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
1
作者 张艳 梁玉振 +1 位作者 陶源 顾树江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4期106-109,163,共5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及100例健康体检对象(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预后效果分亚组(预后良好者为观察1组、预后不良者为观察2组)。比较不同组别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NLR、PLR、RDW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期患者的NLR、PLR、RDW较Ⅲ期、Ⅳ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的NLR、PLR、RDW较观察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RDW升高以及Ⅲ~Ⅳ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是导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病发后NLR、PLR、RDW水平显著上升且分期越高则水平越高,3个指标升高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效果有积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效果 淋巴结转移 判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早期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王琼 张笑玮 刘志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795-802,共8页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究WMR、PLR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究WMR、PLR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了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因胸痛、胸闷首次诊断为ACS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391例患者数据。根据临床分型,将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47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114例,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130例。进一步按照是否出现院内MACE分为MACE组106例和无MACE组285例。依据Gensini评分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重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53分)196例和轻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53分)195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使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MACE的影响因素,分析WMR、PL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分析WMR、PLR及其联合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MACE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 WMR和PLR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336,P<0.001;r=0.374,P<0.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WMR和PLR均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WMR、PLR及两者联合预测院内MACE的AUC分别为0.748、0.722和0.792;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AUC分别为0.694、0.716和0.770。结论 ACS患者入院早期WMR和PL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并且具有预测院内MACE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其联合使用在诊断效果上更为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GENSIN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隔12 h动态监测感染指标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3
作者 陈招雨 高晓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间隔12 h动态监测感染指标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EON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将其中60例无严重并发症的EONS作为EONS组,60例无感染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 目的探讨间隔12 h动态监测感染指标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EON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将其中60例无严重并发症的EONS作为EONS组,60例无感染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初次监测时和间隔12 h后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比较两组新生儿同一时间点感染指标及两组不同时间点感染指标的变化。结果EONS组初次监测时WBC、NEU%、PLT、CRP和PCT分别为(12.5±3.2)×10^(9)/L、(60.2±7.5)%、(250±50)×10^(9)/L、(5.3±2.8)mg/L、(1.2±0.5)μg/L,与对照组初次监测时的(11.8±2.9)×10^(9)/L、(59.5±8.1)%、(248±48)×10^(9)/L、(4.7±2.6)mg/L、(1.1±0.4)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NS组间隔12 h后WBC、NEU%、PLT、CRP和PCT分别为(18.5±4.3)×10^(9)/L、(75.8±8.6)%、(150±35)×10^(9)/L、(65.3±15.6)mg/L、(10.8±3.2)μg/L,与对照组间隔12 h后的(12.1±3.1)×10^(9)/L、(61.2±9.0)%、(240±55)×10^(9)/L、(5.8±3.2)mg/L、(1.0±0.3)μ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ONS组间隔12 h后WBC、NEU%、PLT、CRP和PCT与本组初次监测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间隔12 h后WBC、NEU%、PLT、CRP和PCT与本组初次监测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隔12 h后动态监测感染指标有助于提高EONS的诊断准确性,有助于更早、更准确地诊断E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早发型败血症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血小板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CRP、NLR和LER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薛冰 郭中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61-126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比值(LER)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急诊就诊的ACI且在院进行...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比值(LER)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急诊就诊的ACI且在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26例患者。根据发病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4例)及预后不良组(32例)。比较两组溶栓前、溶栓后1 d、溶栓后7 d的CRP、NLR、LER的变化情况及发病90 d的mRS评分。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ACI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RP、NLR、LER水平与ACI静脉溶栓患者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溶栓后1 d及7 d的CRP、NLR、LER的变化情况对ACI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CRP、NLR、LER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效应分析,预后良好组患者溶栓后1 d及7 d的CRP、NLR、LER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发病90 d的mRS评分分布优于预后不良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后1 d及7 d的CRP、NLR、LER水平均是ACI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溶栓后1 d及7 d的CRP、NLR、LER水平与ACI静脉溶栓患者发病90 d的mRS评分呈正相关(r=0.405、0.481、0.518、0.680、0.530、0.504,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溶栓后7 d的CRP、NLR、LER及三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溶栓后1 d的各项对应指标及联合指标的AUC,溶栓后7 d各项指标联合预测ACI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AUC最大,为0.856。结论ACI静脉溶栓患者的CRP、NLR、LER随患者病情改善呈逐渐下降趋势,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3种指标联合检测对ACI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 IL-10 WBC/LYM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价值
5
作者 张银银 郑纪伟 +3 位作者 朱岩岩 丁嘉慧 孙玉华 周田园 《安徽医学》 2024年第9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分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WBC/LYM)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因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MSI)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144例患... 目的分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WBC/LYM)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因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MSI)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144例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无炎症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136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IL-6、IL-10、WBC/LYM、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白细胞计数(WBC),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6、IL-10、WBC/LYM与OMSI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IL-6、IL-10、WBC/LYM水平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IL-10、IL-6、WBC/LY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8、0.947和0.942,5种因子联合检测的AUC为0.985,灵敏度为0.962,特异度为0.948。结论IL-10、IL-6、WBC/LYM可联合CRP、WBC和NEU%高效准确地诊断OMSI,高水平IL-6、IL-10、WBC/LYM是OMSI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发生并发症和术后需要ICU监护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白介素-10 白介素-6 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驯化下史氏鲟的血液学参数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晓荣 章龙珍 +3 位作者 庄平 张涛 赵峰 冯广朋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3期177-184,共8页
测定了5个不同盐度梯度(0、10、20、25、28)下分别饲养14d和21d的史氏鲟血液生理学参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饲养时间下,红细胞总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栓细胞总数(PLT)、血红蛋白浓度(HGB)均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减少,红细胞平均体积... 测定了5个不同盐度梯度(0、10、20、25、28)下分别饲养14d和21d的史氏鲟血液生理学参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饲养时间下,红细胞总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栓细胞总数(PLT)、血红蛋白浓度(HGB)均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减少,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无显著变化,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数(LYM)、单核细胞数(MON)、嗜酸性粒细胞数(EOS)、中性粒细胞含量(NEUT)、嗜碱性粒细胞含量(BASO)随盐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在相同的盐度条件下,红细胞总数(RBC)、血栓细胞总数(PLT)、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嗜碱性粒细胞含量(BASO)随养殖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其它血液指标随饲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白细胞分类计数(DLC)值显示,在不同的盐度条件下,白细胞中各类细胞比例依次为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嗜中性粒细胞(Neut)>嗜碱性粒细胞(Baso)>嗜酸性粒细胞(Eos)。通过盐度驯化后血液生理学分析,史氏鲟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经过驯化可以在28的盐水中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 血红蛋白含量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血栓细胞 白细胞 史氏鲟 盐度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方明娟 杨任民 +5 位作者 吴君霞 王翼洁 程楠 胡文彬 胡纪源 韩咏竹 《安徽医学》 2015年第5期516-518,共3页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HLD)及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水平,探讨其相关病理机制。方法对493例HLD患者和153例正常对照组用sysmex XT-2000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检测19项血常规项目。结果 HLD组WBC、NEUT%、RBC、HGB、HCT、MCV、MCH...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HLD)及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水平,探讨其相关病理机制。方法对493例HLD患者和153例正常对照组用sysmex XT-2000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检测19项血常规项目。结果 HLD组WBC、NEUT%、RBC、HGB、HCT、MCV、MCH、MCHC、PLT、PC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而LYMPH%、MONO%、EO%、RDW-CV%与正常组相比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PDW、PLCR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HLD患者肝型、脑型、脑内脏型3种临床分型血常规分析:3种临床分型以WBC、RBC、HGB、PLT水平降低比较明显,其中脑内脏型患者WBC、PLT低于标准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HLD患者血细胞各项指标均有异常,对临床的诊断、治疗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静脉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平均体积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出血患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施雪英 袁良津 +3 位作者 石力 顾尚恒 曹莉 陈苏毅 《安徽医学》 2011年第4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3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与65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P-LCR、MPV、Fg水平检测。结果 137例患者中,67例脑出血患者Fg水平与脑梗死...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3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与65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P-LCR、MPV、Fg水平检测。结果 137例患者中,67例脑出血患者Fg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CR、MPV与脑梗死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LCR、MPV、Fg水平和脑出血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死 大血小板比率 血小板平均体积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非特异性指标的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26
9
作者 肖甜甜 王欣宁 余加林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间确诊败血症组81例、临床诊断败血症组61例、非败血症组172例,对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间确诊败血症组81例、临床诊断败血症组61例、非败血症组172例,对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I/T)、C-反应蛋白(CRP)及其不同临界值进行诊断评价。结果:CRP、PLT、I/T、WBC异常在确诊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CRP>8mg/L、I/T≥0.16、PLT≤100×109/L、WBC增多(≤3d者>25×109/L;>3d者>20×109/L)或WBC减少(<7×109/L)时,各指标敏感性分别为34.6%、18.5%、8.6%、21.8%;特异性分别为80.7%、85.8%、87.1%、83.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8.4%、31.3%、18.9%、33.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0%、75.2%、73.3%、73.6%;Youden指数分别为1.53、0.043、-0.043、0.051。联合两项或两项以上非特异性指标时,特异性均在90%以上。结论:CRP、PLT、I/T、WBC异常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具有诊断意义,以CRP的诊断价值最高。CRP>8mg/L、I/T≥0.16、PLT≤100×109/L、WBC增多(≤3d者WBC>25×109/L;>3d者WBC>20×109/L)或WBC减少(<7×109/L)各指标特异度均高,误诊率均较低,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理想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石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申隆江 左美玲 +3 位作者 陈涛 黄河 彭洪亮 钱晓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9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结石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乳酸(Lac)、血小板计数(PLT)、动脉氧分压(PaO_2)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结石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尿... 目的探讨结石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乳酸(Lac)、血小板计数(PLT)、动脉氧分压(PaO_2)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结石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尿路感染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WBC、Lac、PLT、PaO_2水平;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Ⅱ)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观察组发病6 h内WBC、Lac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PLT、PaO_2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发病24 h WBC、Lac明显高于发病6 h内和发病12 h(P <0.05);观察组发病12 h PLT、PaO_2明显低于发病6 h内和发病24 h(P <0.05);发病6 h内WBC与APACHⅡ呈正相关(r=0.422,P <0.05),PLT、PaO_2与APACHⅡ呈负相关(r=-0.341、-0.336,P <0.05)。结论结石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WBC、Lac水平升高,而PLT、PaO_2水平降低,其中WBC、PLT、PaO_2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源性脓毒血症 白细胞计数 乳酸 血小板计数 动脉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昼夜节律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迎暴 李经才 +1 位作者 徐峰 罗景慧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4-138,共5页
本文用雌性小鼠研究免疫成分的昼夜节律性。动物自实验前一周置于标准的明暗周期交迭的环境中饲养,自由摄食饮水.在昼夜04:00,08:00,12:00,16:00,20:00,24:00时分别取样测定。结果表明,小鼠血液... 本文用雌性小鼠研究免疫成分的昼夜节律性。动物自实验前一周置于标准的明暗周期交迭的环境中饲养,自由摄食饮水.在昼夜04:00,08:00,12:00,16:00,20:00,24:00时分别取样测定。结果表明,小鼠血液白细胞(WBC)数、淋巴细胞百分率(Lym%),L-淋巴细胞百分率(T-Lym%)、碳粒廓清能力以及血清溶血素水平等各项指标均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征,按平均余弦法拟合可得其峰值位相时间分别为04:08,07:58,07:57,21:19,02:59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功能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青年和老年人群血细胞参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饶沃明 李颖能 +1 位作者 杨英维 陈林强 《现代医院》 2007年第8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正常青年和老年人群静脉血细胞参数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随机抽样报考广州市公务员体检人数403人和退休公务员体检390人,使用Cell—Dyn3700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细胞参数。结果各参数的参考范围(均值)如下:白细胞计数老年... 目的探讨广州市正常青年和老年人群静脉血细胞参数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随机抽样报考广州市公务员体检人数403人和退休公务员体检390人,使用Cell—Dyn3700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细胞参数。结果各参数的参考范围(均值)如下:白细胞计数老年男组(3.31~9.37)×10^9/L(6.34×10^9/L),青年男组(3.27~9.81)×10^9/L(6.54×10^9/L),老年女组(3.12~8.10)×10^9/L(5,61×10^9/L),青年女组(2.96~8.99)×10^9/L(5.97×10^9/L);红细胞老年男组(3.71~5.75)×10^12/L(4.73×10^12/L),青年男组(4.36~6.12)×10^12/L(5.24×10^12/L),老年女组(3.58~5.03)×10^12/L(4.31×10^12/L),青年女组(3.61~5.47)×10^12/L(4.54×10^12/L);血红蛋白浓度老年男组(112.72~160.21)g/L(136.47g/L),青年男组(125.71~169.24)g/L(147.48g/L),老年女组(105.53~144.56)g/L(125,05g/L),青年女组(97.21~156.87)g/L(127.04g/L)。老年男组与青年男组比较:RBC、HGB、PLT、HCT、MCV、MCH和PCT均P〈0.01;WBC则P〉0.05。老年女组与青年女组比较:RBC、PLT、MCV、MCH、PCT、PDW、MPV均P〈0.01;WBC则0.01〈P〈0.05。老年男组与老年女组比较:PLT为P〈0.01,青年男组与青年女组比较:PLT为P〈0.01。结论青年成人和老年成人多项血细胞参数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有必要建立两者的参者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组 青年组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血宁片治疗甲亢患者使用他巴唑后白细胞减少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海鹰 郑承红 +1 位作者 徐洁 高明松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4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生血宁片对甲亢患者使用他巴唑治疗后白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用他巴唑治疗后白细胞减少了的9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给予生血宁片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维生素B4和鲨肝醇治疗。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生血宁片对甲亢患者使用他巴唑治疗后白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用他巴唑治疗后白细胞减少了的9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给予生血宁片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维生素B4和鲨肝醇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白细胞值、血小板值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周和4周后白细胞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小板值在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宁片能有效治疗甲亢患者用药后白细胞减少,其机理与其刺激造血细胞增值,动员释放粒细胞,抗氧化保护骨髓细胞,调节免疫功能有关,从而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血宁片 甲亢 他巴唑 白细胞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广域荧光造影结果与血常规白细胞系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黎黎 李乐乐 +3 位作者 王敏 朱妍 张冬梅 宋愈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在广域荧光造影(UWFA)中,不同的造影表现与其血常规白细胞系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DR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UWFA检...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在广域荧光造影(UWFA)中,不同的造影表现与其血常规白细胞系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DR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UWFA检查,将造影表现的微血管渗漏、无灌注区、新生血管、纤维增殖膜进行分级,与DR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系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15例(199眼)DR患者,UWFA检查显示,154眼(77.39%)有4级微血管渗漏;105眼(52.76%)为0级毛细血管无灌注,94眼(47.23%)为1级毛细血管无灌注;118眼(59.30%)为0级新生血管,42眼(21.11%)为1级新生血管,39眼(19.60%)为2级新生血管;183眼(91.96%)为0级纤维增殖膜,16眼(8.04%)为1级纤维增殖膜。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渗漏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率相关(r=0.186、0.150、0.105,P=0.027、0.048、0.039),毛细血管无灌注与单核细胞比率和嗜酸性粒细胞比率相关(r=0.144、0.123,P=0.042、0.044),新生血管与单核细胞比率相关(r=0.280,P=0.038),纤维增殖膜与单核细胞比率相关(r=0.418,P=0.00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嗜酸性粒细胞比率与增生型DR独立相关(OR=1.250,95%CI:1.039~1.505,P=0.018)。结论DR患者UWFA表现微血管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新生血管、纤维增殖膜与白细胞系指标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广域荧光造影 白细胞 单核细胞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春玲 尤丕聪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5期4648-4651,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RPR)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入住天津市天津医院重症监护室的89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RPR)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入住天津市天津医院重症监护室的89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31)及死亡组(n=5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PR对预后的预测效果;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RPR组和低RP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基础疾病、白细胞、血色素、降钙素原、肌酐及是否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RDW、PLT、RPR、氧合指数、乳酸、白蛋白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RPR、低PLT、高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AK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PR值ROC曲线下面积0.830,最佳截断值为8.75,灵敏度75.86%,特异度77.42%;高RPR组28 d生存率低于低RPR组(P<0.05)。结论RPR值对脓毒症AKI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计数 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Sysmex-1800i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因素复检原则的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5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并建立合适的影响Sysmex-1800i仪器血小板计数的复检原则。方法:利用Sysmex-1800i血细胞分析仪对450例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分为红细胞不同的MCV组、血小板内在因素组、采血因素组。并对各组血小板进行显微镜手工计数及相应的血... 目的:探讨并建立合适的影响Sysmex-1800i仪器血小板计数的复检原则。方法:利用Sysmex-1800i血细胞分析仪对450例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分为红细胞不同的MCV组、血小板内在因素组、采血因素组。并对各组血小板进行显微镜手工计数及相应的血涂片复查。结果:①MCV≥80fl和70fl≤MCV<80fl时,仪器与手工法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fl≤MCV<70fl时,仪器法与手工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60fl,仪器法与手工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小板直方图异常及大血小板,仪器法与手工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聚集时仪器所测数值与血片所见血小板数量差异显著。③不同采血方式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如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利用EDTA-k2真空负压管采集静脉血具有结果稳定、样本量多、便于复查等诸多优点,在优先静脉采血的同时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样本类型及采血容器。当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数据,应重采静脉血,并进行手工血小板计数。结论:红细胞MCV≤70fl或者血液标本不合格及血小板结果和临床不相符时,有必要进行人工血小板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Sysmex-1800i血液分析仪 红细胞平均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红阁 艾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6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变化情况。方法比较脑梗死患者(ACI组,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0例)的PLT、...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变化情况。方法比较脑梗死患者(ACI组,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0例)的PLT、MPV、PDW、P-LCR水平。结果 ACI组、TIA组PLT[(100.0±38.0)×10^9/L、(104.0±43.0)×10^9/L]低于对照组,MPV[(12.9±2.2)、(13.6±2.1)fl]、P-LCR[(45.1±11.1)%、(43.9±11.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对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计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 大血小板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离心条件、血液规格对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小光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条件、血液规格对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广州血液中心中符合条件的献血者的浓缩血小板,选择条件为采集顺畅且献血前3d献血者未曾应用阿司匹林类药品。按照不同离心条件将采集血液(两...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条件、血液规格对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广州血液中心中符合条件的献血者的浓缩血小板,选择条件为采集顺畅且献血前3d献血者未曾应用阿司匹林类药品。按照不同离心条件将采集血液(两种规格)分为对照组(悬挂法分离,2106例)与观察组(分浆夹分离,2106例),并根据不同采集血液的规格于同一离心条件下将观察组与对照组分为两组(A组400mL及B组200mL),观察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后比较其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混入量、血小板计数指标。结果制备结束,观察组红细胞混入量(0.69±0.58)×10^8/U、白细胞混入量(0.72±0.54)×10^8/U指标均低于对照组(1.87±0.95)×10^8/U、(1.03±0.79)×10^8/U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359、14.762,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指标(6.58±0.57)×10^10/U高于对照组(6.01±0.28)×10^10/U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68,P<0.05);A组红细胞混入量(0.77±0.35)×10^8/U低于B组(1.79±0.76)×10^8/U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26,P<0.05);A组白细胞混入量(1.09±0.54)×10^8/U、血小板计数(6.61±0.57)×10^10/U均高于B组(0.66±1.03)×10^8/U、(5.98±0.73)×10^10/U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87、30.955,P<0.05)。结论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过程中,血液规格与离心条件的不同均会对其血小板收集造成影响,其中采用分浆夹分离与400mL全血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浓缩 手工制备 血液规格 白细胞 红细胞 悬挂法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对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志改 李秀芹 +1 位作者 张虎田 陈建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1期87-88,共2页
目的:研究热疗对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患者采用HY7000射频肿瘤热疗机进行热疗,观察热疗前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热疗后2 h、第1天、第2天、第3天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热疗前,而... 目的:研究热疗对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患者采用HY7000射频肿瘤热疗机进行热疗,观察热疗前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热疗后2 h、第1天、第2天、第3天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热疗前,而且未发现有肝肾功能损伤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热疗可增强骨髓的造血功能,对骨髓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RP、WBC和N%检测的意义及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姚光辉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404-405,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高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龄CAP52例,分析比较血清CRP、WBC和N%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在高龄CAP中阳性率。结果 CRP、WBC和N%水平在高龄CAP...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高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龄CAP52例,分析比较血清CRP、WBC和N%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在高龄CAP中阳性率。结果 CRP、WBC和N%水平在高龄CAP中,CRP和N%阳性率均高于WBC阳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在诊断高龄CAP方面,CRP的敏感性高于WBC和N%,血清CRP可作为高龄CAP患者诊断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CRP WBC N% 老年人 80岁以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