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出隋《施睿墓志》考
1
作者 郑旭东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3,112,共5页
2021年,隋《施睿墓志》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樱花广场基建工地内。志主施睿为南北朝时期北迁之南士。南北朝时期有大量的南人北迁,其自身的文化优势得以在关中地区迅速发挥出来,填补了关陇地区的文化缺失。
关键词 施睿墓志 南朝士族 南人北迁 西魏北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西魏北周装饰图案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敏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8,127,共6页
西魏北周装饰图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内容上不仅有佛教纹样题材,而且加进众多中国传统动植物造型;不仅有西域传来的凹凸明暗画法,又融入了多层次的晕染法,用笔流畅奔放,笔法由北凉北魏简洁、鲜明、质朴、奔放风格逐渐转向细腻柔和、层... 西魏北周装饰图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内容上不仅有佛教纹样题材,而且加进众多中国传统动植物造型;不仅有西域传来的凹凸明暗画法,又融入了多层次的晕染法,用笔流畅奔放,笔法由北凉北魏简洁、鲜明、质朴、奔放风格逐渐转向细腻柔和、层次多变;色彩清雅而华丽,新的色彩构成关系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这是敦煌装饰图案在风格上更为成熟和民族化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魏 北周 图案 装饰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晋、萧梁、北魏宗室起家制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8-235,共8页
六朝为适应门阀政治,普遍奉行重用宗室的策略,并积极推进其士族化进程,宗室顶级贵胄的地位突出表现在初仕意义的起家问题上。截取中古制度传承链条的关键节点两晋、萧梁和北魏,比较其宗室起家状况,有助于捕捉时代特色。结果发现三朝宗... 六朝为适应门阀政治,普遍奉行重用宗室的策略,并积极推进其士族化进程,宗室顶级贵胄的地位突出表现在初仕意义的起家问题上。截取中古制度传承链条的关键节点两晋、萧梁和北魏,比较其宗室起家状况,有助于捕捉时代特色。结果发现三朝宗室起家年龄均未及弱冠,且有提早到成童之年的趋势,起家品级完全跨越旧令六品士族线,部分跻身四品以上宗室选,起家官类型频繁抢占清显职位,整体水平凌驾庶姓高门,彰显第一家族的权势气派。萧梁和北魏宗室起家制度基本翻版晋制,但在铨叙实践中又自成一系,分处不同的发展线路,中古南北形势之梗概由此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 萧梁 北魏 宗室 起家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魏北周六官制度新探 被引量:7
4
作者 石冬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1-185,共5页
宇文泰实行六官制度的目的并不是标榜神州文化正统,而是要笼络五大宿将以巩固西魏的统治。六官制度绝非单纯模拟尚书省的制度,它整合了西魏大统十二年以后的中央文官系统和部分武官系统,而又稍作调整,这是一套形式特殊实质却并不特殊的... 宇文泰实行六官制度的目的并不是标榜神州文化正统,而是要笼络五大宿将以巩固西魏的统治。六官制度绝非单纯模拟尚书省的制度,它整合了西魏大统十二年以后的中央文官系统和部分武官系统,而又稍作调整,这是一套形式特殊实质却并不特殊的官制。杨坚代周以后,六官制度早已失去了初创时的背景,而且其弊端也更加明显,所以隋朝初建,即将其废除。六官制度的一些创造,对隋唐官制有一定影响,但是隋唐官制的主要渊源还是西魏大统十二年改革以后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魏 北周 六官制度 宇文泰 隋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时期晋西北地区人类活动与农牧变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淑贞 任世芳 苏志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30-33,共4页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考证 ,探讨了从西晋至北魏时期晋西北地区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迁。认为 :(1)西晋初年到北魏初年 (AD2 6 6~ 398)的 132年间 ,本区是纯游牧区 ,土地载畜量严重超载。尤其是三国至西晋初以及十六国时期 ,本区...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考证 ,探讨了从西晋至北魏时期晋西北地区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迁。认为 :(1)西晋初年到北魏初年 (AD2 6 6~ 398)的 132年间 ,本区是纯游牧区 ,土地载畜量严重超载。尤其是三国至西晋初以及十六国时期 ,本区载畜量严重超载 ,分别超载为 3~ 4倍和 5倍。 (2 )晋西北以至整个黄河中游生态环境的恶化 ,应始于历史时期之初 ,而不能完全归咎于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地区 西晋至北魏 人类活动 农牧变迁 农牧交错带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氏以降,选无清浊”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旭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22,共10页
史载"周氏以降,选无清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魏、北周时期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一面,但却忽略了其时选举制度依旧注重门第与官分清浊的一面。西魏、北周时期,九品中正制依然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选官制度,并在维护关陇士... 史载"周氏以降,选无清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魏、北周时期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一面,但却忽略了其时选举制度依旧注重门第与官分清浊的一面。西魏、北周时期,九品中正制依然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选官制度,并在维护关陇士族和当朝勋贵的仕宦特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时职官制度仍有流内与流外之分,"九命"与"九秩",就是在北魏"九流三清"和"勋品流外"官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是北周官分清浊的重要表现形式。西魏、北周的清浊观念也十分显著。"周氏以降,选无清浊",并未全面、真实地反映当时选官制度与职官制度的实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魏 北周 九品中正制 关陇士族 九秩 清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印研究新视角
7
作者 呼啸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0-77,共8页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印1981年出土于陕西旬阳,后入藏陕西历史博物馆。本文从对该印设计思路的深入研究入手,结合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对其印文规制来源、制作时代等重要问题提出新的看法。独孤信印的印文规制来源于东晋南朝时期流行的六面体...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印1981年出土于陕西旬阳,后入藏陕西历史博物馆。本文从对该印设计思路的深入研究入手,结合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对其印文规制来源、制作时代等重要问题提出新的看法。独孤信印的印文规制来源于东晋南朝时期流行的六面体印,与独孤信生平居南梁三年的经历有关。整个印章由独孤信于生前最后三年间精心设计完成,体现了他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背景下的艰难选择和对元魏政权的支持。独孤信去世后,该印并未随葬,而是由家人保存,于中唐前意外失落于旬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孤信印 六面体印 设计 西魏 北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东西曹制度考略
8
作者 焦培民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7-139,共3页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府东西曹是公府自辟的僚属机构,是中央主管选举、考课的人事部门。东西曹制度盛行于魏晋时期,南北朝转衰,至隋后则基本消失。对公府东西曹和州西曹的职责地位、选任升转制度及其在选举体系中的地位进行探讨,有助...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府东西曹是公府自辟的僚属机构,是中央主管选举、考课的人事部门。东西曹制度盛行于魏晋时期,南北朝转衰,至隋后则基本消失。对公府东西曹和州西曹的职责地位、选任升转制度及其在选举体系中的地位进行探讨,有助于对该制度的深入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东曹 西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十载融会贯通 曾几番启路辟航——周一良先生对魏晋南北朝史学的研究
9
作者 胡喜云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8-103,共6页
从探讨魏收之史学、崔浩国史案,至20世纪80年代对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特点的把握、南北朝史学异同的分析,周一良先生对魏晋南北朝史学的研究经历了由个案式向全面考察的融会贯通历程,体现了他立足史料、实事求是,视野开阔、气度恢宏,条... 从探讨魏收之史学、崔浩国史案,至20世纪80年代对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特点的把握、南北朝史学异同的分析,周一良先生对魏晋南北朝史学的研究经历了由个案式向全面考察的融会贯通历程,体现了他立足史料、实事求是,视野开阔、气度恢宏,条理清晰、论证严密和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治学特点;其相关成果多有突破前人之处,反映了他循风气之先的卓越史识,有启迪后学、开辟蹊径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史学 魏收 崔浩国史案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云、惠生西行考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小白 刘志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33,共8页
北魏宋云、惠生西行在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然二人西行时间、是否同行、由谁派遣等问题,学界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综合传世文献与历史遗迹,深入考论宋云、惠生身份问题,以纠史籍抵牾,揭示《洛阳伽蓝记》春秋笔法所深蕴的史实,进而厘... 北魏宋云、惠生西行在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然二人西行时间、是否同行、由谁派遣等问题,学界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综合传世文献与历史遗迹,深入考论宋云、惠生身份问题,以纠史籍抵牾,揭示《洛阳伽蓝记》春秋笔法所深蕴的史实,进而厘清西行背后复杂动因,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西域 宋云 惠生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一统意识与《魏书·西域传》的书写 被引量:3
11
作者 龚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3期191-197,共7页
《魏书》为北魏周边的民族设立合传,独为西域设立专传,表现出对西域的特别关注。史官仿照《汉书·西域传》的体例设立《魏书·西域传》,是对汉王朝疆域意识的继承。通过对西域的历史沿革、地理物产的书写,《魏书·西域传》... 《魏书》为北魏周边的民族设立合传,独为西域设立专传,表现出对西域的特别关注。史官仿照《汉书·西域传》的体例设立《魏书·西域传》,是对汉王朝疆域意识的继承。通过对西域的历史沿革、地理物产的书写,《魏书·西域传》传递出北魏对西域的疆域认同。以魏都为丈量起点,叙述西域诸国的方位;以华夏文明为标准,评判西域的社会风俗;以德抚为原则,处理西域与北魏的关系,这都是《魏书·西域传》具有王朝中心意识的体现。《魏书·西域传》的生成受到了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与此同时,其书写塑造了北魏位处中央的大国形象,配合了北魏建构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西域 大一统 《魏书》 《西域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竟的示寂:敦煌西千佛洞第8窟涅槃图新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樊雪崧 殷博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42,共9页
敦煌西千佛洞第8窟涅槃图是敦煌石窟北朝时期仅存的两例涅槃图之一。本文分析了图中几个主要画面元素,包含此前未被分析的人物形象:梵摩那比丘和最后出家弟子须跋。对于图中站立于佛前的红衣老者,本文认为应并非学者此前所推测的医生耆... 敦煌西千佛洞第8窟涅槃图是敦煌石窟北朝时期仅存的两例涅槃图之一。本文分析了图中几个主要画面元素,包含此前未被分析的人物形象:梵摩那比丘和最后出家弟子须跋。对于图中站立于佛前的红衣老者,本文认为应并非学者此前所推测的医生耆婆,可以将其解读为最后皈依佛并以布匹供养佛的在家弟子福贵。西千佛洞第8窟涅槃图在图像上多有不同寻常之处,显示出明显的早期属性,应受到以《长阿含经·游行经》为主的阿含系涅槃经典的影响。在继承西域传统的同时,此图也呈现较强的本土创新力,是东西方文化在敦煌融合与创新的珍贵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西千佛洞 敦煌石窟 北周佛教 涅槃图 部派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魏西郊祭天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红发 孙险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7,共7页
鲜卑拓跋部传统的西郊祭天,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化历程。祭天地点由早期的不固定转为固定发生过多次历史转变。始祖神元帝首次祭天选在夏四月,很可能与汉文化的历法思想密切相关。天坛四门的四种颜色受到游牧文化的影响,但追究源... 鲜卑拓跋部传统的西郊祭天,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化历程。祭天地点由早期的不固定转为固定发生过多次历史转变。始祖神元帝首次祭天选在夏四月,很可能与汉文化的历法思想密切相关。天坛四门的四种颜色受到游牧文化的影响,但追究源头则来自汉文化的五行思想。尽管道武帝皇始元年已经成为天子,但是在举行西郊祭天时则以"可汗"身份。这说明拓跋珪在北魏政权内,具有"天子"和"可汗"两种不同文化的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郊祭天 北魏 五行思想 天子 可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方金银器的传入与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承章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80,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方金银器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文化系统上看,这些金银器大体可分为萨珊、中亚、罗马—拜占廷三类。在输入过程中,一些西方金银器的造型、纹样、制作工艺也开始为当地工匠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和改造,由此形成了这一时...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方金银器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文化系统上看,这些金银器大体可分为萨珊、中亚、罗马—拜占廷三类。在输入过程中,一些西方金银器的造型、纹样、制作工艺也开始为当地工匠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和改造,由此形成了这一时期金银器发展的重要特点。西方金银器传入中国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发展的体现,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西方金银器 传入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杜”之外的荣耀:隋大业三年《杜粲墓志》小考
15
作者 杜镇 秦航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8,共10页
出土于长安的《杜粲墓志》具有独特史料价值。志主杜粲身处魏周隋变革时代,其任职与行事经历丰富。《杜粲墓志》纠正了《北史》对杜粲名字记载之误、确定了杜粲出任叠州刺史的准确时间。其葬地“邑阳里”可补隋长安少陵原乡里之名。杜... 出土于长安的《杜粲墓志》具有独特史料价值。志主杜粲身处魏周隋变革时代,其任职与行事经历丰富。《杜粲墓志》纠正了《北史》对杜粲名字记载之误、确定了杜粲出任叠州刺史的准确时间。其葬地“邑阳里”可补隋长安少陵原乡里之名。杜粲家族虽未能关联“诸杜”,然其共同葬地等内容为今后发掘同姓间的联系提供了进一步考察的可能,且为我们展示了一篇不见载于《隋书》的“杜粲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粲 谱系 魏周隋 邑阳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卢诠墓志考释
16
作者 赵汗青 郑旭东 马倩娜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4,共7页
2019年隋代卢诠墓志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镇陶家村考古发掘出土,志主为西魏时期依周礼建六官的卢辩次子。卢诠历官北周和隋两代,以武功见长。可从卢辅世系、卢诠经历、家族文治武功来解读该墓志,同时探索西魏北周时期山东望族... 2019年隋代卢诠墓志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镇陶家村考古发掘出土,志主为西魏时期依周礼建六官的卢辩次子。卢诠历官北周和隋两代,以武功见长。可从卢辅世系、卢诠经历、家族文治武功来解读该墓志,同时探索西魏北周时期山东望族的分裂和西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诠墓志 范阳卢氏 西魏北周 关陇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