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丰水期珠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1
作者 粟丽 徐姗楠 +1 位作者 李纯厚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4,共9页
珠江口海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浮游植物是评价水质、生态功能等的重要参考指标,可为该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丰水期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环境状况,根据2020年9月和2021年5月珠江口海域浮... 珠江口海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浮游植物是评价水质、生态功能等的重要参考指标,可为该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丰水期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环境状况,根据2020年9月和2021年5月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丰水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56属102种,其中硅藻种类最多(69种),占67.65%,甲藻次之(17种),占16.67%。浮游植物丰度水平在2021年5月(1 191.86×10~4个·m-3)高于2020年9月(103.64×10~4个·m-3),均以硅藻为主,其次为蓝藻或甲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2021年5月(2.08和0.49)高于2020年9月(1.65和0.41),两者均相对较低。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结果显示,该海域浮游植物以S8采样点为界分为南、北2个群落;浮游植物优势种在2020年9月主要为咸淡水种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和广盐性沿岸种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2021年5月主要为耐盐性沿岸种短角弯角藻(Eucampis zodiacus)。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显示,影响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氮(N)、磷(P)、氮磷比(N/P)、硅酸盐(Si O23-)、p H和盐度。丰水期冲淡水强度对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分布和多样性等均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营养盐 丰水期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枯水期视角下鄱阳湖区生态安全格局差异性研究
2
作者 钱云 肖江 李宝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7-831,共15页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对湖泊湿地生态安全格局产生巨大影响,鄱阳湖近年来遭受了更为剧烈的水文变化,但既往研究缺乏季节变化下的格局差异及其影响关键地域等的精细解析。旨在探究鄱阳湖季节性水位变化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机制,揭示差...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对湖泊湿地生态安全格局产生巨大影响,鄱阳湖近年来遭受了更为剧烈的水文变化,但既往研究缺乏季节变化下的格局差异及其影响关键地域等的精细解析。旨在探究鄱阳湖季节性水位变化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机制,揭示差异化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需求,为实施动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识别生态源,通过多因子修正阻力面,运用电路理论识别生态廊道、夹点和障碍点,构建两期生态安全格局,划定3类生态过渡区,提出差异化保护策略。【结果】(1)水位变化对鄱阳湖区生态安全格局产生显著影响。丰水期生态源地总面积3 555.23 km^(2),呈“中心集聚”分布;枯水期生态源地总面积减少62%,降至1 366.94 km^(2),转为“一带多点”分布。(2)枯水期生态廊道总长度较丰水期增加1.5倍,覆盖面积扩大25%,但夹点与障碍点数量激增,多分布于非保护区的自然水体和林地,加剧生态网络不稳定性。(3)识别出农田-湿地、水体-湿地和城市-湿地3类过渡区,主要位于已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内,分别面临农业与渔业生产冲突、航运和挖砂影响及建设侵占等威胁。【结论】揭示了鄱阳湖生态安全格局存在显著季节性分异特征,提出“丰水期强化核心水域保护-枯水期优先修复破碎化源地与廊道-过渡区分类管控”的动态保护策略,为季节性敏感型湖泊湿地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枯水期 鄱阳湖区 电路理论 水位变化 生态安全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QI和多元统计分析的官厅水库水质评价
3
作者 陈慧 黎小红 +3 位作者 谢建枝 阚海明 徐恒康 张微微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197,共13页
官厅水库自2007年恢复为北京备用水源地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全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库区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变化。为深入评估官厅水库近10余年水质特征和明晰库区水体关键污染源,文章选取了水库8个监测断面2011-2020年9项水质... 官厅水库自2007年恢复为北京备用水源地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全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库区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变化。为深入评估官厅水库近10余年水质特征和明晰库区水体关键污染源,文章选取了水库8个监测断面2011-2020年9项水质指标,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WQI)和多元统计分析探究了官厅水库水质的时空变化及主要污染源。结果表明:(1)2011-2020年官厅水库DO、BOD5、COD、高锰酸盐指数和NH_(3)^(-)N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标准以内,TN和TP超出了地表水Ⅲ类标准;DO、BOD5、NO_(3)^(-)-N和TN指标季节差异显著,旱季显著高于雨季;COD、高锰酸盐指数和TP雨季高于旱季,但差异不显著。(2)雨季水质总体优于旱季,基本处于中等和良好水平,尤其自2016年以后水质整体呈现出逐年向好的良好态势,这归因于上游对水库的集中输水和引黄生态补水显著改善了入库口断面水质状况。(3)主成分分析表明,水库上游农业活动和工业生活污水排放等产生的氮磷集聚是官厅水库水质的主要污染源,有机污染物和自然过程也对库区水质产生了重要影响。(4)官厅水库水质在旱季和雨季均呈现空间异质性。旱季污染最严重的断面是2个入库断面和距离上游河岸带较近的1个库区断面,雨季污染最严重的断面为2个入库断面,均以氮磷污染为主;其余库区断面污染风险较低,以有机污染为主;出库断面水质相对清洁,但需关注潜在的氮污染。研究结果可为官厅水库水环境时空管理政策顶层设计以及污染管控措施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厅水库 水质评价 旱季 雨季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丰水期野放麋鹿的生境选择调查及对策研究
4
作者 袁明明 汤浩藩 +3 位作者 冯莹莹 张曼玉 杨宏宇 王华 《绿色科技》 2025年第2期8-12,共5页
麋鹿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对鄱阳湖丰水期野放麋鹿的生境选择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为麋鹿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地面样线调查和无人机航拍调查法,对麋鹿出没的区域进行生境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分析了野放麋鹿在鄱阳湖丰水期的生境... 麋鹿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对鄱阳湖丰水期野放麋鹿的生境选择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为麋鹿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地面样线调查和无人机航拍调查法,对麋鹿出没的区域进行生境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分析了野放麋鹿在鄱阳湖丰水期的生境选择。结果表明,麋鹿的生境选择偏向于水域(水源)+农田草地(食物)+山丘林地(隐蔽点),食物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在研究区分布较为常见。因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增设投喂点、加大科普宣传等措施,有助于保护和管理鄱阳湖麋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鄱阳湖 丰水期 生境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23年珠江口-江门海域总氮时空变化
5
作者 田洪阵 张政 +2 位作者 邓少福 杨佳 刘沁萍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7,共9页
总氮(total nitrogen,TN)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了解其时空变化对近海海洋生态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珠江口-江门海域为研究区,基于2021—2023年实测数据、2003—2023年MODIS和2017—2023年Sentinel-3遥感影像,筛选出与TN... 总氮(total nitrogen,TN)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了解其时空变化对近海海洋生态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珠江口-江门海域为研究区,基于2021—2023年实测数据、2003—2023年MODIS和2017—2023年Sentinel-3遥感影像,筛选出与TN质量浓度高相关性波段组合,构建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反演的TN,分析其在不同尺度下的时空特征。反演模型的精度良好(R^(2)为0.797~0.931)。反演结果显示:2003—2023年珠江口-江门海域TN质量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03—2015年质量浓度较高,2016年后显著下降;TN有明显丰∕枯季变化,入海口和浅水海域的年内变化明显。本研究通过遥感反演分析了研究区TN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可为近岸海域污染物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江门海域 总氮质量浓度 随机森林回归 枯水期 丰水期 海洋污染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栏江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2
6
作者 丁若霞 袁丹妮 +2 位作者 王雨路 魏朝军 龚迎春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5,共9页
探究长江上游金沙江支流牛栏江不同水文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9月(丰水期)和2021年4月(枯水期)对金沙江支流牛栏江流域35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及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结... 探究长江上游金沙江支流牛栏江不同水文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9月(丰水期)和2021年4月(枯水期)对金沙江支流牛栏江流域35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及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动物4类58属94种,其中原生动物21种(22.4%),轮虫50种(53.2%),枝角类13种(13.8%),桡足类10种(10.6%)。丰水期浮游动物总丰度为18334.57个/L,总生物量为7.28 mg/L;枯水期浮游动物总丰度为10736.25个/L,总生物量为11.47 mg/L。检出浮游动物优势种5种,丰水期为异尾轮虫(Trichocerca sp.)、似邻壳虫(Tintionnopsis sp.)和累枝虫(Epistylis sp.);枯水期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基于浮游动物丰度数据的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在不同水文期之间及同一水文期内的上下游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空间和温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地理距离越远,群落相似度越低;相关性分析与检验评估表明,温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驱动因子 丰水期 枯水期 牛栏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细菌群落对纳帕海高原湿地退化的响应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定蓉 陆梅 +6 位作者 赵旭燕 闪昇阳 孙官发 孙煜佳 刘国庆 郭础鸟 陈志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6-418,共13页
【目的】探明高原退化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时空动态特征,为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高原湿地退化的响应过程及机制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方法】以纳帕海高原不同湿地退化阶段(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 【目的】探明高原退化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时空动态特征,为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高原湿地退化的响应过程及机制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方法】以纳帕海高原不同湿地退化阶段(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干湿季变化规律。【结果】①共检测到土壤细菌10门21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未分类菌属为优势门和属,相对丰度分别达35.92%和20.64%。②相较于原生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的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增加14.06%和47.72%,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显著减少38.54%(P<0.05);草甸的酸杆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210.15%、231.37%、229.55%和315.22%。上述菌门相对丰度均为干季大于湿季。沼泽化草甸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在干季显著增加72.38%,在湿季显著减少73.17%(P<0.05);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在干季显著减少55.50%,在湿季显著增加223.54%(P<0.05)。③沼泽化草甸和草甸的Shannon指数较原生沼泽湿地显著增加(P<0.05),且沼泽湿地和沼泽化草甸表现为湿季大于干季,草甸则表现为干季大于湿季。④Mantel分析结果表明:干季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由土壤pH和氮、磷、钾质量分数调控,湿季则由含水量、有机质、氮磷及pH调控;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水量、有机质、氮和pH是影响干季土壤细菌多样性的主控因子;湿季则为磷、钾和碳氮比。【结论】高原湿地退化导致土壤含水量和pH减小,进而影响土壤碳、氮、磷和钾养分状况,最终调控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干湿季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帕海 湿地退化 土壤细菌 群落多样性 干湿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土壤湿度产品在云南省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祥磊 吕爱锋 张文翔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9-773,共15页
为了解不同土壤湿度产品在云南省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基于云南省的94个站点数据以及TC(triplecollocation)方法评估5种不同土壤湿度数据在云南省的适用性及不同干湿条件下的表现,包括ERA5-Land(the fifth global atmospheric analysis dat... 为了解不同土壤湿度产品在云南省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基于云南省的94个站点数据以及TC(triplecollocation)方法评估5种不同土壤湿度数据在云南省的适用性及不同干湿条件下的表现,包括ERA5-Land(the fifth global atmospheric analysis dataset for the land component of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GLDAS(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SMAP(Soil Moisture Active and Passive)、MERRA-2(M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Version 2)和ESA CCI(European Space Agency 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结果表明:与站点数据相比,5个产品的偏差均为正偏差(0.090~0.122),明显高估了云南省的土壤湿度,但变化趋势与幅度一致,都能捕获到土壤湿度的时间变化。基于站点数据的评估结果显示:在年尺度上,ERA5-Land和SMAP与站点数据吻合程度最高,相关系数(R)分别为0.456和0.454,其次是ESA CCI(0.439);干湿季的评估结果显示,所有产品相关性均低于年尺度,且湿季高于干季,但湿季表现出更大的正偏差,其中SMAP在干季(0.323)和湿季(0.418)均表现最优。基于TC方法的评估结果显示:ERA5-Land(0.925)和ESA CCI(0.931)相关性最高;其次是GLDAS(0.890)和MERRA-2(0.864);干湿季的评估结果与站点数据的评估一致,相较于年尺度大部分产品的相关性也呈下降趋势,且干季降幅更大;SMAP干湿季R分别为0.828和0.770,表现最差;MERRA-2湿季的R(0.912)和ESD(error standard deviation)(0.020)优于其年尺度评估结果。综合来看,ESA CCI相关性较高且精度最好,更适用于云南省表层土壤湿度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站点数据 triple-collocation 干湿季节 适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CS-MLR模型的九洲江广东段不同水期水质变化特征及污染来源解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文博 余香英 +3 位作者 薛弘涛 刘晋涛 蒋婧媛 熊津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1-410,共10页
为探究九洲江广东段水质变化特征及其污染来源,选取了2021—2022年九洲江营仔国考断面自动站逐日水质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对九洲江不同水期水质特征及污染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洲江营仔... 为探究九洲江广东段水质变化特征及其污染来源,选取了2021—2022年九洲江营仔国考断面自动站逐日水质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对九洲江不同水期水质特征及污染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洲江营仔断面丰水期水质相对较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浊度相较枯水期显著升高,溶解氧、pH相较枯水期显著下降;不同水期水质指标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与枯水期相比,丰水期pH、溶解氧和浊度与其他水质指标的相关性有所增加,而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指标间的相关性有所减小;枯水期畜禽养殖源+城镇生活源对总磷、氨氮和总氮的绝对贡献率分别为58.47%、48.71%和44.14%,未识别污染源对高锰酸盐指数、水温、pH和电导率的绝对贡献率分别为63.08%、59.48%、54.90%和52.65%;丰水期农业面源+城镇面源对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绝对贡献率分别为51.96%、41.38%和34.78%,气象因子对溶解氧、pH和氨氮的绝对贡献率分别为55.66%、40.75%和31.87%。综合来看,九洲江广东段水质指标枯水期主要受畜禽养殖源+城镇生活源和未识别污染源的影响,丰水期主要受农业面源+城镇面源和气象因子影响,故九洲江广东段水质管控不仅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城镇污水管网完善,还应注重保障生态流量、削减汛期面源污染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污染源解析 不同水期 九洲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场对鄱阳湖丰水期表层蓝藻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平 刘聚涛 +5 位作者 胡芳 温春云 文慧 吴桨 付莎莎 戴国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7-388,共12页
目前,在风场对蓝藻的影响研究方面,国内针对太湖、滇池、巢湖等浅水湖泊的研究较多,针对鄱阳湖的研究则多集中于蓝藻群落特征及其与营养盐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通江湖泊,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的鄱阳湖水体蓝藻水华在... 目前,在风场对蓝藻的影响研究方面,国内针对太湖、滇池、巢湖等浅水湖泊的研究较多,针对鄱阳湖的研究则多集中于蓝藻群落特征及其与营养盐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通江湖泊,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的鄱阳湖水体蓝藻水华在局部库湾和部分水域出现,风场如何影响鄱阳湖表层蓝藻密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0192021年,在鄱阳湖布设13~49个采样点,于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现场采集各个点位表层水样、藻类、风场和流场数据,分析风场对鄱阳湖丰水期表层蓝藻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2021年鄱阳湖丰水期风速与表层蓝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性,风场对水体的充分混合及驱动水体形成的风生流是促进蓝藻生长的原因之一。在流速较高(>0.05 m/s)的区域,无论风速高于还是低于临界风速(3~4 m/s),鄱阳湖表层蓝藻密度的空间分布受流场的影响更大;在流速较低(<0.05 m/s)的区域,风速在临界风速以下时,鄱阳湖表层蓝藻密度的空间分布受风场影响更大。20192021年鄱阳湖丰水期蓝藻密度超过水华暴发的阈值,但在高风速高流速的共同作用下未能发生大范围的蓝藻水华,仅能在风速适宜(<3~4 m/s)、流速较低(<0.05 m/s)的内湾、尾闾区等区域发生小面积的蓝藻水华。鄱阳湖丰水期水体处于长江顶托的低流速且微风条件下时,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的概率可能会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丰水期 蓝藻 水华 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江口溶解态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11
作者 李方茹 刘茜 +3 位作者 贺万阳 马莉 曹阿翔 张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55,共14页
河口区域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 REEs)的地球化学行为对理解海洋中REEs的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对2018年9月(暴雨时期)、2019年12月(旱季)及2020年8月(湿季)溶解态REEs在漳江口的分布特征、REEs的主要影响因素及... 河口区域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 REEs)的地球化学行为对理解海洋中REEs的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对2018年9月(暴雨时期)、2019年12月(旱季)及2020年8月(湿季)溶解态REEs在漳江口的分布特征、REEs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人为稀土元素钆(Gd)污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漳江口溶解态REEs在不同时期的分布及分异存在显著差异,溶解态REEs含量暴雨时期>旱季>湿季。暴雨时期溶解态REEs主要呈现轻/中稀土相对富集及Ce正异常现象,而旱季及湿季溶解态REEs主要呈现重稀土相对富集及Ce负异常现象,颗粒物-水作用是不同时期溶解态REEs含量及分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Gd在不同时期均呈现正异常,暴雨时期、旱季及湿季人为Gd占比分别为18%~29%、26%~69%及22%~60%,推测Gd污染可能受河口上游医院核磁共振造影剂使用的影响。以上研究表明暴雨导致的颗粒物释放对河口溶解态REEs具有显著的贡献,今后研究需要重视特殊事件(如暴雨)对河口溶解态REEs来源和收支的影响。漳江口上游的人口密度相比全国其他地区较低但存在较为严重的人为Gd污染,说明我国其他河口人为稀土污染及来源也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漳江口 颗粒物-水作用 暴雨时期 湿季 旱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大气湿沉降的养分输入研究
12
作者 田贺 张梦悦 +5 位作者 李校 卢金平 奚悦 朱剑兴 许中旗 贾彦龙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4,共9页
为了解燕山北部山地森林全年降水中养分的输入情况,本研究以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2020年8月—2021年7月该地区的降水进行收集,并测定降水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 为了解燕山北部山地森林全年降水中养分的输入情况,本研究以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2020年8月—2021年7月该地区的降水进行收集,并测定降水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各元素沉降的季节动态和元素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大量元素沉降量整体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其中氮、磷、钾、硫元素的总沉降量分别为9.87、0.04、2.28、240.59 kg/hm^(2)。(2)微量元素中大部分元素的沉降量同样表现为夏季最高;氯、铁、锰、锌、铜元素的沉降总量值分别为6582.39、12.76、6.26、30.32、3.91 g/hm^(2);硼元素的沉降量为春季最高,沉降总量值为68.18 g/hm^(2)。(3)重金属元素中铬、锂、镍3种元素的沉降量为夏季最高,总沉降量分别为2.30、2.42、1.64 g/hm^(2);镉、钴2种元素的沉降量为秋季最高,总沉降量分别为0.43、0.14 g/hm^(2);铅元素的沉降量为冬季最高,总沉降量为1.41 g/hm^(2)。(4)元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磷(TP)、总氮(TN)与钾,氯元素、锌元素与锰元素都呈现正相关关系,所以大量元素中的氮、磷、钾,微量元素中的锰、锌、氯可能有着相同的来源或相似的迁移规律。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燕山北部山地森林全年降水中的养分输入量,对于认识该地区森林的养分循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湿沉降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重金属元素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8
13
作者 闵文武 王培培 +3 位作者 李丽娟 殷旭旺 刘麟菲 徐宗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97-1406,共10页
为分析渭河流域不同水期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于丰水期(2012年9月)和枯水期(2013年4月)对渭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理化特征进行了野外调查,基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MRPP(多响应置换过程)、浮游... 为分析渭河流域不同水期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于丰水期(2012年9月)和枯水期(2013年4月)对渭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理化特征进行了野外调查,基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MRPP(多响应置换过程)、浮游植物功能群划分、CCA(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渭河全流域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165和175种;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物种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07×106和1.85×106L-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98和2.74;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0和0.37.全流域共划分出浮游植物功能群23类,其中,丰水期20类,枯水期21类,均以MP功能群物种数最多;代表性功能群为MP、D、Lo和J.MRPP分析结果显示,丰水期和枯水期全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都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差异.CCA结果显示,渭河水系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为ρ(DO)和ρ(TN),枯水期为流速、ρ(TN)和ρ(CODMn);泾河水系丰水期为ρ(SS)、流速和ρ(TN),枯水期为流速和ρ(TN);北洛河水系丰水期为ρ(TDS),枯水期为ρ(DO)和ρ(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浮游植物 功能群 环境因子 丰水期 枯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地区河流浮游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1
14
作者 王博涵 李文香 +4 位作者 项珍龙 李丽娟 殷旭旺 杨增丽 赵长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4-530,共7页
为了解济南地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4年5月(丰水期)和2014年10月(枯水期)对济南地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计算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对浮游植物功能群进行划分,以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 为了解济南地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4年5月(丰水期)和2014年10月(枯水期)对济南地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计算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对浮游植物功能群进行划分,以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济南地区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植物种类分别为90和66种,平均物种密度分别为3.94×106、8.12×106cells/L,平均香农威纳指数分别为3.14和2.72,平均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07和1.14;全流域共划分出浮游植物功能群17类,丰水期17类,枯水期12类,均以MP类物种数最多;典范对应分析得出,在黄河水系,影响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水温,枯水期为p H;在淮河水系,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驱动因子是电导率,枯水期为溶解氧。研究表明,济南地区两流域内,不同水文时期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动态变化相对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地区 浮游植物 功能群 环境因子 丰水期 枯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湖滨大气边界层结构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42
15
作者 徐安伦 董保举 +2 位作者 刘劲松 孙绩华 朱以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7-644,共8页
利用JICA计划中日合作"2008年季风过程与暴雨天气上游关键区综合气象观测试验"期间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的GPS探空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洱海湖滨区大气边界层厚度、位温、比湿、风速、风向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洱海湖滨大气... 利用JICA计划中日合作"2008年季风过程与暴雨天气上游关键区综合气象观测试验"期间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的GPS探空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洱海湖滨区大气边界层厚度、位温、比湿、风速、风向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洱海湖滨大气边界层结构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边界层厚度日变化较大,对流边界层厚度在190~2500 m之间,平均厚度为1061 m;稳定边界层厚度在60~1760 m之间,平均厚度为467 m。无论在干季还是在湿季,大约在2400 m以上,气流主要受大尺度的大气环流的控制,以西风气流为主。在2400 m以下,气流主要受苍山和洱海的影响,可能存在着山谷风和湖陆风两者叠加效应引起的局地环流。大约在500 m以下,白天多为东风和东南风,夜间多为西风和西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湖滨 大气边界层 干季 湿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着生藻类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9
16
作者 文航 蔡佳亮 +2 位作者 苏玉 王东伟 黄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8,共9页
着生藻类是重要的水环境指示生物,其物种组成、生物密度以及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被广泛用于监测和评价人为活动干扰对水生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本文根据滇池流域29条入湖河流2009年7-8月着生藻类调查数据,以及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逐... 着生藻类是重要的水环境指示生物,其物种组成、生物密度以及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被广泛用于监测和评价人为活动干扰对水生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本文根据滇池流域29条入湖河流2009年7-8月着生藻类调查数据,以及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逐月水环境指标监测数据,通过运用等级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典型对应分析,来探讨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着生藻类群落特征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以期为滇池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和流域综合管理提供基础.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入湖河流在调查期间共检出着生藻类5门18科24属,其中硅藻门7科10属,绿藻门6科7属,蓝藻门2科4属,金藻门2科2属,裸藻门1科1属,丰水期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以硅藻门的舟型藻属为优势属;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着生藻类生物密度、舟型藻属生物密度及其百分比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流域北部入湖河流>南部>东部;TN、NH3-N和TP等无机营养盐指标是影响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着生藻类群落特征的主要水环境因子,其综合污染状况的空间分布格局也为流域北部入湖河流>南部>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着生藻类 水环境因子 空间分布格局 丰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季节下基于遥感和电磁感应技术的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 被引量:29
17
作者 姚远 丁建丽 +3 位作者 雷磊 江红南 张芳 牛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308-5319,共12页
土壤盐渍化问题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长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也是影响绿洲农业生产的障碍性问题。而将遥感与近感技术相结合,是当前评价、监测及预报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先进方法。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 土壤盐渍化问题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长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也是影响绿洲农业生产的障碍性问题。而将遥感与近感技术相结合,是当前评价、监测及预报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先进方法。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以遥感数据和解译后的电磁感应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利用解译后的数据结合GIS和地统计学知识以及野外实测所得到的土壤电导率和盐分资料,分别采用泛克里格(Universal Kriging)、光谱指数回归(Spectral Index Regression)和回归残差泛克里格(Regression-Universal Kriging)3种方法研究了该地区两个关键季节(干季和湿季)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浸提液电导率EC1∶5和土壤盐分呈现显著相关,可以用EC1∶5来代替土壤的全盐量进行分析;电磁感应仪(EM38)所测各季节土壤表观电导率与EC1∶5的相关系数均达到1%显著水平,以表观电导率垂直读数(EM V)和水平读数(EM H)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研究区各季节的表层土壤电导率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强相关性,说明土壤采样点间的内部结构性良好,采用能够充分考虑到干旱区表层土壤电导率空间变异的尺度依赖性的球状套合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土壤表观电导率的空间结构;经过精度比较,回归残差泛克里格法为最优预测方法,这表明将遥感和电磁感应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预测与评估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精度,为精确地进行土壤盐分预测以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EM38 土壤盐渍化 干湿季节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MM卫星降水的太行山区降水时空分布格局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杜军凯 贾仰文 +3 位作者 李晓星 牛存稳 刘欢 仇亚琴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TRMM 3B42V7数据,综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3种方法,建立了太行山区卫星降水产品的降尺度校正模型,将遥感降水信息从0. 25°×0. 25°降尺度到0. 05°×0. 05°。在结果评估和... 基于TRMM 3B42V7数据,综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3种方法,建立了太行山区卫星降水产品的降尺度校正模型,将遥感降水信息从0. 25°×0. 25°降尺度到0. 05°×0. 05°。在结果评估和优选的基础上,分析了"像元—集水区—全区"年、月降水的多时空尺度干湿季节分布和垂向分布特征,并从机理方面论证了研究的合理性。结果表明:①地理加权回归校正效果最优,可明显降低校正降水与实测降水系列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偏差且提高决定系数;偏最小二乘回归可降低两项误差,但对决定系数无提升;多元线性回归最差,各项指标均无改善。②处于夏季风迎风侧的东坡和南坡降水量普遍高于500 mm,背风侧的西坡和北坡降水量较低,最大年降水量位于东南坡海拔1 300~1 500 m的地带。③研究区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8. 7%,干湿季节降水量之比为1∶18,各集水区的变化范围为1∶13~1∶25。④季风风向影响降水中心的移动路径,各月降水量沿高程变化梯度区间为-5. 2~6. 7 mm/hm,且迎风坡降水的垂向分布更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降雨测量任务 降尺度 干湿季节 垂直地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平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高斌 许有鹏 +3 位作者 王强 杨洁 沈顺忠 徐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6-1191,共6页
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太湖流域水质状况的影响,以太湖腹部平原区为例,基于典型年地表河流水质监测数据,结合TM影像解译结果所反映的土地利用状况,分别从区域和水质站点周边缓冲区两个方面,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状况的灰色关联... 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太湖流域水质状况的影响,以太湖腹部平原区为例,基于典型年地表河流水质监测数据,结合TM影像解译结果所反映的土地利用状况,分别从区域和水质站点周边缓冲区两个方面,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状况的灰色关联序,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水质的影响,为太湖腹部平原区的土地利用与水污染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河流水质整体上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灰色关联度最大的是城镇用地,其次是水田和旱地,水域和林地的灰色关联度最低;丰水期、枯水期的不同水质指标与土地利用的灰色关联序有一定区别,而水质站点缓冲区土地利用为样本时,水质指标受城镇用地影响最大,其次为耕作用地,最低为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质 土地利用 缓冲区 丰水期 枯水期 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径级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整树蒸腾的湿、干季变化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晓静 赵平 +2 位作者 蔡锡安 饶兴权 曾小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9-626,共8页
利用Granier树干液流测定系统对广东鹤山丘陵地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林进行长期监测,并同步监测环境因子(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体积含水量),选择胸径具有代表性的样树,结合马占相思的形态学参数,计算马占相... 利用Granier树干液流测定系统对广东鹤山丘陵地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林进行长期监测,并同步监测环境因子(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体积含水量),选择胸径具有代表性的样树,结合马占相思的形态学参数,计算马占相思的整树蒸腾。通过对光合有效辐射(PAR)分级,建立不同辐射强度等级的湿季(土壤水分θ≥33%)整树蒸腾与水汽压亏缺(VPD)的相关方程,以干季(θ≤24%)的VPD代入对应PAR等级的湿季的拟合方程,求出干季的潜在蒸腾,以潜在蒸腾和干季实际蒸腾之差分析不同径级整树蒸腾在不同季节的实际变化。在所有的PAR分级内,干季整树蒸腾显著低于湿季,仅占湿季蒸腾的10%-20%,就蒸腾减少的绝对量而言,优势木〉中间木〉劣势木。土壤水分下降缩小了不同径级树木之间液流密度的差异,土壤水分亏缺限制了树木的蒸腾,对马占相思的生长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占相思 干季 湿季 整树蒸腾 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