空间-光谱特征的数据集识别的迷彩伪装完整性更好,精度更高。单用“红边”特征未能识别迷彩伪装,但“红边”与其他波段配合使用则可识别出迷彩伪装。(3)在5种数据集中,由4个波段(红、近红外、均值、对比度)构成的数据集4的迷彩伪装识别精度最高,生产者精度可达99.85%,用户精度为99.34%。这种波段组合策略可推广到多光谱遥感图像的迷彩伪装识别。(4)在三种识别方法中,SVM的识别效果整体表现最好,能够有效识别迷彩伪装,SAM则表现较差。研究成果可推广到新配色和新图案的迷彩伪装识别,筛选出的敏感波段和有效识别特征可作为无人机和卫星高光谱遥感图像特征提取和目标识别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彩伪装 高光谱成像 草地背景 纹理特征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RGB图像植被指数的棉花产量估算研究
16
作者 白振涛 董冰雪 +4 位作者 范军亮 SHAWN Carlisle Kefauver JOSÉ Luis Araus 张富仓 尹飞虎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192,共11页
为突破传统遥感技术依赖多光谱/高光谱的局限,探索RGB图像结合颜色空间转换算法的作物产量估算方法。通过无人机平台获取16个水氮处理条件下滴灌棉花6个关键生育期的冠层RGB图像,运用色彩空间转换算法将其转化为HIS、CIELab和CIELuv颜... 为突破传统遥感技术依赖多光谱/高光谱的局限,探索RGB图像结合颜色空间转换算法的作物产量估算方法。通过无人机平台获取16个水氮处理条件下滴灌棉花6个关键生育期的冠层RGB图像,运用色彩空间转换算法将其转化为HIS、CIELab和CIELuv颜色参数,优选最佳估产窗口期,基于其衍生的RGB植被指数构建3种变量组合下的岭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估产模型。不同生育期的RGB植被指数与产量相关性表明,RGB植被指数与棉花产量在花期、花铃Ⅰ期、花铃Ⅱ期、铃期和吐絮期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吐絮期植被指数与产量相关性最强,其中吐絮期的估产精度最高(决定系数大于等于0.87,偏差小于10%),为最佳估产窗口期。随机森林模型在各生育期估产中反演精度表现最稳定,采用变量组合3(GA、GGA、CSI、NGRDI、NGRDIveg、TGI、TGIveg、NDLab、NDLuv)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反演结果表现最优,测试集决定系数为0.76~0.88,均方根误差为0.69~0.99 t/hm^(2),平均绝对误差为0.53~0.80 t/hm^(2),偏差为6.11%~30.65%,为滴灌条件下棉花产量最优反演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利用无人机RGB图像进行滴灌棉花估产以及表型监测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估计 无人机遥感 RGB图像 植被指数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光谱与LiDAR的玉米地上生物量精准估算研究
17
作者 吴强 杨默含 +7 位作者 段锋辉 王赞朴 康家坤 杨浩 杨贵军 张志勇 马新明 程金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906-2914,共9页
准确估算玉米地上生物量(AGB)是精准农业管理的核心任务。光谱遥感技术通过捕捉作物冠层不同波段的反射特性,能有效反映玉米的生理状态但易受复杂冠层结构干扰,激光雷达(LiDAR)技术则能获取玉米的高精度三维结构信息但难以揭示作物的生... 准确估算玉米地上生物量(AGB)是精准农业管理的核心任务。光谱遥感技术通过捕捉作物冠层不同波段的反射特性,能有效反映玉米的生理状态但易受复杂冠层结构干扰,激光雷达(LiDAR)技术则能获取玉米的高精度三维结构信息但难以揭示作物的生理特征,单一数据源在生物量估算中存在局限。因此本研究构建了融合多光谱与LiDAR数据的玉米地上生物量估算方法。实验于2021年—2022年在北京市小汤山精准农业示范基地开展,采集了140个样方数据,涵盖7个玉米品种。利用P4M多光谱无人机获取关键生长期的冠层反射光谱数据,采用M600无人机搭载Riegl VUX-1激光雷达获取三维点云数据。分别测定地上叶生物量(AGLB)、地上茎生物量(AGSB)和总地上生物量(AGB)。从多光谱数据中提取了NDVI、OSAVI等12种常用植被指数,从LiDAR点云中基于三角不规则网格(TIN)计算了最大高度(HMax)、平均高度(AspAvg)等9种结构特征。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生物量估算模型,并通过Shapley加性解释(SHAP)方法评估特征重要性。结果显示,相较于光谱估算模型,融合模型显著提升了生物量估算精度。融合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0.80(AGLB)、0.78(AGSB)和0.73(AGB),分别提高5.2%、27.8%和12.3%;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至61.67、248.61和356.78 g·m^(-2),分别降低8.2%、43.6%和15.4%。光谱指数和结构特征均与生物量显著相关(r=0.52~0.83),其中HMax、AspAvg及RVI、OSAVI是关键变量。SHAP分析表明,结构特征对茎生物量的贡献最显著,光谱指数对叶生物量的作用更大。研究证明了两种技术在生物量估算中的互补性和协同效应,为精准农业的作物生长监测和地上生物量估算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支持,推动了农业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上生物量 多光谱遥感 激光雷达 数据融合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火灾风险预测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18
作者 杨继翔 蒋惠萍 +1 位作者 王森 马轩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78-185,共8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森林火灾事件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森林火灾风险预测作为森林火灾管理和监测的首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对现有的森林火灾风险预测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照数据源的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森林火灾事件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森林火灾风险预测作为森林火灾管理和监测的首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对现有的森林火灾风险预测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照数据源的不同,将其分为基于地理环境因素、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基于遥感影像的模型,并详细总结了每类方法的特点,分析了其研究思路、应用范围以及对数据和算法的具体要求。随后,介绍了在森林火灾风险预测领域中相关研究者提出的一些数据集,并对所提及的预测方法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分析了这3类模型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火灾预测 遥感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河流有色溶解有机物遥感反演及其驱动因素
19
作者 丁悦凯 刘睿 张静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970-7980,共11页
有色溶解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在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河流营养物的循环与污染物质的迁移。针对喀斯特地区芙蓉江流域CDOM进行遥感反演,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和Sentinel⁃2A遥感影像,采用AdaBoost算法... 有色溶解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在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河流营养物的循环与污染物质的迁移。针对喀斯特地区芙蓉江流域CDOM进行遥感反演,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和Sentinel⁃2A遥感影像,采用AdaBoost算法与LIME算法构建CDOM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反演精度较高,测试集R^(2)为0.86,RMSE为0.495/m。CDOM在旱季和雨季具有空间分异性,其中雨季CDOM吸光系数普遍高于旱季。此外,基于可解释性技术揭示了不同的波段比值特征对模型反演的贡献差异,研究发现波段比值B4/B3、B6/B4及B5/B2对模型反演的影响较大。旱季与雨季CDOM受驱动因素影响作用不同,较高的气温和较少的降水量易导致CDOM吸光系数降低,土地利用对河流CDOM影响显著,人口密度与CDOM的负相关可能与该区域地下水系统的稀释作用及环保措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 遥感反演 机器学习 可解释性 芙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学习阈值优化的大规模动态多用户接入检测
20
作者 石昌伟 郭里婷 +3 位作者 康芃 杜伟庆 陈平平 方毅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6-1444,共9页
在大规模免授权非正交多址接入(Grant-Free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GF-NOMA)中,多用户检测往往依靠先验信号稀疏度进行活跃用户检测,但在实际应用,特别在动态多用户接入中,用户接入过程变得更加复杂,获取这种先验信息变得更为... 在大规模免授权非正交多址接入(Grant-Free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GF-NOMA)中,多用户检测往往依靠先验信号稀疏度进行活跃用户检测,但在实际应用,特别在动态多用户接入中,用户接入过程变得更加复杂,获取这种先验信息变得更为困难.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可学习阈值优化的大规模动态多用户接入检测方案,即阈值改进的自适应交替方向乘子(Threshold-Improved Adaptive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TI-A-ADMM)算法.在该算法中,利用活跃用户连续通信的时间相关性,引入动态相关性度量,对活跃用户检测的噪声阈值进行自适应缩放,提高检测性能.此外,为提升不同信噪比下活跃用户检测的准确度,采用深度学习网络对活跃用户检测初始阈值进行优化,以适应不同的接入环境.仿真结果表明,在未知先验稀疏度信息的动态多用户接入情况下,所提TI-A-ADMM算法相较现有已知稀疏度信息的算法,在误活跃率(Activity Error Rate,AER)和误符号率(Symbol Er-ror Rate,SER)上能得到2.4 dB的性能增益.所提算法对因多用户接入而引起的干扰具有较低的性能衰减和更高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机器类通信 多用户检测 压缩感知 交替方向乘子法 阈值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